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板桥河边遇狐仙,巧得治病良方,救助潍县老百姓而留下美名

郑板桥河边遇狐仙,巧得治病良方,救助潍县老百姓而留下美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甲午敲钟人 访问量:3303 更新时间:2024/1/21 16:00:45

郑板桥又名郑燮,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学家,“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潍县担任知县。他生性豪放,不拘小节,有一大爱好,那就是喜欢就着狗肉喝酒。

他在潍县当县令的时候,经微服私访,于民同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奇。潍坊的特色小吃“朝天锅”,据说都是郑板桥帮忙改进了之后,才有了现在的这样子。

由于他书画双绝,所以不少人冒名前来求画,可是他性格怪异,若是看不上眼的,就是出再多的钱,也难求他的一幅画。

在当时,他的一副普通书画,市场价就值十两银子以上。那个时候,三五个铜板,就能喝上一碗小米粥,吃上两根油条,美美的一顿早餐了。

却说这年夏天,天气炎热,郑板桥在县衙里睡不着,半夜时分,干脆去白浪河边溜达。河边夜风清凉,月色温柔怡人,虫鸣之声不绝于耳,他顿时诗兴大发,吟了好几首诗。就这么一路溜达,也不知道溜达到了哪里,看到一座庙宇,感觉有些困倦的他,就在庙宇门前的石板上躺了一会。等他睁开看时,眼见天色微明,浑身胀痛,头晕目眩。

他知道一定是夜晚贪凉,在这石板上睡觉的时候,伤了风寒。他想回县衙去,可是走不了几步,见河边有一个垂钓的老叟,刚要过去问路,却只觉得眼前一黑,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他醒来,见自己躺在一处简易的茅屋中,苇子编成的屋门被人打开,从外面进来一个端着热碗的老人。

郑板桥喝下热汤,只觉得一股怪味直达五脏六腑,神志顿时清醒了许多,他对老人说:“这是哪里?”

老人并没有回答郑板桥的话,而是说:“我看你十指修长,面相清瘦,不像农人,为晕倒在河边?”

郑板桥于是把他来河边的经过说了,老人笑起来:“原来你就是潍县的父母官?失敬失敬,你在潍县为官数年,官声不错。能了解民间疾苦,为百姓造福,我替潍县百姓谢谢你!”

郑板桥问:“敢问老丈大名?”

老人回答说:“我就是一个无名之人,谈何名字?”

郑板桥知老人一定是隐居的高人,顿时心生敬意,于是说:“不知老丈给我喝的是什么药?”

老人摸了摸胡子,微笑着说:“也没有特殊的,就一点桑叶加薄荷,还有蒲草根,放进去两三片姜就行。此方子专治风寒,等会再喝几碗,发点汗,估计你就好了。”

两三碗热汤下肚,郑板桥出了一身汗,身体恢复如常。他有心感谢老人,身上却没有带钱,更觉得好人既然是隐居的高人,一定是视钱财如粪土的,给钱反倒显得不敬。不如留下一点墨宝,既无伤大雅,也算还了人情。

可是他展眼一看,老人的茅屋内除了一些简单的家什之外,并没有文房四宝之类的东西,便主动提出:“求老丈去邻里借来笔墨纸砚,我想送……”

老人不等郑板桥把话说完,摆了摆手,说:“你我相见就是缘分,用不着那些俗世中的繁文礼节。你若有心,来年潍县有瘟疫发生,你按此方子救人,老朽就感激不尽了!我看你的病也好了,赶紧回去吧,别耽误了公事。”

郑板桥见老人设么说,只得谢过老人,按照老人指引的道路往回走。走不了多远,眼前一恍惚,发觉已经来到了熟悉的河边。

他回到县衙,处理完公务之后,带着一点酒菜,想去和老人喝几杯,可奇怪的是,任他找来找去,就是找不见那天所见的地方,找到最后,却找到一个破庙,庙上有一块匾额,上书:五道庙。他在潍县做了几年知县,也听说过城外的五道庙,是纪念悟道将军而建的,这五道将军是东岳大帝手下的属神,专管人间生死与荣禄的神祗。

他找来当地的老人问,才知这五道庙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是在倾废的郭公祠原址上修建的,原先庙门口确实有一块大石板,后来不知被搬去什么地方了。康熙年间的时候,五道庙香火旺盛,据说有狐仙在此显灵,求医问药之人不绝,所求之药确实能治病,也颇为神奇。乾隆初年有地痞在此收钱,药就不灵了。香火逐渐凋零,如今庙宇坍塌了,也没人来修。

郑板桥怀疑救他的老人,很可能就是修仙的狐仙,于是将酒肉在庙门口祭拜。

第二年,潍县果然发生瘟疫,郑板桥按照老人给的房子,在街上用大锅熬汤药,救治了不少人。后潍县有钱人出资,修缮了五道庙,又在庙旁设立了狐仙的排位,供人拜谒。

(讲述者:83岁的宗房,收集整理者:吴学华)

