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郑板桥,竟被一锅狗肉给坑了

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郑板桥,竟被一锅狗肉给坑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何露瑶 访问量:1582 更新时间:2024/1/19 22:47:30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tuo)萧萧两袖寒”。据说这两句诗是郑板桥被罢官,为前来送行的百姓赠画留念时所题。那时的郑板桥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一清廉。临行前他只雇佣了三头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面领路,另一头驮着行。前来送行的百姓看到自己多年的父母官如此清贫,很多人都伤心落泪,郑板桥当然也非非常感动!因此作画留念。

从此,郑板桥回乡下老家专门画竹,度过了他清贫但充满气节的一生!

对于这位奇人异士,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但我想多数人并不是很熟悉。他才华横溢,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是当时清朝“扬州八怪”之首!许多的人雅士都以得到他的字画为荣,特别是一些达官显贵,更是不惜千金得到他的字画。

但是郑板桥清高孤傲,蔑视权贵,坚决不为他们做字画,也正是如此,他的字画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不过像这些大艺术家们,总是有些特殊的癖好嘛,这位郑老怪当然也不例外,他最大的嗜好就是——吃狗肉

想到狗肉就流口水,馋的不行不行的~~只要有人送他狗肉,一律全收从不拒绝!而且,每吃两口狗肉就豪兴大发,一定要挥毫泼墨,画一幅画给送肉的人作为回报。

在扬州当时有一个非常有钱的盐商,特别喜爱老郑画的竹子,虽然辗转购到了几幅,却没有上款的,所以总觉得不很光彩。真的是做梦都想得到一副老郑上款的画呀!

有一天,老郑出门散步,走着走着,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阵阵琴声,非常的动听,于是便寻声而去。在一片竹林中,有一个小院落,他推门而进,看见一位白发老者正在弹琴,身旁还有一锅香喷喷的狗肉。。。

这下可坏了,老郑那没出息的劲一上来,也顾不得打扰人家弹琴,强忍着口水上前打招呼:“老先生,您也爱吃狗肉呀?”老者微微一笑,回答道:“当然,百味中只有狗肉最佳!你也喜欢?一起吃点呗!”老郑是大喜过望,俩人是连姓名都没通报,就一起坐下吃起狗肉来。

吃了一会儿,老郑才注意到老者屋里四壁皆白,一幅字画都没有,便问:“老先生为啥不挂点字画啊?”老者回答道:“不是不想挂啊,这不是没好的嘛,不过听说这里有位郑板桥很有名气,可惜老夫也没机会见上一见,也不知道他的画有多好。”

老郑这也吃了人家的狗肉了,自然下面是老规矩。他笑着对老者说:“我就是郑板桥,为您作画几幅可好?”

老者高兴的说:“当然好了!”于是准备好笔墨纸砚。

郑板桥作完以后,老者说:“贱字‘昌荣’,可为落款。”老郑一听,愣了一下,便问:“这不是那个盐商的名字吗?”老者回答道:”字相同而已啦,老夫我取这个字的时候,那小子还没出生呢!“郑板桥也不好再追问,落款后拜别了老者。

没过几天,那个盐商大宴宾客,郑板桥也在邀请之列。一进门就傻眼了,墙上挂的那几幅画,不就是自己前几天给那老头作的吗?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但是后悔也没办法呀,据说老郑悲愤交加之际,狠狠的吃了盐商一顿狗肉。。。

原来,盐商摸清了郑板桥的脾气嗜好,而那位老者是盐商重金请的一位老秀才,也是气质非凡呢!

仔细想想,从人性本身来说,郑板桥上当在所难免。首先,口舌之欲乃人之天性,爱吃狗肉这一嗜好给了他人可以下诱饵的机会,其次,老秀才谈吐文雅,加上悠扬的琴声,自然很容易让老郑这个文人雅士心生悦之,愿意接近。

其实无论是谁,只要能够摸透性情,投其所好,很多时候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在别人对自己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则是防不胜防呀!

