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易受误解人物之胡宗宪:攀附严党背后的民族大义

明朝易受误解人物之胡宗宪:攀附严党背后的民族大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旭阳 访问量:3914 更新时间:2023/12/16 18:48:40

中华民族洋洋五千年的历史,被误解的人很多,但如果把时间限制在明朝的话,我认为

胡宗宪是最被误解人物之一,

他本是抗倭英雄却被贴上了严党标签,虽然在隆庆年间,朝廷为胡宗宪平了反,但后世很多史学爱好者仍然只关心他与严党的关系,对他讽刺谩骂的文章颇多,以至于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都认为胡宗宪只是一个严党。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胡宗宪历史画像

胡宗宪与严党到底有没有关系呢?答案是有。胡宗宪与严党最早的接触是内阁首辅严嵩义子赵文华,当时在严嵩的操纵下,赵文华奉命督查江南沿海军务,而胡宗宪此时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由于时任浙江总督的张经与赵文华相互不对付,接待赵文华的工作大部分就落到了胡宗宪身上。胡宗宪处事圆滑,深受赵文华赏识,后者回去之后就向朝廷举荐了他,并设计拿掉了张经浙江总督位置,由胡宗宪接替。

自此,胡宗宪便与严党搭上了关系,他借助严党的势力,在凶险的官场中多次化险为夷,并一路升到了兵部尚书和右都御史的位置,严嵩父子素有“钱痨”之称,胡宗宪投其所好,向其输送很多钱财,于是就有了“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的说法。

换句话讲,胡宗宪与严党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交换。而也正是这种利益交换,为胡宗宪打上了深深的严党标签。

▲胡宗宪影视剧照

嘉靖四十一年,徐阶在忍耐了十多年之后,联手山东道士蓝道行,借嘉靖皇帝之手将严嵩打倒。徐阶上位以后,对阉党势力进行了大清洗,

胡宗宪作为依靠严党上位的人,自然也被划归到了严党之列,遭到到了徐阶猛烈的打击。

当年,徐阶就暗指南京给事中陆凤仪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弹劾胡宗宪,嘉靖震怒,本要杀掉胡宗宪,但是考虑到其自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以来,所以的职务基本都是自己钦点的,于是改判为革职回家。但是时隔三年之后,胡宗宪再次因罗龙文案被牵扯进来,这次他虽然写了著名的万字《辩诬疏》,但没能再次打动嘉靖皇帝,最终只能在写下“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诗句后,愤而自杀,就此结束传奇的一生。

▲胡宗宪影视剧照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疑惑,

照此来看,说胡宗宪是严党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为什么说他是最受误解的一个人呢?但小编想说,上述的胡宗宪只是他多面人生的一面,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故意伪装给世人的一面,真正的胡宗宪把自己隐藏在了抗倭事业之中。

那么,真正的胡宗宪与抗倭事业有什么关联呢?胡宗宪自嘉靖三十三年被皇帝钦点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至嘉靖四十一年被革职羁押,一共在浙江一带为官八年,这八年时间,不管是任巡按监察御史,还是任浙直总督,他始终奋斗在抗倭第一线,参加“大小数十百战 ”,且常““自临阵, 戎服立矢石间督战”。

▲胡宗宪影视剧照

“贼一日不除, 则臣一日不敢离军营;海上一日不靖, 则臣一日不敢离海上”,这是胡宗宪写给嘉靖皇帝奏折,也是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大胆用了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俞大猷,尤其是在扶持戚继光上,胡宗宪可以说是做到了仁至义尽,特别是在组建戚家军的问题上,对于私募士兵,明朝并没有这样的先例,但是胡宗宪帮他争取到了,练兵需要大量的钱,朝廷出不起,胡宗宪就自己想办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胡宗宪最初几年的遮风挡雨,戚家军能不能建起来都是个问题。

除了对戚继光与俞大猷的培养使用外,胡宗宪还将大才子徐渭收入麾下,两人一内一外,构成抗倭最强领导集体。在东南沿海的倭患中,有一大部分其实来自明朝流窜到海上的海盗,这部分人以王直、徐海为首,对沿海百姓的危害不下于真正的倭寇,他们据险而守,朝廷一直拿他们没有办法。然而,在胡宗宪和徐渭的合作之下,他们先是用计诱杀了王直,而后采用驱狼赶虎之法,擒杀了徐海,一举荡平东南沿海之倭患。

▲胡宗宪影视剧照

然而,凡事都有代价,从事抗倭事业也一样。在局势动荡的嘉靖时期,胡宗宪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从事抗倭事业,也必须要复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依附严党。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明朝自嘉靖二十年至嘉靖四十一年这二十年的时间都是大奸臣严嵩说了算,在胡宗宪以前真正想要抗倭的人不是没有,但是成功的却没有,个中原因显然易见。所以,胡宗宪想要进行抗倭,就必须迈过严嵩这关。

那么怎么迈过这关呢?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于是胡宗宪向世人展现了他人生的另外一面,受贿、截留税收,然后向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甚至他也曾经更进一步,企图通过“献白龟二、五色芝五” 以及“进白鹿称贺”直接与嘉靖皇帝建立联系。对于他这种行为,世人给予了很大的非议,他甚至还最终为此丧了命,但是正如明朝张鼎道所言,“

不贿则身危而功不成,贿则幸成功而受恶名以死”,胡宗宪必须在这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胡宗宪影视剧照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你想要的与你能够得到的往往有天壤之别。胡宗宪想为了抗倭事业而鞠躬尽瘁,但是蓦然抬头却发现,想要为国效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尽忠”之前必须要先“做奸”。我相信他也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对此也徘徊过犹豫过,但挣扎之后还是选择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放弃自己的原则,最终他完成了抗倭大业,保护了沿海百姓,甚至是成就了民族英雄戚继光,但是唯独没有成就自己的青史留名梦。

