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雎州之变,南明失去了最能打的将星,史可法认为:中原是回不来了

雎州之变,南明失去了最能打的将星,史可法认为:中原是回不来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朝说文史 访问量:4823 更新时间:2024/1/21 9:23:49

雎州之变,南明失去了最能打的将星,史可法认为:中原是回不来了

1644年10月起,李自成和清军在西北决战,反而为南明赢得了北上用兵的机会,南明将领高杰兴师北伐,却在前线被叛徒杀害。南明的实权派马士英、史可法坚决反对北上用兵,谁再提就是对朝廷别有用心,北上用兵,不看自己几斤几两?人不犯我,我们却主动出击,这不是胡来么?

此时,李自成的大顺军在河南怀庆一带大举进攻清朝防区,多铎阿济格两路大军不得不全部被牵制到西线战场,而大顺军的残部随时威胁着清军的主力兵团,清军最怕的是两线遇敌,首尾难顾。黄河一线战场,清军只有肃王豪格率领不多的军队驻守,兵力单薄,难以全顾,并非坚不可破。

在南明,当然也有目光长远的有志之士,可惜他们没有掌权。山东总督王永吉、江西总督袁继咸多次上书朝廷:虏未及谋我者,闯在耳。闯灭,非江南谁是?清廷没有谋划攻击我们,那是因为李闯王还在?李自成灭亡了,除过我们江南还有谁呢?

这时,如果南明以江北四镇之军力,汇合武昌的左良玉,举军北进,呼应李自成在西北作战,彻底将中原的形势搅乱。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都是明朝降臣,刚刚叛变,又在清军阵中领兵,握有军权,他们投降清朝,如果作战不力,再次反叛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的南明却选择了按兵不动。

内阁首辅马士英、史可法认为:北上用兵,既不符合南明“联虏平寇”的战略构想,又是不自量力,人家大清不打我们,我们还去攻击他们?

但整个朝廷群情激昂,阁臣史可法是坐不住的。1644年12月,一向反对北伐的史可法命令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军团北进,这支军队浩浩荡荡开赴前线。不久,高杰给驻守黄河的清军统帅肃王豪格发出密信一封:欲会师剿闯。

让我们一起收拾李自成吧。肃王豪格乐坏了,回信说:将军如果能够弃暗投明,投降我大清,那你可以渡过黄河,将军将来的功名肯定不寻常。高杰一听气坏了,我不是来投诚的,我是联合缴贼的。于是盛怒之下的高杰在黄河沿岸筑墙,准备防御工事,开始对抗豪格。

到达河南商丘后,高杰要求雎州总兵许定国到军中报告前线事宜,许定国与高杰有杀父之仇,违反军令,根本不理会高杰。1645年正月,高杰前往雎州,当面责问许定国渎职之罪,许定国早已暗通清廷,投降了豪格,他大摆“鸿门宴”,在席间成功击杀高杰,这件事史称:雎州之变。

雎州之变,高杰之死,大明气数已尽,南明弘光朝失去了最能打的将星,渐渐式微,从此,史可法失望透顶,认为:中原,应该是回不来了!

标签: 史可法

更多文章

  • 四镇军阀简直不把弘光朝廷放在眼里,史可法一介文人也无可奈何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史可法

    四镇军阀是拥立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登基的四位军阀,他们分别是驻扎在淮安府的刘泽清、徐州凤阳的高杰、安徽南部的刘良佐还有应天府西边上的黄得功。这四个人当初本身只是不起眼的小军阀,可是在迎立弘光帝的事件中出力较多,所以都被封了伯爵,镇守一方,以此保卫应天府的安全。南明的财政收入,支持得了这四镇军阀的索取吗?

