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这个少年16岁时杀晚清名将僧格林沁,8年后被捕判凌迟

这个少年16岁时杀晚清名将僧格林沁,8年后被捕判凌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惊鸿历史苑 访问量:4208 更新时间:2024/1/23 11:47:52

僧格林沁是清末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人,贵族出身,善骑射。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旋入京,为御前行走。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

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1854年俘林凤祥,以功晋封博多勒噶台亲王,又俘虏李开芳。正是因为僧格林沁先后击败了林凤祥和李开芳的北伐,太平天国绝大部分精锐都战死了,导致太平天国起义由盛转衰。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因为骄傲轻敌、指挥失误,用骑兵对英法联军作正面进攻,致使所部马队不敌联军炮火而溃,继而冲乱步队;其后又惊慌失措,率先溃逃,遁往京城西南,听任联军在圆明园、京城肆虐,被清廷革去爵、职,仍留钦差大臣。

1860年,直隶、山东及河间府一带捻军四起。清廷恢复僧格林沁郡王爵,命其率一万余清军赴山东与捻军作战。

1862年,赏还博多勒噶台亲王爵,不久诏世袭罔替。朝廷授权僧格林沁节制调遣直、鲁、豫、鄂、皖五省兵马。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和五省提供的兵力多次打败捻军,在鄂东霍山黑石渡收降捻军十几万人,并打散十几万人,清军也损失惨重。

1865 年,曹州战役,张宗禹诱僧格林沁入伏,分割包围歼之。僧格林沁突围时受伤落马,潜伏麦田。张皮绠持刀搜索残敌,发现一穿黄马褂清军军官,杀之,张皮绠脱其帽、珠、红顶和花翎,穿戴至军中,经辨认,被杀者即为僧格林沁。当时,张皮绠年仅16 岁。

这个张皮绠是什么人呢?张皮绠原本是涡阳张老家北张楼村人,出身贫寒,全家为捻。父亲兄长投在黄旗张正江部下,张皮绠随母在家。张乐行殉难后,张老家一带经常遭清兵抄查,母子不能存身,逃至亲戚家避难。张宗禹从定远归雉河集,招兵装旗,张母领张皮绠投捻,被张宗禹收为捻童,隶黄旗随营。

在杀死僧格林沁后不久,张皮绠的母亲病故,而生父及胞兄又在军中战死,寡嫂在家,生活拮据。张离军返家,用带回的银两在龙山置地,改名为凌云,娶妻,生一子,名张武。后又兼营造酒、推油,在新兴集开设粮坊,生活尚过得去。

1873年的时候,清山东巡抚丁宝桢派3名暗探,化装成商贩至涡阳,寻捕张皮绠。先在永城裴桥查找无着。回涡阳新兴集住在一家粮坊里。恰巧,该行店主是张皮绠。因酒后失言,张皮绠为暗探所捕,从家中搜出僧格林沁的朝珠。后奉旨押解山东济南,遭凌迟处死。

关于僧格林沁呢,史书上却有两种记载,一种是偏向捻军的,说僧格林沁是大刽子手,把蒙城、亳州一带捻党根据地杀光、抢光、烧光、人烟断绝,市厘为墟。僧格尔沁被杀后,还流传了一首歌颂张皮绠的民歌,道:张皮绠,真正强,麦稞地里杀僧王。

但是在清史的记载中,却成了僧格林沁平素爱护百姓、善待士卒,听说他去世的消息,百姓罢市,巷哭野祭。灵柩返回北京时,献上的万民伞有七十多柄,兵弁、百姓皆迎祭,哭声震地。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失利之后,主将僧格林沁弃守天津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僧格林沁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失利后,主将僧格林沁最初决定与大沽炮台共存亡。最后在成丰帝的命令和大臣们的劝说下率军撤出大沽口,并且又放弃了天津,直接退到通州一带防守。事实是这样吗?弃守天津的危害是什么?一、大沽口撤退对于僧格林沁在第三次大沽口之役失利后撤退,史学界存在分歧。但大部分人的意见基本一致。张瑞萍认为僧格