史料来源:《明史纪事本末》《明史·列传第九十三》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胡宗宪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胡宗宪严斥马宁远,道尽书生弱点——不行,硬说自己行

    历史人物编辑:玮哥讲史标签:胡宗宪

    由严世蕃下令,“浙江布政使”郑泌昌、“浙江按察使”何茂才和“江南制造局总管”杨金水指挥,“杭州知府”马宁远、“淳安知县”常伯熙、“建德知县”张知良负责实施的“毁堤淹田”发生后,胡宗宪找来了马宁远,询问事情经过、追问幕后主谋。而马宁远则一身常服,声音嘶哑地对胡宗宪说道:“我对不起部堂。但我对部堂这颗心

  • 历史上的胡宗宪:嫪毐在世、攀附权贵,绝非《大明王朝》中的模样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重读标签:胡宗宪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的诸多角色中,或许有人会不喜欢已经“修炼成仙”的嘉靖帝,或许有人会不喜欢“大智近妖”的吕芳,甚至连“宁折不弯、刚直太过”的海瑞也有人不喜欢,但“宁做奸臣、不做小人”的东南一柱、国之干城——胡宗宪,相信很少有人会给予负面评价。剧中的胡宗宪,不逐名、不求利、不贪财、不好色,顾全大局、

  • 大明王朝:东南一柱,名不虚传!胡宗宪舌战“三大贪官”,痛快

    历史人物编辑:战史看客标签:胡宗宪

    “毁堤淹田”的卑劣事件发生后,郑泌昌、何茂才推出了“杭州知府”马宁远和其下属的两位知县,杨金水推出了“河道监管”李玄,用以背下黑锅,更用以搪塞胡宗宪这位浙直地区的一把手。只是,胡宗宪自然不满意这个结果,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延缓“改稻为桑”的建议,并没有被郑何二人重视,甚至压根就没有出现在向朝廷汇报的

  • 明朝大将胡宗宪抗倭现场,热血沸腾,吾国吾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不应忘记标签:胡宗宪

    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到浙江,胡宗宪只是一个巡按,并没有督抚东南的资格。东南总督这个位子,对初到浙江的胡宗宪同学来说,也许是遥不可及的。然而,历史总会把适当的人,推到适当的位置。无疑,胡宗宪同学是历史的幸运儿。胡宗宪同学的命运,发生了大反转。明朝大将胡宗宪抗倭现场,热血沸腾,吾国

  • 抗倭有功的胡宗宪,为何最后惨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胡宗宪

    日本战国时代很多地方的诸侯在打仗,国内政治比较混乱,因此很多所谓的“浪人”就开始跑到中国,到了明朝中后期,倭寇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规模有组织的集团,他们的存在对明朝构成了很大威胁,不过他们并没有嚣张多久,因为有一个人来了,他叫戚继光。 戚继光是毫无争议的民族英雄,不过俗话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徐渭得到胡宗宪的重视,可为何幕僚生活依旧抑郁不欢?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胡宗宪

    胡宗宪这人虽颇有才干,但心术不正,一心谋求私利,为了高官厚禄,用尽心机。这样的做法是正人君子徐渭所不齿的,加上当年徐渭的好朋友沈炼被严嵩迫害致死。而胡宗宪偏偏通过收买赵文华结交严嵩父子,每年都给严嵩父子俩大量的金银财宝、锦缎丝绸和美女来巴结他们。这使得徐渭对胡宗宪更加不满,不想与他为伍。不过,这次徐

  • 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何声名不显?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胡宗宪

    从14世纪中叶开始,倭寇对明朝东南沿海的骚扰和武装抢掠就没有停止过,他们的危害程度,不亚于早期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害。这些由日本封建武士、浪人组成的海盗团伙,勾结华商海盗、不法走私商人,占据沿海岛屿,长期进行烧杀抢掠,甚至侵入大明腹地,让历代的明朝统治者非常头疼。虽然倭寇的活动非常猖獗,但是中

  • 胡宗宪——半世英明半世奸!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正太标签:胡宗宪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当大家看到这句诗词的时候,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肯定是忠君爱国之臣蒙冤入狱的情景,可是,谁也想不到,这两句话义正言辞的诗句竟然出自历史上的一位奸臣——胡宗宪。这是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被抄家后在狱中所写,为的是希望皇帝能够看在曾经的功劳上对他网开一面。可惜,嘉靖皇帝并不算昏庸之辈,

  • 1578年作为帝师的高拱含恨而终,冯保:你不碰我该多好?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冯保

    1578年的8月4号,高拱含恨而终。作为太子的老师,后来太子朱载垕登基成为被皇帝的信任的帝师,如何会含恨而终呢?本来这位对严党丝毫不惧的人,毕定会成为大明朝的中流砥柱,但是最后却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远离朝堂。高拱的努力有哪些第一,高拱丝毫不畏严党。在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中,有三个很重要的人物,其中最重要

  • 在张居正和冯保的阴谋阳谋下,脾气豪横的首辅高拱黯然出局了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冯保

    提到大明首辅高拱,很多人都不太喜欢。因为此人脾气火爆,看谁都不顺眼,怼完了严嵩怼徐阶,怼完了徐阶怼张居正,搞得内阁中的气氛剑拔弩张。而且,他也耍过不少的手腕,基本上阴谋和阳谋都没少用。但是,笔者不得不强调一点,正是由于如此“豪横”和“另类”的高拱,在把内阁搞得鸡飞狗跳之际,却把大明治理得四海肃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