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霍去病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后,结局是怎样的?

霍去病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后,结局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丽萌 访问量:2704 更新时间:2023/12/7 0:33:10

汉将军李广曾历仕三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作为三朝元老的李广,虽然以勇武刚烈著称,且还立下过无数战功,但这些战功都不是很大。成语“李广难封”,正是形容李广尴尬的做官经历。霍去病射杀李敢的原因,也是与李广有关。公元前119年,刘彻发动漠北之战。可以说此战,是刘彻有意在栽培卫青,霍去病。刘彻命卫青、霍去病各领五万大汉铁骑,远出大漠去攻打匈奴人。原本在刘彻的出兵计划中,并没有让年事已高的李广随军出征。但李广却数次请求刘彻准许自己随军出战。碍于老将李广的再三请求,刘彻最终只好同意,让李广出任汉军前将军,随军出征{两路大军的指挥权分别在卫青、霍去病手上}。

卫青率军迎战匈奴人时的战场策略是这样的:卫青命李广、赵食其{右将军}从东面迂回包抄匈奴人,卫青自己则率汉军主力迎战匈奴主力。霍去病、李敢领另一支大军独自出战{当时李敢是霍去病麾下的校尉}。对于卫青的命令,李广原本是不愿意服从的。李广想担任汉军先锋,替代卫青与匈奴主力进行决战。但卫青却不这么想,卫青觉得李广年事已高不适合苦战。另外在出征前,刘彻还特意交代卫青,不可让李广担任大军前锋、成为主力{大功必须归于卫青、霍去病}。

最终卫青率军击败了匈奴主力,匈奴单于却带领溃兵向西北逃窜。按照预定计划匈奴单于逃跑的方向,正是李广、赵食其迂回包抄的伏兵所在。不想李广和赵食其却因迷路,贻误了战场时机,让匈奴单于从容逃走。战事结束后,卫青将战情上报给刘彻。恼怒于李广、赵食其放走匈奴单于的刘彻,随即下令严审李广、赵食其。最终觉得自己无比委屈的李广,选择拔刀自刎。

李广自杀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敢耳中。李敢认为父亲的自杀,是因为卫青的陷害。于是某天,李敢趁卫青不备,偷袭打伤了卫青。多年同僚已死{李广},出于同情卫青就不想将李敢打伤自己一事闹大,因此卫青就决定将此事给隐瞒下来。后来霍去病不知道怎么知道了,舅舅卫青被李敢打伤一事。霍去病和李敢当时都是年轻人,做事都很冲动。作为自己部下的李敢竟然敢打伤自己的舅舅,这让霍去病怎么能忍?于是霍去病趁着在甘泉宫打猎机会,突施冷箭射杀了李敢。

当时刘彻正倚重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霍去病更是刘彻看着长大的。出于对霍去病的宠爱,刘彻便以李敢是被野鹿撞死为名,选择包庇了霍去病。作为皇帝的刘彻都这样说,手下臣子当然不敢深究李敢身死一事。

李敢死后,卫青、霍去病照常率军征讨匈奴。不想李敢死后一年多,霍去病就莫名其妙地病逝。因为霍去病的死亡时间,和李敢被射杀的时间间隔不长,所以后世之人大多怀疑,霍去病的死因,是因被刘彻治罪,抑郁而逝。从霍去病的名字,人们就应该知道,幼年时的霍去病应该是体弱多病的。再加上刘彻曾以李敢是被野鹿撞死为由,替霍去病开脱。因此霍去病的真实死因,应该就是病逝,刘彻并没有深究霍去病所犯之罪。编者觉得霍去病的死因是,多年征战,让本就体弱多病的他,旧疾复发,突然崩逝。

结束语:虽然霍去病是因病而死,但编者觉得性格冲动的他,最终也是难以善终的。编者为何要这样说呢?因为打伤舅舅一事,霍去病就敢射杀手下,等到刘彻老迈,冲动的霍去病极有可能做下更大的错事。编者为何要这样说呢?咱们来看看临终前霍去病的官职:大司马、骠骑将军。要知道这时的霍去病才年仅二十四岁。年纪轻轻身居高位还性格冲动,这样的霍去病又怎能得以善终呢?

刘彻晚年曾因巫蛊之祸逼死了太子刘据以及皇后卫子夫{二人都是自杀}。作为卫子夫的外甥,刘据的表哥,身居高位的霍去病,在刘彻逼死自己亲人时会做出何种选择?刘彻会不会因为霍去病掌握兵权,提前清除霍去病乃至整个霍氏家族呢?如果刘彻真的提前对霍氏家族动手,后来也就不会有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权倾三朝的一幕出现。霍去病突然病逝,给史书留下了一个完美的骠骑将军,而不是背叛刘彻臣子的形象。

标签: 李敢

更多文章

  • 曹操绝境中的都能笑得如此开怀,为何就容不下祢衡和杨修二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祢衡

