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恭守疏勒的事迹,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此战中,耿恭杰出的军事才能,汉军将士的忠诚坚韧,大汉朝廷的大国气魄,都值得后人铭记。
可是,由于缺乏足够宣传,其事迹知名度不高,甚至不少听过“十三勇士”事迹的朋友也未知其详,以至于以为其不过是“靠几十人抗拒两万”的西游记一般的神话。
危急之势
75年,取得天山之战胜利的汉军主力在窦固的率领下班师回朝。
北匈奴等的就是这一刻!
在汉军主力征伐时,北匈奴回避其锋,保存实力,就是等汉军主力班师,立刻反扑!
因此,汉军主力前脚刚撤,北匈奴就以左鹿蠡王率2万骑兵攻打车师。
当时,天山附近的汉军兵力极少。
戊己校尉耿恭屯于车师后王所部的金蒲城(也叫金满城),遏者关宠也为戊己,屯于车师前部的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
汉军可以指望的,似乎只有刚刚归顺的车师后王的军队。
在一年前与汉军作对手时,车师后王的军队表现出了一定的实力。
因此,耿恭令其手下司马率兵300前去支援车师。
耿恭所屯之地,总共数百人,一口气派出300人,是想倾尽全力支援车师后王抗击北匈奴。
可是,耿恭派出的援军在路中遭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
旋即,匈奴军破杀车师猴王安得,扑向耿恭所在的金蒲城。
汉军主力走了,车师后王被杀了,耿恭本就不多的兵马又折损了300!
而从300出援军(出援军应是精锐)一战即全军覆灭来看,汉军的战斗力显然没有太大优势!
耿恭想活下来,需要奇迹!
心理战大师:将微弱的技术、战术优势“神化”
汉军手中,有一个秘密武器:毒箭。
毒箭,其本身不算神秘武器。
据考古发现,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在箭矢上涂上毒,用于狩猎。
不过,东汉时,毒箭的毒性取得了重大进步。
后来,东汉末年,关羽中毒箭,久久不能痊愈,非要专门请良医(演义中是华佗)专门“刮骨疗毒”才能搞定。
汉军毒箭毒性强,一旦被射中,毒性发作,伤口糜烂,令人惊恐。
不过,毒箭毕竟不是原子弹,不是足以改变战役进程的武器。
何况,其毒性也只是“视创皆沸”,不致命,主要是起到影响敌人心理的作用。
耿恭巧施心理战,使毒箭的心理威慑力得到放大。
他放言:“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我们的箭有神助!中箭者一定会倒霉!
果然,中箭的匈奴人“视创皆沸”,出现了超出认知的症状。
对于匈奴人来说,出现这种情况,自然不会去分析箭头化学成分,自然是联想到“汉家箭神”的“传说”。
汉军又有一项战术优势:雷雨战。
或许与常年生活于大陆性气候地区以及以畜牧为生有关,草原民族普遍对雷雨有敬畏心理。在雷雨天,他们基本上不作战、狩猎(猎物也要躲雨呀)。
相比之下,中原军队对雷雨基本上比较适应,冒雨而进的作战非常常见。
所以,雷雨天作战,很长时间内是中原军队的优势。后世刘锜等人也曾以雷雨天袭击金军,赢得胜利。
很快,暴风雨来了。
耿恭指挥汉军随雨而击,杀伤甚众。
匈奴人更为震怖:“汉兵神,真可畏也”。
于是,匈奴人暂时退却了。
良将,总是能将微弱的优势放大。
金蒲城之战,耿恭以迷信说法,放大毒箭、雷雨战的优势,挫败了敌军。
更重要的是:此战,使汉军取得了心理优势,为以后的长期坚持树立了信心,创造了条件。
高明的移兵,稳固形势
当然,如果靠装神弄鬼就能一直糊弄住匈奴人,那匈奴也不会如此强大了。
显然,匈奴人还会杀回来!
汉军驻金蒲城,主要是因其交通、屯田条件。
可是,金蒲城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有朋友说金蒲城缺水。其实不然,屯田之处当然不缺水)
因此,耿恭将目光瞄向疏勒城。
疏勒城,旁临深涧,地势险要,也在天山南北要冲。
其城东临悬崖,北为陡坡,南面地势稍低但坡度大,整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而且,其山间有涧,可以为作为水源。
因此,当年五月,耿恭移兵进入疏勒城。
匈奴人长于骑战,但缺乏攻坚能力,尤其缺乏山地攻坚能力。
移兵疏勒城,汉军具备了抗击匈奴绝对优势兵力的地形条件。
募兵
耿恭原本在金蒲城就只有数百人,救援车师又折损了300。
因此,耿恭必须尽可能扩充队伍。
疏勒城远离中原,要朝廷增兵是不可能的。
因此,耿恭在城中及周边募兵。
东汉的边疆战争,采取的是“以战为战”的方略,即从边疆地区获取各族人员为兵源。
在与北匈奴的作战中,既有南匈奴、鲜卑等族的军队支持,也有地方各族百姓参加。
耿恭自然也紧急募兵,壮大势力。
很快,他募集的数千先登,发挥了重大作用。
士气战
凭借疏勒城,汉军取得了稳固的地势条件。
可是,长期坚持,也需要稳固的士气。
古代围攻战中,因受不了长围久困,士气低落,最终崩溃的情况,比被对手强攻而破更为常见!
