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颛孙广鑫
崇祯十年(1637年)闰四月初八日至六月十一日,徐霞客主要在广西东北部游览。闰四月初八日从黄沙铺向西南行,途经全州、兴安县,游柳山和湘山寺,登金宝鼎,探湘江源,考察灵渠运河和严关,二十八日至桂林。在桂林山水之间徜徉近一个半月,遍游桂林四周胜景如虞山、叠彩山、伏波山、七星岩、屏风岩、中隐山、侯山、牛角岩、狮子岩等等,其中,七星岩和雉山分别上过两次和三次。
当徐霞客行至七星岩下发现一不知名石洞,于是向途经此处的村民打听此洞来历,可惜村民不知道。就连这山洞的名字他们也说法不一,有说叫会仙岩,有说叫弹丸岩。徐霞客摸索着进了洞,行至数米恍恍惚惚发现洞壁上似乎有字,于是将洞壁擦拭干净之后,他看到一篇南宋兵部侍郎陈黻的题记,才知道这洞叫“渚岩洞”,在洞左壁有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所书写的《论语》“五美四恶”章,笔力遒劲。
张栻自淳熙二年(1175)至淳熙五年(1178),前后在桂林任职三年。张栻主政期间,在移风易俗、兴办教育和促进农桑等方面做了突出的贡献,深受当地民众爱戴。张栻对桂林山水亦非常钟爱留下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摩崖题刻。如《尧山漓江二坛记》、《三先生祠记》、《昭州新立吏部侍郎邹公祠堂记》、《南楼记》、《韶音洞记》、《冷水岩题名》等。七星公园普陀山弹子岩中的这篇子张问政刻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为正楷书,尺寸为307厘米×398厘米。张栻主桂期间极力传播践行理学思想,亲书《论语·尧曰》问政一章作为座右铭。其继任者詹仪之将之镌刻于石。
释文:
《论语·问政》一章,广汉张公栻尝大书于桂林郡之治事厅。桐庐詹公仪之欲其传之广也,使讒诸岩,俾凡临民者皆得目击心存,力行无倦,庶不负圣人之训。 《论语·问政章》: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为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道:“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推崇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说:“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使百姓得到好处却不破费,使百姓劳作却无怨言,有正当的欲望却不贪求,泰然自处却不骄傲,庄严有威仪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是使百姓得到好处却不破费呢?”孔子说:“顺着百姓想要得到的利益就让他们能得到,这不就是使百姓得到好处却不破费吗?选择百姓可以劳作的时间去让他们劳作,谁又会有怨言呢?想要仁德而又得到了仁德,还贪求什么呢?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怠慢,这不就是泰然自处却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洁,目不斜视,态度庄重,庄严的威仪让人望而生敬畏之情,这不就是庄严有威仪而不凶猛吗?”子张说:“什么是四种恶政?”孔子说:“不进行教化就杀戮叫作虐,不加申诫便强求别人做出成绩叫作暴,起先懈怠而又突然限期完成叫作贼,好比给人财物,出手吝啬叫作小家子气的官吏。”
张栻所书的《论语·问政》这一章,体现了他“不负圣人之训“的仁政理念和对后继署理桂林官员的期待,作为继任者的詹仪之希望“传之广”,并在淳熙甲辰(1184)冬命人镌刻在弹子洞。
徐霞容面对题刻兴奋之心难以言表,何故?此为宋时理学大师张栻的笔迹啊,此人堪称桂林人文高峰,仔细端详其作,格调宏观、敦朴行稳、厚沉博发、檀劲松质,皆采柳公权、褚遂良和欧阳询,堪称自古书界一绝,实属桂林之幸啊,惟有顶礼膜拜,发岀啧啧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