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嘉靖首辅徐阶谨慎一生,晚年看错了高拱,几乎万劫不复

嘉靖首辅徐阶谨慎一生,晚年看错了高拱,几乎万劫不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米爱旅行 访问量:2589 更新时间:2024/1/16 23:58:11

一、隐忍到极致的徐阶,谨慎到极致的徐阶

徐阶,字子升,松江府华亭县人,他是嘉靖末年和隆庆初年的大明首辅,更是明朝一代有数的名臣。在徐阶执政期间政绩显著,原本已经走向衰落的大明朝渐渐开始重新焕发生机,更为后来的“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而其最为突出的事迹便是隐忍多年,最后关键时刻出手一举扳倒权倾朝野二十多年的严嵩一党。

徐阶

在这过程中,他把一个人的忍耐力发挥到了极致。为了扳倒严嵩,他不惜把自己的孙女儿嫁给严嵩的孙子做妾;为了扳倒严嵩身为内阁次辅的他不惜多年唯严嵩马首是瞻、逆来顺受;同时更因为徐阶的谨慎,他一次次躲过了严嵩、严世藩父子的暗算,也躲过了嘉靖皇帝的各种试探,在他最后出手之前没有人知道他下了多大的决心要扳倒严嵩!

这样一个人,可想而知他的心思细密到了什么程度,他的人情练达究竟是多么的炉火纯青!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依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而且这一次失误几乎让他万劫不复!

二、另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高拱,三十岁考中进士,其被授予的官职是翰林院编修,活脱脱就是一个“码字工”。这份苦差事高拱一干就是十一年,等到四十岁的时候他迎来了人生当中一次重要的机会。这一年嘉靖皇帝的儿子裕王,也就是后来的穆宗皇帝开府了,而高拱则成为了裕王府的一名讲师,也就是有机会给裕王讲学。

这个职务表面上看起来一般,也就是比翰林院里的“码字工”稍好一点,但是往长远了看却不同……裕王可能成为太子,那么高拱就是太子的老师,裕王如果顺利登基,那高拱可就更不得了了,他就成了“帝师”!

高拱

苦熬了这么多年的高拱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在裕王府每天用心的为裕王讲课,不仅讲课,他还经常为裕王点评时事和朝政,当裕王不为嘉靖皇帝所喜的时候,他又会时刻在裕王身边适时的鼓励,让裕王坚持下去,总有登上皇位的一天!

老天爷没有辜负高拱的苦心,正是他如此认真的态度使得他和裕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这个时候朝中很多人也已经看明白了,只要裕王顺利登上皇位,高拱必获重用!

三、争相提拔施恩的闹剧

高拱的锦绣前程朝中很多人都看得很明白,而当时朝中的两位大佬徐阶和严嵩当然也看明白了。到了这个时候,两位大佬都知道嘉靖皇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为了将来长远的打算,很有必要拉拢一下高拱这个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在这期间,先是严嵩出手把高拱从讲师的身份提拔为太常寺卿,同时兼任国子监祭酒。这下子高拱的身价顿时倍增。不过高拱很聪明,他接受了官职却并没有倒向严嵩,因为他看得很清楚,严党已经是日薄西山,跟在严嵩后面不会有好下场。

当然,对于高拱若即若离的态度严嵩也没有太多的怪罪,一方面毕竟现在自己已经八十多了,属于“前浪死在沙滩上”的角色,对方却是新锐,能拉拢过来最好,不能拉过来结个善缘也是不错的。而另一方面,当时严嵩已经开始渐渐失势,身边又有徐阶这样的阴损角色在步步紧逼,所以他根本没有精力再为自己树一个政敌。

嘉靖皇帝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被嘉靖皇帝罢免了内阁首辅的职务,徐阶随即上位。前面说了严嵩提拔了高拱,徐阶心里就想:严嵩提拔了你高拱一次,这次我连着提拔你两次,这样你总该见我的情了吧?于是接下来高拱被提拔为了礼部侍郎,紧接着没多久高拱又被扶正成为了礼部尚书。

除此之外,徐阶还为高拱“擦过屁股”。高拱在主持一次会试的时候出了问题,他出的题犯了忌讳,最终还是徐阶舔着老脸把高拱从嘉靖皇帝面前保了下来。到最后,徐阶干脆好人做到底,直接把高拱抬举进了内阁!

在徐阶看来,他对高拱已经算是好到了极致,而高拱怎么也应该对他感恩戴德了吧?然而事情并没有向他想象的方向发展。

四、二虎相争

高拱入阁之后对徐阶并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意,各种场合两个人一旦意见不一致便会公然争执,而且高拱还是个大嗓门,往往会撤开了嗓子和徐阶大吵大闹,很多次闹得徐阶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面对这样的情况,徐阶深深的感到自己首辅的地位在逐渐动摇,威望也一日不如一日。

泥人还有三分火气,何况徐阶这个当朝首辅?

