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拱为什么要对徐阶赶尽杀绝?

高拱为什么要对徐阶赶尽杀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涛爱历史 访问量:131 更新时间:2024/1/18 9:33:37

先简单介绍徐阶,从他的仕途经历,高拱为什么要对他赶尽杀绝,可以一窥一二。

十八岁,家住松江府华亭县,结识聂豹,当时七品知县,传授徐阶“良知之学”——王守仁的学说,从此“知行合一”的理念伴随徐阶一生。

二十岁,乡试,本为解元,奈何批卷官与主考官意见不一,妥协录取徐阶,徐阶与解元失之交臂。

二十一岁,会试通过,顺利进入殿试,完全可以成为状元,又是时任刑部尚书林俊与内阁大臣费宏矛盾极深,认为其中有猫腻,状元改为第三探花。

也是这一年,他见到了首辅杨廷和,听到了他高声的预言:

“此子之功名,必不在我辈之下!”

嘉靖三年(1524),徐阶二十二岁,进入翰林院,成为了一名七品编修,这里虽然没有地方官的威风和油水,却是万众瞩目的中心,因为一旦进入这里,半只脚就已经踏入了内阁。

二十八岁,面对首辅张璁,他敢于挑战权威,大义凛然。

然后他前途尽毁,家破人亡,被发配蛮荒之地福建延平府做了推官,在那里历练八年,他成熟了,成为一个隐忍、城府很深的人。

四十六岁,看着自己的老师夏言被人杀死,不发一言。

六十二岁,经过十余年的忍耐与经营,他除掉了严嵩,杀死了他的儿子,成为了一个工于心计、城府深不可测的政治家。

就是这样有着传奇经历的政治家,高拱通往权力之巅,能不把他作为眼中钉、肉中刺吗?

徐阶做了四年的内阁首辅,六十六岁,请辞,隆庆皇帝允许。

徐阶这一辈子,被人整过,也整过人,干过好事,也干过坏事。在他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许多正直的官员得以任用,无数普通百姓的生活得到保障。而高拱就是他整过的人。

徐阶为什么要整高拱呢?简单一句话,他们不是一天战线的人。

高拱,人如其名,高傲又极其难拱。与他同朝为官的人很少能成为他的朋友,自负才高,经常藐视同事和上级。

他什么时候和徐阶结仇呢?

言官胡应嘉弹劾工部副部长李登云,嘉靖病入膏肓,根本不看,于是这份奏章落入内阁学士高拱手里。而李登云是高拱的亲家,巧的很,胡应嘉和徐阶是同乡,高拱认为这是徐阶的阴谋,他公开表示与徐阶势不两立。

嘉靖驾崩后,裕王继位,即为隆庆皇帝。高拱作为裕王的四大讲官之一,非常受隆庆皇帝的重视,他开始和徐阶公然对抗。可是他小瞧了徐阶的实力。

首先是欧阳一敬弹劾高拱,说他比历史上的著名奸臣蔡京同志还要奸。徐阶又找来了几个六部官员,大家一起弹劾高拱。

隆庆元年(1567),高拱主动提出辞职,一个月后,他的同乡好友郭朴也退了休。

绝顶聪明的徐阶赶走了高拱,安插了张居正,在他看来,高拱已经永无天日,事情已经万无一失,可是凡事都有意外。

隆庆三年(1569)十二月,赋闲在家的高拱借助一个御用监掌事太监陈洪的帮助,经过无数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幕交易与协商,离职一年后又回来了,进入内阁。

他的回归,最高兴的就是隆庆皇帝,他还给老师一个职务——吏部尚书。

因为吏部是人事部,是中央六部中权力最大的部门,如果把人事权和政务处理权都交到一个人的手中,后果很严重。

为了得到那内阁首辅的宝座,高拱开始清算了,原则是“先软后硬”。

高拱黑名单上的第一个目标,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首先打压言官

短短几个月中,二十多名言官不是撤职,就是调任,当年弹劾高拱的基本都被他整治了,可见高拱是“有仇必报”,心胸也不宽广。

弹劾他的欧阳一敬主动辞职,胡应嘉吓死了。

其次,开始斗内阁

高拱当时在内阁只能排第五。要想爬到首辅宝座,他还必须挤掉前面四个。

第四位是赵贞吉。论资历他最老,李春芳和张居正都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进士,陈以勤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而赵学士,是嘉靖二十年(1541),可他排在最后,心里不平衡。

