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昭君出塞意义甚微,彼时的汉强匈弱要感谢我大汉猛将——陈汤

昭君出塞意义甚微,彼时的汉强匈弱要感谢我大汉猛将——陈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梓轩 访问量:978 更新时间:2024/1/11 4:09:26

汉宣帝时,匈奴内部同时出现五个单于,互相残杀,最后仅剩下匈奴南方的呼韩邪(ye)单于以及匈奴北方的郅支单于。两个亲兄弟互相博弈,郅支打败呼韩邪,并将它的地盘逼到汉朝边界。呼韩邪此时十分危险,南方的大汉帝国与匈奴存在百年之仇恨,西方各国又是汉朝与郅支单于的附属国,东方又有逐渐强大的乌桓(原东胡国,后来被匈奴冒顿所灭,残部归顺匈奴),他们与自己水火不容,无奈之下,呼韩邪做出前无古人的举动,向汉朝称臣,并两次拜访汉宣帝。

呼韩邪有了汉朝的保护,得以存活。到了汉元帝刘奭时,呼韩邪俨然已经成为保护汉朝不被北匈奴骚扰的屏障。公元前36年,刘奭派甘延寿、陈汤接任西域都护郑吉的职位,这一个偶然的决定,竟改变了汉朝乃至匈奴的命运。陈汤出发后,发现郅支单于正在发起对西域各国的侵略战争,陈汤当机立断,联合西域各国组织了4万联军与郅支单于对抗,郅支抵挡不过,还送上了性命,陈汤也因此战扬名立万,他将郅支的首级悬挂于专供异族人居住的槁街,示众十日后掩埋,并写下了让后代人铭记于心的经典名言:“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呼韩邪得知郅支全军覆没,又喜又忧。喜,是郅支被干掉,自己成为匈奴唯一的单于,早就向往北方草原的他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对着自己的子民发号施令,百废待兴。忧,是他看到了汉军的强大实力,自己尚且打不过郅支单于,而汉朝一个西域都护使轻而易举的完成了他十几年的愿望,虽然自己没有异心,但这个强大的国度实在让他胆寒。于是,他为表忠心,第三次踏上南下之路,准备朝见天子。

公元前33年,呼韩邪来到长安,见到了汉朝皇帝,刘奭赏赐给他的宝贝比刘病已还要多,这让呼韩邪心里的那颗大石头终于放下了。为了表示自己忠诚,他提出要做刘奭的女婿的请求。以前的和亲,是匈奴逼婚,亦或是汉朝为求和平而主动送去公主,这次不同,呼韩邪是虔诚又谦卑的求婚,刘奭很高兴的答应了此事。鉴于此次婚姻并非汉朝有求于匈奴,因此刘奭自然不必送上公主,他便令人随便选了一名宫女嫁给呼韩邪,而这名宫女正是昭君。

正史上对王昭君嫁给呼韩邪的描述其实并不多,而在民间传闻,野史乃至艺术作品中的介绍颇多,又具有传奇色彩,究其原因便是这王昭君是出奇的漂亮,总而言之,呼韩邪捡了个便宜,刘奭说出去的话,也收不回来了,也觉得亏大了。

之后,呼韩邪忠心称臣,王子王孙陆续送到长安当人质,他与王昭君度过了美好的三年夫妻生活,便死去了。呼韩邪死后,立下兄终弟及的继位秩序,大儿子复株条若鞮首先继位。这时,王昭君请求归汉,但现在的汉朝皇帝已经是汉成帝刘骜,成帝未允,所以按照守匈奴风俗,王昭君只好嫁给了复株条若鞮,并产下两个女儿。复株条若鞮还亲自前往长安朝圣,保持了良好的双边关系。

昭君出塞虽然将汉朝的礼仪与农耕技术传到匈奴,可当时汉匈大势已定,昭君是否嫁到匈奴也左右不了两国和平发展的局势,如果不是昭君貌美如花,那么这次和亲就会像自刘邦以来嫁到匈奴的其他公主一样,连名字都不会被人熟知了。

标签: 陈汤

更多文章

  • 西汉将星陈汤:他立下不世之功为何籍籍无名?