于是徐阶便开始拉拢其他人想要钳制高拱这个愣头青,但是能够混进内阁当辅政大臣的谁也不是傻子,包括张居正在内大家心里都看得明白,徐阶虽然身为当朝首辅,但是风光的日子不多了,高拱却是后劲儿十足,当下不能得罪徐阶,长远更不能得罪高拱!所以这些阁臣便一个个首鼠两端的站在一旁看戏,任凭徐阶和高拱两个人在那里斗得死去活来。

一段时间之内,徐阶凭着自己当朝首辅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高明的政治手腕压制住了高拱,甚至把高拱赶出了朝堂。当局面稳定之后徐阶渐渐感到自己岁数大了,有些力不从心了。毕竟当年为了斗倒严嵩耗费了他太多心力,如今是该告老还乡了!现在退,总好过有朝一日被别人从首辅的位置上撵下来要好。

然而徐阶没有想到,他走了,高拱却回来了。在穆宗皇帝的支持下,高拱成为了当朝的首辅!此时的高拱满怀着复仇的怒火,他要清算,必须要清算,而徐阶就是高拱最终要清算的对象!

高拱并没有立即发难,而是选择了静待时机,毕竟前一次挫折已经让他成熟了很多。这一次,高拱为了对付徐阶找了一柄大明朝最锋利的宝剑——海瑞

此时海瑞担任的职务是应天巡抚,而其所辖的范围正好包括徐阶的老家松江府。这一时期海瑞在辖区内大张旗鼓的清理各级官吏侵占田地的事情,而松江府最大的地主就是——徐阶!

徐阶本人也还好,偏偏他的两个儿子不让人省心,接着老爹在朝中为官竟然侵占了地方三十多万亩民田,这是何等巨大的一笔数字?换任何一个地方官也不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这件事情过去,何况现在是“海青天”海大人在管这件事?

高拱知道机会来了,他立即发动朝中的言官对徐阶儿子侵占田地的事情群起而攻之,不仅针对徐阶的儿子而且直接指责徐阶“教子不严”!

这下徐阶怕了,当年他在朝中同样利用过舆论的力量呼风唤雨,所以他当然知道舆论的威力是可怕的,于是他同意退出全部田地。但是高拱却依旧不依不饶赶尽杀绝,直接把徐阶的两个儿子充了军,抄没了徐阶家产,并一把火烧了徐阶家的房子。而徐阶本人则是晚景凄凉而死,这件事也使在徐阶一生中留下了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

难以挽回的错误

五、没有看明白高拱,是徐阶一生所犯的最大错误

徐阶最终的结局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没有管教好自己的后代这是一个官员极为不称职的地方,但是这件事的祸根却是从徐阶对高拱看走了眼就埋下了伏笔。

第一个失误是没有看透高拱的内心想法。高拱此人真正的崛起是从裕王府的讲师开始的,实际上你徐阶、严嵩既然认定高拱会凭着裕王这条线青云直上,他高拱心中当然更明白。所以他并不会认为严嵩和徐阶给他升官是恩惠,他真切的知道这一切背后都是裕王在帮助他。所有,从头到尾他对严嵩和徐阶没有丝毫的感激之心!

第二个失误是没有看明白高拱的性格。高拱此人心比天高,既然攀上了裕王这条线便一定要做最大的官,所以他一定会和在首辅位置上的徐阶产生矛盾。从高拱担任首辅之后的表现来看,其本身性如烈火十分强势,但更多的还是对事不对人,一颗公心摆得比较正的。但是由于徐阶事先没有这样的心理预期,所以在感到失望和背叛之下在内阁内选择了直接强力压制高拱,直接将两人的矛盾激化。同时,这也是徐阶的第三个失误。

第三个失误,与高拱成为死敌。原本同朝为官,大家难免为一些事情有分歧,产生矛盾在所难免。但是徐阶以政治手段打压高拱则把这个矛盾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若是以前,徐阶身为当朝首辅打压一个官员,打压了就打压了,但是现在情况却不同了。徐阶本身到了该退休的时候,高拱正是如日中天强势崛起,偏偏还有背后的裕王也就是后来的穆宗这个双保险,此消彼长之下你徐阶徐大人怎么就不掂量一下自己还“玩不玩得起”?

可惜,谨慎了一辈子的徐大人终究还是因为自己一时的疏忽和走眼,到老来栽了一个大跟头,可悲,可叹!

