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阶提拔高拱入阁,却被高拱赶尽杀绝?张居正的复仇计划如何进行

徐阶提拔高拱入阁,却被高拱赶尽杀绝?张居正的复仇计划如何进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久伴成隐 访问量:3769 更新时间:2024/1/22 20:29:20

导语:

徐阶1503年出生,嘉靖时期进入内阁,成为仅次于严嵩的内阁次辅。隆庆皇帝朱载垕上台后,徐阶升任内阁首辅,后被高拱整垮。高拱,1513年出生,隆庆朝的内阁大学士,万历初年内阁首辅,掌握朝中重权,推到前任首辅徐阶,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张居正1525年出生,隆庆时期的内阁大学士,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为了给老师徐阶报仇,整垮了高拱,自己取而代之。我们通过他们的出身年份就可以看得出,这三个人是有年龄差距的。徐阶岁数最大,比高拱大了10岁,而张居正年纪最小,比高拱小了12岁。他们入阁的次序其实也是按照年纪来了,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严重了论资排辈政策。

01高拱是一个能力很强,情商太低的内阁首辅。

高拱是隆庆皇帝朱载垕的心腹,也是帝师,这成分入阁绝对是一件非常顺利的事情。徐阶作为官场老手,他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提前将高拱提拔进入了内阁,希望高拱能够成为他的合作伙伴。

阶虽为首辅,而拱自以帝旧臣,数与之抗,朴复助之,阶渐不能堪。而是时以勤与张居正皆入阁,居正亦侍裕邸讲。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会议登极赏军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阶悉不从拱议,嫌益深。应嘉掌吏科,佐部院考察,事将竣,忽有所论救。---《明史》

但是高拱这家伙可不领情,他认为他能够入阁,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徐阶真是多管闲事。而且高拱认为自己的资历不比徐阶差多少,所以应该跟徐阶平起平坐。

当年严嵩执掌官场的时候,徐阶与之斗争了二十多年,早就锻炼成了一个顽强不屈的战士。而高拱一门心思躲在家里读书,压根就没有得到锻炼。所以这两个人根本就不可能平起平坐,徐阶一味退让之下,没想到高拱却得寸进尺。为了能够早点成为内阁首辅,高拱找人举报徐阶的儿子在乡间鱼肉乡民的事情。最终徐阶无奈之下,只好在退休之前,提前辞职回家养老。等到徐阶完全退休以后,没想到高拱又来了一棍子,他将刚正不阿的海瑞调到了徐阶老家那边做官。海瑞这家伙被称为海阎王,从来都是六亲不认。在一番暗示之下,海瑞查到了徐阶贪污巨款的罪行,结果徐阶的儿子硬是被海瑞打发去充军了。

02高拱对徐阶可谓是一点也不手下留情,这是为什么呢?

高拱是徐阶提拔上来的吗?看着好像是的,因为是徐阶提议让高拱成为内阁大学士。可是在高拱看来,这件事跟徐阶一点关系都没有。

因为高拱曾经在裕王府做过九年的老师,跟裕王的关系非常好。当裕王成为继承人的时候,高拱的仕途显然会一片明朗。

裕王成为隆庆皇帝以后,自然会提携自己的老师。而这个时候徐阶趁机提拔高拱,不仅是为了讨好高拱,更是为了让隆庆皇帝感到满意。高拱非常讨厌徐阶的这些政治手段,他认为徐阶是一个伪善的小人,所以高拱压根不领情,彼此之间更加没有师生情谊。高拱总认为自己完全不比徐阶差,应该跟他一样掌权。而且高拱想要彻底掌握首辅大权,当时徐阶虽然不得已退休,可是高拱知道,他在朝中根深蒂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既然选择徐阶作为对手,那就不能让对方有复出的机会。高拱这一招虽然狠毒,却比较实在。只能说他是一个没什么情商的政治家。高拱是一个喜欢直来直去的人,他做事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要跟谁结仇,当天就能够打响最激烈的战斗。这种性格的人,的确可以做成一番事业,但是未必适合在朝中做官。

