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明王朝1566第五集,为何胡宗宪要连夜拜见严嵩,有何关窍吗?

大明王朝1566第五集,为何胡宗宪要连夜拜见严嵩,有何关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钟秋艳 访问量:129 更新时间:2023/12/8 22:46:23

胡宗宪既是严嵩的门生,也是下级。从地方回到京里,先去拜见阁老,于情于理都没有问题。严嵩也提前在坐塌上等着胡宗宪,便是这种基于这种双方的默契。

严世蕃明言拒绝胡宗宪之后,管家传话时胡宗宪说:烦请转告阁老,有些话明天再说恐怕就晚了。

什么话明天再说就会晚了呢?

我们来捋一下:胡宗宪、杨金水和谭伦三人被召回京,原因是因为胡宗宪领衔上奏表明改稻为桑因为毁堤淹田一事,无法再干下去,并请求朝廷延缓。

既然改稻为桑是因为毁堤淹田被迫延阻了,而胡宗宪又对四个相关官员先斩后奏,这个时候嘉靖肯定会过问毁堤淹田的详细事宜。

而胡宗宪为了大局考虑,准备递给嘉靖的供状并不是事实的真相。那问题来了:

1)嘉靖是不是已经提前知道了毁堤淹田的真相,胡宗宪这样处理是否妥当?

2)严嵩又是否认可胡宗宪的处理办法?

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从胡宗宪的角度出发,此时他非常需要严嵩的支持。因为他先斩后奏,呈假供状都是为了保严嵩,此外,延缓改稻为桑必须要得到阁老的首肯。如果内阁不站在他这边,那这件事肯定黄了。

我们再从严嵩的角度出发,此时他获得的信息就是严世蕃毁堤淹田,而胡宗宪又借着毁堤淹田请求内阁延缓改稻为桑。要知道,谭伦这时候可是在胡宗宪身边。胡宗宪这么做是不是有裕和清流的授意,严嵩并不敢肯定。

所以殿前奏对时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严嵩认为胡宗宪递给嘉靖的供状是真实的,那这个时候胡宗宪的所有关于延缓改稻为桑的建议,对严阁老来说都只是为了倒严。严嵩这个时候大概率会沉默,而他一沉默,延缓改稻为桑就没戏了。

从后面看,严嵩此时装着打瞌睡,还说自己老眼昏花,其实都是不确定供状里面写的是啥。等到嘉靖定了胡宗宪为大局考虑、实心用事的基调,严嵩才建议胡宗宪辞掉浙江巡抚,只任浙直总督。这样的解决办法虽然逢迎了皇上,可对于胡宗宪来说,并没有解决任问题,反倒自己既无权插手改稻为桑后续的事,还得给浙江那帮人擦屁股(对内抚住百姓不造反,对外抗击倭寇)。

胡宗宪说”明天再说恐怕晚了“,至此,还真就晚了。

再来看第一个问题:嘉靖是不是已经提前知道了毁堤淹田的真相,胡宗宪这样处理是否妥当?

其实这个问题更加致命。胡宗宪远在浙江,朝廷和圣上是什么心思他肯定不清楚。如果嘉靖已经知道了毁堤淹田的真相,并且执意要惩治严党。那岂不是严嵩和胡宗宪都完蛋了?

这个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胡宗宪和严嵩必须统一口径,打死不改口,才有转圜的余地。否则嘉靖一发怒,严嵩立马把严世藩抖落出来,那胡宗宪不就欺君罔上了吗?

所以,胡宗宪先斩后奏、递假供状这步棋是非常险的,他没有跟任何的京里大员商量就这样干了。如果此刻的政治风是倒严的话,那胡宗宪肯定要下大狱了,连严嵩能不能保得住都两说。这个时候是不是再说什么都晚了?

从后来看,胡宗宪赌对了:嘉靖尽管从杨金水那儿知道了毁堤淹田的真相,但从大局考虑(为了捞钱),他还真就默认了胡宗宪的处理方式,而严党暂时也是安全的。

可对于胡宗宪来说,这次殿前奏对他只是保住了自己的恩师,而他自己还是要捏着鼻子去收拾浙江的烂摊子。假如前一天晚上他能跟严嵩来一番深谈:胡宗宪把浙江的实情以及自己的打算告诉阁老。以严嵩对胡宗宪的信任程度,他肯定会认真考虑延缓改稻为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而一旦严嵩站在胡宗宪这边,再去跟吕芳通个气。那浙江改稻为桑真有可能就按下暂停键或延缓键,那些清流想靠着浙江做章倒严也就没门了。

这么一看,小阁老还真是坑爹啊。

相关内容: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为什么执意要杀玄?

《大明王朝1566》里面马宁远为什么不反咬郑泌昌、何茂才?

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招牌赈灾有什么意图?

