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公元1390年,77岁的李善长被判处诛九族

公元1390年,77岁的李善长被判处诛九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艳爱历史 访问量:913 更新时间:2024/2/7 18:38:49

公元1390年,77岁的李善长被判处“诛九族”,临死前他翻出当年朱元璋御赐的丹书铁券,恳请朱元璋饶他一命,谁知朱元璋冷笑一声:“你再仔细看看,金牌上写的是什么?”李善长仔细一看,立刻面如死灰……李善长出生于安徽定远,自幼饱读诗书,而且足智多谋。在朱元璋起义的初期,李善长就看出他可成大业,于是带领兵马前去投靠。而朱元璋也早就听说过李善长才智过人,于是让他做了自己的参谋。 从李善长为朱元璋效力以后,不仅为他出谋划策、补给粮草,而且给朱元璋推荐了很多人才。朱元璋也很倚重李善长,在大明王朝建立以后,李善长不仅被封为左相国,统领百官,而且被赐予了可以免死的“丹书铁券”。李善长本以为自己得到了一个大便宜,不料到临死前才知道自己被皇帝忽悠了。 免死铁券也就是免死金牌,重要时刻用来保命的。就算是锦衣卫上门来索命了,亮出此铁券,他们也得灰溜溜地离开。然而,1390年李善长77岁高龄之时,朱元璋一声令下就夺走了他家70多口人的性命,这是为什么呢?洪武13年,朱元璋受够了胡惟庸的独断专行,他屡次挑战朱元璋的皇威,包括许多许多生杀大事,都不向朱元璋禀报一声,擅做主张。最终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杀胡惟庸九族。胡惟庸也是李善长的老乡,受李善长的举荐成为了右丞相,因此,有人提出李善长与胡惟庸家的姻亲关系,认为李善长一家也应该伏诛,但朱元璋压下了这个声音。后来又有人告发,胡惟庸谋反一事,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也参与其中,朱元璋念着李善长的情义,再次给了他机会,免了李存义一死。这可是天大的恩情,谁知李善长完全没有任何感恩之心,竟然还不知死活地求朱元璋释放牵扯进了胡惟庸案中的亲戚丁斌。这件事激怒了朱元璋,他看到李善长还如此不知收敛倚老卖老,决定重重地敲打他,派人把丁斌下狱审问。这一审问却审出了一个大“战果”,丁斌招供说李存义参与胡惟庸谋反。同谋和同伙,一字之差意思却大不一样,朱元璋马上派人把李存义抓回来严加审讯,李存义熬不过供认自己参与起事,并且还抖落自己秘密的劝李善长参与其中,成功之后封以王爵。李善长虽然没有同意,但是也默许了李存义的这种举动。供词到了朱元璋的案头,他大动肝火。李善长百口莫辩,此时,朱元璋又听信大臣弹劾,说天有异象,朝中某位大臣有二心,朱元璋便顺水推舟,将李家上上下下数十口人以谋逆罪处死。 圣旨下达后,李善长翻箱倒柜,企图用当年的免死金牌救自己一命,也希望皇帝能看在当年劳苦功高的份上,动一丝恻隐之心,连连肯求朱元璋:“陛下,你曾经答应我,能免我两次死罪,免我儿子一次,你还算话吧?”不料朱元璋冷笑道:“你擦亮眼睛看清上面的字”。 李善长一看才知道是:“免死除谋反大逆”! 就这样,李善长全家七十多口人全部被处死,整个胡党之狱案件前后共诛杀了三万多人。临了了,李善长才知道自己居然被朱元璋忽悠了,也算瞑目了。李善长死后第二年,工部郎中王国用冒着被治罪的危险,上奏说:“李善长与陛下同心,出生入死打天下,生前封公,儿娶公主……现在李善长已死,再说无益,但愿陛下将此作为将来的教训。”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看了奏折之后,竟然没有对王国用加以治罪也没有表示。李善长这位被朱元璋称为连萧何都比不过的大才,生前封公任宰相,儿子又娶了公主,既位极人臣又是皇亲国戚,最后却落了个“谋反”被杀的结局,未免太冤。其实,李善长原本完全不用死的,他之所以活到77岁还是没能善终,主要原因还是他心里没数,失了分寸,自以为自己功劳大,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里,甚至对朱元璋都不够尊敬,朱元璋这么一个睚眦必报的人,怎么可能不记仇? 不得不说,有的人就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但就是这一时的糊涂,把一世聪明换来的成就全部都化为了泡影,人生在世,真的一刻也马虎不得呀!

