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对天下大局,牛金星不但看到了大好形势,更预见到了满清即将入关

对天下大局,牛金星不但看到了大好形势,更预见到了满清即将入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丽萌 访问量:2702 更新时间:2023/12/18 15:39:30

声明:吴学华讲历史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必究

上一节说到留守汝州的明军部队因粮饷不继哗变,孙传庭被迫回军就粮,并平定叛乱。大顺军乘势追击,双方主力会战于南阳附近。李自成军列阵五重,最外层是新降附的饥民,其次是步兵,再次是骑兵,再次是精锐骑兵,最内层是老营和家属。明军陷阵力战,攻破李军三层阵线,与李军精锐骑兵殊死拼杀,双方胶着不下。

饥饿的明军未能持久,阵型开始扰动。白广恩的火器营官兵大叫“师败矣!”将火器车辆推倒,骑上牵引车辆的马匹逃跑。倾覆的车辆堵住了其他部队撤退的道路,大顺军以铁骑冲杀践踏,步兵则以白棓(一种粗大的木棍,易于新手掌握,不需要太多技巧,只要有蛮力气就好用)猛击,不少官兵被连盔带头地敲碎。李自成的骑兵紧追不舍,一天内追杀了四百里地,直撵到孟津。明军死者四万余人,伤亡兵器辎重数十万。孙传庭的督师坐纛,也在逃跑中丢给李过的追骑。

明朝最后一支主力部队,就此覆亡了。

十月七日,大顺军大举攻潼关,从间道绕到关后,夹击明军。李过以缴获的孙传庭坐纛骗开潼关城门,大军蜂拥而入。

就这样,这座雄关又一次被攻破了。

孙传庭收拾溃逃的部下,向渭南撤退,在路上被大顺军追击,他和参军乔迁高跃马大呼,率残兵冲入敌阵中,奋战阵亡,连尸首都没能找到。这一年,孙传庭五十一岁。

《明史·孙传庭列传》评价道:“传庭死而明亡矣。”

李自成随即于十月间攻破西安。西安是朱元璋二儿子秦王一脉的封地,西安城破后,秦王朱存枢投降,李自成没为难他,还礼节性地封他为权将军。李自成刚入西安,曾经放兵大掠三天,后在牛金星的劝说下,才下令不得妄杀一人,违者以主管将吏偿命。同时积极练兵筑城,李自成本人每隔三天就亲自去校场校射。

在经济上,李自成开始感到有些困难,虽然秦王府中有大量银两粮食,但毕竟坐吃山空,“三年不征”固然可以赢得民心,但同时也断绝了军队的经济来源。

数十万大军要吃饭啊!

为解决经济困难,李自成军采用了流寇的老本行,史称“追赃助饷”。大顺军召集大小官员、富家大族开会,号召他们捐献钱财以资军用,按官衔家世区别,分别开列不同的价码。不能如数交纳的,则抓起来严加拷掠,许多人被拷打致死,以一大坑埋之,家人连尸首都找不到。

李自成同时分兵四出,追剿明军残部。明将白广恩、左光先、陈永福、马科、牛成虎等人见大势已去,都相继投降。陈永福因为曾射瞎李自成一只眼睛,本不敢投降,李自成折箭示信,表示不计前嫌,并封他为文水伯。除在榆林城下遭到了坚强抵抗外,李自成军很快占领了陕甘宁夏等地。此时,中国的西北角几乎全在他掌握中了。

崇祯十七年元旦,西安城大雪,日月无光;北京城则是沙尘暴,咫尺不见人。

李自成本拟在这一天登基称帝,但糟糕的天象搅坏了他的兴致,幸亏有人及时献上一副对联,叫做:“风云有会扶真主,日月无光灭大明”,这才算圆了场。但这一天,李自成也只是随便走了个过场,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他本人并没有正式称皇帝,仍称“顺王”。以西夏始祖李继迁为太祖,并追尊曾祖以下先人。

北京的崇祯也过得不开心。这一天,来朝贺新年的文武官员集体迟到,还站乱了朝班——文官站到武官列中,武官窜到文官队里。据说这一天,遥远的凤阳,也发生了地震。这不是一个吉利的兆头,冥冥似乎在预言这一年的血光之灾。

这一年,是西历的一六四四年,农历甲申年,所以这一年的天翻地覆,史称“甲申之变”。

李自成在西安建国称王后,重新厘定官爵制度。

以牛金星为天佑殿大学士,原六政府设置尚书之职。另又增置学士、弘文馆、文谕院、谏议、直使从政、统会、尚契司、验马寺、知政使、书写房等官职衙署。

封田见秀、刘宗敏等九人为侯爵,刘体纯等七十二人为伯爵,另有子爵三十人,男爵五十五人。并大赏功臣,刘宗敏等人每人赐珠宝两升,银千两。

此外,还铸钱币,开科举。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八,李自成亲率大军,东渡黄河入晋,走上了北伐燕云,推翻明王朝统治之路。

