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将祖大寿有什么了不起,值得皇太极执着劝降他10年?

明将祖大寿有什么了不起,值得皇太极执着劝降他10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韦继涛 访问量:1439 更新时间:2024/1/17 22:18:27

崇祯四年,大凌河城被围已经两个多月,明军在救援四次后,再发不出一兵一将。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甚至杀马杀人为食。无奈,主将祖大寿率部众万余人第一次献城投降。

投降后的祖大寿以妻子家眷在锦州为借口,主动请缨要带人混进锦州做内应,帮皇太极拿下锦州。然而,祖大寿一离开皇太极大营,就借着大雾甩开了同行的大部队兵马,只带了26名亲信进了锦州,把城门一关,反悔了!

对于祖大寿的降而复叛,皇太极没有恼火,也没有拿与祖大寿一起投降的部将子侄出气,反而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极高的气度,皇太极写信给祖大寿说,依旧信任祖大寿,并且会好好照顾他的子侄们。

而大明这边,崇祯听说祖大寿回来了,也没有追究他是真降还是假降,崇祯只是三次下诏,命祖大寿回京复命,祖大寿怕自己像袁崇焕一样回去了就回不来,全都找借口推了,这个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仍继续任命祖大寿驻守锦州。

祖大寿的面子真是大呀!是怎样的人才值得两头的皇帝对他都如此包容呢?

祖大寿没有自己单独打出过什么荣耀的战绩,他的发迹是先被孙承宗赏识提拔,再跟随袁崇焕取得了宁锦大捷而成名,官至征辽前锋将军。后来,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因反间计凌迟处死后,大明在无人可用的情形下,祖大寿顺次升任辽东地区的最高统帅。

虽然祖大寿的军事作战指挥能力是有的,但仅凭如此是不能让皇太极与崇祯给面子的,祖大寿最大的资本是他的家族——祖家将。

祖大寿家是辽东的豪族,祖先可以追溯到东晋那个闻鸡起舞的祖狄,明初时,随军北征迁居辽东,初为正百户世袭武将,经过两百多年军功累积,到祖大寿祖父辈已经做到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这样的高阶武将。

祖家子侄也都担任武职将领,祖家将的阵容颇为豪华。如祖大寿的父亲是宁远卫指挥同知,叔父是宁远卫指挥佥事,兄弟祖大弼是陕西宁夏总兵,祖大成是游击,从兄弟祖大定是辽东宽甸营参将,祖大乐是副总兵,祖大寿的子侄们也多是都统、副将、参将等中等武将。

除了祖姓将领,祖家将里还有与祖家有姻亲关系的异性将领,有招募的亲信家丁,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关系网,故祖家在辽东经营多年,是辽东拥有强大地方影响力和诸多部曲的将门世家。

到了祖大寿这一辈,因祖大寿在辽军中地位高,资格老,在祖氏宗族里辈分也高,祖家将在祖大寿的带领下,十分团结,且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而大明自萨尔浒之战惨败后,已经没有实力向辽东调兵,从熊廷弼、孙承宗到袁崇焕几任经辽主帅都达成共识,就是要“辽人守辽土”,利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守护自己的家园。所以以祖大寿为首的祖家将是大明不得不依靠的对象。

对于皇太极而言,大凌河之役,他已经收降了部分祖家将,但这还不够,只有搞定祖大寿,才能拥有祖家将这整支关外精锐。那么,大明在关外最后的有生力量就会瓦解,后金长驱入辽将易如反掌,甚至可以挺进北京。

那么祖大寿到底是咋想的呢?

他肯定是不想轻易降的,叛国投敌的名声总是不好的,况且此时局势尚不明朗,在他看来,大明还不至于亡国,后金也没有取代之势,为了整个家族的荣耀,他也不能轻易投降。他的家族资本也足以让他继续观察形势,再做决断。

祖氏牌坊

就这样,祖大寿一观察就是十年。这十年间,皇太极没有放弃对祖大寿的招降,去过几次书信,还交过一次手,尽管祖大寿一直没有回音,皇太极仍非常有耐心。

直到崇祯十五年,松山之战中,明军被团灭,总督洪承畴及祖大寿三个弟弟被俘投降。随后皇太极围困锦州,再次向祖大寿抛出橄榄枝,祖大寿仍坚守了一年,再次面临山穷水尽,才迫不得已投降。

十年后,祖大寿与皇太极再次相会,皇太极既往不咎,仍任祖大寿为总兵,还把他编入正黄旗,至此除了在山海关一线的吴三桂部,祖家将大部分部曲全部降清。

祖大寿因年岁已高,加上曾经背信,所以降清后没有被重用,但祖家将核心被皇太极纳入自己统领的两黄旗,及长子豪格统领的正蓝旗。祖大寿的子侄们投入战场后,名将辈出,为大清定鼎关内,抚平四方立下汗马功劳。

皇太极十年的等待,很值!