标签: 郑板桥

更多文章

  • 最抠门的画家:明码标价,不谈矫情,郑板桥卖画一点不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陀螺V标签:郑板桥

    古代文人墨士大多都是自恃清高,淡泊名利,这样的故事也不少见,比如陶渊明辞弃官职“采菊东篱下”;王冕淡泊名利“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周敦颐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文人墨士追求的只有境界的高深与文雅的生活,名利在他们的心中都是俗的象征。郑板桥也是一位与世无争的画家,但却在卖画上被人称为最抠

  • 郑板桥整理文集时,说了一句狠话,今天看来仍然不寒而栗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郑板桥

    文/刘诚龙年轻时读过王朔的文集,厚厚的四大本,王朔在自序里说,出全集,必须得自己整理,别人整理了,总有不如意的地方。看来,一向玩世不恭的王朔,对自己的文集也非常谨慎,为人和为文,毕竟是两回事。在这方面,二百多年前的郑板桥倒是王朔的同道,对文集的重视,比王朔更苛刻。郑板桥曾做《后刻诗序》,将其平生大作

  • 郑板桥人性化断案,诙谐有趣,堪称又一绝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郑板桥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书画皆精,被世人称作三绝。他一肚子学问,但44岁上才考中进士,49岁才被委任官职,做了个芝麻大的县令。他为人耿介刚直,所以不为时俗接纳,做了12年官,到离职的是时候,还是县令,而且还是因为得罪了大官才离职的。郑板桥一生信奉“糊涂”哲学,他的“难得糊涂”无人不知。但他为官一

  • 清代怪才郑板桥的十二字对联,道尽先被冷落再被尊重的世态炎凉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也是著名的怪才,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在民间流传着很多郑板桥的故事,这大概不仅仅是因为郑板桥有才,更因为郑板桥心怀百姓、愤世嫉俗、孤芳自赏的艺术型人格吧。关注小编,一起来看看郑板桥是怎样对待那些”冷眼待人“的趋炎附势之徒。话说有一天,郑板桥闲来无事,就去一个寺院游玩。寺

  • 他位居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都在之下,网友:是个怪人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郑板桥

    关于扬州八怪有着很多种说法,将近十几位大师都有被提到,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都有一个人在其中,同时也被称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都排在他之下。他就是清代书画家金农,一位热爱游历,名遍天下的大师。网友都笑称:“是个怪人!”金农一生热爱游山玩水,因此名声也是传遍了天下,各地都有金农的足迹,因此金农绘画的题拆十

  • 郑板桥任知县期间,有人告和尚与尼姑私会,他是如何判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郑板桥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是“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康熙五十二年,二十岁的郑板桥考中秀才,之后他迎娶了夫人徐氏,并且在真州之江村当教书先生。郑板桥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三岁便失去生母。雍正元年,父亲又去世,一家生活

  • 趣闻轶事:郑板桥与贼

    历史人物编辑:鑫鑫妈育儿记标签:郑板桥

    郑板桥,本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一号理庵,世称“板桥先生”。祖籍苏州,后来迁居江苏兴化。康熙年间考取秀才。雍正十年(1732年),郑板桥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考取进士。郑板桥晚年客居扬州,以卖画维持家用,与金农、黄慎、汪士慎等书画界大师并称为“扬州八怪”。郑板桥一生仅以兰、竹、石为绘画题材

  • 郑板桥的一生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郑板桥

    “难得糊涂”四个字想必读者都非常熟悉了。对!它就出自清代郑板桥之手。提起郑板桥,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与金农、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合称为“扬州八怪”,在书法、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除了艺术领域外,郑板桥还是一位诗人、一位好官、一位合格的家长。郑板桥,名燮,

  • 郑板桥打油诗戏弄小偷,亲自送出门又相赠两句诗,却是穷的潇洒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以绘画著称,尤其是他的水墨竹子画在当时堪为稀世珍品,也是万金难求。但郑板桥的为人却较为古怪,他抱着金饭碗不用,却一生甘愿受贫,可见其节气如其所画之竹,也是铮铮铁骨。郑板桥一生之所以怪,是因为他戏笑人生,忿世嫉俗,因此也是喜爱作打油诗的。而他的打油诗,其影响却并不亚于那

  • 财主请郑板桥题字,刚开始很高兴,过了几天气坏财主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郑板桥

    郑板桥,原名郑燮,是清朝的时候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和书画艺术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看,他也参加过科举,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县令。郑燮十分痛恨当时官府的腐败和社会的一些黑暗面,他虽然当县令,但是并没有在那个时代沉沦下去,和其他的贪官污吏一样鱼肉百姓,而是一直都勤政爱民,但郑燮一个人也不足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