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军旅世家的祖大寿,在明末的辽东战场可谓是引人注目。
辽东名将祖大寿,字复宇,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
自明宣德年间正式迁居辽东开始,祖家便世守辽东。实际上,不仅仅是祖大寿,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包括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在明末清初的辽东战场上响当当的人物。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为了表彰祖家世代的功勋,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足可见家族的影响力。
也正是因为祖家在辽东地区威望以及当时辽东明朝军队中的特殊地位,引得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的重视,进而通过联姻的方式就此与祖家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吴襄迎娶了祖大寿的妹妹续弦,而祖大寿也迎娶了吴襄的妹妹,所以祖大寿即是吴三桂的舅舅,同时也是他的姑父。
祖大寿最早发迹于熊廷弼守辽期间,得到了熊廷弼的充分认可。之后,帝师孙承宗督师蓟辽,祖大寿同袁崇焕、满桂、赵率教、毛文龙、吴襄等人一起,得到了孙承宗的培养和提拔,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
而在此期间,以及之后的宁远大捷与宁锦大捷的战斗中,祖大寿皆与袁崇焕并肩作战,共抗强敌,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特别是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通敌叛国”的罪名拿下的时候,祖大寿不仅上疏称愿用一世军功换下袁崇焕的性命,更是意图带兵杀进北京营救袁崇焕,只是最终袁崇焕还是为崇祯皇帝所杀。
整个“己巳之变”,除了袁崇焕被杀外,满桂、赵率教等人先后战死,在此之前毛文龙也被袁崇焕“计斩”,此时的祖大寿也成为了辽东地区最炙手可热的将领。
之所以称祖大寿为传奇,也是因为其两度“叛降”的经历。
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率兵攻打大凌河,此时大凌河也面临着当时后金军队的重重包围,城内弹尽粮绝。
此时的祖大寿杀掉了决心力战到死的何可纲,向皇太极投降,然而很快又以劝降锦州为名,逃离了后金,重新回到明军之中,继续同皇太极进行对抗。祖大寿这样的“不忠”的行为,遭到了后金朝堂之上大多数将领的反感与排斥,只有皇太极力排众议,甚至不但没有为难在后金帐下作为人质的祖大寿的儿子们,包括其长子组润泽、养子祖可法等,并且还给了他们极高的位置。
而返回明朝的祖大寿,尽管也受到了朝中众多官员的弹劾,可是崇祯皇帝却下令将其官复原职,并且是极尽安抚,这与在多年之前杀掉袁崇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崇祯皇帝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崇祯对于杀掉袁崇焕的事情已经有了懊悔的情绪,所以对于祖大寿也就此留有了余地;另一方面,则是崇祯此前亲自给祖家建祠立碑,如今却又批评其投降行为,无疑是在打自己的脸,这是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所不会做的。
只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十年之后的清崇德七年(1642年),祖大寿要再一次要面对与当年大凌河之战中一样的窘境。
这一年,松锦大战以明军惨败收场,主将洪承畴被俘后投降,此时祖大寿所困守的锦州已经被清军围困长达一年的时间,城内早已是弹尽粮绝,甚至如同当年大凌河城中一样,再次出现了杀人相食的惨状,迫于无奈的祖大寿只能选择开城向清军投降。
尽管有着此前“降而复叛”的经历,可是皇太极依然不顾朝臣的反对,用极高的规格和礼仪欢迎了已经63岁的祖大寿,并且还被授予了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
此时的皇太极还能如此重视祖大寿,原因也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祖大寿的两个儿子祖泽润和祖可法,都是汉军八旗的高级将领和主要领导人,他们与石廷柱、马光远,以及李永芳之子巴颜、佟养正之子佟图赖(康熙的姥爷),这些人是有着同样的级别和地位,这也是为了更好的稳住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其他的家族子侄更好的为清朝效力。
其二,祖大寿在明军中的影响力依旧非常的大,厚待祖大寿以及洪承畴等人,实际上也是为了树立怀柔政策的榜样,以劝导更多的明朝官员将领来降,进一步从内部对明朝的统治阶层进行分化瓦解。
其三,皇太极也是看到了祖大寿同吴三桂的特殊关系,而此时的吴三桂困守的宁远是明朝在关外的最后一个据点,同时也是山海关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吴三桂本人及其统领的关宁铁骑皇太极更是垂涎已久,于是他也希望借助祖大寿和吴三桂的舅甥关系对其进行劝降。
只不过,面对祖大寿三番五次的劝降,吴三桂完全不为之所动,而在山海关大战时,吴三桂又是阵前投降了清军,这就使得入关之后,已经年过六十的祖大寿对于清朝的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其在投降清朝后并没有太多作为,也就此开始消失在政治舞台上,直至顺治十三年(1656年),祖大寿以77岁的高龄去世。
祖大寿去世之后,其被葬于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
祖大寿的墓出现在加拿大,并不是家族后人的移民,而是被人“买”走的。
如今,祖大寿的墓整体被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
这个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中心,是北美洲第5大博物馆。馆内收有很多中国的艺术品及古董,是全世界上收集中国收藏品的大本营。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希腊、埃及、罗马等其它国家的珍贵收藏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籍皮货商克罗夫茨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克罗夫茨最终选择了祖大寿墓,经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认可后,克罗夫茨掘墓后整体倒卖给了加拿大。
于是,整个墓包括石门,石供桌,坟丘,成对的石人和石骆驼,以及墓中的随葬品,均出现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收藏名单中,这位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的名将也就此“被安葬”在了异国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