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用步兵向英军冲锋,英国学者:真没想到

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用步兵向英军冲锋,英国学者:真没想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行娱乐 访问量:777 更新时间:2024/1/14 6:45:54

当年英法联军入侵,一路北上,眼看就要打开京师了,形势已经到了危急之关头,而当时的家湾八里桥也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让英法联军突破的话,大清京师就无法保全了,这个时候,大清的铁帽子僧格林沁在八里桥组织反击作战。

等英法联军进攻以八里桥的时候,他们非的惊讶的发现,清朝的军队居然派了大量的骑兵和步兵与他们正面对抗,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之前,僧格林沁的铁旗一会往左跑,一会往右跑,令人眼花缭乱,这其实是旗兵的一种战术,在兵器时代,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骑兵的正面冲锋的伤亡,达到袭扰和攻击敌人的目的,很明显,僧格林沁也是要通过这样的骑兵战术,达到消灭英法联军的目前。

不过,这种战术在英军的眼里非常的意外,因为他们没有想到清朝居然会用血肉之躯的步兵与自己的火炮洋枪对抗,在这种火力的面前,无论是用什么样的阵法,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之处,都会直接地暴露在自己的打击范围之内的。

不过,虽然不知道清军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是士兵们仍然举起手里的枪外处的人群开始射击,在猛烈的炮火之下,僧格林沁的士兵成排成排地倒下,再也没有站起来。经此一役,清朝损失巨大,而英法军队损失只有五十人左右,是由于部分的骑兵突入进人群才造成的。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僧格林沁是怎么当上铁帽子王的?看看他的逆袭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系晚清铁帽子王之一“博多勒噶台亲王”,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从底层社会的放羊娃出身,一跃成为清朝的国之柱石。如此大的人生跨越,古往今来实在罕见。僧格林沁是蒙古族人,他是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嫡系后人,按照族谱和史书记载,由拙赤合撒儿到僧格林沁,他们家族大约已经传承二十六代人。僧格林沁的身世拙赤

  • 悍将僧格林沁也怕菜刀,被16岁少年砍倒麦田地,是有勇无谋么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僧格林沁

    导语:南有曾国藩,北有僧格林沁,清廷之所以能够继续苟延残喘、抵住了太平军的强悍便有赖于这两位大员,因此僧格林沁最终的“落寞”实在大跌眼镜,正应了“功夫再高,也跑菜刀”的揶揄。僧格林沁被誉为清廷的“国之柱石”,其功绩便可见一斑,作为博尔济吉特氏的一员,僧格林沁拥有着黄金家族的血统,同时也是孝庄文太后的

  • 这个少年16岁时杀晚清名将僧格林沁,8年后被捕判凌迟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清末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人,贵族出身,善骑射。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1854年俘林凤祥,以

  •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失利之后,主将僧格林沁弃守天津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僧格林沁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失利后,主将僧格林沁最初决定与大沽炮台共存亡。最后在成丰帝的命令和大臣们的劝说下率军撤出大沽口,并且又放弃了天津,直接退到通州一带防守。事实是这样吗?弃守天津的危害是什么?一、大沽口撤退对于僧格林沁在第三次大沽口之役失利后撤退,史学界存在分歧。但大部分人的意见基本一致。张瑞萍认为僧格

  • 晚清时起义军中的一个小兵,却在麦田里杀死清朝亲王僧格林沁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僧格林沁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是位了不得的小人物。为什么说他是位小人物呢?因为他只是晚清时期起义军捻军中的一个小兵。为什么又说他了不得呢?因为他亲手杀死了被誉为清朝“国之柱石”的僧王僧格林沁。这个人的名字叫作张皮绠。张皮绠,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涡阳县)张老家村人,跟捻军首领张乐行是同乡。咸丰三年(1853年),捻

  • 杀死晚清最强悍蒙古将领僧格林沁的那个少年,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晚清时期的重要将领,他在清廷中统领重兵,深受道光和咸丰两位皇帝的宠信。僧格林沁一生参与了无数战争,战功卓著。1855年,由于击败太平天国北伐军,并生擒林凤祥和李开芳两人,僧格林沁成功晋升亲王。不过,在1860年与英法联军的作战中,僧格林沁连败于天津、张家湾、八里桥,招致了主和派大臣的埋怨。

  • 冷兵器时代最后的辉煌,僧格林沁挫败太平天国,重创英法联军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僧格林沁

    高楼寨,这个可能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多少蛛丝马迹地方,在清末的混乱局面中,却曾经有过一次轩然大波。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国号大清,在马背上安身立命的他们,曾经的先祖用这个游牧民族独有战马完成了他们一统天下的全过程。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但是,随着历史的流转,工业时代,机器的隆隆声代替了战马的嘶鸣,枪炮也

  • 僧格林沁的八里桥之战,文明的差距下,战败是必然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清朝一代名将,他一生参与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军功卓越。在天平天国运动中,他将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击退,更是生擒了李开芳,林凤祥等人。与西方列强也有两次交战,在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更是创下了击沉敌舰4艘、重创敌舰6艘,击毙、击伤英法联军484人,而清军仅仅伤亡三十人左右的辉煌战绩。可在八里桥

  • 清朝名将僧格林沁智勇双全,他最终是怎么被一位无名小卒杀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涟漪的西子湖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晚清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二十六代孙。虽然在血脉上身为蒙古贵族,但是僧格林沁幼年过的却是极为艰苦的生活。僧格林沁的小时候只能通过给其他的牧民放羊来维持生计,蒙古族的牧民一般都有自己的牛羊,但是僧格林沁的家中由于长时间的衰落,在他这一代的时候已经十分困苦了,幼年的

  • 英法联军入侵,僧格林沁领兵为何伤敌几十人,自身伤亡数千人?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僧格林沁

    在清末时期,民族衰败,朝野上下迂腐不堪,国家千疮百孔,内外备受压制。终于在1860年10月6日,中国守军寡不敌众,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将园内能拿走的统统拿走,带不走的就烧光,砸光。在洗劫两天后,他们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不灭,之后,化为一片废墟,近三百名宫女太监葬身火海,震惊中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