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这一战,让日本消停了300年!大明抗日名将李如松

这一战,让日本消停了300年!大明抗日名将李如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科技达人不凡 访问量:2828 更新时间:2023/12/11 7:47:31

将门虎子李如松

说起抗倭英雄,真正的第一人不是戚继光,也不是俞大猷,而是明朝大将李如松,李如松将门之后,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少年跟随父亲在军营,熟悉军师指挥,武艺高强,胆大勇猛,屡立战功不断升迁。

李如松剧照

明军跨过鸭绿江,抗日援朝打响

万历20年(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集结了20万倭军及战舰百艘从朝鲜釜山登录,短短数月朝鲜都城王京(今首尔)、平壤沦陷,日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鸭绿江边并越过图门江入侵中国领土,在第一波祖承训援朝失利之后,万历皇帝果断用他的爱将李如松任命其为东征提督总领军事,一切准备就绪,援朝大军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开进朝鲜,这与300多年后志愿军抗美援朝何其相似!

明军进入朝鲜抗击倭寇

冷兵器战争的巅峰,平壤之战大获全胜

在平壤之战中,明军火器大显神威,佛郎机、将军炮、虎蹲炮雨点般砸向平壤城墙,堪称当时冷兵器战争的火力巅峰,日军马上陷入火海,从未见识过如此高强度炮火打击的日军瞬间人仰马翻,但凭借坚固的城墙日军死战不退,明军前赴后继,整座平壤城成了一个战场绞肉机,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疫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超三分之二,大明付出了700多人的伤亡。明军大获全胜,李如松凭借此战,威名赫赫,震动中日朝三国。

万历朝鲜平壤之战剧照

碧蹄馆之战以少胜多,大局已定

后又经历碧蹄馆之战,日军伤亡超8000人,阵亡日军将领达十五员之多,明军损失也惨重,共投入55000人,伤亡2500,冒死护主的李如松亲兵死伤100多人。此后12万日军面对仅仅3万明军迟迟不敢出战,患上了严重的“恐明症”,为了打破僵局尽快取得战果,后李如松派兵奇袭日军龙山大仓,军粮悉数被焚烧,加上朝鲜瘟疫流行,日本撤出汉城,不久日军被迫与中朝达成停战协议,逐步收回了朝鲜沦陷国土。

李如松在短短4个月内,攻城拔寨,横扫千里,打出了在朝鲜人眼里“天兵天将”的威严,打出了大明帝国的天朝声威。

万历朝鲜碧蹄馆之战

大明荣耀,天朝风范

这一战再次宣布大明朝在亚洲不可撼动的天朝风范,而李如松就是这个大明最后荣耀的缔造者,他指挥灵活,行事果断,深谙兵法,奇正相辅,平壤攻坚战石破天惊,碧蹄馆遭遇战气壮山河,龙山奇袭一剑封喉,明史中称赞李如松:“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这一战,更是让日本从此消停了300多年!

标签: 李如松

更多文章

  • 李如松的后裔流落韩国,曾经万人敬仰,如今变成多余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李如松

    核心提示:不足两月,掠地千里,横扫半岛,取得了平壤大捷1592年4月,丰臣秀吉侵略朝鲜,6月,朝鲜全国仅剩平安道以北尚未沦陷,朝鲜宣祖出逃,并派出十几批使臣向宗主明朝告急,希望明朝尽快出兵。12月,李如松率领四万六千明军,兵分三路,开赴朝鲜,不足两月,掠地千里,横扫半岛,取得了平壤大捷,以其抗倭成就

  • 身为明代三才子之一却鲜为人知,徒弟李如松把倭寇打的落花流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李如松

    提及明朝的三大才子,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唐伯虎,尽管唐伯虎才华横溢,但还不足以跻身明代三才子之中。明代三才子是解缙、杨慎、徐渭。与前两位相比,徐渭的名气并不大,但他的才华并不比他们逊色。一、自认为画画最差,却让郑板桥甘为门下狗徐渭,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

