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混乱时期涌现了众多地方起义军阀,名义上是以反抗明朝末年民不聊生的腐败统治为重任,但实际上这些政权在划分领地的过程中,干了不少烧杀抢掠、打家劫舍的事,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在成功攻占一座城之后,屠杀无辜百姓以泄恨。比如大西王张献忠就是这样一个暴戾残忍的人,他占据川蜀时期给当地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满清打天下时,似乎也习得了这一恶习,接下来就说一说清军追击南明途中发生的一场恶劣的屠城事件,但由于清朝史料的洗白,知道这件痛事的人不多。
史可法是在保卫扬州城的战役中被俘虏的,带兵攻城的正是努尔哈赤英勇善战的儿子、多尔衮的亲弟多铎,1645年即顺治三年,多铎以大清皇叔的身份南下打击南明残余势力。史可法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他高瞻远瞩,命人将扬州城楼上锈迹斑斑的旧式炮改装升级,更新成为可与当时最强的葡萄牙重炮相抗衡的守城神器。史可法和多铎都深知这种现代化武器的重要性,所以双方初期的交锋几乎就是隔城对射火炮。扬州城楼上并排的还设有弓箭手,可以对强行登墙的清军予以痛击。
另一边,正在上升期的满清对统一全国的渴望越来越大,多尔衮也给多铎传过密令,拿下扬州,不计代价,兵力不够可以增援。面对史可法布下的防御战线,清军没有一点畏惧,呐喊着向前冲锋的清军像疯了一般涌向城墙,一个炮弹打过来几十个人倒下,但后来人又会继续冲锋,从天而降的箭雨也没有让他们回头。
清军牺牲很大,才打开了扬州城的主要城门,本就属强弩之末的南明军队在军事防线上的被突破,慢慢转化为了心理防线的崩溃,他们丢盔弃甲,开始向后逃跑,希望在其他城门找到出路,但没有成功,因为清军已经围城而攻了。逃命的明军转而奔向城内躲藏,百姓家里,市井小巷,到处都是隐藏的军人。
史可法自知已无力回天,于是命部下杀死自己,为国尽忠,但只伤害到了身体并不致命。清军将他俘虏后,他被带到了多铎的面前,对于给清兵制造了很多阻力的史可法,多铎的本意当然是想招降,转为己用。“君不见洪承畴乎?降则富贵。”多铎的话并不能打动史可法,也许他和洪承畴不太一样,他更看重的是气节。三天无果后,史可法被杀。
而后在多铎的默认下,清军展开了疯狂的屠城行动。一些了解城中情况的投降了的汉人,挨家挨户的搜刮钱财,刚开始清军显得很客气,随着不配合的百姓的增多,清军开始实施肉体上的伤害,并逐渐演变成了一场不可阻止的屠杀。
被抓捕的和自愿归降的男人,被捆绑在一起被长矛刺杀,藏在草垛或猪圈里的被点燃的大火灼烧,那些试图跳下城墙逃命的人即使摔断了腿也会被捉回来重新被虐待。城中的女人们则被用绳索套着脖颈连在一起,她们中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主动献出自己,因为就算不愿意,还是会被清军强行糟蹋,被成群的士兵凌辱。
扬州城在史可法的失败后,俨然成了一座废墟。但假如说,如果史可法当时能够投降清军,也许多铎为顾及其面子或者史可法能据理坚持,扬州城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但失去了史可法这张王牌的庇佑,没有任何顾虑的清军便放肆了。这不禁让人发问:为大明捐躯和拯救一城百姓,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呢?
参考书目:王秀楚《扬州十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