    曹操,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并不是一个不能容人的诸侯,相反的,他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人,曹操都会怀有很大的宽容心。毕竟,有才能的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比较有个性的。除此之外,曹操也不是一个被打击就产生气馁,颓废心态的诸侯。相对的,曹操接受打击能力还是蛮强的。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刘备和孙权联手所败。但是,在

  • 奇怪,曹操为何杀杨修,却不杀骂他的祢衡呢?明白这点你就懂了

    历史人物编辑:从保瑞标签:祢衡

    杨修很聪明,为什么曹操却把他杀了,那个朝他破口大骂的祢衡他却为什么不杀呢?先来说一说海瑞和嘉靖的故事,或许对同学们有启发。古代骂皇帝的不少,譬如商朝的比干骂纣王,商纣王没有想那么多,一挥手就把比干给杀了。到了明朝时,冒出一个叫海瑞的,这人是个驴脾气,谁也不听劝。眼看着嘉靖皇帝一心沉迷炼丹升仙,成天没

  • 揭秘三国演义:祢衡到底是大才,还是浪得虚名?孔融的死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祢衡

    《三国演义》当中的祢衡是个大才,起码在文学上是有很高的天赋和很深的造诣的。当时曹操想派人去劝降刘表,有人说刘表是个喜欢名士的人,要想说服刘表投降,必须派一个文学上有名气的人。曹操本人就是这样的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想过让自己去?曹操问谁可以胜任呢?有人就举荐了孔融。孔融是孔子的后人,而且还当着北海太守

  • 三国排行第一的超级喷子竟然是他?眼高于顶的文人喷子祢衡

    历史人物编辑:忆三线标签:祢衡

    三国小人物志0041:眼高于顶的文人喷子——祢衡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祢衡,字正平,是汉末三国时代的名士,也是一个大大有名的喷子。尤其是在《三国演义》第23回中,祢衡将曹操麾下的几乎所有将帅谋臣,都一阵大损,将每个人都贬得一无是处。接着,祢衡又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击鼓奏乐之

  • 杨修因为一句鸡肋而死,为何裸衣骂曹的祢衡却没被曹操杀掉?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祢衡

    杨修和祢衡,这两个人之死都是很有意思的——杨修因为跟主公耍了点小聪明,结果被曹操下令斩首;而祢衡骂了曹操骂刘表,骂了刘表骂黄祖,最后被大老粗黄祖推出去杀了。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会引起费解:祢衡明明把领导、包括领导身边的人(荀彧、荀攸等一众大臣)骂的狗血淋头,却能被曹操礼送出境;杨修只不过是玩了点小

  • 献帝说话的语气,让孔融和祢衡的听后,感到十分的讶异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祢衡

    献帝看了一下场中,发现祢正平竟然是被绑着,立在了当场,这让他是大为惊愕,说道:“祢先生,怎么才一会儿不见,您就这副模样,这是怎么回事?”听献帝此言,倒好像他还见过祢正平,律香川心中正惊讶,却是忽然又有另外一人,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到了祢正平身边,惊讶地问道:“祢小友,怎么你忽然之间,就是落得如此的下场

  • 关于黄鹤楼你知道多少?通过祢衡了解鹦鹉洲与黄鹤楼的文化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姚姚时尚标签:祢衡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多少豪杰英雄登楼抒怀,抒发幽幽古意,奏响时代之歌。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范仲淹,辛弃疾等众多士子,他们与名楼之间的故事与传奇,给后人留下了令人津津乐道的千古佳话以及历久弥新的精神

  • 美男子荀彧,“三国第一喷子”祢衡怒喷荀彧:除了好看你还会啥?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祢衡

    荀彧、荀令君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谋士之一,他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头号功臣,号称有王佐之才,这个人无论是才能还是品行都非常值得人尊敬。荀彧的死令人叹惋,他一心想光复汉室,反对曹操称魏王,结果和主公曹操在意见上产生了根本上的分歧,曹操就把他调离中枢,后来荀彧就死了,《三国志》中的说法是荀彧“以忧薨”,就是忧愤

  • 三国第一喷子、狂人祢衡是被黄祖所杀?错!没有人愿意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维达说标签:祢衡

    三国看什么?看武将撕杀、给他们排个座次,那是看热闹;看群雄逐鹿、三国攻伐,这才叫看门道。但是,如果将战国那段历史拿来对比,你会发现极其相似,那是一个儒生纵横天下的时代。大家一开始实力相差不大,谁能得到更多、更有用的人才,谁就会立于不败。所以看三国,还是看三国的儒士谋臣更有味些。常言道:“君子动口不动

  • 孔融大力推荐祢衡,曹操为什么还要把他送给刘表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祢衡

    祢衡一鹗,路斯九龙祢衡(15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 ,东汉末年名士。祢衡从小思维敏捷,口才出众,但个性张扬,恃才傲物,经常嘲弄权贵名流,因此一直不得志。建安初期,许都汇聚了很多名人贤士,祢衡也到了许都,但他基本上没把那些名人贤士放在眼里。他还扬言,除了孔融和杨修,其他的都是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