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为什么却屡遭弹劾为奸党,最后冤死狱中

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为什么却屡遭弹劾为奸党,最后冤死狱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沈烈康 访问量:4426 更新时间:2023/12/9 0:58:52

他依附奸党、陷害同僚。贪污腐败、敛财成山。可后世却称他为忠臣。他是大明朝的东南屏障,一代名臣胡宗宪

01

为政实干,单骑平乱

胡宗宪是进士出身,嘉靖十九年,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曾组织全县百姓扑灭百年不遇的蝗灾。又劝降盘踞当地多年的强盗,并将其中一部分收编为义军。

后擢升为巡按御史。当时朝廷令大同的军队移防,引起士卒聚众哗变。胡宗宪一人一马进入军营抚慰劝解,并告诉他们不用移防,成功将可能发生的兵变消灭于萌芽阶段。

官兵移防是朝廷下令,而胡宗宪为平息哗变敢于做出与朝廷政策相悖的承诺,可见其只顾结果而不管过程的性格特点。

02

曲意逢迎,勾结奸党

嘉靖三十三年,倭患严重,朝廷命浙江总督张经、巡抚李天宠主管抗倭事务。而负责督查军务的是严嵩的义子赵文华。赵文华仗着干爹的势力,骄纵贪婪,索要贿赂,哪知张经根本不买他的帐。

正当赵文华倍感窝火之时,担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的胡宗宪却有了自己的盘算。上任之前,他便立下宏志: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然而,要想抗倭成功,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首要却是处理好与严嵩一党的关系,使他们不会对自己掣肘。

张经、李天宠虽有才有节操,却为人骜,过于清高,缺乏权变。抗倭事业在他们手中,一定走不远。而他,比张经他们要更适合干这件事。

于是,他对赵文华曲意逢迎,刻意结交。碰了一鼻子灰的赵文华在胡宗宪这儿找回了被人捧的感觉。便想着法儿让胡宗宪胡顶替张经的位置。

03

夺人功劳,陷害同僚

同年,张经指挥了王江泾大捷,斩杀倭寇近两千人。本该封赏,没想到被赵文华伙同胡宗宪诬陷,王江泾大捷的功劳归了赵文华和胡宗宪,而自己却锒铛入狱。

随后,赵文华又诬陷李天宠,上表推荐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天宠。

当时,苏松巡抚曹邦辅在浒墅大败倭寇,赵文华赶到时,战斗已结束。抢功不成,深以为恨,遂进剿驻扎在陶宅的残留倭寇。

胡宗宪和他一起,率领精兵四千,约曹邦辅前后夹击。倭寇困兽犹斗,明军大败。倭寇乘胜又进犯浙江东边州县,杀了不少官员。简直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赵文华回到京城后,将所有失败都归罪于总督杨宜,而盛赞胡宗宪。朝廷遂升迁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替杨宜。

04

招安汪直,害死夏正

汪直,胡宗宪老乡,人称老船主,倭寇中的大头领。当时朝廷规定“片帆不得下海”,身为海盗的他,想借倭寇之威,逼迫朝廷开港通市,并非是想以劫掠为生。因此在史料中可看到他多次配合官府击杀其他倭寇。

胡宗宪想要向其招安,将被关在监牢里的汪直母亲和妻子等释放,并派幕僚蒋洲前去劝降汪直。汪直颇为心动。便留下蒋洲充作人质,派其养子毛海峰等人去见胡宗宪。

胡宗宪很是厚待毛海峰,令其立功后,上表朝廷,给了他很多奖赏,放其归去。毛海峰大喜,将另一股倭寇徐海等要进犯的消息告知胡宗宪。胡宗宪得此消息,精心策划,很快消灭了以徐海为首的倭寇。

汪直在胡宗宪的一系列示好动作下,最终带领手下归降。但在来见胡宗宪前,汪直为自保,请其派一名高官至营中为人质。胡宗宪就令夏正随毛海峰进入倭寇营中。汪直见此,心下大安,遂偕同心腹前来相见。

