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宗宪:明朝抗倭名将,一生为国为民,却被严嵩牵连,在狱中惨死

胡宗宪:明朝抗倭名将,一生为国为民,却被严嵩牵连,在狱中惨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富刚 访问量:402 更新时间:2023/12/8 22:56:41

古往今来,赤胆忠诚,护国爱民的人得百姓推崇,载入史册千古流芳;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人得世人憎恶,遗臭万年,当做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而今天要讲的抗倭首领胡宗宪,单从胡宗宪的贡献来看,他是个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但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历史上对于胡宗宪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指责胡宗宪勾结严党,贪污纳垢;另一方面赞扬其平定倭乱,颇富谋略。

胡宗宪剧照

人们对于胡宗宪的两面评论,值得今人的探究与反思。今天,就来探究被称为抗倭英雄的胡宗宪从沉默寡言的御史再到掌管直浙权利的总督,最后两度入狱,含冤而死的一生。

赞之奇才,善用谋略

胡宗宪幼时被称为奇才。属明朝南直隶省徽州绩溪人,是胡家世世代代星海中光彩夺目的一颗。他的一生被赋予多个标签,被后世称为集忠臣,名将,严党,书生为一体。

严嵩剧照

对中华民族有赫赫战功,却相比于抗倭英雄戚继光等人,鲜有人知。像大多数光彩耀人的历史人物一般,胡宗宪幼时聪明伶俐,村里的人大多数都知道胡家有这样一位小才子。

他不喜科业读书,倒是喜欢认真研读兵法谋略,成天抱着兵书细细研读。突然有一日,胡宗宪恍然大悟,发奋读书。27岁那年,高中进士,光宗耀祖。

中进士的两年后,胡宗宪先在益都做了两年的知县,从此开始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胡宗宪做了分别做了两件事,让当地的百姓对他刮目相看。

益都当时面临蝗虫灾害的困扰,又有多处盗贼迫害百姓,人们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折磨,民不聊生。所谓“旱蝗相继,盗贼蜂起”。

胡宗宪的到来,顺利地解决了这两件难事。他虚心向当地农民讨教治理蝗虫的方法,经过实地调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总结宣布多条抗灾御盗的措施,对抗虫防盗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其中有一招称为奇招——犯罪者可以以蝗虫卵来抵罪。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的小民改过自新,还从蝗虫卵的根源上解决的灾害的问题。

在抵御盗贼上,由于没了蝗虫,当地实现了粮食大丰收,当地的强盗自动机解散了队伍,乖乖回家种田。

两样难题接连解决,造福百姓,这也为后来胡宗宪带领将士除去倭寇,守住华夏边界的伟业埋下伏笔。

出任直浙总督,平定倭乱

嘉靖三十三年,在这一年里,西南倭乱极为严重,难以抵御。胡宗宪被嘉靖皇帝提名为浙江巡案御史。

在倭寇势力强大,抗倭组织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这样难以把握的场面对当时的胡宗宪来说,无非是个提着脑袋的苦差事。

就是这样一个烫手的山芋被胡宗宪这样接到了手里,想要顺利地完成岂是三言两语的事?为了成就自身抗倭的伟业,胡宗宪下了不少功夫。

当时朝中势力大部分把控在严家手中,抗倭的张经又是当时的清流,所以抗倭的工作处处受到严党的遏制,难以行动。

胡宗宪决定搭上赵文华,利用赵文华的背景,拿到了直浙总督的位置,这赵文华就是当时严党首领严嵩的干儿子,其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搭上严嵩之后,胡宗宪也从当时小小的御史直直攀升到了总督的位置,浙江势力经过一轮全新洗牌。然而进入严党,也为后来胡宗宪两度入狱,在狱中含冤自杀而死埋下了伏笔。

身居高位的胡宗宪并不是毫无作为。他是有事业有作为的集大成者。胡宗宪获得大权后,马不停蹄,摩拳击掌,准备大展宏图,实现自身的伟业。他能够任用贤才,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

著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等就是他的部下,他积极组织练兵,训练有实力讲策略的军队。此后威震四海,震慑四方的俞家军,戚家军等精锐部队就是他一手鼓励培养出来的。

不仅如此,胡宗宪还根据当时抗倭的实际情况,考察倭寇内部结构,深入虎穴。制定了“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的作战方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推动了抗倭的进度。

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胡宗宪还派徐海等人,深入倭寇内部,进行分化瓦解,最后诛杀降匪徐海等人。成就抗倭的伟业。

宝剑埋冤案,忠魂绕白云

胡宗宪对抗倭寇的12年漫长时光,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表达完全的。但就是这样一位有谋略,有胆识的将领,牵扯上严嵩的垮台,两次入狱,最终自杀死于狱中。

嘉靖四十一年,内阁首相严嵩被罢免官职,严党彻底垮台。由于胡宗宪与赵伟华交好,又多次受到严嵩的庇护与提拔,胡宗宪的仕途也走到了终点。被新任内阁首相徐阶以贪污纳垢,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多项罪名上奏弹劾。

因此胡宗宪被罢免官职,抓捕回京受审。由于胡宗宪此前抗倭功劳,嘉靖决定网开一面,自此,胡宗宪被罢免回乡,想要颐养千年。

但是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徐阶没能放过严家的漏网之鱼,胡宗宪最后因为写给严嵩的罗龙文与一道自拟的圣旨问罪下狱。

