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叔叔用郑板桥的画换一个罐子,侄子说了一席话,专家:想象力丰富

叔叔用郑板桥的画换一个罐子,侄子说了一席话,专家:想象力丰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阎丽 访问量:3222 更新时间:2023/12/25 13:35:02

/印象历史品读

叔叔用郑板桥的画换一个罐子,侄子说了一席话,专家:想象力丰富

今天继续来讲一讲鉴宝的故事。很多人拿着宝贝上节目,有的可能是自己感兴趣淘的,有的可能是自己拍卖的,还有的是祖传的,可而今天这位藏友的藏品牛逼了,这是用郑板桥的画跟别人换的。郑板桥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非有名气的人物,他是康熙年间著名的画家,也不知道这次藏友的交换到底值不值呢?

这期来到现场的是藏友的侄子,这个罐子大概是七八年前,叔叔收藏的。自己的叔叔热爱收藏,后来看到这罐子十分喜欢就罐子的主人商量用一副郑板桥的画换。

根据专家介绍,这个罐子上面画了上两个官人,旁边还有一个童子,童子的手指着太阳,专家问这位藏友:“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说实话,按照小印的想法,以为这是两小儿辩日呢?事实证明小印瞎了,明明只有一个童子。这就算了,没想到这位藏友比小印更不靠谱,他认为可能是因为这个太阳那么大那么高,天气很热,晒的这两个官员非常想睡觉,于是那个小孩就在旁边指着太阳说:“你看太阳那么大,天气那么热,您老人家赶紧回去歇着吧!”

这位藏友的话把专家逗得不轻,连忙笑着说:“你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其实这一个题材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经常出现,这叫什么呢?叫做“指日高升”,意思就是借着这个就可以升官发财。

这个罐子应该是崇祯时期的物件,因为明代崇祯时期兵荒马乱,当时文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做官,升官发财,这就是当时社会的状况,所以这件东西应该是明清时期青花瓷“指日高升”的一件大罐。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这样的罐子能值多少钱呢?专家认为,这个罐子器型非常庞大,制作精美,而且保存这么完整非常难得,如果上了拍卖行,专家估价五六十万元。带来藏品的藏友非常开心,那么究竟这个罐子值不值得郑板桥一幅画呢?

小印给大家找了郑板桥画近些年的拍卖成交价,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小印觉得值不值得还是要看看这个画究竟是什么时期的吧?毕竟好的上百万低的几十万呢!

标签: 郑板桥

更多文章

  • 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郑板桥,竟被一锅狗肉给坑了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tuo)萧萧两袖寒”。据说这两句诗是郑板桥被罢官,为前来送行的百姓赠画留念时所题。那时的郑板桥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一向清廉。临行前他只雇佣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面领路,另一头驮着行李。前来送行的百姓看到自己多年的父母官如此清贫,很多人都伤心落泪,郑板桥当然也非常

  •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当过县太爷的郑板桥,他“怪”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郑板桥

    清朝乾隆年间,曾州范县开河镇有个文举人,姓张名得志,是位远近闻名的才子,家中富足,他有一女,名叫芳珠,从小随父读书习文,又因她模样长得俊,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夸她貌如西施,才胜文姬,多少富户大家子弟前来求婚,她都一一谢绝。这日,张文举大门外聚集着许多人,正在观看议论墙上的一副续联,原来张文举的女儿芳珠出

  • 恶霸调戏寡妇女儿,郑板桥不打不罚,用智慧捧的恶霸连连求饶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郑板桥

    乾隆年间,山东潍县有个恶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有一天,恶霸要霸占一位寡妇的漂亮女儿,那姑娘被恶霸调戏的实在受不了,只好到县衙去找县令郑板桥告状。郑板桥自乾隆十一年自范县调任潍县做县令,但乾隆年间,吏治腐败,豪强、富商往往与官府勾结,欺压害民。不过郑板桥是一个另类,他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所以

  • 年轻的郑板桥,在泰州遇见一个心仪的姑娘,写下这样一首词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生活阿远标签:郑板桥

    郑板桥(1723年、1733年客居泰州)(选自《郑板桥集》)用十年时间来怀念一位爱人,是不是很痴情。这首词就是郑板桥于十年后,为一位泰州姑娘而写。他将相识、相爱、相别的恋爱经历诉诸笔端,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那份纯真。通过这首词,可以让我们读到不一样的郑板桥:郑板桥对于传世诗词筛选相当严格。他在诗集序

  • 它的成名与郑板桥有关,营养丰富,既是美味佳肴,又是滋补上品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齿留香标签:郑板桥

    “ 黄焖甲鱼应该不少男性读者不仅听过,还常吃过,其营养价值就不用咱多说,那是相当不错。这是一道以甲鱼和鸡肉为主要食材,再配以其他配料制作而成的名菜。起源于我国古代时期的清朝山东省潍坊市,相传,它的成名还与我国著名的大画家郑板桥有典故。”根据史书记载,在当时的潍坊城里有那么个姓陈的老板,因为手下管理的

  • 冷军画竹子PK郑板桥:国画、油画各来一幅,一幅卖165万

    历史人物编辑:寻史阁标签:郑板桥

    起源/本期导读:竹子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绘画的专长,竹子也被赋予了很高的品质,他与世无争的潇洒,顶天立地的勇气,高请谅解的节气,节节高涨的势气,与兰花、梅花、菊花合称为“四君子”,同时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兰花象征“傲”;梅花象征着“幽”;竹子象征着“坚”;菊花象征着“淡”。他们分别都是古代文人墨士

  • 官场高人头脑多机智?看郑板桥、曾国藩智斗盗贼的故事,城府变深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郑板桥

    一天深夜,有个盗贼趁黑摸进郑板桥的家中。郑板桥没有慌张,他明白起床搏斗一定不是盗贼的对手,搞不好还会丧命。可郑板桥又不想任由盗贼翻箱倒柜,心有不甘,就发生了一段精彩的故事。自称“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在辞官回家后,隐居乡里,潜心钻研诗词绘画安贫度日。然而,郑板桥可不是真糊涂,他是大智若愚,在他作诗智退

  • 《书法问集》1046、郑板桥书法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到底好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笔记标签:郑板桥

    我是一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看起来确实有点迷糊。郑板桥(1693-1765)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虽然有时看起来歪歪扭扭、大小不一,但却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所在,正是这种风格使得他的书法在历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书法界的经典。郑板桥的书法风格强调“变化”,他擅长运用大小不同的笔画、纵横交错的线

  • 郑板桥河边遇狐仙,巧得治病良方,救助潍县老百姓而留下美名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郑板桥

    郑板桥又名郑燮,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潍县担任知县。他生性豪放,不拘小节,有一大爱好,那就是喜欢就着狗肉喝酒。 他在潍县当县令的时候,经常微服私访,于民同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奇。潍坊的特色小吃“朝天锅”,据说都是郑板桥帮忙改进

  • 最抠门的画家:明码标价,不谈矫情,郑板桥卖画一点不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陀螺V标签:郑板桥

    古代文人墨士大多都是自恃清高,淡泊名利,这样的故事也不少见,比如陶渊明辞弃官职“采菊东篱下”;王冕淡泊名利“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周敦颐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文人墨士追求的只有境界的高深与文雅的生活,名利在他们的心中都是俗的象征。郑板桥也是一位与世无争的画家,但却在卖画上被人称为最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