胡宗宪也很高兴,令其到杭州去见浙江巡按使王本固,不想王本固直接将汪直抓捕入狱。胡宗宪连忙给朝廷上书,请求免其死罪,令其戍卫海上,以遏制其他倭寇。这本是引虎驱狼之计,奈何王本固这个猪队友力争处死汪直,而外界亦怀疑胡宗宪收受倭寇的贿赂,所以才为其求情。胡宗宪畏惧人言,遂同意处死汪直,结果汪直被杀。

毛海峰得知后,恨胡宗宪负约,肢解了夏正,在舟山、岑港据险而守。官军四面围攻,众倭寇拼死争斗,最终突围而去。

05

计除徐海,失信妇人

徐海本是汪直手下,因抢劫民船被汪直呵斥,遂带人出走,渐渐发展成了嘉靖朝第二大倭寇团伙。

嘉靖三十五年,徐海伙同大隅、萨摩两岛的倭寇分别进犯瓜州、上海、慈溪,而自己带领一万多人,与陈东、麻叶进攻乍浦。胡宗宪与巡抚阮鹗互为犄角,与之对抗,先胜后败。

胡宗宪眼看这股倭寇战斗力强悍,无法力敌。于是在几个倭寇头领之间巧用离间计,引得倭寇人人自危,相互提防。最终,徐海先抓麻叶,后擒陈东,都献给胡宗宪以邀功,而胡宗宪则设计令陈东、麻叶的手下攻击徐海部,最终逼得徐海投水自杀。

胡宗宪将陈东、麻叶等倭寇头领及徐海的首级献给了朝廷,剿灭残余倭寇。至此,两浙的倭寇算是基本被消灭。

徐海妻妾很多,其中以王翠翘因样貌、文采皆好而最为得宠。胡宗宪为促使徐海投降,曾送了她很多礼物,向她保证不伤害徐海,还许诺她为诰命夫人。为此,王翠翘极力劝说徐海接受招安。

及至徐海自杀后,王翠翘欲做尼姑不成,反被胡宗宪强配他人,最终自责加悔恨,投海自杀。此事不知真假,但后世有好几本相关的小说,想来并不是完全空穴来风。

06

屡献祥瑞,巩固官位

汪直被杀后,倭寇因无人统一约束,反而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又大举进犯。朝廷将他手下的大将俞大猷等人的官职剥夺,严厉要求胡宗宪定期剿灭倭寇,颇有问罪之意。

当时,赵文华已死,胡宗宪失了内援,想要继续抗倭,就得保住官位。正巧一年内两次寻得白鹿,便连同徐渭作的《进白鹿赋》献给了嘉靖皇帝。嘉靖这个道士皇帝自然大喜,升其为兵部尚书,兼节制巡抚。

继而岑港的倭寇又移驻至柯梅,官军屡攻不克。于是李瑚弹劾胡宗宪,称此事是由于胡宗宪诱杀汪直而起。王本固和给事中刘诲也弹劾他使军队疲于奔命而放纵倭寇,奏请追回对他的赏赐。嘉靖皇帝念他擒获汪直有功,仍下令其官职如故。

07

移祸他省,迁怒手下

倭寇之所以移驻柯梅,是为逃跑做准备。等船做好后,胡宗宪也不阻拦,任其逃至福建的浯屿岛。倭寇大肆劫掠福建沿海州县。福建百姓都说是胡宗宪嫁祸。御史李瑚再次上书弹劾胡宗宪。

李瑚与俞大猷都是福建人,胡宗宪以为是俞大猷将军队的消息告诉了李瑚,心下恼怒,弹劾俞大猷攻敌不力,俞大猷因此被逮捕下狱。

嘉靖三十八年,倭寇在温州、台州大肆抢掠,另一股倭寇又进犯滨海各县。给事中罗嘉宾、御史庞尚鹏奉召前去勘察。都上书皇帝,称胡宗宪养寇自重,应当严惩。皇帝没有表态。第二年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08

搜刮敛财,总督银山

胡宗宪为人多权术,好功名。因赵文华而搭上严嵩父子,送给他们的金银财物、丝绸布帛甚至美女奴仆、奇珍异宝数不胜数。赵文华死后,越发送的勤。换来的是他在中国东南几近于一手遮天的权力。

