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洪承畴祖大寿在山穷水尽时投降属于情理之中,为何历史评价不同?

洪承畴祖大寿在山穷水尽时投降属于情理之中,为何历史评价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郭运说历史 访问量:2513 更新时间:2024/1/17 3:07:52

洪承畴祖大寿都是明朝将领,在对清军的作战中可谓尽心尽力。尤其是最后的锦州之战,洪承畴在松山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内弹尽粮绝。这时松山副将叛变,引清军入城,洪承畴这才城破被俘。洪承畴被俘后,锦州守将祖大寿这才走出内城,率众出降。两人投降清朝时,可以说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按理说应该属于情理之中,可为什么洪承畴背上千古骂名,而祖大寿并没有呢?

洪承畴与祖大寿两人的情况其实并不相同。洪承畴被俘虏后,绝食数日,不肯投降,想要一死报国。范文程与皇太极亲自劝降,都以失败告终。最后还是日后的孝庄太后,当时的庄妃亲自出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让洪承畴决定改投清朝。因为洪承畴当时是蓟辽总督,得到了皇太极的极大重视,对他恩礼有加。

清军入关后,顺治任命洪承畴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多铎在江南强制推行剃发令引起江南人民的反抗后,多尔衮让洪承畴取代多铎,平定南方反清义军。后来洪承畴又经略湖广云贵,带着吴三桂等人平定桂王朱由榔,直到平定云南后才返回北京。

可以说,洪承畴的降清保命其实并不算什么,因为这是他所有罪恶中最轻的那一个。他投降清朝后,利用自己熟悉明朝内部情况的条件,充当了清军的马前卒。尤其是镇压江南起义,更是手上沾满了汉人的鲜血。原本洪承畴在江南声望很高,应该招抚东南的理想人选,可实际上江南人士根本拒绝承认他,甚至嘲讽他应该已经死在了松山。洪承畴在老家的府邸建成后,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就是母亲弟弟也拒绝入住。

至于祖大寿,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可以说是完全对得起大明王朝了。祖大寿早年追随袁崇焕在宁远击败努尔哈赤,取得了宁锦大捷的硕果。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传首九边后,祖大寿依然兢兢业业的继续镇守锦州。大凌河之战时,祖大寿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坚守了三个月,最后到了人相食的时候被迫投降。但祖大寿又抓住机会,再次返回锦州,继续抵抗皇太极。直到最后松山之战,洪承畴投降,锦州已经被围困一年有余,城内再次出现杀人相食的惨剧,祖大寿才开城投降。

可以说,祖大寿最大的罪过也就是两度被清军包围到城内人吃人的情况时被迫投降,还有一次是假投降。而且祖大寿投降清朝后,并不像洪承畴那样鞍前马后的为清朝效力,相反他异常低调。如果祖大寿想要荣华富贵,他的老上级的洪承畴官至大学士、他的外甥吴三桂裂土封王,他未必不能做到,但祖大寿在清朝只是这么庸庸碌碌的呆了十二年直至去世了。

所以洪承畴之所以背上千古骂名,就在于无论在降清之前,还是降清之后,他都一如既往的蔑视百姓,视如草芥。而祖大寿兄弟的功劳牌坊,至今依然存在。

标签: 祖大寿

更多文章

  • 一代名将两朝贰臣祖大寿的墓为什么会在加拿大

    历史人物编辑:鹏沙de体育标签:祖大寿

    01如果你去加拿大旅游,逛一逛多伦多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你会惊奇地发现,在它的一层展厅里,有一个中国厅,里面堂皇地陈列着大量的中国文物,展品之丰富、之珍贵让人啧啧称奇。毫不夸张的说,多数中国博物馆都没有它的的藏品丰富,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中国藏品的稀有程度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就它展出的部分来看,恐怕大

  • 明末悲情祖大寿,绝望时刻,压垮他的依然是空泛的道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祖大寿

    跳槽在今日当口,无数人做过,除了吃公家饭人外,貌似每个职场人都有体会。如果一辈子在一个私企工作,除非待遇特好,要不去饭局吃饭,估计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今日世界,跳槽也好,转业也好,是能力体现,人人都可为也就无可厚非了。可在古代,这就是一个另所有人不齿行为,忠君爱国思想主导下的帝国时代,所谓的另投明主

