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本是蒙古骑兵最后的荣耀,僧格林沁为何成了有勇无谋的匹夫

本是蒙古骑兵最后的荣耀,僧格林沁为何成了有勇无谋的匹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范翌英 访问量:1034 更新时间:2024/1/14 4:33:05

当年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热映让僧格林沁被大众所熟知。为了烘托晚晴政府的昏庸腐朽,僧格林沁的形象被长期定格在“赳赳武夫”之上,尤其是那句“给他个褡裢,别说咱爷们欺辱他”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

实际上,僧格林沁虽贵为王爷,但一生勤俭勇敢,丝毫没有沾染八旗军的陋习,反而为蒙古骑兵在热兵器时代的谢幕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科尔沁左翼右旗,父亲布和德力格尔是没落的贵族,又被牧民戏称为“穷台吉”。僧格林沁9岁时就要帮牧主放牧,艰苦的环境练就了他坚毅的性格,也使得他更能够体恤士兵的疾苦。

在伯父布和特木尔喇嘛的运作下,15岁的僧格林沁过继给远房族叔科尔沁右翼左旗的索王。索王的祖上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他继承了家族镇国公的爵位,又娶了嘉庆的三女儿为妻,遗憾的是公主只为他生了两个女儿。

索王去世后,按例要在族中过继一位儿子继承王位,这同时也是为道光皇帝选外甥,宫中特别关注。僧格林沁在伯父帮助下成为候选人,由于年纪最小,又气宇非凡,被皇太后和道光一眼看中,被选为扎萨克多罗郡王。

僧格林沁还未成年就被接进宫中,很快又成为皇家额驸。在道光朝,僧格林沁先后担任御前大臣、各旗的蒙古都统等职位。咸丰登基时,僧格林沁又被选为“顾命大臣”一直圣眷不衰。咸丰去世后,僧格林沁又助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因此成为三朝重臣。

1853年,太平天国的北伐军一路打到天津。僧格林沁临危受命,率领蒙古劲旅和八旗军出京迎战,先在阜城击毙吉文元,后又水淹连镇,俘虏了林凤祥,被咸丰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

李开芳败走冯官屯,僧格林沁又故技重施,用水攻将其俘虏。两年之内,僧格林沁将北方的太平军“全数殄灭”,又被加恩世袭亲王罔替,“许乘肩舆”。出身贫贱而忽登王位,僧格林沁对朝廷感恩戴德,始终是主战派的代表。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清军主力在南方与太平军鏖战正酣,英法联军却在大沽口登陆了。清军只坚持了一个时辰就全线溃败,咸丰不得不派僧格林沁出京救火。

僧格林沁重铸炮台,设置拦河设施,还从蒙古、察哈尔、黑龙江等地调来大量援军。联军再次来犯时,僧格林沁与其激战一昼夜,击沉敌舰12艘,赢得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大胜。英国人自己也承认这是他们自撤出喀布尔后,在亚洲遭受的最大失败。

此后僧格林沁因指挥失误致使天津失守,又加之后来的张家湾、八里桥的惨败,大家习惯于将他视为莽夫。其实僧格林沁的指挥是没有太大失误的,“中央冲锋,两翼包抄”是蒙古骑兵横扫天下的看家本领,唯一遗憾的是对手是操着最先进火器的英法联军。

八里桥之战虽遭遇惨败,但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却赢得了对手的尊重。联军资料记载:

“在整整一个小时内,他们顶住了使他们惨遭伤亡的压倒火力。这些勇敢的,然而还不够灵活的战士与其把战场易手让给敌人,还是宁愿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僧格林沁抓住了这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亦标签:僧格林沁

    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僧格林沁抓住了这一点洪秀全定都天京以后,可以说是野心勃勃,对洪秀全来说,既然能一路打到南京,那么打到北京推翻清政府统治,肯定也是指日可待。对于北伐的太平军来说,还真就是简单轻松加愉快,林凤祥和李开芳带着2万太平军老兄弟(最早的太平军,战斗力非常强悍),直接横扫了

  • 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用步兵向英军冲锋,英国学者:真没想到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僧格林沁