他开始找高拱麻烦。高拱也想除掉他。两人开始内斗,老实人陈以勤看不下去了。主动辞职。

后来,还是高拱权力大,赵贞吉败了。而高拱则再接再厉,直接超越了张居正,排到了李春芳的后面,成为了次辅。

三、最后的敌人——徐阶

按道理,徐阶当时已经退休,李春芳又是老好人。高拱没什么障碍了,就没必要再赶尽杀绝了。

可高拱不这样想。

徐阶门生遍布朝野,不除掉徐阶,以后自己施政会有很大障碍,况且徐阶又整过他。

当然徐阶也让高拱找到把柄,不是徐阶本人,而是他不省心的儿子。

他的两个儿子,仗着老爹权大势大,在地方上肆意横行,占有大量土地,成为当地应天最大的地主。

而当时应天巡抚是鼎鼎有名的大清官海瑞

说实话,海瑞能够飞黄腾达,全靠徐阶。在徐首辅看来,海瑞是个靠得住的清官,是应该重用的,临退休前把他提拔起来,也算为国家尽力了。

海瑞面对民怨沸腾,要求徐阶退地,徐阶象征性地退了部分,可海瑞不依不饶,毫不领情。要他全部退地。这下惹恼了徐阶,徐阶坚决不退。

这时候,海瑞就成了高拱对付徐阶的绝佳工具了。

高拱很快对海瑞的行为表示了支持,并且严厉斥责了徐阶的行为。海瑞得到了鼓励,更加抖擞精神,逼得徐阶退无可退。

徐阶表示,愿意退出全部的田地。

可是朝廷里的言官突然发难,攻击徐阶教子不严,而一个叫蔡国熙的人被任命为苏州兵备使,专职处理此案,很巧的是,这位蔡先生恰好是高拱的学生,还恰好和徐阶有点矛盾。

事情闹大了,徐阶的两个儿子被抓去充军,家里的所有田产都被没收,连他的家也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烧掉了,徐大人只能连夜逃往外地。

最后的胜利者只有高拱。

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三年后,他将沿原路返回老家,而赶他回家的,是另一个太监冯保

徐阶一手提拔的张居正联合和高拱有仇的冯保的,赶走了高拱,也算是为他的老师报仇了。

其实从根本上说,高拱和徐阶并没有区别,可谓是一脉相承。他们都是实干家,都想做事,都想报效国家。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遗憾和无奈。

高拱在三年首辅期间推行“隆庆新政”。在他的统领下,大明朝还是很有活力的。

徐阶是明代公认的顶级政治家,他的权谋、手段和政务能力除张居正外,可谓无人匹敌,但这位高拱在历史上却能与之齐名,可见高拱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短短几个月中,二十多名言官不是撤职,就是调任,当年弹劾高拱的基本都被他整治了,可见高拱是“有仇必报”,心胸也不宽广。弹劾他的欧阳一敬主动辞职,胡应嘉吓死了。其次,开始斗内阁高拱当时在内阁只能排第五。要想爬到首辅宝座,他还必须挤掉前面四个。第四位是赵贞吉。论资历他最老,李春芳和张居正都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进士,陈以勤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而赵学士,是嘉靖二十年(1541),可他排在最后,心里不平衡。他开始找高拱麻烦。高拱也想除掉他。两人开始内斗,老实人陈以勤看不下去了。主动辞职。后来,还是高拱权力大,赵贞吉败了。而高拱则再接再厉,直接超越了张居正,排到了李春芳的后面,成为了次辅。三、最后的敌人——徐阶按道理,徐阶当时已经退休,李春芳又是老好人。高拱没什么障碍了,就没必要再赶尽杀绝了。可高拱不这样想。徐阶门生遍布朝野,不除掉徐阶,以后自己施政会有很大障碍,况且徐阶又整过他。当然徐阶也让高拱找到把柄,不是徐阶本人,而是他不省心的儿子。他的两个儿子,仗着老爹权大势大,在地方上肆意横行,占有大量土地,成为当地应天最大的地主。而当时应天巡抚是鼎鼎有名的大清官海瑞。说实话,海瑞能够飞黄腾达,全靠徐阶。在徐首辅看来,海瑞是个靠得住的清官,是应该重用的,临退休前把他提拔起来,也算为国家尽力了。海瑞面对民怨沸腾,要求徐阶退地,徐阶象征性地退了部分,可海瑞不依不饶,毫不领情。要他全部退地。这下惹恼了徐阶,徐阶坚决不退。这时候,海瑞就成了高拱对付徐阶的绝佳工具了。高拱很快对海瑞的行为表示了支持,并且严厉斥责了徐阶的行为。海瑞得到了鼓励,更加抖擞精神,逼得徐阶退无可退。徐阶表示,愿意退出全部的田地。可是朝廷里的言官突然发难,攻击徐阶教子不严,而一个叫蔡国熙的人被任命为苏州兵备使,专职处理此案,很巧的是,这位蔡先生恰好是高拱的学生,还恰好和徐阶有点矛盾。事情闹大了,徐阶的两个儿子被抓去充军,家里的所有田产都被没收,连他的家也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烧掉了,徐大人只能连夜逃往外地。最后的胜利者只有高拱。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三年后,他将沿原路返回老家,而赶他回家的,是另一个太监冯保。徐阶一手提拔的张居正联合和高拱有仇的冯保的,赶走了高拱,也算是为他的老师报仇了。其实从根本上说,高拱和徐阶并没有区别,可谓是一脉相承。他们都是实干家,都想做事,都想报效国家。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遗憾和无奈。高拱在三年首辅期间推行“隆庆新政”。在他的统领下,大明朝还是很有活力的。徐阶是明代公认的顶级政治家,他的权谋、手段和政务能力除张居正外,可谓无人匹敌,但这位高拱在历史上却能与之齐名,可见高拱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标签: 高拱