  • 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最大失误:因为不认干儿子,丢掉大明最精锐部队

    历史人物编辑:小鑫观史标签:史可法

    一1644年的冬天,大明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史可法,从南京渡过长江,抵达扬州。当时为了防止清兵南下,南明在江北设立“四镇”,高杰驻徐州,黄得功驻庐州,刘泽清驻淮安,刘良佐驻寿州,总兵力三十万。这几个藩镇都是拥兵自重,飞扬跋扈,根本不听史可法的命令。其中这些部队战斗力是最强大的是高杰。他是

  • 明末的史可法被树为杰出的民族英雄合不合适,是否过誉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史可法

    近年来,对于明清史的研究越来越细致,除了政治、军事之外,更多的史学研究观点引入,使得历史学的研究越来越详细,历史的脉络也更加清晰。而同时,对于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分析也更多的摆脱了时代的限制,使得评价更加公正与客观。同时,对于历史上一些饱受争议的人物也开始重新分析,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贴合历史,符合历史原貌

  • 史可法是忠贞之士,但个人能力不足,让他不能成为南明报国之臣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史可法

    史可法南明第一忠贞之士,民族英雄,为后世所推崇。今天的史公祠依旧为人所仰慕,与大汉奸洪承畴正好成反比,一个名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而最初提及并推崇的史可法的就是清代史学家全祖望所作的《梅花岭记》。史可法,字宪之。在公元1645年,清军主将多铎攻破扬州,史可法为国捐躯,时年四十四岁。无论《明史》还是后

  • 弘光政权只维系了8个月,罪魁祸首不是党争,是史可法的犹豫不决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史可法

    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消息,在南京方面得到证实以后,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当时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依旧还是明朝的地盘,所以这个时候该立谁为明朝的天子,是一件大事。按照道理,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都是有继承权的,而且他们已经打算改立太子朱慈烺为天子,可是消息再次传了过来,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都没能逃脱大顺政权的

  • 70岁老头降清后,杀了一个人,史可法哀叹:中原不可复矣!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不应忘记标签:史可法

    文/晚风暮雨弘光元年正月,弘光帝朱由崧以高杰为主帅,发动了南明唯一一次北征,可惜,高杰走到睢州被“人在明朝心在清”的河南总兵许定国设计杀害。这次变故,导致史可法精心策划的进击河南、守住黄河防线的计划落空,也使抗清形势急转直下,南明朝廷迅速败亡。许定国是何许人?为何要杀害高杰、铁了心要降清呢?事情还要

  • 原是南京兵部一把手的史可法,为何后被朝廷贬到扬州,他犯啥错?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史可法

    原是南京兵部一把手的史可法,为何后被朝廷贬到扬州,他犯啥错?明朝末年,朝堂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多支起义军揭竿而起,其中以李自成的大顺军势头最猛。除此之外,外患也很堪忧,后金政权对中原的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打进关内,威胁到京师安危。崇祯虽有大志,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拯救大明江山,加上他性格

  • 他号称是民国的史可法,丢了南京城,至今没有被问责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史可法

    300多年前,史可法自请督师江北,守卫扬州,却因长于气节,短于谋划,导致扬州很快失守,甚至不如后来的江阴小城坚持时间长。80年前的今天,民国也有一个类似人物,跟史可法一样短于谋划,盛名难副,却不如史可法有气节。唐生智,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当初曾经和蒋介石对着干的“佛教将军”,甚至爆发了1929年末至1

  • 南明文有史可法,武有李定国,为何只坚持十几年就被清朝灭掉?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悖论LG标签:史可法

    南明是明朝灭亡后留存下来的余部,而朝野之间仍有一定的力量,因此清朝在统治之初,采取了“开城易师”的政策,即让部分明朝遗民归順清朝,以便稳定政局并缩小在京文治等城市以外力量范围。但南明文官有史可法、武将李定国等人,并未愿意投降清朝,他们坚持反清斗争,抵御滿清的进攻。尽管南明时期在史可法、李定国等领导下

  • 明末和宋末的士大夫,哪个更有骨气一些?史可法不比文天祥差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史可法

    明朝末年那些士大夫说起来简直让人吐血,基本上都是一群没有骨气的人。但是我们不能说南宋的士大夫就一定比明朝末年的士大夫强。南宋有陆秀夫、文天祥这些以身殉国的士大夫,可是明朝也有史可法、堵胤锡这样的英雄豪杰。可以说是平分秋色的,只不过明朝时期的叛徒实在是太多,让人扼腕叹息。明朝的灭亡和这帮没有骨气的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