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名将祖大寿,他的墓为何会出现在加拿大?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名将祖大寿,他的墓为何会出现在加拿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缪帝说史 访问量:1968 更新时间:2024/1/17 19:45:12

出身军旅世家的祖大寿,在明末的辽东战场可谓是引人注目。

辽东名将祖大寿,字复宇,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

自明宣德年间正式迁居辽东开始,祖家便世守辽东。实际上,不仅仅是祖大寿,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包括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在明末清初的辽东战场上响当当的人物。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为了表彰祖家世代的功勋,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足可见家族的影响力。

也正是因为祖家在辽东地区威望以及当时辽东明朝军队中的特殊地位,引得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的重视,进而通过联姻的方式就此与祖家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吴襄迎娶了祖大寿的妹妹续弦,而祖大寿也迎娶了吴襄的妹妹,所以祖大寿即是吴三桂的舅舅,同时也是他的姑父。

祖大寿最早发迹于熊廷弼守辽期间,得到了熊廷弼的充分认可。之后,帝师孙承宗督师蓟辽,祖大寿同袁崇焕、满桂、赵率教、毛文龙、吴襄等人一起,得到了孙承宗的培养和提拔,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

而在此期间,以及之后的宁远大捷与宁锦大捷的战斗中,祖大寿皆与袁崇焕并肩作战,共抗强敌,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特别是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通敌叛国”的罪名拿下的时候,祖大寿不仅上疏称愿用一世军功换下袁崇焕的性命,更是意图带兵杀进北京营救袁崇焕,只是最终袁崇焕还是为崇祯皇帝所杀。

整个“己巳之变”,除了袁崇焕被杀外,满桂、赵率教等人先后战死,在此之前毛文龙也被袁崇焕“计斩”,此时的祖大寿也成为了辽东地区最炙手可热的将领。

之所以称祖大寿为传奇,也是因为其两度“叛降”的经历。

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率兵攻打大凌河,此时大凌河也面临着当时后金军队的重重包围,城内弹尽粮绝。

此时的祖大寿杀掉了决心力战到死的何可纲,向皇太极投降,然而很快又以劝降锦州为名,逃离了后金,重新回到明军之中,继续同皇太极进行对抗。祖大寿这样的“不忠”的行为,遭到了后金朝堂之上大多数将领的反感与排斥,只有皇太极力排众议,甚至不但没有为难在后金帐下作为人质的祖大寿的儿子们,包括其长子组润泽、养子祖可法等,并且还给了他们极高的位置。

而返回明朝的祖大寿,尽管也受到了朝中众多官员的弹劾,可是崇祯皇帝却下令将其官复原职,并且是极尽安抚,这与在多年之前杀掉袁崇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崇祯皇帝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崇祯对于杀掉袁崇焕的事情已经有了懊悔的情绪,所以对于祖大寿也就此留有了余地;另一方面,则是崇祯此前亲自给祖家建祠立碑,如今却又批评其投降行为,无疑是在打自己的脸,这是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所不会做的。

只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十年之后的清崇德七年(1642年),祖大寿要再一次要面对与当年大凌河之战中一样的窘境。

这一年,松锦大战以明军惨败收场,主将洪承畴被俘后投降,此时祖大寿所困守的锦州已经被清军围困长达一年的时间,城内早已是弹尽粮绝,甚至如同当年大凌河城中一样,再次出现了杀人相食的惨状,迫于无奈的祖大寿只能选择开城向清军投降。

尽管有着此前“降而复叛”的经历,可是皇太极依然不顾朝臣的反对,用极高的规格和礼仪欢迎了已经63岁的祖大寿,并且还被授予了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

此时的皇太极还能如此重视祖大寿,原因也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祖大寿的两个儿子祖泽润和祖可法,都是汉军八旗的高级将领和主要领导人,他们与石廷柱、马光远,以及李永芳之子巴颜、佟养正之子佟图赖(康熙的姥爷),这些人是有着同样的级别和地位,这也是为了更好的稳住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其他的家族子侄更好的为清朝效力。

其二,祖大寿在明军中的影响力依旧非常的大,厚待祖大寿以及洪承畴等人,实际上也是为了树立怀柔政策的榜样,以劝导更多的明朝官员将领来降,进一步从内部对明朝的统治阶层进行分化瓦解。

其三,皇太极也是看到了祖大寿同吴三桂的特殊关系,而此时的吴三桂困守的宁远是明朝在关外的最后一个据点,同时也是山海关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吴三桂本人及其统领的关宁铁骑皇太极更是垂涎已久,于是他也希望借助祖大寿和吴三桂的舅甥关系对其进行劝降。

只不过,面对祖大寿三番五次的劝降,吴三桂完全不为之所动,而在山海关大战时,吴三桂又是阵前投降了清军,这就使得入关之后,已经年过六十的祖大寿对于清朝的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其在投降清朝后并没有太多作为,也就此开始消失在政治舞台上,直至顺治十三年(1656年),祖大寿以77岁的高龄去世。

祖大寿去世之后,其被葬于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

祖大寿的墓出现在加拿大,并不是家族后人的移民,而是被人“买”走的。

如今,祖大寿的墓整体被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

这个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中心,是北美洲第5大博物馆。馆内收有很多中国的艺术品及古董,是全世界上收集中国收藏品的大本营。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希腊、埃及、罗马等其它国家的珍贵收藏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籍皮货商克罗夫茨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克罗夫茨最终选择了祖大寿墓,经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认可后,克罗夫茨掘墓后整体倒卖给了加拿大。

