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假设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一同造反,能否扳倒朱元璋呢?

假设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一同造反,能否扳倒朱元璋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白茹雪 访问量:3611 更新时间:2024/2/27 23:29:33

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得国最正的皇帝了,真正的做到了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打,但依然打通全关,成为了一代帝王。他所经历和遇见的,实打实的称得上是一代传奇。

蓝玉、胡惟庸以及李善长,三人均为曾跟随朱元璋开创大明的功臣,尤其是蓝玉,在北伐元朝残余势力的战争中,用兵如神,几乎比肩常遇春,但这三人也都在明朝建立后,涉及到明初四大案,被朱元璋诛杀。

这三人中,李善长是文臣,蓝玉是武将,胡惟庸也有一定能力,那么这三人组合,如果一块谋反,是否能够扳倒朱元璋呢?

答案是不会,即便是这三人一起谋反,想扳倒朱元璋,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因为他们相对于朱元璋来说,实在是太嫩了。不能成功的理由如下:

1、名不正言不顺

造反需要理由吗?需要,并且非常需要,尤其是在讲究出师有名的古代。朱元璋早期参加的起义军,就是因为不堪忍受元朝压迫,才揭竿起义;在逐渐壮大势力的后期,朱元璋也是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无论这些口号是冠冕堂皇还是实实在在,但都必须有。

因此,问题就来了,蓝玉三人如果造反朱元璋,以什么样的理由呢?朱元璋暴政?没有吧,只是对官员残酷了点,而这是老百姓最乐意看到的,并且老朱对老百姓还是很好的;朱元璋荒淫无道?更不可能了,历史上,向朱元璋这样勤政的皇帝,真的不多,老朱堪称皇帝中的劳模;朱元璋长得太丑?这个是事实不错,但要是那这个去造反,蓝玉三人才是真正的脑残了!

所以说,从道义上来讲,这三人就站不住脚,凭什么造反?更何况当时天下初定,百姓也好,各级官员也罢,都迫切希望休养生息,这个时候发动战争,并且还是毫无理由的战争,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会成功的。

2、实力悬殊

说到实力,那么这三人就更不能看了。在明初,由于刚得天下,朱元璋身边的文臣武将都是经历了腥风血雨走过来的,并且,还有如常遇春、徐达汤和等一众正值壮年的悍将,随便拿出来一位,都不是蓝玉三人所能抗衡的。

先说谋划方面。李善长善于谋划,但是他的优势在于大后方,管理统筹协调这个确实做得不错,但是若论到打仗这样的谋划,他能强过刘伯温吗?

就算他能强过刘伯温,那他能强过朱元璋吗/?老朱可是亲自指挥和参与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这一点,李善长比得了吗?

再说武将,蓝玉是个悍将不错,但是前文已经说过,对比常遇春等人,蓝玉还是差了很多,虽说有些许战绩,但综合能力,还处在明初二十四功臣庙中的中等,毕竟,明初那些个战神,实在是太过耀眼了。

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你说,造反怎么能成功?

3、此三人,也走不到一起

虽说想做好一件事情,众人齐心协力,必定会达成目的。但是不是每一件事都能成功,尤其是造反这件事。

早饭不是请客吃饭,是要真正的玩命,造反的结果也必定是不死不休,在这种性命攸关的情况下,需要每一个人都目标一致,精诚合作,才有一丝成功的可能性。

很显然,蓝玉、李善长、胡惟庸这三人做不到这一点,首先这三人以谁为首就定不下来,按照他们的秉性和脾气,也必定会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争执,蓝玉骄横,胡惟庸自大,李善长嘛,工于心计,这三人,都想当魁首,也必定不会服气别人,这就导致他们在权力和利益分配上会有很大摩擦。

没有共同的目标和一致对外的团结,在关乎性命的造反活动中,更是致命的缺陷,要是能成功,那才见鬼了!

