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祸从口出,权倾一时的高拱覆灭记

祸从口出,权倾一时的高拱覆灭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小康 访问量:3358 更新时间:2024/2/16 10:11:41

前面文章已经说过,在嘉靖皇帝驾崩当晚,聪明的徐阶略施小计,就让原本关系密切的高拱张居正彻底决裂,在之后,高拱将徐阶打翻,登上了帝国首辅宝座。

然而,高处不胜寒,自古以来,站在权力巅峰的人最不缺的就是敌人,因为权力之路就像一个金字塔,越往上走,位置就越少,但是惦记的人却越来越多,现在,高拱就是那个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而张居正就是在底下惦记着金字塔顶端那个位置的人。

事实上,不论是之前的徐阶,还是现在的高拱、张居正,都是不世出的治世能臣,如果生在不同时代,他们都一定能在各自的时代创造各自的辉煌,可惜,他们生在了同一时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的他们,注定只有一人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高拱和张居正之间的角逐在所难免。

恰在此时,命运给张居正送来了一位最忠实的盟友,这个人的名字叫冯保,因为之前一直受到高拱的排挤,导致他(她?)一直未能登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冯保最恨的人就是高拱,因此,张居正和冯保为了同一个目标—推翻高拱,而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并且结为了最密切的盟友关系。

机会终于来临!

隆庆皇帝驾崩后,高拱被隆庆皇帝指定为托孤大臣辅佐当时年仅十岁明神宗朱翊钧,仗着这个身份,高拱开始着手对付冯保,指使手下言官们轮番上书弹劾冯保,弄得冯保狼狈不堪,差点被搞垮。

而高拱似乎还未察觉到张居正和冯保的盟友关系,竟然去找张居正,将对付冯保的计划全盘都告诉了张居正,张居正也表示一切听从差遣,得到满意答案的高拱放心地走了。

送走高拱后,张居正急忙去找冯保商量对策,冯保这边也是急得不行,毫无对策,然而,张居正却临危不乱,他镇定地告诉冯保:有一个人可以除掉高拱,那就是皇帝。

冯保恍然大悟,虽说皇帝才十岁,但毕竟是皇帝,但以什么样的理由来除掉高拱呢?

面对冯保的疑问,张居正淡定地告诉冯保,除掉高拱只需要一句话而已,只是这句话需要改一下。

隆庆六年(1572)六月十五日,冯保一大早就找到了年幼的万历皇帝,向皇帝揭发高拱图谋不轨的阴谋,其证据就是一句话:“十岁孩童,如何做天子”。

这句话是有来由的。

隆庆皇帝驾崩后,十岁的太子朱翊钧继任皇位,面对这个少年天子,高拱曾经发过一句牢骚:“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而现在在张居正的支招下,改成了“十岁孩童,如何做天子”,数字只差,就从牢骚变成了谋反,任你权力多大,背上谋反的罪名,也是无济于事了。

最终,高拱被勒令退休,赶回老家去了。

张居正实在是聪明绝顶,巧妙地利用了冯保和高拱之间的矛盾,简单支几个招,就解决了权倾一时的高拱,最终替代高拱,登上了权力巅峰。

高拱的下场也告诉我们,有些话是不可以乱说的,要谨防祸从口出!

标签: 高拱

更多文章

  • 张居正驱除高拱,高拱用一句“搞笑”的河南土话,做出准确的总结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高拱

    在历朝历代,政治权力的斗争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很多时候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比如,明朝内阁是集权中央,内阁首辅和大臣之间更是明争暗斗,就拿张居正驱除高拱一事来说,高拱最后用一句河南土话作为总结……究竟高拱说了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

  • 高拱想要报复徐阶此人跑到高拱家里大哭让高拱改变了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高拱

    《明史》在谈论夏言之死时,曾经用过这样一句考语,说“言死,嵩祸及天下”,意思是夏言死后,继位的内阁首辅开始独掌大权,祸乱朝政,再没有人能够制约和抗衡他。严嵩之前,嘉靖所任用的两个首辅张璁、夏言都是极为进取的官员,他们希望采用激进的改革措施来解决明武宗时期留下来的各种弊端。但严嵩却是一个只知献媚、谋求