于是,整个墓包括石门,石供桌,坟丘,成对的石人和石骆驼,以及墓中的随葬品,均出现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收藏名单中,这位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的名将也就此“被安葬”在了异国他乡。

标签: 祖大寿

更多文章

  • 明将祖大寿有什么了不起,值得皇太极执着劝降他10年?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祖大寿

    崇祯四年,大凌河城被围已经两个多月,明军在救援四次后,再发不出一兵一将。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甚至杀马杀人为食。无奈,主将祖大寿率部众万余人第一次献城投降。投降后的祖大寿以妻子家眷在锦州为借口,主动请缨要带人混进锦州做内应,帮皇太极拿下锦州。然而,祖大寿一离开皇太极大营,就借着大雾甩开了同行的大部队兵

  • 洪承畴祖大寿在山穷水尽时投降属于情理之中,为何历史评价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祖大寿

    洪承畴与祖大寿都是明朝将领,在对清军的作战中可谓尽心尽力。尤其是最后的锦州之战,洪承畴在松山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内弹尽粮绝。这时松山副将叛变,引清军入城,洪承畴这才城破被俘。洪承畴被俘后,锦州守将祖大寿这才走出内城,率众出降。两人投降清朝时,可以说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按理说应该属于情理之中,可

  • 一代名将两朝贰臣祖大寿的墓为什么会在加拿大

    历史人物编辑:鹏沙de体育标签:祖大寿

    01如果你去加拿大旅游,逛一逛多伦多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你会惊奇地发现,在它的一层展厅里,有一个中国厅,里面堂皇地陈列着大量的中国文物,展品之丰富、之珍贵让人啧啧称奇。毫不夸张的说,多数中国博物馆都没有它的的藏品丰富,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中国藏品的稀有程度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就它展出的部分来看,恐怕大

  • 明末悲情祖大寿,绝望时刻,压垮他的依然是空泛的道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祖大寿

    跳槽在今日当口,无数人做过,除了吃公家饭人外,貌似每个职场人都有体会。如果一辈子在一个私企工作,除非待遇特好,要不去饭局吃饭,估计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今日世界,跳槽也好,转业也好,是能力体现,人人都可为也就无可厚非了。可在古代,这就是一个另所有人不齿行为,忠君爱国思想主导下的帝国时代,所谓的另投明主

  • 明将祖大寿屡降屡叛皇太极为何仍要招降他?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祖大寿

    令皇太极始料未及的是,祖大寿失信了。但皇太极却表现出了空前的宽容和耐性。要知道,祖大寿抗清二十多年,有多少满洲人都是在“取祖大寿项上首级,夺南朝花花江山”的梦想中长大的。精明的皇太极怎能不深知收服祖大寿的意义?这时的皇太极颇有些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气魄。网络配图祖大寿的无奈背叛逃入锦州城的祖大寿万万没有

  • 明朝总兵官祖天寿,卖国卖友卖君的祖大寿,竟因为崇祯虔事上帝?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祖大寿

    辽阳祖氏辽东都司辽阳卫祖氏家族在明清易代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祖大寿、祖大乐、祖天寿、祖大成、祖大弼诸兄弟为代表。在明朝位居显位,仕清国亦受重用,既有崇祯皇帝御赐的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又获黄台吉抬爱编入汉军正黄旗世袭骑都尉彻底背弃祖宗,祖家的缩影也是明末辽东军阀的一般写照,其中祖大寿还是吴三桂

  • 祖大寿——大明最不像汉奸的汉奸

    历史人物编辑:小艳爱猫标签:祖大寿

    明朝在所有灭亡的朝代中是最令人惋惜的。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朝代灭亡都是因为走向了衰败,只有明朝甚至在灭亡前依然属于强盛时期。那么,明朝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明朝是由内向外灭亡的,内部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最终造成整个朝代的覆灭。在明朝未被代替前,也是有一大批的抗清将领的,袁崇焕、

  • 为何皇太极一定要得到明朝大将祖大寿?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祖大寿

    皇太极在建立大清朝的路上,风霜雨雪,所向披靡。经历了许多战场上的风云变幻,生死无常。为了实现一统中原的愿望,在1631年7月,开始了入关至关重要的一战——攻打大凌河城。在这里,他可谓是遇上了一位难得的将才,但这人并不在他的阵中,而是他的对手。这人就是明朝大将——祖大寿。今天,小学生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

  • 在历史上,为什么祖大寿投降满清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祖大寿

    比之洪承畴、吴三桂,同为降清名将,祖大寿在降清后似乎没有那么大“风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祖大寿“销声匿迹”了。事实上,祖大寿“调转枪口”的速度比洪承畴更快,决心更大。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的“风头”不及洪承畴、吴三桂罢了。急切地“带路”建议1642年五月初五,洪承畴、祖大寿等人正是举行投降仪式,

  • 杨宪益:5岁丧父,64岁丧子,84岁送走妻子后,他说自己活够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杨宪

    在中国文学殿堂里,曾留下无数动人心魄的瑰宝,从先秦文学到《诗经》、《楚辞》,再到《水浒传》、《红楼梦》……而将这些巨著传播到海外,引起外国人朋友共鸣的,离不开我国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翻译家,这其中就包括泰斗级大师杨宪益。而他的事业之所以能如此辉煌,离不开其发妻戴乃迭。这位出生于英国才貌双全的女士,不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