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福王朱常洵惨遭李自成炖肉?洛阳出土一块墓志揭开了“福禄宴”的真相

福王朱常洵惨遭李自成炖肉?洛阳出土一块墓志揭开了“福禄宴”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常国俊 访问量:2068 更新时间:2023/12/4 17:01:36

在明朝的历史上有过一位著名的胖子王爷,据说他的体重达到了惊人的360斤,没有人搀扶的话几乎无法行走。他享受荣华富贵几十年,他是老皇帝的心头肉,他是最幸运的王爷,当然他也是最悲惨的王爷。

因为他的下场非常惨烈,城破被俘,丢进大锅里炖肉,被人吃光了。

他叫朱常洵,是明神宗皇帝最宠爱的儿子,封福王,富甲天下。

关于他的死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他究竟是不是被吃掉了?后来洛阳出土了一块墓志,揭开了这场疯狂盛宴的真相。

墓志上的故事从那个寒冷的冬天讲起......

王爷,城破了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豫西重镇洛阳戒严了。

城外的土岭上密密麻麻全是农民军的帐篷,整座洛阳城四面被围,水泄不通。城外旌旗招展,刀枪如林,鼓声震天,农民军已经发起了多次进攻,都被守军击退,洛阳城危在旦夕。

围困洛阳城的不是乌合之众,而是令整个大明朝都瑟瑟发抖的明末两大起义领袖之一的李自成,此时他的身后是十万大军。

李自成的大军自去年(崇祯十三年)冬天从湖北郧阳山区迂回进入河南境内后,便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狂飙突进,横扫中原几十个州县,如入无人之境。

李自成率军进入今天平顶山地区后,便把目光投向了豫西重镇洛阳(当时的正式名称叫河南府)。随后,他们连克永宁(今洛宁县)、宜阳、新安、偃师等十几座县城,于崇祯十四年正月初兵临洛阳城下。

警报传来,洛阳紧急戒严。

此时城中的守军只有数千人,而且还缺吃少穿,军心涣散,士气低迷。负责城防的是参政王胤昌、总兵王绍禹,另外还有退休的前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洛阳新安人)也闲居城中,这几个人凑在一起商议退敌之策。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士兵的生活困难问题,吃的穿的,还有兵器铠甲,这都是要命的问题。

你想让士兵们为你卖命,那就得拿出诚意,诚意是什么?就是真金白银。

于是这几个人便去找一个大人物求助。

这个大人物就是就藩于洛阳的福王朱常洵,那是一个胖到令人窒息的大胖子王爷,重达360斤,打破了整个明朝的记录。

朱常洵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第三子,也是他最宠爱的儿子,生母是皇帝的宠妃郑贵妃。朱常洵出生于北京,万历非常高兴,一度打算立为太子,但由于朱常洵并不是长子,因此没有当太子的资格。最终万历被迫妥协,封他为福王,就藩洛阳。

为了补偿这个注定和皇位无缘的儿子,万历在他离京前赏赐给他海量的金银财宝和庄园王田,甚至到了河南全省都拿不出那么多地的地步,只好从隔壁的湖广、广东拿地。

这个宝贝儿子也成为当时天下最富有的藩王,号称天下第一藩。

洛阳是历史上著名的古都,曾做过多个朝代的首都,但到了明朝已经沦落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

朱常洵到了洛阳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兴土木,兴建豪华的福王府。

他的福王府占了洛阳城三分之一的面积,有了豪宅接下来就该胡作非为了。仗着皇帝的宠爱,朱常洵在洛阳俨然一副土皇帝的派头,无恶不作,横征暴敛,肆意妄为,地方官员哪里敢说一个不字,只能小心翼翼伺候着。

洛阳百姓苦不堪言,只能忍着。

进入崇祯十年后,农民起义的浪潮席卷中原大地,大乱将至,城中的朱常洵浑然不知。吕维祺多次劝谏他体恤百姓,呵护士兵,未雨绸缪,可惜他都充耳不闻。

现在敌军围城,岌岌可危,吕维祺等人去见他,请求他拿出银子犒赏将士,招募勇士守城杀敌,共渡难关。

听说要花自己的银子,朱常洵断然拒绝,理由很高大上:

为朝廷守城,凭什么花本王的钱?