他的性格如战国四公子一般,好养门客。手下不单有徐渭这等名士,亦有三教九流,一技之长之人,并且对待他们都很好,所以也能得到他们的效力。

胡宗宪创编了均徭法,在法定基础上又增加了百姓的赋税,民生困苦凋敝,又侵吞国库银两,聚敛搜刮富人的财富也是无法估量,当时人称“总督银山”。

及至罗嘉宾、庞尚鹏归朝,弹劾他贪污国库巨款并毁坏账目。胡宗宪上书为自己辩解:“臣为国消灭倭寇,无论是用间谍还是诱饵,没有小恩小惠,怎能成功?”嘉靖帝也同意他的说法,下诏抚慰。

胡宗宪随即上书,请朝廷允许其节制巡抚及兼任江都御史。嘉靖皇帝便晋升其为兵部尚书,许其所请。

09

靠山倒台,遭劾罢官

胡宗宪颇有胆略。每次临阵,戎服督仗,从不畏缩。及至官位越高,威权越重,凡是大臣见他,都得从偏门进入,并且跪拜行礼。胡宗宪每次都不谦辞,大臣稍有违逆,便厉声呵斥。因此恨他的人也越来越多。等到严嵩倒台,被标为严党的他,自然成为攻击对象。

不多久,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弹劾胡宗宪是严嵩党羽,并犯有奸欺贪淫等十大罪,嘉靖皇帝说:“胡宗宪并不是严嵩一党。我提拔使用了八九年,没有人有异议。自从屡次贡献祥瑞,被群邪攻击而遭此罪。而且当初商定擒获汪直就给予其五等封,如果今日加罪于他,以后谁还愿意为我做事?把他放了,罢官就行。”

10

胆大妄为,自杀鸣冤

很久以后,胡宗宪乘着万寿节向嘉靖帝献上秘术,皇帝很高兴,决定重新起用他。正巧御史汪汝正奉旨查抄罗文龙家,发现有胡宗宪的手书,便陈给了皇帝。这是胡宗宪被弹劾时自己拟写的圣旨内容,托罗文龙给严世蕃。假造圣旨,这罪可不小,胡宗宪被逮捕下狱。

他在狱中上表,述说自己抗击倭寇之功劳,称因献祥瑞得罪言官,并攻讦汪汝正收受贿赂。皇帝最终还是怜悯他,并未下令杀他。

不想胡宗宪在狱中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愤然自杀。

胡宗宪有理想、有能力、有胆魄,本是治国能臣,戚继光、俞大猷正是因为他的提拔,才得以施展才能,消灭倭寇。但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终因党争入狱,此时回想起张经,不知心中可会闪现一丝悔恨?

亦或,从未后悔!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细笔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胡宗宪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嘉靖那句“我们都难”,到底什么意思?只有胡宗宪才懂

    历史人物编辑:寻史阁标签:胡宗宪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胡宗宪带来的那份供状并没有涉及“毁堤淹田”,而只陈述了“河道失修”导致的浙江水患。这是胡宗宪“顾全大局”的理性选择,但同时却也向嘉靖皇帝表明了自己不受拉拢的坚决态度。只是,嘉靖皇帝并未放弃,他将这份供状交给严嵩,试图让他做出处置决定以便挑拨严嵩和胡宗宪之间的关系,但却又被严嵩的“

  • 大明王朝:吕芳再现神操作——胡宗宪进京,吕芳为何不让他吃饭

    历史人物编辑:漫说历史标签:胡宗宪

    引火自焚之前,沈一石将二十年来“孝敬”给各级官员和宫中太监的账单明细,准备了两份,一份留作“抄家”;一份暗中送给了杨金水。抄家所得的那份账单,让郑何两人搬到巡抚衙门的后院烧了;杨金水手中的那份账单,则很快送到了宫中,送到了嘉靖皇帝的手中。账单到达宫中的同时,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也被秘密召入京城,身

  • 明朝易受误解人物之胡宗宪:攀附严党背后的民族大义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胡宗宪