标签: 高拱

更多文章

  • 李自成失败后,李自成的首席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分别去哪里了?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牛金星

    牛金星和宋献策,乃李自成麾下首席谋士。然而二人结局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皆与他们生前所作所为有关。别看后来李自成的义军声势浩大,实际上他起兵十五年,前八年混得非常惨,两次被朝廷军队打得丢盔弃甲。公元1637年,明朝派出10万大军讨伐各地义军。义军大败,张献忠直接率部归附明朝,而李自成的部队被打得仅

  • 李自成失败以后,他的丞相牛金星和军师宋献策,分别去哪儿了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牛金星

    刘邦起家有张良,朱元璋起家有刘伯温,可见任何一个创业的君主身边,都有一两个这种智多星的角色。身为大顺政权的领袖,李自成身边自然也少不了这样的人物。而且他还有两位,一位是牛金星,一位便是宋献策。这两个人可以直接参与大顺政权的最高级别会议,可以说李自成的绝大多数主张,都是在这两个人建议之下才实行的。这么

  • 满清入关的罪魁祸首竟然不是吴三桂?明末千古罪人大顺首辅牛金星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牛金星

    大家好,这里是用RTS游戏要塞复盘古代战役,讲述战役始末以及作战过程的图文栏目。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决定了明末中原大地归属的一战,也就是李自成与清军在关外打的一片石之战。众所周知,李自成率领十万大顺军前往关外抗击清军,结果全军覆没大败而归。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李自成的老营精锐面对明军可以说是摧枯拉朽,为什

  • 对天下大局,牛金星不但看到了大好形势,更预见到了满清即将入关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牛金星

    声明:吴学华讲历史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必究上一节说到留守汝州的明军部队因粮饷不继哗变,孙传庭被迫回军就粮,并平定叛乱。大顺军乘势追击,双方主力会战于南阳附近。李自成军列阵五重,最外层是新降附的饥民,其次是步兵,再次是骑兵,再次是精锐骑兵,最内层是老营和家属。明军陷阵力战,攻破李军三层阵线

  • 牛金星在李自成面前使用伎俩,害死李岩,最后他的下场又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牛金星

    我们都知道,在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打进了北京城,逼得崇祯自尽于煤山,而崇祯的死宣告着明朝的灭亡。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那么多农民起义事件,可是成功推翻王朝的例子屈指可数。公认的有刘邦、朱元璋,而李自成可以算半个。为何说是半个?原来李自成推翻了明朝,可是他的大顺政权存在时间极短,前前后后算下来,李

  • 李自成广纳人才,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相继投奔李自成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牛金星

    李自成到了河南之后,一路攻城略地,兵力大增。因为他一面要部署军事战略,一面又要整肃军纪,十分繁忙,真希望能再多一些得力的帮手。一天,李自成闻报说是河南杞县李公子求见,不由大喜,起身亲自到门口迎接。这里却要补叙一下这位李公子的来历:谋士李岩原来这李公子便是那《劝赈歌》的作者李岩,在河南很有些名气。他家

  • 李闯王兵败的掘墓人——牛金星

    历史人物编辑:宪刚说车标签:牛金星

    李闯王兵败被杀有着种种的原因,如没有宏图大志、占领区经济状况不佳、过于贪图享乐等等,但是在里面有个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他用人不当,远贤臣亲小人,而这个小人就是最终造成大顺军失败的人——牛金星.牛金星牛金星是李自成的手下重要的谋士、大顺政权的左丞相,他本是举人出身,喜爱读书和研究兵法谋略,家境不错,不愁衣

  • 明朝海盗王陈祖义,逃到国外当了皇帝,郑和下西洋时将其成功缉拿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陈祖义

    文:鼓浪隐士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都会看到这么个情节,为了抓捕江洋大盗,官府都会张贴“悬赏公告”,希望广大民众能够参与追踪盗匪。而悬赏的金额一般都比较高,相当于普通人家数年的收入。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海盗王,他引起了两位雄主的重视,悬赏金额不断上升,甚至达到了朝廷年收入的一半,在历史上可谓是空前

  • 魏忠贤被崇祯杀后,为何明朝就垮了?王承恩的一句话说的很中肯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王承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太宗皇帝一句话不仅为后代执政者提供了学习思路,也为评价前人留下了依据。一时的成功可以看事业的成败,一生的成功就要看寿命的长短,历史的成功则要看执政者能力与善意了。就像秦宦赵高,一朝窃据政权,指鹿为马,谁敢违背?但最后被秦王子婴刺杀,移三族;而历史对赵高的评价也是很差,认为赵

  • 崇祯刚杀了魏忠贤,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王承恩

    1644年4月25日,北京城破,大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杀尽后宫妃嫔,于煤山之上自缢而死,明朝就此灭亡。同年四月,清军入关。在大明朝的最后时刻,陪在崇祯身边的,只有侍奉他多年的太监王承恩,主仆二人望着火光四起北京城相顾无言。这也是王承恩最后一次侍奉崇祯皇帝了,他流着眼泪为崇祯挂好白绫,在崇祯决然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