徐阶做了多年内阁首辅,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这样一个人连严嵩都不敢轻易去动,高拱一上台就要把提携自己的人给赶下台,并且是赶尽杀绝。

拱复上疏曰:“人君陨于非命,不得正终,其名至不美。先帝临御四十五载,得岁六十有余。末年抱病,经岁上宾,寿考令终,曾无暴遽。今谓先帝为王金所害,诬以不得正终,天下后世视先帝为何如主?乞下法司改议。”帝复然拱言,命减戍。拱之再出,专与阶修郤,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赖帝仁柔,弗之竟也。阶子弟颇横乡里。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戍。所以扼阶者,无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明史》

不管你升迁是什么在起作用,至少在表面上看来,是徐阶拉了高拱一把。而高拱给大众的形象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所以才会被众人所唾弃。

03张居正是徐阶留下对付高拱的重量级选手。

谁也想不到,重新复位的高拱,是一个嚣张跋扈之人。为此所有人都比较后悔,不过他已经掌握了权力,似乎谁也动不了他了。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太后颔之。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拱伏地不能起,居正掖之出,僦骡车出宣武门。居正乃与仪请留拱,弗许。请得乘传,许之。---《明史》

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人选,本来应该轮到冯保了,可是高拱偏偏选中了陈洪,陈洪下台以后,高拱又选中了猛冲,总之就是轮不到冯保。

为此这个大太监对高拱也是怨声载道,好在有一个人正在暗处默默注视着这一切,那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知道,要想扳倒高拱,必须要有结盟才行。所以张居正选择了对高拱有仇怨的冯保作为自己的结盟对象。冯保开始搜罗高拱的罪证,其中有一句十岁孩子如何治理天下的话,传到了太后的耳中。这可是谋逆大罪,在影射年仅十岁的明神宗,太后认为高拱这是要搞废立了,所以立刻将高拱给拿下了。高拱下台以后,张居正如愿成为了内阁首辅,统治了大明王朝十年之久。而作为合作伙伴的冯保,也如愿得到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高拱的能力的确是有,可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这种耿直的性格,早晚会让他吃大亏。张居正这么做不仅是为了让自己得到首辅大臣的位置,也是为了帮自己的老师徐阶报仇。

当年徐阶花了几万两白银,四处苦苦哀求,都没能得到高拱的原谅。这一次张居正对高拱,其实也没有手下留情的想法。

总结:是非对错,我们需要细细品味。

明神宗五年,张居正路过高拱老家,两个人聊了很长时间,似乎是在许久,可是时不时会泪眼婆娑一阵子。

其实大家都很明白,这两个人是一对政敌,而他们的这种表现,可能是因为他们将过去的种种仇怨都说了出来。

事后高拱用尽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将张居正勾结冯保夺取权力的事情给完全描写了下来,内容详实程度,就好像高拱亲眼看到了一样,或许正是张居正亲口告诉高拱的。

但是当年你高拱不也是用了类似的办法,把自己的恩人徐阶以及老实宰相李春芳给赶下台的吗?所以政治场上,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只有立场不同,所代表的利益方不同而已。

参考资料:《明史》

标签: 高拱

更多文章

  • 高拱和徐阶都是明朝的内阁首辅,为什么高拱要将徐阶赶尽杀绝?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高拱

    高拱和徐阶都是明朝的内阁首辅,两人之间在共事生涯中有了不小的矛盾。后来高拱得势之后,有些得理不饶人,对徐阶进行穷追猛打,主要是因为高拱本身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强势,并且性格非常冲动的人,同时也是因为徐阶在朝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所以对徐阶赶尽杀绝。1.徐阶和高拱在朝中为官多年,双方结下了不小的梁子。徐阶在

  • 祸从口出,权倾一时的高拱覆灭记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高拱

    前面文章已经说过,在嘉靖皇帝驾崩当晚,聪明的徐阶略施小计,就让原本关系密切的高拱和张居正彻底决裂,在之后,高拱将徐阶打翻,登上了帝国首辅宝座。然而,高处不胜寒,自古以来,站在权力巅峰的人最不缺的就是敌人,因为权力之路就像一个金字塔,越往上走,位置就越少,但是惦记的人却越来越多,现在,高拱就是那个站在