    历史人物编辑:D科技馆标签:陈汤

    他是中国金句“犯壮士虽远必诛!”的版权人,敢于制定圣旨的铁杆狠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见面的西汉名将——陈汤!从头开始,永不坠落天上陈汤,字自贡,现山东人。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汉书》中记载陈汤家境贫寒,乞丐无德,大概意思就是陈汤平日只能靠乞讨和借钱为生,没有节操。.但在这样的物质条件下,陈汤却非常

  • 虞诩是怎样打败羌兵的?训练士兵的方法?如何维护武都郡的安定?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虞诩

    东汉安帝刘祜的元初年间(du114年—119年),西南方的羌人发动武装起义,进攻汉朝的城zhi池,汉安帝派任尚为中郎将,到与羌人交界的地方去驻守。歌县县长虞诩对任尚建议说:“兵法上说:‘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这是不变的道理。我们和羌兵打仗,羌兵骑马,一天能跑几百里路,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用步兵追击

  • 耿恭守疏勒时,仅仅几十个人是如何守住北匈奴两万人围攻一年的?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耿恭

    耿恭守疏勒的事迹,是战争史上的奇迹。此战中,耿恭杰出的军事才能,汉军将士的忠诚坚韧,大汉朝廷的大国气魄,都值得后人铭记。可是,由于缺乏足够宣传,其事迹知名度不高,甚至不少听过“十三勇士”事迹的朋友也未知其详,以至于以为其不过是“靠几十人抗拒两万”的西游记一般的神话。危急之势75年,取得天山之战胜利的

  • 东汉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事迹,震撼古今,结局却令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耿恭

    唐诗《老将行》:“誓令疏勒出飞泉。”讲得就是东汉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耿恭与麾下将土在敌重兵围困下坚守不屈的故事。所展示出的,是汉军的坚甲利兵之志,数百人就敢于纵横万里之外的开拓进取精神,及以一当五的战斗力,与汉朝版的中国军人不抛弃、不放弃的袍泽情。而史书记载:耿恭在坚守疏勒孤城时,车师“后王”王后因其

  • 东汉战神耿恭血性抗击匈奴,书写“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史话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耿恭

    文/文史旺旺东汉班固《汉书》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已成为中国军魂和血性的象征。中国人面对外敌敢于亮剑,保家卫国的典型案例不得不提东汉时期的“十三将士归玉门”。 2019年2月13日,一部名叫《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的电影演绎了这段故事,相信有不少朋友可能已经看过这部电影,通过电影画面,我们

  • 壮志饥餐胡虏肉是真的,讲的是大汉耿恭,真人版大兵瑞恩!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耿恭

    相信大家对这样一个情节并不陌生:二战期间的美国伞兵瑞恩被敌人围困,他的兄弟们在战争中全部阵亡,一旦他也走了,家中的老母亲便完全失去了依靠。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战部又派出了八名士兵去营救尚不知死活的瑞恩,一路上危险重重,他们甚至怀疑担着八条生命的危险去就一个具体的生命是否值得。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体现了人

  • 东汉“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耿恭

    在历史上,有一个猛人比霍去病、卫青有过之而无不及,用“神人”形容也不为过。在网上广为流传着“他以几十人抵御匈奴两万大军”的传说,令很多人惊为天人。那么,历史的真相真的就如网上流传的那样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来探究其中的真相。这个猛人叫耿恭,为人比较低调,但却被匈奴人奉为“神人”。耿恭,

  • 耿恭拜井得泉的历史典故及其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耿恭

    东汉王朝196年,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儒家之盛,风化之美,三代以下仅见。而光武中兴、燕然勒功、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然而其中耿恭拜井得泉、13壮士归玉门之历史典故,却鲜为人知。一、平车师耿恭耿家在东汉可谓名将世家,耿弇、耿纯、耿秉、耿国,皆当世名将,耿氏一脉累叶以功名自终,荣宠与国相始终。耿恭

  • 不抛弃不放弃,跨越万水千山,只为拯救你-大汉英雄耿恭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耿恭

    公元75年,汉军主力从西域撤退,耿恭和关宠各率数百人驻守金浦城和柳中城。匈奴单于认为良机已到,集结了数万大军准备复夺西域。面来势汹汹的敌军,耿恭决定以有死无生的精神来捍卫金浦城和大汉勇士的尊严。他利用毒箭,利用夜袭,一次次打败匈奴,杀伤敌军,终于迫使匈奴解围而去。耿恭也乘机撤退到更适合坚守的疏勒城。

  • 班超三十六人定西域,耿恭百人守疏勒,晚明此人三百人开边镇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耿恭

    毛文龙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其字振南,浙江杭州人,毛文龙早年葬父,寄居舅舅沈光祚家中,“为人落拓不治生产,好谈兵”(语见《毛太保传》),又兼生得“有英气,虬髯”(《明季北略》),相面的人见了,都说他将来必定登坛拜帅,建不世功业。在吴山,还有一个相面的明白无虞地指着他说“公铁面银牙,髯虬而熊虎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