  • 为何在明朝历史上,李如松的知名度并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李如松

    很简单,因为李如松的能力并没有高到一定程度,所以知名度自然不高。明史中,李如松并没有一个单独的列传,他的事迹记载于自己的父亲李成梁的列传之中,列传一百二十六李成梁(子如松·如伯·如桢·如樟·如梅)·麻贵(兄锦)可以看出,列传一百二十六的主要介绍对象只有两个,李成梁和麻贵,其他人都是因为和他们有所联系

  • 女人上厕所时,这3件小事,为了健康,再喜欢也先忍忍吧

    历史人物编辑:小小康标签:也先

    由于女性的生理结构比较特殊,所以他们在平时上完厕所之后,都有用卫生纸进行擦拭的习惯。虽然这个行为看起来比较正常,但是也要注意,因为这种习惯很可能会增大细菌感染和病毒入侵的几率,而使女性患上一些妇科疾病。所以女性朋友在平时上厕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三件小事,再喜欢也要忍住不做。女性上厕所时,最好不要做这

  • 在明英宗复辟成功的背后,徐有贞、石亨等人的夺门之变有何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石亨

    大明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的夜晚,大臣石亨、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带兵赶往幽禁英宗的南宫,将英宗迎出后,被迎出的英宗随即宣布复位,同时将代宗废为郕王,这场发生于明朝皇室内部的兵不血刃的政变被称为南宫复辟,它还有一个更出名的名字"夺门之变"。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徐有贞石亨等人会在代宗的眼

  • 支持朱祁镇夺门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明明有功,后来怎么又被朱祁镇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石亨

    明英宗朱祁镇被明代宗朱祁钰囚禁于南宫之时,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拥立朱祁镇为帝。重登帝位的朱祁镇对朝中不支持他的部分群臣进行了清算,于谦、王文、陈循、商辂等人或被杀或被贬。夺门派的功臣填补了这些政治权力空缺,其中徐有贞入阁,加兵部尚书,石亨被封为忠国公,曹吉祥协理京营,并封嗣子

  • 夺门之变后的进与退,从石亨身上看明英宗复位有方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不设防标签:石亨

    从来权宦和昏君都是一对天生的绝配,在漫长的历史上,这俩的完美结合的例子简直是比比皆是。于是各代皇帝为了压制权宦采取了许多的办法,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在宫内立石碑告诫后代子孙,同时禁止宦官学习知识,不准就读。但是随着时局的变化,对于宦官对于的束缚越来越宽松,明朝一度成为了中国历史中宦官专权最为膨胀的朝代之

  • 于谦手握兵权,为何在夺门之变,他却没有阻止石亨等人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石亨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晚,石亨、徐有贞等人来到南宫,接出仍被明代宗幽禁的朱祁镇。之后众人带着朱祁镇来到东华门,士兵欲阻拦,但是看到太上皇在,便不敢轻举妄动。就这样,众人兵不血刃闯进奉天殿,将朱祁镇扶上宝座。当时的兵部尚书是于谦,他手握兵权,为何在夺门之变,他却没有阻止石亨等人呢?第一、于谦不愿做权臣什么

  • 石亨这个人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可惜刚愎自用,最终为皇帝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石亨

    说到于谦这个名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于既倒的一代名将,还是文臣。他率领的北京保卫战,一次又一次击退瓦剌部落的进攻。在与瓦剌的频繁对决中,有一个人经常出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石亨。第一:人物介绍,屡建奇功1:出生介绍,早年继承父亲职位,精忠报国石亨这个人出生年月不详,是陕西

  • 范广:明朝中期将领,协助石亨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后惨被其构陷

    历史人物编辑:秀姐0913标签:石亨

    范广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将领,出生在辽东,于正统年间承袭了其父亲在军中的职位,当上了宁元卫指挥佥事,到了正统十四年,成功通过累积战功来到辽东都指挥佥事的位置。范广作为一名武将十分擅长骑射、骁勇绝伦。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朝廷内部在推举大量的将才去担任要职,其中范广就得到了兵部尚书于谦的推荐,得以被提拔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