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祖大寿:从小时候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如何成长为明末威震天下的名将

祖大寿:从小时候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如何成长为明末威震天下的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道史说雅 访问量:2892 更新时间:2024/1/17 15:45:39

祖大寿,字夏宇,辽东宁远人,他出生在宁远,生活在宁远,工作也在宁远,好像祖大寿这个人从一生下来开始就跟宁远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关系。

祖大寿不是喜欢读书学习的人,四书五经对祖大寿来说,内容简直跟天书差不多,平时他就抽个烟装早个恋打个架啥的。

也许是祖大寿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他臂力惊人,无论是单挑还是打群架,祖大寿都能够将对方打得屁滚尿流、满地找牙,祖大寿在打架这方面从来就没有吃过亏。

估计祖大寿要是出去收保护费,肯定能够很快发家致富。

这可把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害惨了,因为祖大寿的暴力倾向,祖承训没有少赔医疗费、营养费。

为此祖承训也没少扇祖大寿的耳刮子,可是祖大寿挨了打以后,不但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地将自己在他父亲那里挨的打加倍还给自己的对手。

以前祖大寿也不过是用拳脚教训人,现在发展到了用菜刀追着别人屁股砍,简直是凶残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由于祖大寿实在太凶残了,当地人对他都是惹不起躲得起,谁要在大街上喊一嗓子“祖大寿来了”,那效果绝对比喊鬼来了还好使。

祖承训突然觉得这画面有点看不下去,他认为这个儿子迟早要出大事,有可能会被官差拉到菜市口把脑袋瓜子给砍了。

以祖大寿的性格和脾气,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相当大!

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祖承训只有把祖大寿送到了军营。

既然你这么喜欢打架砍人,那就让你去当兵砍个够,反正当兵砍人又不偿命。

祖大寿那身憨力气,也就适合干这种体力活,他很快在军队找到了用武之地。

一遇到战事,人家都着急得不得了,生怕再也看不见父母、老婆、孩子了,可是祖大寿不但不害怕着急,反而很高兴,二话不说,就提着刀冲在了队伍的最前面,每仗下来,都杀了好多人,多得连他自己都数不明白。

祖大寿因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被领导破格提拔为靖东营游击。

本人之所以说是破格,是祖大寿根本就没有参加武举人考试。

熊廷弼经略辽东的时候,非常赏识祖大寿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经常在下属面前夸奖祖大寿。

可是祖大寿听了熊廷弼的夸奖,不但不高兴,反而很郁闷,因为熊廷弼除了口头表扬一下祖大寿,并没有给他什么实质奖励。

反而是广宁巡抚王化贞对祖大寿够意思,提拔他做了中军游击。

祖大寿运气实在太霉了,刚刚当上中军游击,板凳都还没有坐热,叛徒孙得功就把广宁城打开,将八旗军队放进来了,祖大寿的领导王化贞骑着骆驼带着几个随从,逃离了广宁城。

祖大寿也不傻,既然领导都跑了,我还留在广宁城做什么啊?等努尔哈赤来砍自己的脑袋瓜子啊?

祖大寿比谁都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理所当然不会留在广宁城等死,他也带着部下逃离了广宁城,跑到了觉华岛躲了起来,还美其名曰在觉华岛孤军奋战,继续抗击八旗军队。

祖大寿认为这样既保住了性命,又坚持了原则,没有什么不好的。这就是祖大寿个人的处事原则,并且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努尔哈赤的时候是这样,皇太极的时候还是这样。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够让自己吃亏!

后来孙承宗又来到了辽东,孙承宗看到祖大寿手中有兵又有粮,是一支抵挡努尔哈赤的重要力量,就顺水推舟地任命他为参将,让其继续驻守觉华岛,反正大明王朝的官职这么多,多封他一个不多,少封他一个也不少,不如给他个面子,让他对自己感恩戴德,用心为自己办事。

袁崇焕修筑宁远城的时候,孙承宗又任命祖大寿为监工,也不知道祖大寿在监工的时候去睡觉了还是逛妓院去了,祖大寿居然把宁远城修得一团糟,袁崇焕来视察工作的时候,很生气,后果自然很严重。

袁崇焕也不是有什么好脾气的人,二话不说,就是对祖大寿一顿臭骂。

祖大寿没有读什么书,是个典型的粗人,一听到有人骂自己,也不管这个人是袁崇焕还是朱由检,也回骂起来。

袁崇焕顿时就傻眼了,这也不能够怪袁崇焕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毕竟做错了事还这么恬不知耻、理直气壮的人,袁崇焕还是第一次见到,气得他当时差点内分泌失调,大小便失禁,恨不得在祖大寿的头上大便,但是祖大寿又是个地痞流氓,满口都是粗话脏话,进士出身的袁崇焕自然不是他的对手。

袁崇焕只好使出了贴身法宝,只要使出这个法宝,强敌都会灰飞烟灭。袁崇焕制止了还在破口大骂的祖大寿,只问了一句话:“这里到底谁说了算?”

