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冯保和吕芳:同样是给嘉靖打工的,为啥处理事情的方式不一样

冯保和吕芳:同样是给嘉靖打工的,为啥处理事情的方式不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家兵 访问量:1682 更新时间:2023/12/9 15:19:28

同样的一件事情,老鸟和菜鸟的处理方式不一样,最后的结局也是天壤之别,具体的案例看《大明朝1566》里边的冯保和吕芳就知道了。

嘉靖39年,自从入冬以来,很多地方都没有下过一点雪,老话说瑞雪兆丰年,如果冬天无雪,那么第2年肯定会发生蝗灾,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再加上当时国库空虚,很多官员的工资都发不下来了,嘉靖炼丹的万寿宫也被烧了。

这三件事导致的结果就是,百姓人心惶惶,甚至有人传言说上位者无德,所以引发了天怒。

嘉靖终于坐不住了,于是找钦天监监正,想让他找出来一个“30年以来盛世无雪”的案例,来证明冬天无雪与人事无关。

结果这个监正是个死脑筋,非说:“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嘉靖一怒之下,监正小命不保。

监正的死,引出了一个职场菜鸟,他就是冯保。

其实嘉靖的本意并不是要杀了监正,只是想让他说出自己想听的话,但没想到这个监正是个死脑筋。

这时候冯保做了一件事情,把自己赶进了死胡同。

在嘉靖没有明确表示的情况下,冯保杖杀了监正。

其实冯保这么做很好理解,他只是为了讨好嘉靖,只不过做得有点过分而已。

而嘉靖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当时也没有过多地表示,毕竟身份在那摆着,嘉靖不可能跟个小喽啰一般见识,只是在后边的会议上,对吕芳说了一句话:“东厂也该好好管教了。”

这个吕芳是司礼监的老大,也是冯宝的干爹,同样是个资深职场人士。

其实这件事冯宝确实做错了,错就错在,在嘉靖没有明确表示的情况下,私自揣摩上意,也许嘉靖原本的意思就是杀了钦天监,但是只要嘉靖没把这句话说出来,那么手下的人就不能私自做决定,否则就是藐视天威。

这件事如果让吕芳去做,他大概率会把这个监正打的重伤濒死,最后是治,还是不治,看嘉靖的意思,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奴才,只是一个执行者,决定权在老板手里,不在自己手里。

冯保一出场,就暴露出了自己的菜鸟本质,根本不懂得职场法则,把自己往死里作。

后来嘉靖实在是抵抗不住舆论,于是吃斋念佛去求雪,果不其然,真的下雪了。

下了雪以后,冯宝非开心,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把自己作死的决定。

首先他封锁所有的消息,让级别比他低的人全都闭嘴;然后越过上级,去嘉靖报喜。

冯宝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他只是想去嘉靖面前刷刷存在感,如果有赏赐就更好了,结果连嘉靖的面儿都没见着,给皇上报喜之后,冯宝这才来到司礼监,来向众人报告下雪的事情。

这时候的冯保并不知道,有人已经跟司礼监汇报过下雪的事情了。

说冯保是菜鸟,他还真是个菜鸟,说话都不过脑子。

进了司礼监的大门之后,冯保对吕芳说:“儿子给干爹道喜了,有了这场大雪,干爹以后的差事办得就更好了。”

这句话问题太大了。

在冯保的面前,除了吕芳这个司礼监老大,还有其他四位秉笔太监,其中就要他的直属上级,而冯保的口中却只有干爹吕芳,全然不顾其人。

得罪顶头上司,以后还混不混了?

本来就反感冯保的四大秉笔太监一听这话,心里更不爽了,这小子也太目中无人了,当他们得知冯保连皇帝的面都没见着的时候,就知道冯保没有入嘉靖的眼,于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了:“我还以为皇上一高兴,就让你进了司礼监呢?”

“是啊,我们这些人也该挪挪地了。”

这时候冯保才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于是赶紧抽自己耳光,承认错误,可是吕芳却理都没理,直接就去跟内阁的人议事了。

冯保在这件事情上,犯了一连串的错误,先是想着越过直接上级邀功,接着让下面的人闭嘴,引发下面人不满,后来进门之后直喊干爹,让原本就不爽他的四大秉笔太监更加敌对他。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冯保到底应该怎么做才算对呢?

其实后边职场老油条吕芳的所作所为,就是标准的教科书。

当小太监汇报下雪的时候,吕芳来了一句:“皇上,有德啊!”

这是先定调子,所有的好事都是领导的功劳,下边的人只是跟着沾光,只用歌功颂德就可以了。

等吕芳出了司礼监以后,看到路上跪在旁边,听命于冯宝禁口令的太监,对他们说:“这雪是我们大明朝的祥瑞,大声起来报祥瑞,声音越大越好。”

这才是真正的“皇上有德”,阵仗越大自,然越能体现“皇上有德”。

所有的功劳归功于上级,这就是生存的艺术,也是冯保这个职场菜鸟,应该向老油条吕芳学习的地方。

后来,也正是因为冯保学到了吕芳的职场精髓,才活到最后一集,成为最大的赢家。

《大明王朝1566》这部小说,被很多人评价为最被低估的小说,明明是写历史内容的,却处处都能适用于职场。

闲来无事翻看一下,或许能有不同的体会。

标签: 冯保

更多文章

  • 慈圣皇太后:你为什么处置冯保?朱翊钧心中暗道:因为他家资丰厚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冯保

