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善长到底做了什么?77岁还被朱元璋满门抄斩!早有嫌隙一点不冤

李善长到底做了什么?77岁还被朱元璋满门抄斩!早有嫌隙一点不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彤彤爱读书 访问量:1218 更新时间:2024/2/10 15:45:19

引言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在各地的起义军之中冒出了一支队伍,为首的是农民出身当过和尚的朱元璋,他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南京建都,国号为明。

他成为皇帝之后为国事操劳、夙兴夜寐,然而与他勤政相同进行的是对于权力的收割。

至于如何收割,朱元璋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实行也与接下来的人相关。

南京石头城

在一座精致的庄园内,满头白发的李善长正拿着工具锄地。

他丝毫没有发现逐渐逼近的人马,他们手持官令,直接冲进园中,将77岁高龄的李善长抓了起来。

要知道的是,在这次行动之后不久,朱元璋便在大殿之上下令诛杀李善长九族。

一时间朝中人心惶惶,大家都在猜测这位喜怒无常的天子又为何如此残忍!

已经77岁高龄,早已回家务农的李善长,怎么还是没躲掉“兔死狗烹”的下场呢?

他真的是被冤枉的吗?

李善长

位极人臣的开国元勋

李善长被朱元璋誉为“明朝的萧何”,他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

李善长的早年经历非常坎坷,早年家境贫寒,但他勇敢好斗,便加入了当时的起义军。

在明朝建立之前,他先后投靠了李景隆、陈友谅等军阀,随军征战,累积了一定的战斗经验和威望。

后来,他投奔朱元璋,为其在征战南方的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当时最具权势的开国功臣之一。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后,为了安抚功臣,于是对那些跟随他建功立业的将领们进行封赏。

李善长

由于李善长通晓典令,善于起草文书诏令。

于是在征战期间,朱元璋曾封他为右相国,负责军队的后勤保障,以及属地治理。

在他的治下民众归附,无人怨言。

而后李善长又负责律法以及礼法之事。

他改变了元朝的盐铁制度,为当地的经济和民生发展提供了便利。

明朝建立之后,他被朱元璋任命为左丞相。

自古以左为尊,所以李善长在当时完全可以称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同时他还位列八大元勋之首,封韩国公,一时间风光无限。

但是受到的恩宠越多就越容易忽略君臣身份。

自古以来,君臣矛盾都是这样出现的。

李善长也不例外,他与朱元璋的矛盾也从这时开始慢慢积攒。

李善长虽然表面温和敦厚,但是心胸狭小,对于那些冒犯了他权威的人,李善长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当时的李饮冰、中丞刘基都是这样被革职贬官的。

刘基

在一次次与自己对手交锋之中李善长都毫发无伤,稳坐官位。

这使得他越来越狂妄自大,以为朱元璋不会动他,殊不知朱元璋早已对他心生厌恶。

为了彰显圣宠,朱元璋在李善长归田之后,又赐了千亩良田,将十万人交给他管理。

而后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

与皇帝结为亲家,这相当于有了一块免死金牌,使得拥有三块“免死金牌”的李善长越来越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一错再错的老臣

虽然李善长的心胸狭窄,经常公报私仇,但是如果碰上心胸宽广的君主他或许可能还有退路,只可惜他碰上的是敏感多疑的朱元璋。

朱元璋对李善长虽然倚重,但是君王无情,对于一些李善长触碰到他逆鳞的行为,他也会严加处理,绝不姑息。

在公主下嫁的那年朱元璋生了一场病。

病愈之后,御史告知朱元璋:李善长在其生病的这段时间都没有来看望过,驸马也没来请安。

朱元璋听后直接罚了他的年禄。

朱元璋

虽然这件事情并不严重,但是它发生在李家权势正盛的时候。

可以认为这是朱元璋正借此敲打李善长,希望他听话做个好臣子。

然而李善长并不懂朱元璋的意思,依旧我行我素。

洪武年间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因为疑心他谋反所以诛九族,牵连了一大批的人。

这事儿在当时闹的满城风雨,人人自危。

胡惟庸

李善长与胡惟庸其实有一些关联,当初胡惟庸还是凭借李善长的推荐,坐上了知府之位。

而与胡惟庸有直接接触的,则是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他们父子二人。

古代政治权贵之间相互的联姻,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而且李善长对于胡惟庸有提携之恩,李存义则是与胡惟庸一家有姻亲的关系。