耿恭要想长期坚持,必须想办法提振士气!
首先,他采取了和后世合肥之战时的张辽一样的做法:主动出击!
趁匈奴军初至,立足未稳,耿恭令募集的数千先登“急驰之”,“胡骑散走”。
“胡骑散走”,也就是给与敌人的实际杀伤并不多。
不过,初战退敌,提振了汉军,尤其新募之兵的士气!
匈奴军也不是草包!他们看准了汉军的软肋:依赖深涧的水源。
因此,匈奴军在城下切断了涧水水源。
耿恭旋即令人挖井。
对于良将来说,挖井,也能挖出花样来!
汉军连挖十余丈,不得水。城中吏士口渴,只有榨马粪汁饮之。
此时,耿恭说:当年贰师将军拔佩刀刺杀,飞泉涌出;如今大汉得天助,怎么会没有水呢?
于是,耿恭整好衣服,拜井,为官吏士兵祈祷。
不久,果然水泉涌出!
显然,水泉不可能是耿恭“施法”弄出来的。耿恭不过是在挖井将成之时,赋予神圣化的仪式感,将挖井成功赋予了“神助”色彩!
“耿恭拜井”,既使自己人看到了“神迹”,也使城下的匈奴人再次见证了“神迹”!
“虏(匈奴军)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
耿恭打赢了士气战!
坚持
此时,外围的形势进一步恶化了。
西域的焉耆、龟兹攻打西域都护陈睦,陈睦战死。北匈奴军又围攻了柳中城的汉军。
同时,汉明帝去世,朝中大丧,迟迟未发救兵。
不久,车师也再次背叛大汉,与匈奴联兵攻打耿恭。
好在车师后王的夫人,是汉人之后,常将情报传递给耿恭,并偷偷给予一些粮饷。
不过,耿恭军所得有限,形势越发困难。
数月后,耿恭军粮食尽。汉军煮铠弩,食其筋革。
耿恭激励士气,与将士们推诚共生死,深得士心,”故皆无二心“。
困难条件下,汉军只剩下数十人!
北匈奴单于知道耿恭深处绝境,遂遣使招降:投降吧!我封你为白屋王!
耿恭骗使者上诚,亲手杀掉,放在城上”烧烤“,以示无降心。
单于大怒,增兵围攻,但仍不能克!
被“奇迹”所救的“奇迹”
朝廷救兵久久不至,除了汉明帝驾崩外,还因为连年大旱灾,情况非常困难。
不过,汉章帝还是派出敦煌、酒泉的驻军各2000,前去救援。
敦煌、酒泉汉军,会和鄯善军共7000人,在交河击败匈奴军,斩首3800余级,车师复降。
不过,当时天寒,山上雪深,汉军将领多不敢去救。
此时,原本被耿恭派去敦煌的范羌,力主救援。
众将认为过于困难,但还是给了范羌2000人。
大雪丈余,行军困难。范羌的部队被迫丢弃了各类物资,仅带人赶到。
城中军听到声音,以为匈奴来犯,准备迎战,却听到喊声:我是范羌!朝廷派我来迎校尉!
城中山呼万岁!众人相拥而泣!
次日,耿恭、范羌率军撤离。一路上与匈奴军且战且走,阵亡很多。
守疏勒的将士,离开疏勒时尚有26人,抵达玉门时,只剩下13人!
大汉13勇士守疏勒的奇迹,由此传开!
汉家气魄
当时大汉的情况是真的非常困难!
中原连逢大旱,又流行牛瘟,“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
因此,大汉在天山地区暂时转取收缩。
大汉撤回了西域都护及戍、己校尉,又撤回伊吾卢屯兵。
不久,北匈奴卷土重来,车师等国复叛,北匈奴重占了天山地区。
整个西域,一度只剩下班超在孤军奋战!
所以,朝廷发兵救耿恭等人,并不符合其战略意图,完完全全就是去救人!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忠心护汉者,虽远必救!
汉家气魄,正是大国气魄!
耿恭守疏勒城,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个奇迹,是由将领杰出的军事才能,汉家男儿的忠勇坚持,国家“虽远必救”的大国气魄一起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