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万历为何偏爱朱常洵?如果他非要立朱常洵为太子,谁能拦得住吗

万历为何偏爱朱常洵?如果他非要立朱常洵为太子,谁能拦得住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醉风文史 访问量:872 更新时间:2023/12/26 3:08:28

万历皇帝朱翊钧,30年不上朝的皇帝。他有8个儿子,其中比较出名的便是朱常洛和朱常洵。万历本人更加喜欢福王朱常洵,一度打算立他做皇太子。

可是群臣却支持朱常洛,因为朱常洛是皇长子,明朝嫡长子继承制,是一块铁招牌。为此长达15年的国本之争就这么展开了。太子之位悬空长达15年之久,一直到了朱常洛20岁那年,万历才不情不愿地立他做太子。

可是万历如果强行立朱常洵,难道不能成功吗?当然可以成功,大不了跟大臣们死磕到底罢了。其实在我看来,万历所争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子之位,而是一口气。

一、万历皇帝的基础教育,本身就充满了失败。

提起万历皇帝,其实就让人想到了极端教育下的典型失败案例。万历皇帝的老师是谁?大名鼎鼎的当朝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可不是挂牌老师,这哥们在处理完朝政以后,还需要督促小皇帝读书写字。那么问题来了,让一个博士生导师,去教育一个小学生,真的合适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实在是搞不懂,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小学招聘老师,要么要清华北大毕业的,要么就要博士研究生学位的,真的有必要吗?

小学生那点文化知识,一个普通本科生足以教授了,让博士去教小学生,大概率会出现极端问题。为啥?

第一,博士生看谁都比自己笨,这基本是肯定的。张居正号称神童,文章过目不忘,可万历皇帝不是神童,背书很困难,难免会被张居正各种羞辱。第二,博士生眼高手低,未必就瞧得起小学老师这个身份。辛辛苦苦寒窗苦读二十年,结果跑来做小学老师,你甘心吗?当然不甘心,所以每个有博士生身份的小学老师,基本都跟支教山区一样,说不定哪天就走人了,他们能耐心教育孩子吗?第三,博士生和小学生知识体系落差太大。普通本科生还算是基础教育,可以用自己的学习过程来帮助孩子提升成绩。但是博士生绝对算是受过专业教育了。你让一个研究了好多年核武器的人,跑去教孩子们背诵乘法口诀,这有任何好处吗?反倒是会适得其反。所以说,在张居正的教育之下,万历小皇帝变得越来越压抑,这教育环境,简直让万历发癫了。因此张居正去世以后没多久,万历就找张居正他们家算账了。

二、万历不想继续被摆布。

在年幼的万历看来,周围都是坏人。那么有哪些坏人呢?

首先,老师张居正是坏人。因为他天天逼着自己读书,而且要快速背诵,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老师每天都让万历感到紧张。其次,大伴冯保也是坏人。冯保早年跟万历关系最好,但是后来他跟张居正结成联盟关系以后,开始各种打小报告给张居正和李太后,大大的坏。再者,李太后也是坏人。李太后是万历皇帝的生母,本该向着万历皇帝。可是这个老妈整天恐吓万历,她告诉万历,汉朝有个大臣叫霍光,皇帝刘贺不听话,霍光就把他给废了!吓得万历整天提心吊胆,担心张居正把自己给废了。最后,朝臣们也都是坏人。这帮人整天站在张居正和李太后那边,不准皇帝做这个,不准皇帝做那个,不胜其烦。既然周围都是坏人,那么万历皇帝从小的心灵就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等到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以后,万历忽然发现,自己可以挣脱所有枷锁了。

于是万历当然就不听话了,万历十年朱常洛出生,当时万历年纪还小,所以大臣们还没有想到要立太子这件事。

可是到了万历十四年,郑贵妃生下了福王朱常洵以后,大臣们慌了。因为万历和郑贵妃是真爱,两个人情投意合,所以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倾向十分明显。

如果换做是清朝,这件事完全就不是个事儿。但是那是在明朝,给孩子取名字都要按照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来办的朝代,嫡长子继承制,可不能被忽略。

于是大臣们开始督促万历赶快立太子,而且大臣们口中的太子人选,那就是朱常洛。这可把万历气坏了,为了挣脱群臣的束缚,万历索性也发起脾气来,坚决不立太子。这就是15年国本之争的始末。

三、万历觉得是家事,大臣们觉得是国事。

在我们的概念里,让哪个儿子继承家产,这肯定是家事。不过万历的家产可不一般,那是整个大明王朝。所以立太子这件事,在群臣眼中,显然就是国事。

万历之所以执拗,其实有这么几个特殊的原因:

第一,当然是为了争口气。群臣压制自己长达10年之久,利用国本之争,可以跟群臣争夺主动权。当年万历的爷爷嘉靖皇帝,可是争赢了的!第二,万历和自己心爱的妃子郑贵妃,曾经立下誓言。传言万历曾经许诺过郑贵妃,会将朱常洵立为太子,并且写下了这则誓言,交给了郑贵妃保管。答应老婆的事情,如果做不到的话,岂不是很没有面子?第三,万历实在是对朱常洛的母亲提不起兴趣。万历十年,万历皇帝到李太后那儿请安,结果临幸了李太后身边的宫女王氏。王氏也就是朱常洛的生母,此后万历就把这事儿给忘了,谁曾想人家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因此万历跟王氏的感情压根就不好。有这么几点原因,造成了万历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偏向于福王朱常洵。但是他为啥最后还是妥协了呢?