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为什么要把芸娘送给杨金水?

标签: 胡宗宪

更多文章

  • 胡宗宪:明朝抗倭名将,一生为国为民,却被严嵩牵连,在狱中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胡宗宪

    古往今来,赤胆忠诚,护国爱民的人得百姓推崇,载入史册千古流芳;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人得世人憎恶,遗臭万年,当做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今天要讲的抗倭首领胡宗宪,单从胡宗宪的贡献来看,他是个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但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历史上对于胡宗宪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指责胡宗宪勾结严党,贪污纳

  • 大明王朝16-胡宗宪上书借粮后,由此看出的政客与政治家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会游的鱼标签:胡宗宪

    这是分类讲解的方式,按职场篇,政争篇,驭人篇,根据剧情特点发散,最终连接整个剧情!以下为剧情第二集后半段剧情!(深度解析大明王朝)上一期我们说道,在总督衙门进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批斗会,在批斗会中无数人勾心斗角,使尽手段就是想让胡宗宪屈服,最后胡宗宪依然故我,坚持用一封奏书将一切事情压下去。以一己之力

  • 胡宗宪是抗倭名将,斩徐海擒汪直,为何却成严嵩的党羽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胡宗宪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明史》更是将他列入奸臣之中,说他无才无略,且“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嘉靖四十四年,严嵩之子严世蕃被斩首,他自己因伤心过度,不久也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严嵩死的时候,不仅没有棺木下葬,连一个前去吊唁的人都见不到。不但是严嵩父子,就连他们的党羽,也悉数被嘉靖皇帝处置,其中就包括兵部

  •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到江苏借粮成功,其实是四股势力斡旋的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黄金岛标签:胡宗宪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历史剧,长久地占据了国产剧榜首的位置,受到了非常多的观众的喜爱。笔者对这部剧同样很喜欢,所以就想以自己的文字,给大家分享一下笔者对这部剧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江苏借粮之所以成功,是四股势力斡旋的结果。这件事的起因是这样

  • 身在曹营心在汉?浙直总督胡宗宪是否真的忠奸难辨?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胡宗宪

    题/身在曹营心在汉?浙直总督胡宗宪是否真的忠奸文/唐晋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

  • 胡宗宪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所以他的人生就注定了是个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胡宗宪

    在如今提起近代之前伟大的抗日英雄,你首先能想到的是谁?我想九成九的人会张嘴就来——戚继光啊。戚继光固然伟大,但光凭他是打不赢抗倭之战的但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很清楚,光凭一个戚继光是打不赢那场抗倭战争的。原因很简单,毕竟戚继光生活在大明王朝,还是嘉靖年间的大明王朝。在那时候的大明朝,一名武将要是找不到

  • 大明王朝:胡宗宪有何过人之处,让严嵩视他为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实用派标签:胡宗宪

    《大明王朝1566》是中国影史上一部非常经典的影视作品,播出以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很多人就是因为这部剧爱上了明史。笔者作为这部剧的粉丝之一,就想通过自己的文字,给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对这部剧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到底厉害在哪里,让严嵩信任他甚至胜过自己的儿

  • 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为什么却屡遭弹劾为奸党,最后冤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胡宗宪

    他依附奸党、陷害同僚。贪污腐败、敛财成山。可后世却称他为忠臣。他是大明朝的东南屏障,一代名臣胡宗宪。 01为政实干,单骑平乱胡宗宪是进士出身,嘉靖十九年,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曾组织全县百姓扑灭百年不遇的蝗灾。又劝降盘踞当地多年的强盗,并将其中一部分收编为义军。后擢升为巡

  • 大明王朝:嘉靖那句“我们都难”,到底什么意思?只有胡宗宪才懂

    历史人物编辑:寻史阁标签:胡宗宪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胡宗宪带来的那份供状并没有涉及“毁堤淹田”,而只陈述了“河道失修”导致的浙江水患。这是胡宗宪“顾全大局”的理性选择,但同时却也向嘉靖皇帝表明了自己不受拉拢的坚决态度。只是,嘉靖皇帝并未放弃,他将这份供状交给严嵩,试图让他做出处置决定以便挑拨严嵩和胡宗宪之间的关系,但却又被严嵩的“

  • 大明王朝:吕芳再现神操作——胡宗宪进京,吕芳为何不让他吃饭

    历史人物编辑:漫说历史标签:胡宗宪

    引火自焚之前,沈一石将二十年来“孝敬”给各级官员和宫中太监的账单明细,准备了两份,一份留作“抄家”;一份暗中送给了杨金水。抄家所得的那份账单,让郑何两人搬到巡抚衙门的后院烧了;杨金水手中的那份账单,则很快送到了宫中,送到了嘉靖皇帝的手中。账单到达宫中的同时,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也被秘密召入京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