  • 明将祖大寿屡降屡叛皇太极为何仍要招降他?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祖大寿

    令皇太极始料未及的是,祖大寿失信了。但皇太极却表现出了空前的宽容和耐性。要知道,祖大寿抗清二十多年,有多少满洲人都是在“取祖大寿项上首级,夺南朝花花江山”的梦想中长大的。精明的皇太极怎能不深知收服祖大寿的意义?这时的皇太极颇有些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气魄。网络配图祖大寿的无奈背叛逃入锦州城的祖大寿万万没有

  • 明朝总兵官祖天寿,卖国卖友卖君的祖大寿,竟因为崇祯虔事上帝?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祖大寿

    辽阳祖氏辽东都司辽阳卫祖氏家族在明清易代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祖大寿、祖大乐、祖天寿、祖大成、祖大弼诸兄弟为代表。在明朝位居显位,仕清国亦受重用,既有崇祯皇帝御赐的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又获黄台吉抬爱编入汉军正黄旗世袭骑都尉彻底背弃祖宗,祖家的缩影也是明末辽东军阀的一般写照,其中祖大寿还是吴三桂

  • 祖大寿——大明最不像汉奸的汉奸

    历史人物编辑:小艳爱猫标签:祖大寿

    明朝在所有灭亡的朝代中是最令人惋惜的。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朝代灭亡都是因为走向了衰败,只有明朝甚至在灭亡前依然属于强盛时期。那么,明朝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明朝是由内向外灭亡的,内部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最终造成整个朝代的覆灭。在明朝未被代替前,也是有一大批的抗清将领的,袁崇焕、

  • 为何皇太极一定要得到明朝大将祖大寿?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祖大寿

    皇太极在建立大清朝的路上,风霜雨雪,所向披靡。经历了许多战场上的风云变幻,生死无常。为了实现一统中原的愿望,在1631年7月,开始了入关至关重要的一战——攻打大凌河城。在这里,他可谓是遇上了一位难得的将才,但这人并不在他的阵中,而是他的对手。这人就是明朝大将——祖大寿。今天,小学生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

  • 在历史上,为什么祖大寿投降满清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祖大寿

    比之洪承畴、吴三桂,同为降清名将,祖大寿在降清后似乎没有那么大“风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祖大寿“销声匿迹”了。事实上,祖大寿“调转枪口”的速度比洪承畴更快,决心更大。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的“风头”不及洪承畴、吴三桂罢了。急切地“带路”建议1642年五月初五,洪承畴、祖大寿等人正是举行投降仪式,

  • 杨宪益:5岁丧父,64岁丧子,84岁送走妻子后,他说自己活够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杨宪

    在中国文学殿堂里,曾留下无数动人心魄的瑰宝,从先秦文学到《诗经》、《楚辞》,再到《水浒传》、《红楼梦》……而将这些巨著传播到海外,引起外国人朋友共鸣的,离不开我国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翻译家,这其中就包括泰斗级大师杨宪益。而他的事业之所以能如此辉煌,离不开其发妻戴乃迭。这位出生于英国才貌双全的女士,不仅远

  • 5岁丧父,64岁丧子,84岁送走妻子后,杨宪益晚年:我活够了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杨宪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句话绝非徒有虚名,从华夏文明正式建立起文化传承机制后,先祖们就在想方设法将种种文化产物代代相传下去。文明如若得不到传承那么终将会迎来没落的那一日,这便是华夏民族费尽千辛万苦不惜付出身体健康的代价,却也要传递下去的原因。伟大的民族不允许民族文明渐渐被遗忘在时代浪潮之中,纵然谁都明白时

  • 季羡林赞赏的《废都》,在出版之后,却被杨宪益认为“又当又立”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杨宪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贾平凹创作《废都》,引来社会舆论的口诛笔伐,贾平凹一急就病倒了。化名住院,结果发现:同病房的人一边看他的书一边骂他是个渣渣。于是,无奈逃到四川去散心。文坛大拿季羡林替贾平凹发声,他说:“这本书二十年后,必将大放异彩”,而著名翻译家、大诗人杨宪益却写诗讽刺贾平凹“又当又立”。杨宪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