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祖大寿和洪承畴投降满清以后,为什么没有被满清封王呢?

祖大寿和洪承畴投降满清以后,为什么没有被满清封王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宋赞 访问量:4666 更新时间:2024/1/17 18:54:12

我们首先需要看一下这五个汉奸投降的时候,他们给满清带去了什么样的阵容?

1633年4月,从山东登州叛逃的孔有德与耿仲明,通过海路乘船抵达鸭绿江口,正式向后金政权投降。投降时,这两位仓皇溃逃的败将的麾下仍然有上万军民。

战船百艘,男女1.2万余人,其中战将107员,精壮官兵3643名,水手壮丁448人,“至于军器、枪炮等一应物件俱全”。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孔有德带走的这批枪炮当中,光是红夷大炮就有十几门,这是世界最强的火炮之一。而此时盘踞在辽东半岛的后金政权,他们的手中只有六门红夷大炮,这还是在大凌河之战中,先后从祖大寿和外围援救的明军手中所缴获而来。也就是说,仅仅是红夷大炮的环节,孔有德的投降让后金军队的远程火力扩大了两倍不止。

1634年2月,坚守在东江一线的尚可喜,最终做出了向后金投降的决定,为了加大自己封官加爵的筹码,尚可喜投降时也同样带走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军事力量。

掠广鹿、大小长山、石城、海洋五岛军民万余人,二月携麾下诸将、辖下五岛军资器械航海归金。

而尚可喜带走的武器当中,也包括了四门红夷大炮,可以说,这三个汉奸的叛变直接改变了后金军事力量的武器格局,也让后金的军事体系开始全方位的向火器化靠拢。

那咱们再看看洪承畴和祖大寿投降的时候,他们给满清送去了什么?

公元1642年2月24日,松山城被攻破,坚守松山长达半年多之久的明朝军民在城破之后惨遭屠戮。除1349名妇女和孩子被留下,洪承畴等级个别高级明朝官员被清军放过之外,城内的3063名明朝官兵和男性百姓全部被清军杀戮一空。

这也就意味着,事后洪承畴虽然选择投降,但他更早的身份其实是被俘,且被抓获的时候,其手中的嫡系力量已经被清军消灭殆尽。至于松山城内缴获的武器,真抱歉,这是俺们缴获的,可不是你洪承畴送给我们的!

随着松山城的陷落,同样被包围的锦州城也彻底陷入到了绝境。三月,被困长达两年之久的祖大寿选择开城投降,而在他投降的时候,他又给满清送去了什么?

锦州城破之后,跟松山城一样,锦州城内除了女人和孩子被留下之外,上万名明朝官兵和男性百姓,有8007人被屠杀。只有祖大寿等16名官员,和其麾下的家丁及家属2100多人得到了免死处理。

在这里多说一句,与其知道投降也要被杀,那8000多个明朝的成年男子,还不如拼死反抗一下,至少要拉一些垫背的。

而祖大寿手下这2100多人,绝大多数也都是妇女和孩子,剩下的男性成年只有890人,以上还包含了家奴、工匠等非军事人员。去掉这些杂七杂八,真正剩下的明朝军人很可能连一半都不到。至于城内的武器装备,跟松山城一样,这可是人家清军缴获的,而不是你祖大寿赠予的。

一个是被俘虏,另一个是绝境之下被迫投降,前者孤身一人,后者只剩下几百个手下。倘若满清要是给这两个人封王,那清朝的皇帝是不是烧晕头了?

不管是1633年还是1634年,此时的满清还叫后金,甚至皇太极不是皇上而只是一个汗,这就意味着当时的满清还没有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底气。甚至在这之前,后金只有一次侥幸地杀进了中原,那就是1629年绕蒙古入关,纵然在这场大战中收获颇丰,但不久后永平四城的失守,成就了孙承宗的遵永大捷,也同样让明朝挽回了颜面。

就在自己还不敢与明朝站在一个重量级的擂台上较量的时候,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相继带领大队人马来投降,这对于满清来说又是一份何等的大礼?

但多年之后的松锦之战,洪承畴在绝境之下不幸被俘,其只有死与降的两项选择,而没有向皇太极要价的底气,同病相怜的祖大寿自然也是同样如此。

尽管这五个人都是知名人士,但不意味着五个人都会被封为王爷,因为有的人是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带着筹码去的,而有的人却在不恰当的时机两手空空而来的。

标签: 祖大寿

更多文章

  • 最不像汉奸的汉奸,明末名将祖大寿的墓为何在加拿大?