对于北伐,在大顺军内部,也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见解。

主张北伐的人,以顾君恩为代表;而反对派,则以牛金星为代表。牛金星不是担心北伐不能取得胜利,而是担心取得胜利之后,大顺军能不能确保胜利的果实?对天下大局,牛金星要比顾君恩看得更远——他不但看到了一片大好的内战形势,更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满清入关。

虽然牛金星反对,但攻占富庶的北京城,推翻明王朝这个巨大的诱惑,已经容不得大顺朝的首脑人物们冷静地思考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自成,终于决定继续执行顾君恩计划,自山西北上攻北京。

牛金星虽然无奈,仍随军参赞军务,冀有所补益。田见秀和李自成的妻子高夫人留守西安。

李过率先渡过黄河,李自成大军急进,于正月二十三日攻占重镇平阳,山西明军多望风而降。二月五日,大顺军进抵太原,两天后城陷,明守城官员大都慷慨死节,晋王朱求桂却投降了。

李自成在太原发布了著名的永昌元年诏书,声讨明朝的腐朽统治。然后分兵两路,南路刘芳亮出固关,入河北,自南面包围北京;李自成亲率北路军,拟自大同、宣府、居庸关,自西面攻北京。

不料,在宁武关下,大顺军却遭到了官军的顽强抵抗。

代州三月中旬,天气乍暖还寒。夜色下,放眼蜿蜒的山道,隐约可见一人一骑朝代州城方向急驰。马匹虽然跑得极快,却没有发出以往时常听见那种清脆的马蹄声,显然马蹄已经用布料包裹住了。骏马飞奔在这不甚分明的道路上,凉风掠起了士兵的披风。

眼看就要到达代州城下,突然一声闷响,飞奔的骏马被绳子绊倒,马背上的士兵也被掀翻在地,这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埋伏在道路一旁的两个士兵同时拥上,紧紧把他压在地面,动弹不得。两个大明士兵用绳子反缚住掉下马的大顺士兵,并且用碎布塞住了嘴巴,押往代州城。

代州城里大明军帐内,山西总兵周遇吉正在密会大顺军来客赵龙。赵龙在大顺军只是个参事,与周遇吉是辽东锦州卫同乡。赵龙要周遇吉“弃亡明而归大顺”,周遇吉说,我身为大明军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怎么可以说反就反?容给我一点时间再考虑考虑。然后送别了赵龙。

大明士兵把抓获的大顺士兵押进了营帐内,周遇吉急令松缚,这大顺士兵扑通一下跪下说:“末将钱虎拜见周总兵,有要事相告。”周遇吉挥挥手,示意两个大明士兵出去领赏。原来这个“大顺士兵”却是周遇吉帐下的钱虎。

钱虎报告说,李自成之军声势浩大,前锋所至,无不披靡。贼兵说他们是穷人的队伍,与富人势不两立。贼兵编童谣唱道:“抓他娘,杀他娘,闯王来了杀周郎。”“周郎”说的就是周遇吉。

周遇吉判断,李自成对代州的攻击,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做好加强防备的部署。

赵龙当夜回营向李自成汇报了招降情况,说周遇吉正在犹豫之中。李自成先让赵龙下去,然后问计,牛金星说道:“周遇吉长期与各地义兵作战,互有胜负;又兼北拒鞑掳,数立奇功,其人自视甚高,一下子要他归降,他必不肯。不打败他一两仗,让他梦里都怕,是不会那么容易投降的。”

李自成问宋献策:“军师以为如何?”

宋献策说道:“聚明所言甚是。”

刘宗敏在旁说道:“杀他娘,这些兔崽子,不打不老实。”

李自成说道:“就这么定。部队马上出发,打他个措手不及。”

罗汝才说道:“某愿率本部为前锋。”

于是,李自成分三拨人马浩浩荡荡向代州进发。第一拨,罗汝才从本部中挑出三千精兵,全体兵马衔枚疾走;第二拨,刘宗敏和李岩各率五千兵马,作为接应;其余由闯王亲领大军随后。

周遇吉正睡得迷迷糊糊之际,罗汝才三千人早杀入代州城,一时间代州城内火光冲天,杀声动地,明军兵乱成一团。周遇吉来不及披甲,被钱虎一把扯起,送上马背,向城外冲了出去。四下兵荒马乱,满城只听得大顺军大喊:“活捉周郎!活捉周郎!”钱虎在前,周遇吉在后,向城外飞逃。约莫杀到辰时,刘宗敏、李岩第二拨人马杀到。周遇吉、钱虎刚刚得出城门,迎面撞上刘宗敏,只一招,钱虎被刘宗敏斩于马下。周遇吉慌忙向边道逃窜。此时天气渐渐放晴,离城走出大概一里路,远远看见李自成大军一字长蛇急行军赶来,李自成一骑走在前头。周遇吉暗暗叫苦,正想弃马逃入深山,嗖的一箭过来。

原来,李自成早就看见了骑在马上的周遇吉,他臂力过人,箭术精良,射出的箭又快又远,周遇吉猝不及防,箭头眼看就要命中面颊,周遇吉心想:“完了!”(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标签: 牛金星