    当年英法联军入侵,一路北上,眼看就要打开京师了,形势已经到了危急之关头,而当时的张家湾和八里桥也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让英法联军突破的话,大清京师就无法保全了,这个时候,大清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在八里桥组织反击作战。等英法联军进攻以八里桥的时候,他们非常的惊讶的发现,清朝的军队居然派了大量的骑兵和

  • 僧格林沁是怎么当上铁帽子王的?看看他的逆袭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系晚清铁帽子王之一“博多勒噶台亲王”,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从底层社会的放羊娃出身,一跃成为清朝的国之柱石。如此大的人生跨越,古往今来实在罕见。僧格林沁是蒙古族人,他是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嫡系后人,按照族谱和史书记载,由拙赤合撒儿到僧格林沁,他们家族大约已经传承二十六代人。僧格林沁的身世拙赤

  • 悍将僧格林沁也怕菜刀,被16岁少年砍倒麦田地,是有勇无谋么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僧格林沁

    导语:南有曾国藩,北有僧格林沁,清廷之所以能够继续苟延残喘、抵住了太平军的强悍便有赖于这两位大员,因此僧格林沁最终的“落寞”实在大跌眼镜,正应了“功夫再高,也跑菜刀”的揶揄。僧格林沁被誉为清廷的“国之柱石”,其功绩便可见一斑,作为博尔济吉特氏的一员,僧格林沁拥有着黄金家族的血统,同时也是孝庄文太后的

  • 这个少年16岁时杀晚清名将僧格林沁,8年后被捕判凌迟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清末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人,贵族出身,善骑射。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1854年俘林凤祥,以

  •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失利之后,主将僧格林沁弃守天津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僧格林沁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失利后,主将僧格林沁最初决定与大沽炮台共存亡。最后在成丰帝的命令和大臣们的劝说下率军撤出大沽口,并且又放弃了天津,直接退到通州一带防守。事实是这样吗?弃守天津的危害是什么?一、大沽口撤退对于僧格林沁在第三次大沽口之役失利后撤退,史学界存在分歧。但大部分人的意见基本一致。张瑞萍认为僧格

  • 晚清时起义军中的一个小兵,却在麦田里杀死清朝亲王僧格林沁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僧格林沁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是位了不得的小人物。为什么说他是位小人物呢?因为他只是晚清时期起义军捻军中的一个小兵。为什么又说他了不得呢?因为他亲手杀死了被誉为清朝“国之柱石”的僧王僧格林沁。这个人的名字叫作张皮绠。张皮绠,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涡阳县)张老家村人,跟捻军首领张乐行是同乡。咸丰三年(1853年),捻

  • 杀死晚清最强悍蒙古将领僧格林沁的那个少年,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晚清时期的重要将领,他在清廷中统领重兵,深受道光和咸丰两位皇帝的宠信。僧格林沁一生参与了无数战争,战功卓著。1855年,由于击败太平天国北伐军,并生擒林凤祥和李开芳两人,僧格林沁成功晋升亲王。不过,在1860年与英法联军的作战中,僧格林沁连败于天津、张家湾、八里桥,招致了主和派大臣的埋怨。

  • 冷兵器时代最后的辉煌,僧格林沁挫败太平天国,重创英法联军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僧格林沁

    高楼寨,这个可能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多少蛛丝马迹地方,在清末的混乱局面中,却曾经有过一次轩然大波。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国号大清,在马背上安身立命的他们,曾经的先祖用这个游牧民族独有战马完成了他们一统天下的全过程。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但是,随着历史的流转,工业时代,机器的隆隆声代替了战马的嘶鸣,枪炮也

  • 僧格林沁的八里桥之战,文明的差距下,战败是必然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清朝一代名将,他一生参与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军功卓越。在天平天国运动中,他将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击退,更是生擒了李开芳,林凤祥等人。与西方列强也有两次交战,在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更是创下了击沉敌舰4艘、重创敌舰6艘,击毙、击伤英法联军484人,而清军仅仅伤亡三十人左右的辉煌战绩。可在八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