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子胤礽为何企图谋杀康熙?请看这四个原因

太子胤礽为何企图谋杀康熙?请看这四个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赵明 访问量:850 更新时间:2024/1/23 3:07:11

《太子胤礽为何胆大包天,竟然企图谋害康熙,而后取而代之?》

《太子胤礽为何企图谋杀康熙?请看这四个原因》

爱新觉罗·胤礽,是康熙帝的第二个儿子,生母是孝诚皇后赫舍里氏,出生于康熙十三年,出生后第二年被立为皇太子。康熙帝对太子胤礽给予了太多的期望,给他请了当时最好的老师来辅导他,并早早地让他帮忙处理部分朝政。太子也兢兢业业,安分守己地做了几十年太子。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因“无情无义”第一次被废,时隔一年,再次被立为太子,三年后,胤礽因为“谋逆父皇罪”再度被废,从此他就被软禁起来,一直到雍正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康熙帝一生中最喜欢的人就是他的太子儿子,康熙倾注了所有的心血来栽培他。但是胤礽为什么不能静静地等到父皇退位,却企图通过谋杀康熙来上位呢?“毅说人文与历史”查阅资料,认为大抵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太子胤礽的叔舅索额图挑唆、怂恿太子谋逆康熙

胤礽遇人不淑,有这么一个大野心家叔舅索额图,他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胤礽性格懦弱,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谋杀父皇的,但是就是索额图从中挑唆、怂恿,他才铤而走险走上邪路。索额图是太子胤礽母后赫舍里氏的亲叔叔,他肯定全力支持自己的外甥当皇帝。索额图本来是想等待康熙老去的,谁知道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同朝的权臣明珠竟然背地里对太子使绊子,且明珠支持皇长子胤褆。后来索额图也想快刀斩乱麻,就怂恿太子谋逆康熙。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康熙还是识破了索额图和胤礽的计谋,提前下手解决了他们。因为怂恿太子谋逆,索额图下场悲惨,被活活地钉死在墙壁上,成了康熙“一生最恨的人”。

胤礽毕竟比康熙年轻二十多岁,如果没有索额图这么个叔舅的话,再等待几年,熬到康熙驾崩,胤礽再继承皇位也是大有可能的。

二、胤礽性格有极大缺陷,且情商极低,这也可能促成他做谋逆父皇的傻事

胤礽本身性格也有很大问题,这是与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的。第一是过早的失去了母亲,而康熙又忙于政务,很少能管教他;第二是他又在两岁时被立为皇太子,身份优越,身边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意思。所以他如果自己的欲望没有得到实现,就会生出谋逆的动机。

再来看他极低的情商。康熙四十七年,胤礽和他的十八弟一起跟随父皇出去打猎,十八弟不知什么原因,突发高烧,一病不起。康熙帝很喜欢这个儿子,所以显得忧心忡忡,但是胤礽就跟没事人一样,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这被康熙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康熙认为一个对手足兄弟没有感情的人是不能继承大统的,于是他说胤礽无情无义,不够慈悲,后来第一次被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从那时起,胤礽就对父皇心存芥蒂了,他心里赌气了——你不仁,就不要怪我不义,鲁莽的性格也是很有可能让他出手谋杀父皇的。

三、胤礽做“实习皇帝”上瘾了,皇位对他的诱感太大,他迫不及待想得到它

胤礽做过“实习皇帝”,他对皇位的体验是非常深刻的,所以他对皇位真是垂涎三尺。在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时,胤礽曾经负责监国,军政大权任他操纵,那时他就是紫禁城里的第一把手,任何人都不敢忤逆他的意图,这就勾起了太子的早做皇帝的欲望。

但康熙却迟迟不肯退位,胤礽做了四十几年太子,熬不下去了,所以他想提前动手夺得皇位。

四、出现“九子夺嫡”局面,胤礽怕自己掉队,所以想提前动手杀掉康熙

康熙末期,不仅太子急于继位,其他皇子也都蠢蠢欲动,都想皇帝的这个位子。于是在朝堂上下,“九子夺嫡”越演越烈,大臣之间党派林立,各树党羽,康熙帝也害怕以后出现齐桓公那样“束甲相争,停尸不葬”的悲剧。胤礽虽然是太子,领先诸兄弟们一个“身位”,但是他的能力和胆识却不是诸兄弟中最强的,所以面对咄咄逼人的众兄弟们,胤礽脑子糊涂了,办了傻事。

任何人都无法抵抗皇位的诱惑力,包括胤礽。皇位这个“大肥肉”让胤礽不顾念父子之情,让他铤而走险,欲提前动手取康熙而后代之。

综上所述,胤礽谋逆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内在原因是胤礽性格上的缺陷,外在原因是索额图的教唆和“九子夺嫡”压力,这些让胤礽迫不及待地走上了谋逆的道路。

参考文献:《清史稿》

【以上就是“毅说人文与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文、历史知识分享,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下反馈。】

(本文中所有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胤礽

更多文章

  • 太子胤礽真的烂泥扶不上墙吗?真实历史上,胤礽为何被康熙废掉?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胤礽

    皇太子胤礽非但不是烂泥,相反他文武兼备,颇具治国才能。但他却被康熙大帝两次废黜,其主要原因是君储权责不明矛盾累积,以及其他皇子的中伤。父慈子孝胤礽是康熙帝发妻赫舍里氏的儿子,身份尊贵,由于其嫡亲大哥早夭,其母也在生下他后,失血过多而死。康熙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他身上。在他一周岁的时候就被册立为皇太子

  • 雍正王朝:胤礽和郑春华私会时被康熙发现,郑春华为何突然哼歌?