  • 张居正驱除高拱,高拱用一句“搞笑”的河南土话,做出准确的总结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高拱

    在历朝历代,政治权力的斗争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很多时候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比如,明朝内阁是集权中央,内阁首辅和大臣之间更是明争暗斗,就拿张居正驱除高拱一事来说,高拱最后用一句河南土话作为总结……究竟高拱说了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

  • 高拱想要报复徐阶此人跑到高拱家里大哭让高拱改变了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高拱

    《明史》在谈论夏言之死时,曾经用过这样一句考语,说“言死,嵩祸及天下”,意思是夏言死后,继位的内阁首辅开始独掌大权,祸乱朝政,再没有人能够制约和抗衡他。严嵩之前,嘉靖所任用的两个首辅张璁、夏言都是极为进取的官员,他们希望采用激进的改革措施来解决明武宗时期留下来的各种弊端。但严嵩却是一个只知献媚、谋求

  • 高拱为什么要对徐阶赶尽杀绝?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高拱

    先简单介绍徐阶,从他的仕途经历,高拱为什么要对他赶尽杀绝,可以一窥一二。十八岁,家住松江府华亭县,结识聂豹,当时七品知县,传授徐阶“良知之学”——王守仁的学说,从此“知行合一”的理念伴随徐阶一生。二十岁,乡试,本为解元,奈何批卷官与主考官意见不一,妥协录取徐阶,徐阶与解元失之交臂。二十一岁,会试通过

  • 嘉靖首辅徐阶谨慎一生,晚年看错了高拱,几乎万劫不复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高拱

    一、隐忍到极致的徐阶,谨慎到极致的徐阶徐阶,字子升,松江府华亭县人,他是嘉靖末年和隆庆初年的大明首辅,更是明朝一代有数的名臣。在徐阶执政期间政绩显著,原本已经走向衰落的大明朝渐渐开始重新焕发生机,更为后来的“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而其最为突出的事迹便是隐忍多年,最后关键时刻出手一举扳倒权倾朝野二十

  • 李自成失败后,李自成的首席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分别去哪里了?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牛金星

    牛金星和宋献策,乃李自成麾下首席谋士。然而二人结局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皆与他们生前所作所为有关。别看后来李自成的义军声势浩大,实际上他起兵十五年,前八年混得非常惨,两次被朝廷军队打得丢盔弃甲。公元1637年,明朝派出10万大军讨伐各地义军。义军大败,张献忠直接率部归附明朝,而李自成的部队被打得仅

  • 李自成失败以后,他的丞相牛金星和军师宋献策,分别去哪儿了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牛金星

    刘邦起家有张良,朱元璋起家有刘伯温,可见任何一个创业的君主身边,都有一两个这种智多星的角色。身为大顺政权的领袖,李自成身边自然也少不了这样的人物。而且他还有两位,一位是牛金星,一位便是宋献策。这两个人可以直接参与大顺政权的最高级别会议,可以说李自成的绝大多数主张,都是在这两个人建议之下才实行的。这么

  • 满清入关的罪魁祸首竟然不是吴三桂?明末千古罪人大顺首辅牛金星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牛金星

    大家好,这里是用RTS游戏要塞复盘古代战役,讲述战役始末以及作战过程的图文栏目。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决定了明末中原大地归属的一战,也就是李自成与清军在关外打的一片石之战。众所周知,李自成率领十万大顺军前往关外抗击清军,结果全军覆没大败而归。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李自成的老营精锐面对明军可以说是摧枯拉朽,为什

  • 对天下大局,牛金星不但看到了大好形势,更预见到了满清即将入关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牛金星

    声明:吴学华讲历史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必究上一节说到留守汝州的明军部队因粮饷不继哗变,孙传庭被迫回军就粮,并平定叛乱。大顺军乘势追击,双方主力会战于南阳附近。李自成军列阵五重,最外层是新降附的饥民,其次是步兵,再次是骑兵,再次是精锐骑兵,最内层是老营和家属。明军陷阵力战,攻破李军三层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