朱常洵的吝啬态度激怒了守城将士,士气更加低落。

城外的李自成一连猛攻两天,又换到西北角继续强攻,守军扛不住了,部分人密谋打开城门投降。

在内应的配合下,城门缓缓打开,农民军迅速进城,洛阳失守。

吕维祺奔进福王府,第一句话就是:

“王爷,城破了。”

惊慌失措的朱常洵赶紧带着儿子朱由菘和几个美女逃跑,360斤的大胖子是逃也逃不动,跑也跑不动,没走几步便气喘吁吁,眼看自己是没戏了,只好叮嘱儿子逃出城去。

很快,朱常洵便在迎恩寺里被搜到,而他的儿子朱由菘则藏了起来,当天夜里借助夜幕的掩护,从城墙上缒绳逃了出去。

朱常洵被捕后,马上被押到城西的周公庙,那里有人在等他。

弟兄们,吃大餐

朱常洵被五花大绑押到周公庙(今天洛阳应天门城楼东侧),在那里等候他的正是李自成。

李自成对这位肥头大耳的王爷恨之入骨,都不用稿子,脱稿骂了他半小时。

这还不解恨,随后他又命人打了他五十大板,最后才拖出去斩首示众。福王府里的两个小太监看到福王被杀,悲痛欲绝,抚尸大哭,对农民军说福王死了,我等也不愿苟活,只请求给一副棺材收殓王爷的遗体,我等就是粉身碎骨也没有遗憾。

也许是小太监的忠义精神打动了李自成,他破例同意了这个请求,命人找来一副棺材,用牛车载上,收殓了朱常洵的尸体。

看到朱常洵的尸体被放入棺中,两个小太监这才安心的自缢而死。

杀了朱常洵后,农民军将福王府翻了个底朝天,最后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大火一连烧了三天都没有熄灭。消息传到北京,当时在位的崇祯帝万分震惊,沉痛地下诏废朝三日以示哀悼,并要求洛阳官府隆重改葬朱常洵。

以上的事情经过是《明史•朱常洵传》里的记载,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另一本书《明季北略》里,却是另一个版本。

《明季北略》是明末遗民计六奇写的史书,记载了明朝末年的众多历史事件,是研究了解明末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计六奇在书中也写到了李自成攻陷洛阳,处死朱常洵的事情,不过他笔下的这件事却更有冲击力。

首先他写到朱常洵指挥守军奋勇杀贼,斩获颇丰,只可惜最后王绍禹的部下叛变,开城门投降,放农民军进城。朱常洵和吕维祺等二百多乡绅都被押到周公庙门前。

吕维祺劝朱常洵维护皇家的脸面,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可惜朱常洵做不到呀,他向李自成哀求饶命,当然这不会有任何效果。

在计六奇的笔下,李自成手下的农民军变成了嗜血的怪兽,他们把朱常洵剥去衣服,洗干净扔进一口大锅里,放满水加入鹿肉,还有葱姜蒜之类的配料,大火烧开小火慢炖,美其名曰“福禄宴”,取鹿禄谐音的意思。

就这样,一代肥王居然被吃了,如此匪夷所思的剧情居然堂而皇之写入他的历史笔记里,给后世造成了深远地影响。

直到今天,这个说法还很有市场,影响着很多人。

那么,朱常洵到底是怎么死的,他究竟有没有被吃掉呢?

数百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墓志出土了,真相大白了。

福王,你怎么看

前面提到崇祯下诏要求洛阳官府隆重改葬朱常洵,这说明李自成的军队很快就退出了洛阳,事实也确实如此。

洛阳陷落后,来自省城开封的援军迅速向洛阳进发,在明军主力赶到前,李自成就带领军队退出了洛阳。明军收复洛阳后,很快就重建了洛阳的官府机构,第一件事就是遵照旨意为朱常洵改葬。

这说明李自成只是很随意地安葬了朱常洵,这当然不行,必须重新隆重改葬,这件事就由新组建的洛阳府衙负责,而为朱常洵撰写墓志碑文的不是别人,正是他逃跑的儿子朱由菘。

儿子为老爹写墓志,难免会粉饰一番,比如写朱常洵如何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怒骂贼寇之类。

无巧不成书,这块墓志居然在三百多年后重见天日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洛阳市区西北的孟津县麻屯镇庙槐村东南500米处,出土了一块墓志,墓主就是这位胖王爷朱常洵,墓志简要介绍了朱常洵的生平事迹,最后署名朱由菘撰文,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明代文物,真实记录了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往事。

至于“福禄宴”的真伪,从当时的情况分析来看,其实就是当时的封建文人的污蔑栽赃手段,属于明代的地摊文学,因此清代修《明史》就不予采纳,其实是有他们的考量。

当时的封建文人凡是写到农民军,几乎是你追我赶,一个比一个骂得凶,这个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至于李自成也不会蠢到那个地步,吃掉朱常洵对他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坏了他的大事,当时他已经在考虑称帝建国了,正是收买人心的关键时刻,怎么会干出如此令人发指的事,如果他这么干,那明朝的官绅谁还敢归顺他呢?这个他没有动机。

可以说“福禄宴”是封建文人对李自成最大的一次抹黑攻击,当然他的战友张献忠也没幸免,被恶毒攻击杀害四川人四万万,四万万什么概念?四亿人,别说四川,当时整个明朝有四亿人吗?