更多文章

  • 牛金星在李自成面前使用伎俩,害死李岩,最后他的下场又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牛金星

    我们都知道,在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打进了北京城,逼得崇祯自尽于煤山,而崇祯的死宣告着明朝的灭亡。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那么多农民起义事件,可是成功推翻王朝的例子屈指可数。公认的有刘邦、朱元璋,而李自成可以算半个。为何说是半个?原来李自成推翻了明朝,可是他的大顺政权存在时间极短,前前后后算下来,李

  • 李自成广纳人才,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相继投奔李自成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牛金星

    李自成到了河南之后,一路攻城略地,兵力大增。因为他一面要部署军事战略,一面又要整肃军纪,十分繁忙,真希望能再多一些得力的帮手。一天,李自成闻报说是河南杞县李公子求见,不由大喜,起身亲自到门口迎接。这里却要补叙一下这位李公子的来历:谋士李岩原来这李公子便是那《劝赈歌》的作者李岩,在河南很有些名气。他家

  • 李闯王兵败的掘墓人——牛金星

    历史人物编辑:宪刚说车标签:牛金星

    李闯王兵败被杀有着种种的原因,如没有宏图大志、占领区经济状况不佳、过于贪图享乐等等,但是在里面有个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他用人不当,远贤臣亲小人,而这个小人就是最终造成大顺军失败的人——牛金星.牛金星牛金星是李自成的手下重要的谋士、大顺政权的左丞相,他本是举人出身,喜爱读书和研究兵法谋略,家境不错,不愁衣

  • 明朝海盗王陈祖义,逃到国外当了皇帝,郑和下西洋时将其成功缉拿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陈祖义

    文:鼓浪隐士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都会看到这么个情节,为了抓捕江洋大盗,官府都会张贴“悬赏公告”,希望广大民众能够参与追踪盗匪。而悬赏的金额一般都比较高,相当于普通人家数年的收入。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海盗王,他引起了两位雄主的重视,悬赏金额不断上升,甚至达到了朝廷年收入的一半,在历史上可谓是空前

  • 魏忠贤被崇祯杀后,为何明朝就垮了?王承恩的一句话说的很中肯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王承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太宗皇帝一句话不仅为后代执政者提供了学习思路,也为评价前人留下了依据。一时的成功可以看事业的成败,一生的成功就要看寿命的长短,历史的成功则要看执政者能力与善意了。就像秦宦赵高,一朝窃据政权,指鹿为马,谁敢违背?但最后被秦王子婴刺杀,移三族;而历史对赵高的评价也是很差,认为赵

  • 崇祯刚杀了魏忠贤,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王承恩

    1644年4月25日,北京城破,大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杀尽后宫妃嫔,于煤山之上自缢而死,明朝就此灭亡。同年四月,清军入关。在大明朝的最后时刻,陪在崇祯身边的,只有侍奉他多年的太监王承恩,主仆二人望着火光四起北京城相顾无言。这也是王承恩最后一次侍奉崇祯皇帝了,他流着眼泪为崇祯挂好白绫,在崇祯决然赴

  • 崇祯杀了魏忠贤,为啥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王承恩

    明朝废除宰相制,皇帝权力独断,中央集权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可是,皇帝虽然号称天子,实际上也只是个凡人。面对堆积如山的政务,就算是贤君圣主,也往往是力不从心。更不用提明朝中后期那些有着各种奇怪爱好的皇帝了。可是,谁来帮皇帝处理这些事呢?明初胡惟庸案把朝中肱股之臣屠戮大半,朝臣显然不可能。而朱元璋又严禁后

  •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何明朝就垮了?王承恩的一句话很中肯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王承恩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之上,大明王朝的统治也宣告终结。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皇帝的表现并不像其他朝代的亡国之君,凭一己之力葬送一片大好的江山。相反崇祯皇帝朱由检自从登基之后,所作所为完全是一副明君的气象。然而他的努力最终还是没能扭转明朝灭亡的命运。连年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常年征战,让

  • 王承恩是谁,为何要追随崇祯自缢,死后的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之文艺标签:王承恩

    1644年,34岁的崇祯帝刺死了自己的小女儿,接着砍杀了众多后宫嫔妃,又逼迫皇后自尽。做完这些事之后,崇祯在煤山自缢。对于崇祯自缢这件事,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因为有太多的小说演义和影视作品来反应这件事。大家对崇祯的遗言都很熟悉,不过当时自缢的不只是崇祯一人,还有一个太监,这个太监和崇祯一起自缢,这个太

  • 杀了魏忠贤,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的一句话说得很中肯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王承恩

    文|四季文史提起宦官,估计你会想起明朝阉宦魏忠贤。而宦官给我们的印象似乎都是“奸臣”。事实上,魏忠贤也不例外。在帝王面前,他们是红人,权倾朝野,有时候何止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某些时候,他们的风头直接盖过当朝皇帝。就比如明朝的魏忠贤,在民间更是传出“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的传闻。《明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