标签: 郑板桥

更多文章

  •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当过县太爷的郑板桥,他“怪”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郑板桥

    清朝乾隆年间,曾州范县开河镇有个文举人,姓张名得志,是位远近闻名的才子,家中富足,他有一女,名叫芳珠,从小随父读书习文,又因她模样长得俊,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夸她貌如西施,才胜文姬,多少富户大家子弟前来求婚,她都一一谢绝。这日,张文举大门外聚集着许多人,正在观看议论墙上的一副续联,原来张文举的女儿芳珠出

  • 恶霸调戏寡妇女儿,郑板桥不打不罚,用智慧捧的恶霸连连求饶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郑板桥

    乾隆年间,山东潍县有个恶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有一天,恶霸要霸占一位寡妇的漂亮女儿,那姑娘被恶霸调戏的实在受不了,只好到县衙去找县令郑板桥告状。郑板桥自乾隆十一年自范县调任潍县做县令,但乾隆年间,吏治腐败,豪强、富商往往与官府勾结,欺压害民。不过郑板桥是一个另类,他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所以

  • 年轻的郑板桥,在泰州遇见一个心仪的姑娘,写下这样一首词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生活阿远标签:郑板桥

    郑板桥(1723年、1733年客居泰州)(选自《郑板桥集》)用十年时间来怀念一位爱人,是不是很痴情。这首词就是郑板桥于十年后,为一位泰州姑娘而写。他将相识、相爱、相别的恋爱经历诉诸笔端,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那份纯真。通过这首词,可以让我们读到不一样的郑板桥:郑板桥对于传世诗词筛选相当严格。他在诗集序

  • 它的成名与郑板桥有关,营养丰富,既是美味佳肴,又是滋补上品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齿留香标签:郑板桥

    “ 黄焖甲鱼应该不少男性读者不仅听过,还常吃过,其营养价值就不用咱多说,那是相当不错。这是一道以甲鱼和鸡肉为主要食材,再配以其他配料制作而成的名菜。起源于我国古代时期的清朝山东省潍坊市,相传,它的成名还与我国著名的大画家郑板桥有典故。”根据史书记载,在当时的潍坊城里有那么个姓陈的老板,因为手下管理的

  • 冷军画竹子PK郑板桥:国画、油画各来一幅,一幅卖165万

    历史人物编辑:寻史阁标签:郑板桥

    起源/本期导读:竹子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绘画的专长,竹子也被赋予了很高的品质,他与世无争的潇洒,顶天立地的勇气,高请谅解的节气,节节高涨的势气,与兰花、梅花、菊花合称为“四君子”,同时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兰花象征“傲”;梅花象征着“幽”;竹子象征着“坚”;菊花象征着“淡”。他们分别都是古代文人墨士

  • 官场高人头脑多机智?看郑板桥、曾国藩智斗盗贼的故事,城府变深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郑板桥

    一天深夜,有个盗贼趁黑摸进郑板桥的家中。郑板桥没有慌张,他明白起床搏斗一定不是盗贼的对手,搞不好还会丧命。可郑板桥又不想任由盗贼翻箱倒柜,心有不甘,就发生了一段精彩的故事。自称“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在辞官回家后,隐居乡里,潜心钻研诗词绘画安贫度日。然而,郑板桥可不是真糊涂,他是大智若愚,在他作诗智退

  • 《书法问集》1046、郑板桥书法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到底好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笔记标签:郑板桥

    我是一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看起来确实有点迷糊。郑板桥(1693-1765)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虽然有时看起来歪歪扭扭、大小不一,但却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所在,正是这种风格使得他的书法在历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书法界的经典。郑板桥的书法风格强调“变化”,他擅长运用大小不同的笔画、纵横交错的线

  • 郑板桥河边遇狐仙,巧得治病良方,救助潍县老百姓而留下美名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郑板桥

    郑板桥又名郑燮,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潍县担任知县。他生性豪放,不拘小节,有一大爱好,那就是喜欢就着狗肉喝酒。 他在潍县当县令的时候,经常微服私访,于民同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奇。潍坊的特色小吃“朝天锅”,据说都是郑板桥帮忙改进

  • 最抠门的画家:明码标价,不谈矫情,郑板桥卖画一点不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陀螺V标签:郑板桥

    古代文人墨士大多都是自恃清高,淡泊名利,这样的故事也不少见,比如陶渊明辞弃官职“采菊东篱下”;王冕淡泊名利“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周敦颐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文人墨士追求的只有境界的高深与文雅的生活,名利在他们的心中都是俗的象征。郑板桥也是一位与世无争的画家,但却在卖画上被人称为最抠

  • 郑板桥整理文集时,说了一句狠话,今天看来仍然不寒而栗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郑板桥

    文/刘诚龙年轻时读过王朔的文集,厚厚的四大本,王朔在自序里说,出全集,必须得自己整理,别人整理了,总有不如意的地方。看来,一向玩世不恭的王朔,对自己的文集也非常谨慎,为人和为文,毕竟是两回事。在这方面,二百多年前的郑板桥倒是王朔的同道,对文集的重视,比王朔更苛刻。郑板桥曾做《后刻诗序》,将其平生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