  • 高拱为什么要对徐阶赶尽杀绝?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高拱

    先简单介绍徐阶,从他的仕途经历,高拱为什么要对他赶尽杀绝,可以一窥一二。十八岁,家住松江府华亭县,结识聂豹,当时七品知县,传授徐阶“良知之学”——王守仁的学说,从此“知行合一”的理念伴随徐阶一生。二十岁,乡试,本为解元,奈何批卷官与主考官意见不一,妥协录取徐阶,徐阶与解元失之交臂。二十一岁,会试通过

  • 嘉靖首辅徐阶谨慎一生,晚年看错了高拱,几乎万劫不复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高拱

    一、隐忍到极致的徐阶,谨慎到极致的徐阶徐阶,字子升,松江府华亭县人,他是嘉靖末年和隆庆初年的大明首辅,更是明朝一代有数的名臣。在徐阶执政期间政绩显著,原本已经走向衰落的大明朝渐渐开始重新焕发生机,更为后来的“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而其最为突出的事迹便是隐忍多年,最后关键时刻出手一举扳倒权倾朝野二十

  • 李自成失败后,李自成的首席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分别去哪里了?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牛金星

    牛金星和宋献策,乃李自成麾下首席谋士。然而二人结局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皆与他们生前所作所为有关。别看后来李自成的义军声势浩大,实际上他起兵十五年,前八年混得非常惨,两次被朝廷军队打得丢盔弃甲。公元1637年,明朝派出10万大军讨伐各地义军。义军大败,张献忠直接率部归附明朝,而李自成的部队被打得仅

  • 李自成失败以后,他的丞相牛金星和军师宋献策,分别去哪儿了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牛金星

    刘邦起家有张良,朱元璋起家有刘伯温,可见任何一个创业的君主身边,都有一两个这种智多星的角色。身为大顺政权的领袖,李自成身边自然也少不了这样的人物。而且他还有两位,一位是牛金星,一位便是宋献策。这两个人可以直接参与大顺政权的最高级别会议,可以说李自成的绝大多数主张,都是在这两个人建议之下才实行的。这么

  • 满清入关的罪魁祸首竟然不是吴三桂?明末千古罪人大顺首辅牛金星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牛金星

    大家好,这里是用RTS游戏要塞复盘古代战役,讲述战役始末以及作战过程的图文栏目。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决定了明末中原大地归属的一战,也就是李自成与清军在关外打的一片石之战。众所周知,李自成率领十万大顺军前往关外抗击清军,结果全军覆没大败而归。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李自成的老营精锐面对明军可以说是摧枯拉朽,为什

  • 对天下大局,牛金星不但看到了大好形势,更预见到了满清即将入关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牛金星

    声明:吴学华讲历史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必究上一节说到留守汝州的明军部队因粮饷不继哗变,孙传庭被迫回军就粮,并平定叛乱。大顺军乘势追击,双方主力会战于南阳附近。李自成军列阵五重,最外层是新降附的饥民,其次是步兵,再次是骑兵,再次是精锐骑兵,最内层是老营和家属。明军陷阵力战,攻破李军三层阵线

  • 牛金星在李自成面前使用伎俩,害死李岩,最后他的下场又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牛金星

    我们都知道,在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打进了北京城,逼得崇祯自尽于煤山,而崇祯的死宣告着明朝的灭亡。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那么多农民起义事件,可是成功推翻王朝的例子屈指可数。公认的有刘邦、朱元璋,而李自成可以算半个。为何说是半个?原来李自成推翻了明朝,可是他的大顺政权存在时间极短,前前后后算下来,李

  • 李自成广纳人才,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相继投奔李自成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牛金星

    李自成到了河南之后,一路攻城略地,兵力大增。因为他一面要部署军事战略,一面又要整肃军纪,十分繁忙,真希望能再多一些得力的帮手。一天,李自成闻报说是河南杞县李公子求见,不由大喜,起身亲自到门口迎接。这里却要补叙一下这位李公子的来历:谋士李岩原来这李公子便是那《劝赈歌》的作者李岩,在河南很有些名气。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