    中华民族洋洋五千年的历史,被误解的人很多,但如果把时间限制在明朝的话,我认为胡宗宪是最被误解人物之一,他本是抗倭英雄却被贴上了严党标签,虽然在隆庆年间,朝廷为胡宗宪平了反,但后世很多史学爱好者仍然只关心他与严党的关系,对他讽刺谩骂的文章颇多,以至于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都认为胡宗宪只是一个严党。然

  • 大明王朝:胡宗宪严斥马宁远,道尽书生弱点——不行,硬说自己行

    历史人物编辑:玮哥讲史标签:胡宗宪

    由严世蕃下令,“浙江布政使”郑泌昌、“浙江按察使”何茂才和“江南制造局总管”杨金水指挥,“杭州知府”马宁远、“淳安知县”常伯熙、“建德知县”张知良负责实施的“毁堤淹田”发生后,胡宗宪找来了马宁远,询问事情经过、追问幕后主谋。而马宁远则一身常服,声音嘶哑地对胡宗宪说道:“我对不起部堂。但我对部堂这颗心

  • 历史上的胡宗宪:嫪毐在世、攀附权贵,绝非《大明王朝》中的模样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重读标签:胡宗宪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的诸多角色中,或许有人会不喜欢已经“修炼成仙”的嘉靖帝,或许有人会不喜欢“大智近妖”的吕芳,甚至连“宁折不弯、刚直太过”的海瑞也有人不喜欢,但“宁做奸臣、不做小人”的东南一柱、国之干城——胡宗宪,相信很少有人会给予负面评价。剧中的胡宗宪,不逐名、不求利、不贪财、不好色,顾全大局、

  • 大明王朝:东南一柱,名不虚传!胡宗宪舌战“三大贪官”,痛快

    历史人物编辑:战史看客标签:胡宗宪

    “毁堤淹田”的卑劣事件发生后,郑泌昌、何茂才推出了“杭州知府”马宁远和其下属的两位知县,杨金水推出了“河道监管”李玄,用以背下黑锅,更用以搪塞胡宗宪这位浙直地区的一把手。只是,胡宗宪自然不满意这个结果,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延缓“改稻为桑”的建议,并没有被郑何二人重视,甚至压根就没有出现在向朝廷汇报的

  • 明朝大将胡宗宪抗倭现场,热血沸腾,吾国吾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不应忘记标签:胡宗宪

    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到浙江,胡宗宪只是一个巡按,并没有督抚东南的资格。东南总督这个位子,对初到浙江的胡宗宪同学来说,也许是遥不可及的。然而,历史总会把适当的人,推到适当的位置。无疑,胡宗宪同学是历史的幸运儿。胡宗宪同学的命运,发生了大反转。明朝大将胡宗宪抗倭现场,热血沸腾,吾国

  • 抗倭有功的胡宗宪,为何最后惨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胡宗宪

    日本战国时代很多地方的诸侯在打仗,国内政治比较混乱,因此很多所谓的“浪人”就开始跑到中国,到了明朝中后期,倭寇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规模有组织的集团,他们的存在对明朝构成了很大威胁,不过他们并没有嚣张多久,因为有一个人来了,他叫戚继光。 戚继光是毫无争议的民族英雄,不过俗话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徐渭得到胡宗宪的重视,可为何幕僚生活依旧抑郁不欢?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胡宗宪

    胡宗宪这人虽颇有才干,但心术不正,一心谋求私利,为了高官厚禄,用尽心机。这样的做法是正人君子徐渭所不齿的,加上当年徐渭的好朋友沈炼被严嵩迫害致死。而胡宗宪偏偏通过收买赵文华结交严嵩父子,每年都给严嵩父子俩大量的金银财宝、锦缎丝绸和美女来巴结他们。这使得徐渭对胡宗宪更加不满,不想与他为伍。不过,这次徐

  • 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何声名不显?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胡宗宪

    从14世纪中叶开始,倭寇对明朝东南沿海的骚扰和武装抢掠就没有停止过,他们的危害程度,不亚于早期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害。这些由日本封建武士、浪人组成的海盗团伙,勾结华商海盗、不法走私商人,占据沿海岛屿,长期进行烧杀抢掠,甚至侵入大明腹地,让历代的明朝统治者非常头疼。虽然倭寇的活动非常猖獗,但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