标签: 祖大寿

更多文章

  • 洪承畴祖大寿在山穷水尽时投降属于情理之中,为何历史评价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祖大寿

    洪承畴与祖大寿都是明朝将领,在对清军的作战中可谓尽心尽力。尤其是最后的锦州之战,洪承畴在松山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内弹尽粮绝。这时松山副将叛变,引清军入城,洪承畴这才城破被俘。洪承畴被俘后,锦州守将祖大寿这才走出内城,率众出降。两人投降清朝时,可以说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按理说应该属于情理之中,可

  • 一代名将两朝贰臣祖大寿的墓为什么会在加拿大

    历史人物编辑:鹏沙de体育标签:祖大寿

    01如果你去加拿大旅游,逛一逛多伦多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你会惊奇地发现,在它的一层展厅里,有一个中国厅,里面堂皇地陈列着大量的中国文物,展品之丰富、之珍贵让人啧啧称奇。毫不夸张的说,多数中国博物馆都没有它的的藏品丰富,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中国藏品的稀有程度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就它展出的部分来看,恐怕大

  • 明末悲情祖大寿,绝望时刻,压垮他的依然是空泛的道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祖大寿

    跳槽在今日当口,无数人做过,除了吃公家饭人外,貌似每个职场人都有体会。如果一辈子在一个私企工作,除非待遇特好,要不去饭局吃饭,估计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今日世界,跳槽也好,转业也好,是能力体现,人人都可为也就无可厚非了。可在古代,这就是一个另所有人不齿行为,忠君爱国思想主导下的帝国时代,所谓的另投明主

  • 明将祖大寿屡降屡叛皇太极为何仍要招降他?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祖大寿

    令皇太极始料未及的是,祖大寿失信了。但皇太极却表现出了空前的宽容和耐性。要知道,祖大寿抗清二十多年,有多少满洲人都是在“取祖大寿项上首级,夺南朝花花江山”的梦想中长大的。精明的皇太极怎能不深知收服祖大寿的意义?这时的皇太极颇有些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气魄。网络配图祖大寿的无奈背叛逃入锦州城的祖大寿万万没有

  • 明朝总兵官祖天寿,卖国卖友卖君的祖大寿,竟因为崇祯虔事上帝?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祖大寿

    辽阳祖氏辽东都司辽阳卫祖氏家族在明清易代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祖大寿、祖大乐、祖天寿、祖大成、祖大弼诸兄弟为代表。在明朝位居显位,仕清国亦受重用,既有崇祯皇帝御赐的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又获黄台吉抬爱编入汉军正黄旗世袭骑都尉彻底背弃祖宗,祖家的缩影也是明末辽东军阀的一般写照,其中祖大寿还是吴三桂

  • 祖大寿——大明最不像汉奸的汉奸

    历史人物编辑:小艳爱猫标签:祖大寿

    明朝在所有灭亡的朝代中是最令人惋惜的。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朝代灭亡都是因为走向了衰败,只有明朝甚至在灭亡前依然属于强盛时期。那么,明朝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明朝是由内向外灭亡的,内部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最终造成整个朝代的覆灭。在明朝未被代替前,也是有一大批的抗清将领的,袁崇焕、

  • 为何皇太极一定要得到明朝大将祖大寿?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祖大寿

    皇太极在建立大清朝的路上,风霜雨雪,所向披靡。经历了许多战场上的风云变幻,生死无常。为了实现一统中原的愿望,在1631年7月,开始了入关至关重要的一战——攻打大凌河城。在这里,他可谓是遇上了一位难得的将才,但这人并不在他的阵中,而是他的对手。这人就是明朝大将——祖大寿。今天,小学生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

  • 在历史上,为什么祖大寿投降满清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祖大寿

    比之洪承畴、吴三桂,同为降清名将,祖大寿在降清后似乎没有那么大“风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祖大寿“销声匿迹”了。事实上,祖大寿“调转枪口”的速度比洪承畴更快,决心更大。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的“风头”不及洪承畴、吴三桂罢了。急切地“带路”建议1642年五月初五,洪承畴、祖大寿等人正是举行投降仪式,

  • 杨宪益:5岁丧父,64岁丧子,84岁送走妻子后,他说自己活够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杨宪

    在中国文学殿堂里,曾留下无数动人心魄的瑰宝,从先秦文学到《诗经》、《楚辞》,再到《水浒传》、《红楼梦》……而将这些巨著传播到海外,引起外国人朋友共鸣的,离不开我国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翻译家,这其中就包括泰斗级大师杨宪益。而他的事业之所以能如此辉煌,离不开其发妻戴乃迭。这位出生于英国才貌双全的女士,不仅远

  • 5岁丧父,64岁丧子,84岁送走妻子后,杨宪益晚年:我活够了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杨宪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句话绝非徒有虚名,从华夏文明正式建立起文化传承机制后,先祖们就在想方设法将种种文化产物代代相传下去。文明如若得不到传承那么终将会迎来没落的那一日,这便是华夏民族费尽千辛万苦不惜付出身体健康的代价,却也要传递下去的原因。伟大的民族不允许民族文明渐渐被遗忘在时代浪潮之中,纵然谁都明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