    历史人物编辑:阿沐情感说标签:祖大寿

    这是因为在1919年左右,有一位加拿大博物馆委托一位商人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这个人选来选取,最后就挑了祖大寿墓,包括他墓前的石雕、石桌、石骆驼等等,都买走了。所以,祖大寿就漂洋过海,去了加拿大的博物馆里。这个祖大寿算是个传奇人物,崇祯四年,祖大寿奉命守大凌河城,城墙才修了一半,就被

  • 祖大寿良好的家教和其军阀性质决定其虽抗清但不会全力以赴

    历史人物编辑:芳芳电影标签:祖大寿

    祖大寿是明末辽军中的一位资深老将。在明清争夺辽西的战争中,他和其集团的向背至关重要,明廷视祖大寿军为重要的抗清生力军以及京师屏障,所谓“祖大寿一兵,实为天下雄锐,其动定便关轻重”。正因为这样,他也是清军极力争取的对象,在与清军多次血战之后,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率部投降清朝。而其与众多降清将领相

  •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名将祖大寿,他的墓为何会出现在加拿大?

    历史人物编辑:缪帝说史标签:祖大寿

    出身军旅世家的祖大寿,在明末的辽东战场可谓是引人注目。辽东名将祖大寿,字复宇,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自明宣德年间正式迁居辽东开始,祖家便世守辽东。实际上,不仅仅是祖大寿,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包括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在明末清初的辽东

  • 明将祖大寿有什么了不起,值得皇太极执着劝降他10年?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祖大寿

    崇祯四年,大凌河城被围已经两个多月,明军在救援四次后,再发不出一兵一将。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甚至杀马杀人为食。无奈,主将祖大寿率部众万余人第一次献城投降。投降后的祖大寿以妻子家眷在锦州为借口,主动请缨要带人混进锦州做内应,帮皇太极拿下锦州。然而,祖大寿一离开皇太极大营,就借着大雾甩开了同行的大部队兵

  • 洪承畴祖大寿在山穷水尽时投降属于情理之中,为何历史评价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祖大寿

    洪承畴与祖大寿都是明朝将领,在对清军的作战中可谓尽心尽力。尤其是最后的锦州之战,洪承畴在松山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内弹尽粮绝。这时松山副将叛变,引清军入城,洪承畴这才城破被俘。洪承畴被俘后,锦州守将祖大寿这才走出内城,率众出降。两人投降清朝时,可以说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按理说应该属于情理之中,可

  • 一代名将两朝贰臣祖大寿的墓为什么会在加拿大

    历史人物编辑:鹏沙de体育标签:祖大寿

    01如果你去加拿大旅游,逛一逛多伦多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你会惊奇地发现,在它的一层展厅里,有一个中国厅,里面堂皇地陈列着大量的中国文物,展品之丰富、之珍贵让人啧啧称奇。毫不夸张的说,多数中国博物馆都没有它的的藏品丰富,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中国藏品的稀有程度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就它展出的部分来看,恐怕大

  • 明末悲情祖大寿,绝望时刻,压垮他的依然是空泛的道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祖大寿

    跳槽在今日当口,无数人做过,除了吃公家饭人外,貌似每个职场人都有体会。如果一辈子在一个私企工作,除非待遇特好,要不去饭局吃饭,估计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今日世界,跳槽也好,转业也好,是能力体现,人人都可为也就无可厚非了。可在古代,这就是一个另所有人不齿行为,忠君爱国思想主导下的帝国时代,所谓的另投明主

  • 明将祖大寿屡降屡叛皇太极为何仍要招降他?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祖大寿

    令皇太极始料未及的是,祖大寿失信了。但皇太极却表现出了空前的宽容和耐性。要知道,祖大寿抗清二十多年,有多少满洲人都是在“取祖大寿项上首级,夺南朝花花江山”的梦想中长大的。精明的皇太极怎能不深知收服祖大寿的意义?这时的皇太极颇有些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气魄。网络配图祖大寿的无奈背叛逃入锦州城的祖大寿万万没有

  • 明朝总兵官祖天寿,卖国卖友卖君的祖大寿,竟因为崇祯虔事上帝?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祖大寿

    辽阳祖氏辽东都司辽阳卫祖氏家族在明清易代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祖大寿、祖大乐、祖天寿、祖大成、祖大弼诸兄弟为代表。在明朝位居显位,仕清国亦受重用,既有崇祯皇帝御赐的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又获黄台吉抬爱编入汉军正黄旗世袭骑都尉彻底背弃祖宗,祖家的缩影也是明末辽东军阀的一般写照,其中祖大寿还是吴三桂

  • 祖大寿——大明最不像汉奸的汉奸

    历史人物编辑:小艳爱猫标签:祖大寿

    明朝在所有灭亡的朝代中是最令人惋惜的。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朝代灭亡都是因为走向了衰败,只有明朝甚至在灭亡前依然属于强盛时期。那么,明朝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明朝是由内向外灭亡的,内部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最终造成整个朝代的覆灭。在明朝未被代替前,也是有一大批的抗清将领的,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