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虎子李如松
说起抗倭英雄,真正的第一人不是戚继光,也不是俞大猷,而是明朝大将李如松,李如松将门之后,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少年跟随父亲在军营,熟悉军师指挥,武艺高强,胆大勇猛,屡立战功不断升迁。
李如松剧照
明军跨过鸭绿江,抗日援朝打响
万历20年(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集结了20万倭军及战舰百艘从朝鲜釜山登录,短短数月朝鲜都城王京(今首尔)、平壤沦陷,日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鸭绿江边并越过图门江入侵中国领土,在第一波祖承训援朝失利之后,万历皇帝果断启用他的爱将李如松任命其为东征提督总领军事,一切准备就绪,援朝大军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开进朝鲜,这与300多年后志愿军抗美援朝何其相似!
明军进入朝鲜抗击倭寇
冷兵器战争的巅峰,平壤之战大获全胜
在平壤之战中,明军火器大显神威,佛郎机、将军炮、虎蹲炮雨点般砸向平壤城墙,堪称当时冷兵器战争的火力巅峰,日军马上陷入火海,从未见识过如此高强度炮火打击的日军瞬间人仰马翻,但凭借坚固的城墙日军死战不退,明军前赴后继,整座平壤城成了一个战场绞肉机,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疫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超三分之二,大明付出了700多人的伤亡。明军大获全胜,李如松凭借此战,威名赫赫,震动中日朝三国。
万历朝鲜平壤之战剧照
碧蹄馆之战以少胜多,大局已定
后又经历碧蹄馆之战,日军伤亡超8000人,阵亡日军将领达十五员之多,明军损失也惨重,共投入55000人,伤亡2500,冒死护主的李如松亲兵死伤100多人。此后12万日军面对仅仅3万明军迟迟不敢出战,患上了严重的“恐明症”,为了打破僵局尽快取得战果,后李如松派兵奇袭日军龙山大仓,军粮悉数被焚烧,加上朝鲜瘟疫流行,日本撤出汉城,不久日军被迫与中朝达成停战协议,逐步收回了朝鲜沦陷国土。
李如松在短短4个月内,攻城拔寨,横扫千里,打出了在朝鲜人眼里“天兵天将”的威严,打出了大明帝国的天朝声威。
万历朝鲜碧蹄馆之战
大明荣耀,天朝风范
这一战再次宣布大明朝在亚洲不可撼动的天朝风范,而李如松就是这个大明最后荣耀的缔造者,他指挥灵活,行事果断,深谙兵法,奇正相辅,平壤攻坚战石破天惊,碧蹄馆遭遇战气壮山河,龙山奇袭一剑封喉,明史中称赞李如松:“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这一战,更是让日本从此消停了3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