    万历十年(1582)十二月,万历皇帝朱翊钧下令: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诛杀,但念是先皇付托之人,效劳日久,从宽降为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自此之后,这位在万历初年权势熏天的司礼监太监便逐渐退出了神宗朝的政治舞台。冯保不是因为政局,也不是因为朱翊钧的痛恨心理,而是因为朱翊钧贪财。当冯保被发配至南京

  • 冯保身为宦官,为何只用了36年,就成了明神宗的顾命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冯保

    说起宦官,相信肯定有不少人会想到在封建历史上极具特色的明朝宦官,就好比如明朝著名的大宦官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等。但本篇要讲的却不是意图谋反的刘瑾,也不是尚且还存在一些争议的魏忠贤,而是明嘉靖年间入朝的一代贤宦“冯保”。作为一个宦官,其不但还是明朝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更是一个好风雅的书法家、音

  • 大明朝史:陈矩,冯保,怀恩,对明朝贡献最大的三个大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歪聊三国标签:冯保

    大明朝史:陈矩,冯保,怀恩,对明朝贡献最大的三位大太监【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明朝的太监来,可能很多人对他们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尤其是自称九千岁的大太监魏忠贤,更是背上了千年的骂名,他作为一名太监所做的一些事情,确实会让很多人

  • 为了达到目的,张居正不仅讨好李太后和万历皇帝,还讨好太监冯保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冯保

    万历皇帝想要把自己的生母李贵妃封为皇太后,还要加上额外的尊号,与父亲隆庆皇帝的陈皇后地位平等,这是严重违反礼法的事情。如果换成夏言、高拱,他们绝对不可能同意。然而张居正却妥协了,他认为当今万历皇帝对待他的两位母亲都很孝顺,两位太后亲密无间,她们的封号不应该有区别。建议在两宫皇太后的称号上面,各加两个

  • 明朝司礼监太监冯保与内阁首辅高拱鹬蚌相争,张居正渔翁得利

    历史人物编辑:千年史馆标签:冯保

    明神宗万历初期,张居正能最后当上首辅跟司礼监太监冯保、内阁首辅高拱间的矛盾和斗争有密切关系。冯保打击高拱并非为了张居正,最后却成就了张居正。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冯保嘉靖朝便已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有对内阁奏议的批红之权,权力已然很大。像嘉靖以前专权的太监便多是秉笔太监。不过司礼监在秉笔太监之上还有该部

  • 大明王朝:跪别冯保,带走杨金水,吕芳才是真正有良心的“爹”

    历史人物编辑:豁达历史达人标签:冯保

    离开京城以后,吕芳并没有直接前往南京,而是先来到了朝天观。彻底告别从前之前,吕芳心中还有太多的牵挂。来到朝天观,观中服役的太监依然很恭敬:“老祖宗,您先坐着,孙子们把蓝神仙给您请出来!”吕芳答话:“不,不见他,你去看看冯保在哪,把他叫来,我有几句话给他说。”冯保,嘉靖皇帝钦命发配,陈洪“亲自关照”的

  • 大太监冯保成就了他,却也着实抹黑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冯保

    张居正(字叔大)是明代杰出的改革家,他“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1573年出任内阁首辅后,张居正便掀起了一场以整顿吏制、推行“一条鞭法”、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从而使已经颓废的大明王朝,一度出现了“中兴”的景象。1582年,张叔大病逝后。万历皇帝下诏罢朝数日,赐其谥号为“文忠”,并派锦衣卫护

  • 万历初年首辅高拱为何会被太监冯保、张居正联手拉下台?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冯保

    导读:其实这个比较好理解,高拱不是单纯的输给了冯保。而张居正也不是捡便宜、摘桃子,而是张居正和冯宝联手利用内廷和朝臣的力量一举掀翻高拱后各取所需的必然结果。再一个原因就是皇位交接后作为辅政大臣的首辅高拱不知收敛妄图还在继续对新皇指手画脚,终于被帝师张居正和万历的大伴冯保一举拿下。其实高拱也算是人才政

  • 飞扬跋扈的高拱,遇到更为老辣的冯保,最后败得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冯保

    1572年,老辣的冯保将弹劾自己的奏疏拿给明神宗和李贵妃看,并抱屈地说道:高拱弹劾我,是欺负皇上年幼,想独揽大权,这一席话戳到了李贵妃的痛处,不久,宫内一道圣旨,将高拱一顿训斥,将其发回原籍,永不录用。高拱,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大臣,他出身官宦世家,其父高尚贤曾任明廷要职,孩童时代的高拱在其父高尚贤的言

  • 大明王朝:冯保——想要逆袭,不能光靠干爹,还得靠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养只白眼狼标签:冯保

    他是“东厂提督太监”,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的干儿子,和四位“司礼监秉笔太监”属于同辈,和几乎所有的封疆大吏、六部九卿都想进入“内阁”并最终问鼎“内阁首辅”的梦想一样,他向进入“司礼监”并最终问鼎“掌印太监”。为此,他干了两件“蠢事”,并因此改变了人生轨迹。1、下令杖毙“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