标签: 李善长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灭李善长其实你还不知道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东方寻历史标签:李善长

    1在朱元璋当皇帝23年的时候,他突然决定杀掉自己的好助手李善长,这是为什么?我们都知道两人之前的关系是很好的,朱元璋刚参军的时候,他就一直陪在朱元璋身边,后来建立明朝,他又被册封,可见他对于朱元璋来说非常重要。在战争的时候,他负责后方的粮草物资征调,安抚百姓等等后勤工作,虽然看起来没有前线重要,但是

  • 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历史人物编辑:炎黄录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杀大臣理由都很简单,说到底很多都是莫须有,因为太子朱标或者皇长孙朱允文性格都偏弱,为人敦厚。朱元璋怕自己死后,太子震不住场子,也担心再出现个陈桥兵变,得不偿失,于是为了保障后代皇位的安全,就大肆屠杀功臣。76岁的李善长,洪武四年就退休了,也没办法独善其身,被下令处死。朱元璋为何对个迟暮老人动手

  • 李善长已经功成身退,为何仍被朱元璋夷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大雯观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是一个褒贬不一的开国皇帝,痛恨贪官污吏,爱护子民,却又大肆处死功臣,一直被后世所诟病。暂且不说朱元璋诛杀了多少功臣,只是这些功臣之中有一人死的却是让人很费解,那就是李善长。不否认李善长有点嫉贤妒能、贪婪权势,可当时他已是76岁的老者,且辞官回乡,朱元璋为何还要痛下杀手,灭掉自己曾经御称的“汉初

  • 李善长到底做了什么?77岁还被朱元璋满门抄斩!早有嫌隙一点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李善长

    引言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在各地的起义军之中冒出了一支队伍,为首的是农民出身当过和尚的朱元璋,他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南京建都,国号为明。他成为皇帝之后为国事操劳、夙兴夜寐,然而与他勤政相同进行的是对于权力的收割。至于如何收割,朱元璋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实行也与接下来的人相关

  • 刘伯温和李善长,为朱元璋立下大功,为何刘伯温仅封伯爵,李善长却封公爵?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李善长

    正常不过了,李善长有3个突出点是刘伯温无法比拟的。而且,刘伯温还有一大“缺点”,让朱元璋受不了。李善长不仅爵位高,寿命也比刘伯温长多了。下面,我们就聊一聊,李善长3个刘伯温无法比拟的优点,还有刘伯温那一个让朱元璋皱起眉头的“缺点”。1、李善长的三大突出优势(1)他是朱元璋的老乡从古到今,战友、同学、

  • 李善长将朱元璋比作刘邦,说朱元璋善长驾驭人才,朱元璋:你错了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明月照天涯标签:李善长

    说到皇帝,想必大家都会感到很有兴趣,因为古代的皇帝都很神秘,因此在他们的身上发生的事情有时候也很诡异。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大概出现过400多位皇帝,然而在这些皇帝之中开国皇帝占有的比例却很少,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太平盛世的年代,改朝换代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抄家灭族,因此,除非是被逼无

  • 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七十多岁的李善长,看李善长做的这些事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李善长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当然,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在后世的评价中,并不是特别好,主要是他滥杀无辜太多。在他晚年的时候,很多官员都被杀杀了,而且他对于贪官更是毫不手软。皇帝诛杀功臣这个现象在古代很常见,但是像朱元璋这样杀了众多的功臣,还是少见的。而且朱元璋当时连七

  • 李善长被处决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仔细看看上面的字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李善长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没人会否认,明朝是一个带血的朝代,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作为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在斩贪官跟逆臣这一点,从没有过手软,虽然朱元璋经常背着屠夫的骂名,但却没人否认过他的励精图治,光是从正面的意义来看,朱元璋是反腐力度最大的皇帝,恐怕没有之一。朱元璋除了诛杀贪官之外,曾跟他出生入死

  • 朱元璋斩杀功臣,李善长怒喊:你若不杀我,你就不配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为从一介贫民在天下大乱的局势中完成人生的逆袭,除了他自己本身的杀伐果断、英明神武之外,身边的一群文臣武将的誓死效力也是他成功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而难得的是有位功臣跟着他出生入死一辈子,最终在被他杀的时候,都没有忘记念他的好,这个人就是李善长。朱元璋身边文可安国武可定邦的人才着实不少,

  • 李善长告老还乡之后,开始过着田园生活,为何依旧难逃一死?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李善长

    在武侠的世界里,有一句话形容武林人士非常的贴切,那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有时候想要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的,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这句话其实还适用于官场,一辈子仕途的坎坷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自己不想看到的局面,但是很多时候诠释下人都是要做选择的,一旦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