理由很简单,也是以上三条原因,使得万历妥协了。

国本之争本身就是争口气,但是万历的智慧实在有限,压根跟左右逢源的嘉靖皇帝比不了,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张居正教育的失败。所以最后他对群臣妥协也就很正常了。

至于答应郑贵妃的事情,其实也好理解。万历意识到家事跟国事,在他这里是一码事。既然是国事,那么个人誓言就没什么意义了。

还有就是对王氏的态度,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万历也成熟了许多。再加上万历的生母李太后,本来也是宫女出身。感同身受之下,自然是更加怜悯王氏和朱常洛。

所以说,三条不立朱常洛为储君的原因,伴随时间的推移,全都成为了立朱常洛为储君的原因,你觉得万历皇帝还有什么理由坚持立朱常洵呢?

参考资料:《明史》

读明朝的历史,建议从《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入手,不光文采斐然,而且生动幽默,更容易接受

标签: 朱常洵

更多文章

  • 福王朱常洵真被农民军做成汤了吗?墓志揭示事情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朱常洵

    福王朱常洵真被农民军做成汤了吗?墓志揭示事情真相。朱常洵是明神宗的第3个儿子,他在15岁的时候就被封为福王,当初他的封地在河南。1641年3月,李自成带领农民军攻破河南洛阳。在这次事件中他被活捉,之后很快就被处死了。关于他究竟是怎样被杀的,民间一直有很多说法。其中甚至还曾经有传言说,他是被李的军队给

  • 福王朱常洵真被农民军做成“福禄汤”?出土的墓志揭开了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朱常洵

    福王朱常洵,生于1586年2月,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第3个儿子,因为第2个儿子很早就夭折了,所以实际上是老二。朱常洵的母亲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就为这点破事,大臣们和万历皇帝明争暗斗了15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最后,万历皇帝不得不妥协,于万历二十九年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封老二、15岁的朱常洵封为

  • 福王朱常洵究竟是怎么死的,是不是真的被李自成煮食了?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朱常洵

    福王朱常洵,本是平庸之人。然而,就这样一个平庸之人,却从生到死都“轰轰烈烈”,甚至在他死后,他的死法更是被各类史家、小说反复“炒作”。一出生就引发“国本之争”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由于他的母亲郑贵妃最得万历宠幸,因此,爱屋及乌,万历也极宠爱这位小皇子。为此,万历生了立朱常洵为皇储的念头。然而

  • 明朝末年,“猪王”朱常洵真的被李自成干掉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朱常洵

    我们知道,明朝因藩王体系而强大,也因藩王体系而衰败。藩王体系到后期就像是明朝身上的一个个吸血鬼,彻底吸干了明王朝的血液。“猪王”朱常洵,这个体重达到三百六十斤的贵物,的确是明朝藩王体制下的一个标志性产物。福王朱常洵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是一个矮胖子,那朱常洵自然也跟自己的父王差不多

  •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做了8个月君主,为啥给朱允炆和朱祁钰平反呢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朱由崧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这哥们简直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那个时候大明王朝已经没了一半江山了,他不想着积极主动地抗击农民军和清军,反倒是开始给古人们一一平反了。当时他不仅把自己老爹福王朱常洵给追封为皇帝,而且还相继恢复了朱标、朱允炆和朱祁钰的皇帝称号,你说这是不是闲着没事做?啥情况啊?多铎的大军已经快逼近南京

  • 朱由崧要是学习一下南宋的赵构,或许南明王朝就不会8个月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朱由崧

    和南宋王朝所面对的情形是十分相似的,北京城被大顺政权攻陷以后,满清铁骑进入山海关,南明王朝在南京匆匆成立。本想按照南宋的建制,再造一个南方盛世,可是南明的弘光政权却只持续了8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南宋能够延续152年,而南明不行呢?我们需要从南明王朝和南宋王冲政治、经济、军事这三个方面来看这件事:南明王

  • 南明朱由崧,登基后花十万两造一巨床,又颁一政令,害惨民间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朱由崧

    大凡王朝末期,必定乱象丛生,以前没见过的荒唐事频频发生,就算以往见过但当下不合时宜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人们往往称之为气数已尽。中国古人相信人有命运、国有气数,存在太久总有终了之时。上苍觉得这家人坐天下的日子足够久了,于是便考虑换天了,当然这是古代老百姓思维,或许不科学,但有些倒也是事实。就拿明朝来说吧

  • 朱由崧可以在“留都”南京建立南明,崇祯为何却宁死都不愿迁都?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朱由崧

    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但是他并没有取消南京的地位,他采取了“双京制”,设立了南京六部,南京依旧被作为“留都”存在。到了1644年,也就是崇祯皇帝殉国那一年,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南明虽然短命,但是好歹也存在了39年。那么,问题就来了,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在北京失守之前迁都南京呢?只要他迁都,明朝很

  • 拒不认老婆的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鉴知标签:朱由崧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的一些大臣如马士英等迎立福王朱申崧于南京登基,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朱由崧是神宗之子福王朱常洵的世子。童妃是朱申崧福王世子时之嫡妃,除此之外尚有二妃。当时童妃立未久,城破之时还未被册封为太子妃。1644年,福王府为农民军所破,福王朱常洵惨死,朱由崧与其弟朱

  • 明朝最具教科书式的除奸,看徐阶如何压死严嵩父子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徐阶

    嘉靖43年(公元1564年),大明“第一鬼才”---奸贼严嵩之子---严世蕃被捕入狱后仍自信满满,面对众臣的弹劾得意地说:“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首辅徐阶闻知后微微一笑,只用了一招就让严世蕃跪地求饶:“徐公,你这是要我们严氏父子的命啊?”【严世蕃(1513~1565年),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