在势力的控制下,嘉靖没有收到胡宗宪在狱中写下的《自辩疏》,胡宗宪等不到结果,自杀而死。自此,一名忠贞为民的将士陨落。

总结

有着赤胆忠心的忠臣胡宗宪,有着“胡梅林”的外号。别的鲜花大都盛开在春末夏初,或是在凉爽舒适的秋季。只有梅花这一类,生在寒冷的冬末春初。

或许,在胡宗宪结束自己生命时,他的内心中有失望,悲伤与孤傲,但唯独没有后悔。他记得严嵩的知遇之恩,不愿欺师灭祖,而又要做到心中有百姓,周全社稷。可世间怎有如此两全其美之事。

所以说,胡宗宪内心的理想与才能注定了他英雄的名誉,但乱世中两者难以兼顾,胡宗宪的死便成了必然。从此,宝剑埋冤案,忠魂绕白云。

标签: 胡宗宪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16-胡宗宪上书借粮后,由此看出的政客与政治家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会游的鱼标签:胡宗宪

    这是分类讲解的方式,按职场篇,政争篇,驭人篇,根据剧情特点发散,最终连接整个剧情!以下为剧情第二集后半段剧情!(深度解析大明王朝)上一期我们说道,在总督衙门进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批斗会,在批斗会中无数人勾心斗角,使尽手段就是想让胡宗宪屈服,最后胡宗宪依然故我,坚持用一封奏书将一切事情压下去。以一己之力

  • 胡宗宪是抗倭名将,斩徐海擒汪直,为何却成严嵩的党羽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胡宗宪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明史》更是将他列入奸臣之中,说他无才无略,且“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嘉靖四十四年,严嵩之子严世蕃被斩首,他自己因伤心过度,不久也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严嵩死的时候,不仅没有棺木下葬,连一个前去吊唁的人都见不到。不但是严嵩父子,就连他们的党羽,也悉数被嘉靖皇帝处置,其中就包括兵部

  •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到江苏借粮成功,其实是四股势力斡旋的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黄金岛标签:胡宗宪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历史剧,长久地占据了国产剧榜首的位置,受到了非常多的观众的喜爱。笔者对这部剧同样很喜欢,所以就想以自己的文字,给大家分享一下笔者对这部剧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江苏借粮之所以成功,是四股势力斡旋的结果。这件事的起因是这样

  • 身在曹营心在汉?浙直总督胡宗宪是否真的忠奸难辨?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胡宗宪

    题/身在曹营心在汉?浙直总督胡宗宪是否真的忠奸文/唐晋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

  • 胡宗宪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所以他的人生就注定了是个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胡宗宪

    在如今提起近代之前伟大的抗日英雄,你首先能想到的是谁?我想九成九的人会张嘴就来——戚继光啊。戚继光固然伟大,但光凭他是打不赢抗倭之战的但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很清楚,光凭一个戚继光是打不赢那场抗倭战争的。原因很简单,毕竟戚继光生活在大明王朝,还是嘉靖年间的大明王朝。在那时候的大明朝,一名武将要是找不到

  • 大明王朝:胡宗宪有何过人之处,让严嵩视他为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实用派标签:胡宗宪

    《大明王朝1566》是中国影史上一部非常经典的影视作品,播出以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很多人就是因为这部剧爱上了明史。笔者作为这部剧的粉丝之一,就想通过自己的文字,给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对这部剧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到底厉害在哪里,让严嵩信任他甚至胜过自己的儿

  • 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为什么却屡遭弹劾为奸党,最后冤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胡宗宪

    他依附奸党、陷害同僚。贪污腐败、敛财成山。可后世却称他为忠臣。他是大明朝的东南屏障,一代名臣胡宗宪。 01为政实干,单骑平乱胡宗宪是进士出身,嘉靖十九年,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曾组织全县百姓扑灭百年不遇的蝗灾。又劝降盘踞当地多年的强盗,并将其中一部分收编为义军。后擢升为巡

  • 大明王朝:嘉靖那句“我们都难”,到底什么意思?只有胡宗宪才懂

    历史人物编辑:寻史阁标签:胡宗宪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胡宗宪带来的那份供状并没有涉及“毁堤淹田”,而只陈述了“河道失修”导致的浙江水患。这是胡宗宪“顾全大局”的理性选择,但同时却也向嘉靖皇帝表明了自己不受拉拢的坚决态度。只是,嘉靖皇帝并未放弃,他将这份供状交给严嵩,试图让他做出处置决定以便挑拨严嵩和胡宗宪之间的关系,但却又被严嵩的“

  • 大明王朝:吕芳再现神操作——胡宗宪进京,吕芳为何不让他吃饭

    历史人物编辑:漫说历史标签:胡宗宪

    引火自焚之前,沈一石将二十年来“孝敬”给各级官员和宫中太监的账单明细,准备了两份,一份留作“抄家”;一份暗中送给了杨金水。抄家所得的那份账单,让郑何两人搬到巡抚衙门的后院烧了;杨金水手中的那份账单,则很快送到了宫中,送到了嘉靖皇帝的手中。账单到达宫中的同时,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也被秘密召入京城,身

  • 明朝易受误解人物之胡宗宪:攀附严党背后的民族大义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胡宗宪

    中华民族洋洋五千年的历史,被误解的人很多,但如果把时间限制在明朝的话,我认为胡宗宪是最被误解人物之一,他本是抗倭英雄却被贴上了严党标签,虽然在隆庆年间,朝廷为胡宗宪平了反,但后世很多史学爱好者仍然只关心他与严党的关系,对他讽刺谩骂的文章颇多,以至于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都认为胡宗宪只是一个严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