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耿恭守疏勒时,仅仅几十个人是如何守住北匈奴两万人围攻一年的?

耿恭守疏勒时,仅仅几十个人是如何守住北匈奴两万人围攻一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俊慧文史苑 访问量:137 更新时间:2024/1/9 9:20:18

耿恭守疏勒的事迹,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此战中,耿恭杰出的军事才能,汉军将士的忠诚坚韧,大汉朝廷的大国气魄,都值得后人铭记。

可是,由于缺乏足够宣传,其事迹知名度不高,甚至不少听过“十三勇士”事迹的朋友也未知其详,以至于以为其不过是“靠几十人抗拒两万”的西游记一般的神话。

危急之势

75年,取得天山之战胜利的汉军主力在窦固的率领下班师回朝。

北匈奴等的就是这一刻!

在汉军主力征伐时,北匈奴回避其锋,保存实力,就是等汉军主力班师,立刻反扑!

因此,汉军主力前脚刚撤,北匈奴就以左鹿蠡王率2万骑兵攻打车师。

当时,天山附近的汉军兵力极少。

戊己校尉耿恭屯于车师后王所部的金蒲城(也叫金满城),遏者关宠也为戊己,屯于车师前部的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

汉军可以指望的,似乎只有刚刚归顺的车师后王的军队。

在一年前与汉军作对手时,车师后王的军队表现出了一定的实力。

因此,耿恭令其手下司马率兵300前去支援车师。

耿恭所屯之地,总共数百人,一口气派出300人,是想倾尽全力支援车师后王抗击北匈奴。

可是,耿恭派出的援军在路中遭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

旋即,匈奴军破杀车师猴王安得,扑向耿恭所在的金蒲城。

汉军主力走了,车师后王被杀了,耿恭本就不多的兵马又折损了300!

而从300出援军(出援军应是精锐)一战即全军覆灭来看,汉军的战斗力显然没有太大优势!

耿恭想活下来,需要奇迹!

心理战大师:将微弱的技术、战术优势“神化”

汉军手中,有一个秘密武器:毒箭。

毒箭,其本身不算神秘武器。

据考古发现,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在箭矢上涂上毒,用于狩猎。

不过,东汉时,毒箭的毒性取得了重大进步。

后来,东汉末年,关羽中毒箭,久久不能痊愈,非要专门请良医(演义中是华佗)专门“刮骨疗毒”才能搞定。

汉军毒箭毒性强,一旦被射中,毒性发作,伤口糜烂,令人惊恐。

不过,毒箭毕竟不是原子弹,不是足以改变战役进程的武器。

何况,其毒性也只是“视创皆沸”,不致命,主要是起到影响敌人心理的作用。

耿恭巧施心理战,使毒箭的心理威慑力得到放大。

他放言:“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我们的箭有神助!中箭者一定会倒霉!

果然,中箭的匈奴人“视创皆沸”,出现了超出认知的症状。

对于匈奴人来说,出现这种情况,自然不会去分析箭头化学成分,自然是联想到“汉家箭神”的“传说”。

汉军又有一项战术优势:雷雨战。

或许与常年生活于大陆性气候地区以及以畜牧为生有关,草原民族普遍对雷雨有敬畏心理。在雷雨天,他们基本上不作战、狩猎(猎物也要躲雨呀)。

相比之下,中原军队对雷雨基本上比较适应,冒雨而进的作战非常常见。

所以,雷雨天作战,很长时间内是中原军队的优势。后世刘锜等人也曾以雷雨天袭击金军,赢得胜利。

很快,暴风雨来了。

耿恭指挥汉军随雨而击,杀伤甚众。

匈奴人更为震怖:“汉兵神,真可畏也”。

于是,匈奴人暂时退却了。

良将,总是能将微弱的优势放大。

金蒲城之战,耿恭以迷信说法,放大毒箭、雷雨战的优势,挫败了敌军。

更重要的是:此战,使汉军取得了心理优势,为以后的长期坚持树立了信心,创造了条件。

高明的移兵,稳固形势

当然,如果靠装神弄鬼就能一直糊弄住匈奴人,那匈奴也不会如此强大了。

显然,匈奴人还会杀回来!