朱元璋的成功,是无可争议的,无论是说他天时也好,地利也罢,或者是人和,反正老朱是占尽了,有时候,能够占尽运气,利用运势成就一番事业,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因此,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就凭蓝玉这三人想扳倒朱元璋,几乎是天方夜谭。

标签: 李善长

更多文章

  •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为何会败给李善长?朱元璋:我怕“厚黑学”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建国之初,朝内主要存在两股势力,一股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其他成员有杨宪、高见贤等;另一股则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其他成员有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等。这两股势力明争暗斗,可谓势同水火。经过了三次最凶猛的较量后,以淮西集团大获全胜,浙东集团全面溃败为结局。第一次较量发生在洪武元年(14

  •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号称再世诸葛亮,为何斗不过李善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李善长

    大明开国初期,明太祖朱元璋论功行赏,排在功臣第一位的就是李善长,而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号称再世诸葛亮,却只封了个二等功臣诚意伯。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李善长足智多谋,1354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负责军政工作和钱粮物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财务总监兼行政总监,功勋卓著,朱元璋评

  • 公元1390年,77岁的李善长被判处诛九族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李善长

    公元1390年,77岁的李善长被判处“诛九族”,临死前他翻出当年朱元璋御赐的丹书铁券,恳请朱元璋饶他一命,谁知朱元璋冷笑一声:“你再仔细看看,金牌上写的是什么?”李善长仔细一看,立刻面如死灰……李善长出生于安徽定远,自幼饱读诗书,而且足智多谋。在朱元璋起义的初期,李善长就看出他可成大业,于是带领兵马

  • 朱元璋灭李善长其实你还不知道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东方寻历史标签:李善长

    1在朱元璋当皇帝23年的时候,他突然决定杀掉自己的好助手李善长,这是为什么?我们都知道两人之前的关系是很好的,朱元璋刚参军的时候,他就一直陪在朱元璋身边,后来建立明朝,他又被册封,可见他对于朱元璋来说非常重要。在战争的时候,他负责后方的粮草物资征调,安抚百姓等等后勤工作,虽然看起来没有前线重要,但是

  • 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历史人物编辑:炎黄录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杀大臣理由都很简单,说到底很多都是莫须有,因为太子朱标或者皇长孙朱允文性格都偏弱,为人敦厚。朱元璋怕自己死后,太子震不住场子,也担心再出现个陈桥兵变,得不偿失,于是为了保障后代皇位的安全,就大肆屠杀功臣。76岁的李善长,洪武四年就退休了,也没办法独善其身,被下令处死。朱元璋为何对个迟暮老人动手

  • 李善长已经功成身退,为何仍被朱元璋夷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大雯观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是一个褒贬不一的开国皇帝,痛恨贪官污吏,爱护子民,却又大肆处死功臣,一直被后世所诟病。暂且不说朱元璋诛杀了多少功臣,只是这些功臣之中有一人死的却是让人很费解,那就是李善长。不否认李善长有点嫉贤妒能、贪婪权势,可当时他已是76岁的老者,且辞官回乡,朱元璋为何还要痛下杀手,灭掉自己曾经御称的“汉初

  • 李善长到底做了什么?77岁还被朱元璋满门抄斩!早有嫌隙一点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李善长

    引言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在各地的起义军之中冒出了一支队伍,为首的是农民出身当过和尚的朱元璋,他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南京建都,国号为明。他成为皇帝之后为国事操劳、夙兴夜寐,然而与他勤政相同进行的是对于权力的收割。至于如何收割,朱元璋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实行也与接下来的人相关

  • 刘伯温和李善长,为朱元璋立下大功,为何刘伯温仅封伯爵,李善长却封公爵?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李善长

    正常不过了,李善长有3个突出点是刘伯温无法比拟的。而且,刘伯温还有一大“缺点”,让朱元璋受不了。李善长不仅爵位高,寿命也比刘伯温长多了。下面,我们就聊一聊,李善长3个刘伯温无法比拟的优点,还有刘伯温那一个让朱元璋皱起眉头的“缺点”。1、李善长的三大突出优势(1)他是朱元璋的老乡从古到今,战友、同学、

  • 李善长将朱元璋比作刘邦,说朱元璋善长驾驭人才,朱元璋:你错了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明月照天涯标签:李善长

    说到皇帝,想必大家都会感到很有兴趣,因为古代的皇帝都很神秘,因此在他们的身上发生的事情有时候也很诡异。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大概出现过400多位皇帝,然而在这些皇帝之中开国皇帝占有的比例却很少,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太平盛世的年代,改朝换代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抄家灭族,因此,除非是被逼无

  • 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七十多岁的李善长,看李善长做的这些事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李善长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当然,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在后世的评价中,并不是特别好,主要是他滥杀无辜太多。在他晚年的时候,很多官员都被杀杀了,而且他对于贪官更是毫不手软。皇帝诛杀功臣这个现象在古代很常见,但是像朱元璋这样杀了众多的功臣,还是少见的。而且朱元璋当时连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