  • 晚清时起义军中的一个小兵,却在麦田里杀死清朝亲王僧格林沁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僧格林沁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是位了不得的小人物。为什么说他是位小人物呢?因为他只是晚清时期起义军捻军中的一个小兵。为什么又说他了不得呢?因为他亲手杀死了被誉为清朝“国之柱石”的僧王僧格林沁。这个人的名字叫作张皮绠。张皮绠,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涡阳县)张老家村人,跟捻军首领张乐行是同乡。咸丰三年(1853年),捻

  • 杀死晚清最强悍蒙古将领僧格林沁的那个少年,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晚清时期的重要将领,他在清廷中统领重兵,深受道光和咸丰两位皇帝的宠信。僧格林沁一生参与了无数战争,战功卓著。1855年,由于击败太平天国北伐军,并生擒林凤祥和李开芳两人,僧格林沁成功晋升亲王。不过,在1860年与英法联军的作战中,僧格林沁连败于天津、张家湾、八里桥,招致了主和派大臣的埋怨。

  • 冷兵器时代最后的辉煌,僧格林沁挫败太平天国,重创英法联军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僧格林沁

    高楼寨,这个可能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多少蛛丝马迹地方,在清末的混乱局面中,却曾经有过一次轩然大波。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国号大清,在马背上安身立命的他们,曾经的先祖用这个游牧民族独有战马完成了他们一统天下的全过程。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但是,随着历史的流转,工业时代,机器的隆隆声代替了战马的嘶鸣,枪炮也

  • 僧格林沁的八里桥之战,文明的差距下,战败是必然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清朝一代名将,他一生参与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军功卓越。在天平天国运动中,他将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击退,更是生擒了李开芳,林凤祥等人。与西方列强也有两次交战,在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更是创下了击沉敌舰4艘、重创敌舰6艘,击毙、击伤英法联军484人,而清军仅仅伤亡三十人左右的辉煌战绩。可在八里桥

  • 清朝名将僧格林沁智勇双全,他最终是怎么被一位无名小卒杀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涟漪的西子湖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晚清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二十六代孙。虽然在血脉上身为蒙古贵族,但是僧格林沁幼年过的却是极为艰苦的生活。僧格林沁的小时候只能通过给其他的牧民放羊来维持生计,蒙古族的牧民一般都有自己的牛羊,但是僧格林沁的家中由于长时间的衰落,在他这一代的时候已经十分困苦了,幼年的

  • 英法联军入侵,僧格林沁领兵为何伤敌几十人,自身伤亡数千人?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僧格林沁

    在清末时期,民族衰败,朝野上下迂腐不堪,国家千疮百孔,内外备受压制。终于在1860年10月6日,中国守军寡不敌众,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将园内能拿走的统统拿走,带不走的就烧光,砸光。在洗劫两天后,他们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不灭,之后,化为一片废墟,近三百名宫女太监葬身火海,震惊中外。在

  • 僧格林沁:放牛娃出身的悍将,同英法联军叫板,死于无名小卒刀下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僧格林沁

    历史上死于小卒之手的名将很多,但最憋屈的无疑是晚清的僧格林沁了。曾格林沁,据说体内流淌着成吉思汗的血液。按照史料记载,这位晚清名将是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第二十六代孙。当然,这么一算,僧格林沁体内那点一代天骄的血脉,也真是可以忽略不计了。事实上,僧格林沁幼年时家境一般,最初和父亲一起

  • 魂断“八里桥”:误判联军主攻部队,战前已告诫僧格林沁“别冲”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僧格林沁

    1860年(咸丰十年)9月,清朝调集蒙古王爷僧格林沁部,负责阻击进攻北京的英法联军,双方在京郊八里桥厮杀决战。但是当大清铁骑挥舞马刀冲向敌阵时,却被猛烈的炮火和来复枪打得人仰马翻。最终英法联军仅以极其微弱的伤亡代价,大胜僧格林沁,而清军三万多多人伤亡超过一半。这次战役数万清军一败涂地后,咸丰皇帝吓得

  • 僧格林沁进剿太平军,被誉为清朝勇士,16岁少年:一招他都接不住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僧格林沁

    提到晚清时期的名将,很多人都会想到左宗棠、李鸿章和曾国藩,还是因为晚清时期八旗士兵的战斗力已经很弱了。但是在当时的八旗兵中,还是有一位名将,那就是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参加对太平天国和对英法联军的战斗,在清朝内部立下赫赫战功。僧格林沁从公元1825年,僧格林沁入京承袭爵位,就担任了正蓝旗和镶嵌白旗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