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祖大寿顿时就没了话。

听了这句话,祖大寿沉默了。

标签: 祖大寿

更多文章

  • 为何洪承畴、祖大寿投降清朝后不能像孔有德等人一样被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祖大寿

    由满洲人建立大清王朝,能够从偏安辽东一隅的少数民族政权,发展成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除了明末特定的历史环境给了其一定的偶然性机遇外,众多明朝的降官降将在整个“明亡清兴”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在这些降官降将中,“三顺王”即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无疑是非常特殊的存在。这三人在明朝时起初仅仅

  • 祖大寿投降清朝后,为何没有吴三桂、洪承畴活跃,而是销声匿迹了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草人标签:祖大寿

    祖大寿在1642年投降清朝以后,似乎就在历史上消失了。历史上只记载了他在1656年的时候病逝。从1642年到1656年长达14年的时间里,祖大寿没有任何声音。那么,祖大寿投降清朝以后,为什么不像吴三桂、洪承畴这些人那样活跃,而是迅速地就无声无息了呢?在所有投降清朝的名将中,皇太极在祖大寿身上花费的功

  • 祖大寿和洪承畴投降满清以后,为什么没有被满清封王呢?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祖大寿

    我们首先需要看一下这五个汉奸投降的时候,他们给满清带去了什么样的阵容?1633年4月,从山东登州叛逃的孔有德与耿仲明,通过海路乘船抵达鸭绿江口,正式向后金政权投降。投降时,这两位仓皇溃逃的败将的麾下仍然有上万军民。战船百艘,男女1.2万余人,其中战将107员,精壮官兵3643名,水手壮丁448人,“

  • 最不像汉奸的汉奸,明末名将祖大寿的墓为何在加拿大?

    历史人物编辑:阿沐情感说标签:祖大寿

    这是因为在1919年左右,有一位加拿大博物馆委托一位商人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这个人选来选取,最后就挑了祖大寿墓,包括他墓前的石雕、石桌、石骆驼等等,都买走了。所以,祖大寿就漂洋过海,去了加拿大的博物馆里。这个祖大寿算是个传奇人物,崇祯四年,祖大寿奉命守大凌河城,城墙才修了一半,就被

  • 祖大寿良好的家教和其军阀性质决定其虽抗清但不会全力以赴

    历史人物编辑:芳芳电影标签:祖大寿

    祖大寿是明末辽军中的一位资深老将。在明清争夺辽西的战争中,他和其集团的向背至关重要,明廷视祖大寿军为重要的抗清生力军以及京师屏障,所谓“祖大寿一兵,实为天下雄锐,其动定便关轻重”。正因为这样,他也是清军极力争取的对象,在与清军多次血战之后,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率部投降清朝。而其与众多降清将领相

  •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名将祖大寿,他的墓为何会出现在加拿大?

    历史人物编辑:缪帝说史标签:祖大寿

    出身军旅世家的祖大寿,在明末的辽东战场可谓是引人注目。辽东名将祖大寿,字复宇,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自明宣德年间正式迁居辽东开始,祖家便世守辽东。实际上,不仅仅是祖大寿,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包括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在明末清初的辽东

  • 明将祖大寿有什么了不起,值得皇太极执着劝降他10年?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祖大寿

    崇祯四年,大凌河城被围已经两个多月,明军在救援四次后,再发不出一兵一将。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甚至杀马杀人为食。无奈,主将祖大寿率部众万余人第一次献城投降。投降后的祖大寿以妻子家眷在锦州为借口,主动请缨要带人混进锦州做内应,帮皇太极拿下锦州。然而,祖大寿一离开皇太极大营,就借着大雾甩开了同行的大部队兵

  • 洪承畴祖大寿在山穷水尽时投降属于情理之中,为何历史评价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祖大寿

    洪承畴与祖大寿都是明朝将领,在对清军的作战中可谓尽心尽力。尤其是最后的锦州之战,洪承畴在松山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内弹尽粮绝。这时松山副将叛变,引清军入城,洪承畴这才城破被俘。洪承畴被俘后,锦州守将祖大寿这才走出内城,率众出降。两人投降清朝时,可以说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按理说应该属于情理之中,可

  • 一代名将两朝贰臣祖大寿的墓为什么会在加拿大

    历史人物编辑:鹏沙de体育标签:祖大寿

    01如果你去加拿大旅游,逛一逛多伦多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你会惊奇地发现,在它的一层展厅里,有一个中国厅,里面堂皇地陈列着大量的中国文物,展品之丰富、之珍贵让人啧啧称奇。毫不夸张的说,多数中国博物馆都没有它的的藏品丰富,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中国藏品的稀有程度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就它展出的部分来看,恐怕大

  • 明末悲情祖大寿,绝望时刻,压垮他的依然是空泛的道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祖大寿

    跳槽在今日当口,无数人做过,除了吃公家饭人外,貌似每个职场人都有体会。如果一辈子在一个私企工作,除非待遇特好,要不去饭局吃饭,估计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今日世界,跳槽也好,转业也好,是能力体现,人人都可为也就无可厚非了。可在古代,这就是一个另所有人不齿行为,忠君爱国思想主导下的帝国时代,所谓的另投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