所以在胡惟庸一案,李存义本来也是要受到牵连的。

但由于李善长的关系,李存义暂时被隐匿了下来。

后来被人告发,朱元璋还是放了李存义父子一马。

按理说,李善长这时应该进宫谢恩。

然而他并没有,朱元璋的赦免对于他来说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或许这也是导致朱元璋对李善长愈发不满的原因之一 。

即使这样,若李善长日后能安分守己,或许还能够善终。

然而接下来的两件事,直接将朱元璋的疑心变成了笃定,他触碰到了朱元璋的逆鳞。

这年李善长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想要建造府邸,所以就找当时的信国公汤和,借了三百士兵用以建造府邸,汤和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朱元璋。

汤和曾经是李善长的部下,所以在朱元璋听到汤和的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已经赋闲在家的人为什么要联系下属,是不是有什么异心。

汤和

而且不管是建造府邸,还是问汤和借兵,李善长都没有报告朱元璋。

这不禁让朱元璋疑惑,李善长是是要建造府邸还是要谋反!

虽然当时听到消息的朱元璋表现出异常,但是疑心的种子已经种下了。

而后李善长的外甥丁斌犯了罪,李善长出于情面,屡次向朱元璋上书,希望能够赦免丁斌。

朱元璋这次并没有隐忍不发,因为李善长已经成为了他心里的一根刺,他打算趁此机会将这根刺拔除。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朱元璋下令严审丁斌,这个丁斌受不了酷刑,于是将李善长拖下水来换取自己的安全。

他告诉朱元璋,胡惟庸之前经常贿赂李善长,还在谋反之前频繁的联络李善长。

朱元璋听说这些后非常生气。

他将涉案的李存义抓进大牢,并证实了丁斌证词的真实性。

这个时候的李善长还没有感知到更大的风暴将要来临。

他可能也不会想到一句“好自为之”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凄惨结局。

李善长

没过多久,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就举报他在与北元的战争之中,抓获了胡惟庸和北元私下联系的密使封绩。

但李善长不但没上报朝廷,反而将它藏匿了起来。

朱元璋得知后勃然大怒,这不就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结党造反嘛。

随着李善长和胡惟庸关系的展开,一系列关于李善长和胡惟庸之间的来往更加的详细。

胡惟庸不仅私联北元,还和日本的倭寇有所牵扯。

所以胡惟庸一案又被翻出来,连带的就是再次举起的屠刀。

由于李善长身上还有自己发的免死金牌,朱元璋一时半会儿也拿李善长没办法。

恰逢占星的官员报告有星变,需要一位老臣替君主化解这场灾祸。

李善长就成了朱元璋的最佳人选,全家几十余口人也因为谋反罪而被诛杀。

明太祖朱元璋

结语

李善长的死对于朱元璋来说,不过是治理国家必走的一步棋。

对于这些权势较大的开国元勋,朱元璋向来都是抱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

那么李善长是必须被处死嘛,还是只是被胡惟庸波及成了替罪羊冤枉而终的?

对于朱元璋来说,“开国元勋”这四个字如同定时炸弹,既可以保他登上皇位,那也可以篡夺他的皇位。

最终,这些有权有势的老臣,除了几个善终的基本都死在了谋反的罪名之中。

就连蓝玉也在李善长死后第三年也因为谋反被处死。

所以相对于建国之后的新人,这些老臣就算谨慎小心也难保被忌惮。

同时李善长本人的性格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容易恃宠而骄,这也是导致君臣二人有嫌隙的原因之一。

在李善长被杀之后有人上书向朱元璋喊冤,说朱元璋错杀了李善长,李善长已经位极人臣又何必去辅佐胡惟庸,朱元璋看到之后并没有怪罪上书的人。

这也能从侧面证明朱元璋对于李善长内心也是有错杀的怀疑的。

在权力和皇位之前,当年战场之上的好兄弟最后也成为了教条之下的君臣关系。

不可以再逾越任何君臣之间的界限,这也成为了古代君臣关系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太宗实录》

标签: 李善长

更多文章

  • 刘伯温和李善长,为朱元璋立下大功,为何刘伯温仅封伯爵,李善长却封公爵?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李善长