汉军驻金蒲城,主要是因其交通、屯田条件。

可是,金蒲城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有朋友说金蒲城缺水。其实不然,屯田之处当然不缺水)

因此,耿恭将目光瞄向疏勒城。

疏勒城,旁临深涧,地势险要,也在天山南北要冲。

其城东临悬崖,北为陡坡,南面地势稍低但坡度大,整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而且,其山间有涧,可以为作为水源。

因此,当年五月,耿恭移兵进入疏勒城。

匈奴人长于骑战,但缺乏攻坚能力,尤其缺乏山地攻坚能力。

移兵疏勒城,汉军具备了抗击匈奴绝对优势兵力的地形条件。

募兵

耿恭原本在金蒲城就只有数百人,救援车师又折损了300。

因此,耿恭必须尽可能扩充队伍。

疏勒城远离中原,要朝廷增兵是不可能的。

因此,耿恭在城中及周边募兵。

东汉的边疆战争,采取的是“以战为战”的方略,即从边疆地区获取各族人员为兵源。

在与北匈奴的作战中,既有南匈奴、鲜卑等族的军队支持,也有地方各族百姓参加。

耿恭自然也紧急募兵,壮大势力。

很快,他募集的数千先登,发挥了重大作用。

士气战

凭借疏勒城,汉军取得了稳固的地势条件。

可是,长期坚持,也需要稳固的士气。

古代围攻战中,因受不了长围久困,士气低落,最终崩溃的情况,比被对手强攻而破更为常见!

耿恭要想长期坚持,必须想办法提振士气!

首先,他采取了和后世合肥之战时的张辽一样的做法:主动出击!

趁匈奴军初至,立足未稳,耿恭令募集的数千先登“急驰之”,“胡骑散走”。

“胡骑散走”,也就是给与敌人的实际杀伤并不多。

不过,初战退敌,提振了汉军,尤其新募之兵的士气!

匈奴军也不是草包!他们看准了汉军的软肋:依赖深涧的水源。

因此,匈奴军在城下切断了涧水水源。

耿恭旋即令人挖井。

对于良将来说,挖井,也能挖出花样来!

汉军连挖十余丈,不得水。城中吏士口渴,只有榨马粪汁饮之。

此时,耿恭说:当年贰师将军拔佩刀刺杀,飞泉涌出;如今大汉得天助,怎么会没有水呢?

于是,耿恭整好衣服,拜井,为官吏士兵祈祷。

不久,果然水泉涌出!

显然,水泉不可能是耿恭“施法”弄出来的。耿恭不过是在挖井将成之时,赋予神圣化的仪式感,将挖井成功赋予了“神助”色彩!

“耿恭拜井”,既使自己人看到了“神迹”,也使城下的匈奴人再次见证了“神迹”!

“虏(匈奴军)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

耿恭打赢了士气战!

坚持

此时,外围的形势进一步恶化了。

西域的焉耆、龟兹攻打西域都护陈睦,陈睦战死。北匈奴军又围攻了柳中城的汉军。

同时,汉明帝去世,朝中大丧,迟迟未发救兵。

不久,车师也再次背叛大汉,与匈奴联兵攻打耿恭。

好在车师后王的夫人,是汉人之后,常将情报传递给耿恭,并偷偷给予一些粮饷。

不过,耿恭军所得有限,形势越发困难。

数月后,耿恭军粮食尽。汉军煮铠弩,食其筋革。

耿恭激励士气,与将士们推诚共生死,深得士心,”故皆无二心“。

困难条件下,汉军只剩下数十人!

北匈奴单于知道耿恭深处绝境,遂遣使招降:投降吧!我封你为白屋王!

耿恭骗使者上诚,亲手杀掉,放在城上”烧烤“,以示无降心。

单于大怒,增兵围攻,但仍不能克!

被“奇迹”所救的“奇迹”

朝廷救兵久久不至,除了汉明帝驾崩外,还因为连年大旱灾,情况非常困难。

不过,汉章帝还是派出敦煌、酒泉的驻军各2000,前去救援。

敦煌、酒泉汉军,会和鄯善军共7000人,在交河击败匈奴军,斩首3800余级,车师复降。

不过,当时天寒,山上雪深,汉军将领多不敢去救。

此时,原本被耿恭派去敦煌的范羌,力主救援。

众将认为过于困难,但还是给了范羌2000人。

大雪丈余,行军困难。范羌的部队被迫丢弃了各类物资,仅带人赶到。

城中军听到声音,以为匈奴来犯,准备迎战,却听到喊声:我是范羌!朝廷派我来迎校尉!

城中山呼万岁!众人相拥而泣!

次日,耿恭、范羌率军撤离。一路上与匈奴军且战且走,阵亡很多。

守疏勒的将士,离开疏勒时尚有26人,抵达玉门时,只剩下13人!

大汉13勇士守疏勒的奇迹,由此传开!

汉家气魄

当时大汉的情况是真的非常困难!

中原连逢大旱,又流行牛瘟,“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

因此,大汉在天山地区暂时转取收缩。

大汉撤回了西域都护及戍、己校尉,又撤回伊吾卢屯兵。

不久,北匈奴卷土重来,车师等国复叛,北匈奴重占了天山地区。

整个西域,一度只剩下班超在孤军奋战!

所以,朝廷发兵救耿恭等人,并不符合其战略意图,完完全全就是去救人!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忠心护汉者,虽远必救!

汉家气魄,正是大国气魄!

耿恭守疏勒城,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个奇迹,是由将领杰出的军事才能,汉家男儿的忠勇坚持,国家“虽远必救”的大国气魄一起塑造的!