更多文章

  • 嘉靖首辅徐阶谨慎一生,晚年看错了高拱,几乎万劫不复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高拱

    一、隐忍到极致的徐阶,谨慎到极致的徐阶徐阶,字子升,松江府华亭县人,他是嘉靖末年和隆庆初年的大明首辅,更是明朝一代有数的名臣。在徐阶执政期间政绩显著,原本已经走向衰落的大明朝渐渐开始重新焕发生机,更为后来的“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而其最为突出的事迹便是隐忍多年,最后关键时刻出手一举扳倒权倾朝野二十

  • 李自成失败后,李自成的首席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分别去哪里了?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牛金星

    牛金星和宋献策,乃李自成麾下首席谋士。然而二人结局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皆与他们生前所作所为有关。别看后来李自成的义军声势浩大,实际上他起兵十五年,前八年混得非常惨,两次被朝廷军队打得丢盔弃甲。公元1637年,明朝派出10万大军讨伐各地义军。义军大败,张献忠直接率部归附明朝,而李自成的部队被打得仅

  • 李自成失败以后,他的丞相牛金星和军师宋献策,分别去哪儿了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牛金星

    刘邦起家有张良,朱元璋起家有刘伯温,可见任何一个创业的君主身边,都有一两个这种智多星的角色。身为大顺政权的领袖,李自成身边自然也少不了这样的人物。而且他还有两位,一位是牛金星,一位便是宋献策。这两个人可以直接参与大顺政权的最高级别会议,可以说李自成的绝大多数主张,都是在这两个人建议之下才实行的。这么

  • 满清入关的罪魁祸首竟然不是吴三桂?明末千古罪人大顺首辅牛金星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牛金星

    大家好,这里是用RTS游戏要塞复盘古代战役,讲述战役始末以及作战过程的图文栏目。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决定了明末中原大地归属的一战,也就是李自成与清军在关外打的一片石之战。众所周知,李自成率领十万大顺军前往关外抗击清军,结果全军覆没大败而归。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李自成的老营精锐面对明军可以说是摧枯拉朽,为什

  • 对天下大局,牛金星不但看到了大好形势,更预见到了满清即将入关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牛金星

    声明:吴学华讲历史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必究上一节说到留守汝州的明军部队因粮饷不继哗变,孙传庭被迫回军就粮,并平定叛乱。大顺军乘势追击,双方主力会战于南阳附近。李自成军列阵五重,最外层是新降附的饥民,其次是步兵,再次是骑兵,再次是精锐骑兵,最内层是老营和家属。明军陷阵力战,攻破李军三层阵线

  • 牛金星在李自成面前使用伎俩,害死李岩,最后他的下场又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牛金星

    我们都知道,在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打进了北京城,逼得崇祯自尽于煤山,而崇祯的死宣告着明朝的灭亡。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那么多农民起义事件,可是成功推翻王朝的例子屈指可数。公认的有刘邦、朱元璋,而李自成可以算半个。为何说是半个?原来李自成推翻了明朝,可是他的大顺政权存在时间极短,前前后后算下来,李

  • 李自成广纳人才,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相继投奔李自成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牛金星

    李自成到了河南之后,一路攻城略地,兵力大增。因为他一面要部署军事战略,一面又要整肃军纪,十分繁忙,真希望能再多一些得力的帮手。一天,李自成闻报说是河南杞县李公子求见,不由大喜,起身亲自到门口迎接。这里却要补叙一下这位李公子的来历:谋士李岩原来这李公子便是那《劝赈歌》的作者李岩,在河南很有些名气。他家

  • 李闯王兵败的掘墓人——牛金星

    历史人物编辑:宪刚说车标签:牛金星

    李闯王兵败被杀有着种种的原因,如没有宏图大志、占领区经济状况不佳、过于贪图享乐等等,但是在里面有个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他用人不当,远贤臣亲小人,而这个小人就是最终造成大顺军失败的人——牛金星.牛金星牛金星是李自成的手下重要的谋士、大顺政权的左丞相,他本是举人出身,喜爱读书和研究兵法谋略,家境不错,不愁衣

  • 明朝海盗王陈祖义,逃到国外当了皇帝,郑和下西洋时将其成功缉拿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陈祖义

    文:鼓浪隐士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都会看到这么个情节,为了抓捕江洋大盗,官府都会张贴“悬赏公告”,希望广大民众能够参与追踪盗匪。而悬赏的金额一般都比较高,相当于普通人家数年的收入。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海盗王,他引起了两位雄主的重视,悬赏金额不断上升,甚至达到了朝廷年收入的一半,在历史上可谓是空前

  • 魏忠贤被崇祯杀后,为何明朝就垮了?王承恩的一句话说的很中肯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王承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太宗皇帝一句话不仅为后代执政者提供了学习思路,也为评价前人留下了依据。一时的成功可以看事业的成败,一生的成功就要看寿命的长短,历史的成功则要看执政者能力与善意了。就像秦宦赵高,一朝窃据政权,指鹿为马,谁敢违背?但最后被秦王子婴刺杀,移三族;而历史对赵高的评价也是很差,认为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