    正常不过了,李善长有3个突出点是刘伯温无法比拟的。而且,刘伯温还有一大“缺点”,让朱元璋受不了。李善长不仅爵位高,寿命也比刘伯温长多了。下面,我们就聊一聊,李善长3个刘伯温无法比拟的优点,还有刘伯温那一个让朱元璋皱起眉头的“缺点”。1、李善长的三大突出优势(1)他是朱元璋的老乡从古到今,战友、同学、

  • 李善长将朱元璋比作刘邦,说朱元璋善长驾驭人才,朱元璋:你错了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明月照天涯标签:李善长

    说到皇帝,想必大家都会感到很有兴趣,因为古代的皇帝都很神秘,因此在他们的身上发生的事情有时候也很诡异。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大概出现过400多位皇帝,然而在这些皇帝之中开国皇帝占有的比例却很少,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太平盛世的年代,改朝换代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抄家灭族,因此,除非是被逼无

  • 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七十多岁的李善长,看李善长做的这些事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李善长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当然,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在后世的评价中,并不是特别好,主要是他滥杀无辜太多。在他晚年的时候,很多官员都被杀杀了,而且他对于贪官更是毫不手软。皇帝诛杀功臣这个现象在古代很常见,但是像朱元璋这样杀了众多的功臣,还是少见的。而且朱元璋当时连七

  • 李善长被处决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仔细看看上面的字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李善长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没人会否认,明朝是一个带血的朝代,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作为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在斩贪官跟逆臣这一点,从没有过手软,虽然朱元璋经常背着屠夫的骂名,但却没人否认过他的励精图治,光是从正面的意义来看,朱元璋是反腐力度最大的皇帝,恐怕没有之一。朱元璋除了诛杀贪官之外,曾跟他出生入死

  • 朱元璋斩杀功臣,李善长怒喊:你若不杀我,你就不配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为从一介贫民在天下大乱的局势中完成人生的逆袭,除了他自己本身的杀伐果断、英明神武之外,身边的一群文臣武将的誓死效力也是他成功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而难得的是有位功臣跟着他出生入死一辈子,最终在被他杀的时候,都没有忘记念他的好,这个人就是李善长。朱元璋身边文可安国武可定邦的人才着实不少,

  • 李善长告老还乡之后,开始过着田园生活,为何依旧难逃一死?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李善长

    在武侠的世界里,有一句话形容武林人士非常的贴切,那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有时候想要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的,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这句话其实还适用于官场,一辈子仕途的坎坷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自己不想看到的局面,但是很多时候诠释下人都是要做选择的,一旦做

  • 如果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三人一起造反,他们能不能扳倒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李善长

    不过如果熟悉历史的话,一定就会明白这三个人是如论如何也不会走到一起的,在朱元璋废除胡惟庸丞相职位,并且以造反的罪名杀害胡惟庸集团的时候,其实也牵连到了李善长,这个说法就是当初胡惟庸曾劝李善长造反,可是李善长明确拒绝,并且告诫胡惟庸在他活着的时候都不能够造反,可见李善长根本就不会参与到胡惟庸的造反行动

  • 胡惟庸、李善长为什么敢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是一代雄主,他关心民生、发展生产、抵御外敌,为大明朝200年的基业打下基础,这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他对于明朝的士大夫阶级真的十分残忍,相对于刘秀和赵匡胤这般善待开国功臣的皇帝来说,朱元璋对官员的杀戮真的令人发指。据统计,他生前杀掉的官员有15万之众,那批跟着他打天下的功臣,能够善了的没有几人。胡

  • 胡惟庸串通李善长“谋反”,李善长一句话,让全家70多人被斩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李善长

    历史的长河中,过客匆匆。有多少人物,因一番言语飞黄腾达,令人惊叹,却又一句话人头落地,让人嗟叹。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便是其一。李善长,字百室,安徽省定远县人。《明史·李善长传》记其“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说的是他虽然没读多少书,但很有智慧和谋略,研习法家学说,谋划事情很有一套。其实在当初

  • 76岁的李善长已是老者,又已辞官回乡,为什么朱元璋还要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虽然在历史之中是一位痛恨贪官污吏,爱护子民的好皇帝,可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大肆处死功臣一直被后世所诟病。在朱元璋处死的功臣之中有一人让人很是费解,他虽然有点嫉贤妒能,有点贪婪权势,可是在其被处死之时他已经是为76岁的老者,而且又是辞官回乡。相必此时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是谁了,那就是被朱元璋称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