标签: 耿恭

更多文章

  • 东汉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事迹,震撼古今,结局却令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耿恭

    唐诗《老将行》:“誓令疏勒出飞泉。”讲得就是东汉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耿恭与麾下将土在敌重兵围困下坚守不屈的故事。所展示出的,是汉军的坚甲利兵之志,数百人就敢于纵横万里之外的开拓进取精神,及以一当五的战斗力,与汉朝版的中国军人不抛弃、不放弃的袍泽情。而史书记载:耿恭在坚守疏勒孤城时,车师“后王”王后因其

  • 东汉战神耿恭血性抗击匈奴,书写“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史话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耿恭

    文/文史旺旺东汉班固《汉书》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已成为中国军魂和血性的象征。中国人面对外敌敢于亮剑,保家卫国的典型案例不得不提东汉时期的“十三将士归玉门”。 2019年2月13日,一部名叫《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的电影演绎了这段故事,相信有不少朋友可能已经看过这部电影,通过电影画面,我们

  • 壮志饥餐胡虏肉是真的,讲的是大汉耿恭,真人版大兵瑞恩!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耿恭

    相信大家对这样一个情节并不陌生:二战期间的美国伞兵瑞恩被敌人围困,他的兄弟们在战争中全部阵亡,一旦他也走了,家中的老母亲便完全失去了依靠。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战部又派出了八名士兵去营救尚不知死活的瑞恩,一路上危险重重,他们甚至怀疑担着八条生命的危险去就一个具体的生命是否值得。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体现了人

  • 东汉“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耿恭

    在历史上,有一个猛人比霍去病、卫青有过之而无不及,用“神人”形容也不为过。在网上广为流传着“他以几十人抵御匈奴两万大军”的传说,令很多人惊为天人。那么,历史的真相真的就如网上流传的那样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来探究其中的真相。这个猛人叫耿恭,为人比较低调,但却被匈奴人奉为“神人”。耿恭,

  • 耿恭拜井得泉的历史典故及其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耿恭

    东汉王朝196年,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儒家之盛,风化之美,三代以下仅见。而光武中兴、燕然勒功、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然而其中耿恭拜井得泉、13壮士归玉门之历史典故,却鲜为人知。一、平车师耿恭耿家在东汉可谓名将世家,耿弇、耿纯、耿秉、耿国,皆当世名将,耿氏一脉累叶以功名自终,荣宠与国相始终。耿恭

  • 不抛弃不放弃,跨越万水千山,只为拯救你-大汉英雄耿恭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耿恭

    公元75年,汉军主力从西域撤退,耿恭和关宠各率数百人驻守金浦城和柳中城。匈奴单于认为良机已到,集结了数万大军准备复夺西域。面来势汹汹的敌军,耿恭决定以有死无生的精神来捍卫金浦城和大汉勇士的尊严。他利用毒箭,利用夜袭,一次次打败匈奴,杀伤敌军,终于迫使匈奴解围而去。耿恭也乘机撤退到更适合坚守的疏勒城。

  • 班超三十六人定西域,耿恭百人守疏勒,晚明此人三百人开边镇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耿恭

    毛文龙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其字振南,浙江杭州人,毛文龙早年葬父,寄居舅舅沈光祚家中,“为人落拓不治生产,好谈兵”(语见《毛太保传》),又兼生得“有英气,虬髯”(《明季北略》),相面的人见了,都说他将来必定登坛拜帅,建不世功业。在吴山,还有一个相面的明白无虞地指着他说“公铁面银牙,髯虬而熊虎威,他

  •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曹操和耿恭是这样子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耿恭

    古代的战争,好像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规定看起来很好用,但是其实在历史上真的没有什么用途,两个军队都打起来了,双方还要派遣使臣相互沟通一下吗?其实在古代的战争当中,使臣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业,一个弄不好身家性命就丢掉了,最好的结果是全身而退,不好的结果最厉害的就是死亡,轻

  • 张安世作为霍光的死党,麒麟阁的第二功臣,为何能逃过清算?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张安世

    公元前51年,在皇帝的职位上奋斗了23年的汉宣帝,终于在这一年迎来了丰收的大果实。北方草原上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因为皇位继承战争产生了分裂,史称五单于并立。作为正统继承人的呼韩邪单于,被四个兄弟打得奄奄一息,只好放下日月所立,天地所生撑犁孤涂单于的脸面,跑到大汉帝国的都城长安城,俯首称臣,请求大

  • 麒麟阁第二功臣张安世,本人低调内敛,后代世代功侯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张安世

    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为感念汉武帝以及他在位时期的功臣勋贵。在公元前51年,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之所以叫麒麟阁十一功臣像,是因汉武帝元狩年间打猎获得了麒麟而命名。刚刚设立就有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的说法。这十一人以博陆侯霍光为首,其他人分别是:富平侯张安世,按道侯韩增,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