    历史人物编辑:三阿哥侃历史标签:胤礽

    太子胤礽和郑春华二人私会,结果被的康熙无意撞见,郑春华明知康熙在外面的情况下,选择唱起歌谣,看似普通的四句话歌谣,为何会让原本想破门而入的康熙,瞬间止步不前,放弃了进去探个究竟的想法,郑春华这么做,不怕暴露自己吗? 江南洪水频发,康熙为了这事烦心,寝食难安。为了缓解压力,康熙决定带儿子和百官们来热河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历史上胤礽果真如此不堪吗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胤礽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的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们都知道,太子胤礽在这部剧中形象很差,胆小、自私、懦弱无能、专横、毫无能力、与母妃私通……种种劣行不胜枚举。那么,真实历史上的胤礽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真实历史上的胤礽,聪颖好学、文武双全、颇具才能、出

  • 朱标与胤礽同为太子,为什么无人挑战朱标,而胤礽却这么倒霉?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胤礽

    朱标是明朝第一位太子,而胤礽是大清第一位太子,两者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两位的父亲朱元璋和康熙,在历史上都是杰出的皇帝。朱元璋是大明开国皇帝,开创了洪武之治;而康熙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更是被称为千古一帝。但可惜的是两位最终都与皇位无缘,不过原因却大不相同。朱标是因为自己英年早逝,跟自己的兄弟们

  • 同为皇帝,为什么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标,但康熙却很怕胤礽夺权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胤礽

    为何朱元璋放心太子朱标,而康熙却担心胤礽夺权?其实吧,这个问题说起来也不算复杂,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总结就是,朱元璋和朱标,属于“真爷俩儿”,而康熙和胤礽,则是“假父子”。当然,这里所说的“假父子”,并非指胤礽是“隔壁老王”的,而是说他和父亲康熙之间的关系,远不如朱元璋、朱标爷俩。为何这么说呢?我们先来

  • 直击九子夺嫡:康熙有两种儿子,胤礽和胤礽以外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胤礽

    在这场夺嫡大戏中,康熙的几个儿子都表现得很突出,各个犹如人中龙凤,在政治上水平很高,对外征战讨伐也很能行,毕竟康熙有很多儿子,当基数变大的时候,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几率也会增大,所以有好几个优秀的后代,也很正常。那么是什么影响康熙的传位选择了?除了依据立嫡的制度,那就是情感,是康熙与儿子之间的情感。康熙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是愚蠢至极,原来真实历史上的胤礽并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原上的雪标签:胤礽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太子胤礽可以说是废才表现,身为一国储君,刻画得的确太次了,虽然自古是成王败寇,但是太子胤礽在后世影视剧中被刻画的这么蠢,想必在九泉之下也只能郁闷伤心无奈了…其实真实历史上的太子胤礽还是不错的,身为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太子胤礽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说拥有着炉

  • 《花落宫廷错流年》胤礽遭人下毒性命垂危 祸福相依 被复立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胤礽

    《花落宫廷错流年》太子被废,受尽苦楚,又逢太皇太后孝庄病重,与年淑媛一起上庙为太皇太后祈福,但是太皇太后还是撒手人寰。本是一片孝心,却被大阿哥挑拨,说其连夜出宫图谋不轨,后有人作证这件事才算是结束。但太子被人下毒吐血不止,年淑媛与八阿哥、四阿哥一起帮忙寻找真相。事实上一切都是大阿哥捣的鬼,给废太子下

  • 《知否》原著:难怪荣飞燕被蟊贼玷污,你看荣妃说了啥?不无辜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荣妃

    导语:嘉成县主和荣飞燕同时争抢京城第一美男子齐小公爷,荣飞燕被嘉成县主设计,最终失去贞洁自尽,最后嘉成县主和齐衡成婚,而荣飞燕在齐小公爷与嘉成县主成婚那晚上吊自杀了。当初荣妃为了夺齐衡这个妹婿,屡屡邀请平宁郡主入宫,荣妃做出要和平宁郡主订婚的“假象”,想要借助舆论胁迫平宁郡主答应,而平宁郡主碍于荣妃

  •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把荣妃打入冷宫?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荣妃

    导读:纵观我国历史长河,总共诞生了400多位帝王。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个数字就更加庞大了,都说做名人难其实做帝王尤其是有大帝称号的中外非常有作为的帝王更难。虽然都说家国家国,其实在大帝们看来都是国在家前。冷酷、果断甚至不近人情都是这些大帝的重要特征,因为他们不是普通人;他们背负的江山社稷重于千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