当然这些是另一个话题了,我们日后再谈谈。

标签: 朱常洵

更多文章

  • 李自成攻破洛阳以后,用一口大锅把朱常洵煮了,百姓闻之纷纷叫好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朱常洵

    公元1641年,李自成活捉了福王朱常洵,把他和剥了皮的鹿一起烹煮,朱常洵大声嚎叫,百姓们却争相传颂,拍手叫好!福王朱常洵是万历帝最宠爱的郑贵妃所生,深受万历皇帝喜欢。万历禁不住郑贵妃狂吹枕边风,有一段时间,竟在朝堂上三番五次提议让朱常洵取代太子朱常洛。他的这个想法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满,大臣们坚决不同

  • 三百多斤重的福王朱常洵,真的是被李自成部下烹杀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朱常洵

    一个王朝末代的时候,往往都会出现许多的流言,明末的时候也是如此。明末的时候,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一路攻城拔寨,占领了明朝不少的城池。明末的时候,天下大旱,人民面临着严重的饥荒,在当时的社会当中有着不少人吃人的现象,百姓们都说万历皇帝十分宠爱福王,天下间的财富都在福王的王府当中,也就是洛阳的福王府,

  • 福王朱常洵,真的成了“福禄宴”吗?洛阳出土一石碑给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朱常洵

    ◆文:刚子聊历史◆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福王朱常洵,他是万历最宠爱的儿子,母亲郑贵妃也是万历宠爱的妃子。为了立他为太子,万历和大臣们“斗智斗勇”,但遭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耗时十五年,史称“国本之争”。围绕他的储位之争,先后有三百多官员被搅进这场政治风波中,一百多名官员为此事丢了乌纱帽,还折了四个内

  • 万历为何偏爱朱常洵?如果他非要立朱常洵为太子,谁能拦得住吗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朱常洵

    万历皇帝朱翊钧,30年不上朝的皇帝。他有8个儿子,其中比较出名的便是朱常洛和朱常洵。万历本人更加喜欢福王朱常洵,一度打算立他做皇太子。可是群臣却支持朱常洛,因为朱常洛是皇长子,明朝嫡长子继承制,是一块铁招牌。为此长达15年的国本之争就这么展开了。太子之位悬空长达15年之久,一直到了朱常洛20岁那年,

  • 福王朱常洵真被农民军做成汤了吗?墓志揭示事情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朱常洵

    福王朱常洵真被农民军做成汤了吗?墓志揭示事情真相。朱常洵是明神宗的第3个儿子,他在15岁的时候就被封为福王,当初他的封地在河南。1641年3月,李自成带领农民军攻破河南洛阳。在这次事件中他被活捉,之后很快就被处死了。关于他究竟是怎样被杀的,民间一直有很多说法。其中甚至还曾经有传言说,他是被李的军队给

  • 福王朱常洵真被农民军做成“福禄汤”?出土的墓志揭开了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朱常洵

    福王朱常洵,生于1586年2月,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第3个儿子,因为第2个儿子很早就夭折了,所以实际上是老二。朱常洵的母亲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就为这点破事,大臣们和万历皇帝明争暗斗了15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最后,万历皇帝不得不妥协,于万历二十九年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封老二、15岁的朱常洵封为

  • 福王朱常洵究竟是怎么死的,是不是真的被李自成煮食了?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朱常洵

    福王朱常洵,本是平庸之人。然而,就这样一个平庸之人,却从生到死都“轰轰烈烈”,甚至在他死后,他的死法更是被各类史家、小说反复“炒作”。一出生就引发“国本之争”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由于他的母亲郑贵妃最得万历宠幸,因此,爱屋及乌,万历也极宠爱这位小皇子。为此,万历生了立朱常洵为皇储的念头。然而

  • 明朝末年,“猪王”朱常洵真的被李自成干掉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朱常洵

    我们知道,明朝因藩王体系而强大,也因藩王体系而衰败。藩王体系到后期就像是明朝身上的一个个吸血鬼,彻底吸干了明王朝的血液。“猪王”朱常洵,这个体重达到三百六十斤的贵物,的确是明朝藩王体制下的一个标志性产物。福王朱常洵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是一个矮胖子,那朱常洵自然也跟自己的父王差不多

  •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做了8个月君主,为啥给朱允炆和朱祁钰平反呢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朱由崧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这哥们简直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那个时候大明王朝已经没了一半江山了,他不想着积极主动地抗击农民军和清军,反倒是开始给古人们一一平反了。当时他不仅把自己老爹福王朱常洵给追封为皇帝,而且还相继恢复了朱标、朱允炆和朱祁钰的皇帝称号,你说这是不是闲着没事做?啥情况啊?多铎的大军已经快逼近南京

  • 朱由崧要是学习一下南宋的赵构,或许南明王朝就不会8个月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朱由崧

    和南宋王朝所面对的情形是十分相似的,北京城被大顺政权攻陷以后,满清铁骑进入山海关,南明王朝在南京匆匆成立。本想按照南宋的建制,再造一个南方盛世,可是南明的弘光政权却只持续了8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南宋能够延续152年,而南明不行呢?我们需要从南明王朝和南宋王冲政治、经济、军事这三个方面来看这件事:南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