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贾惜春画册判词—深度解读

红楼梦:贾惜春画册判词—深度解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猴爸陪你读书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4/1/26 0:02:30

《红楼梦人物传》开讲了:品红楼故事,解百味人生。

故事中的人物,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

文/猴爸(徐昊昕)

由于《红楼梦》是残本(只到80回),所以书中的判词及图画,是作者对故事中人物以及故事发展结局的预示。

通过图画和暗示,我们能够预测到故事及人物的结局。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聊一下《红楼梦》中的图画和判词。

希望我的分享,对您能够有所帮助。

【附】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龄官、娇杏。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袭人、平儿、鸳鸯、紫鹃、莺儿玉钏、彩云、司棋、芳官、麝月。

正册判词之惜春

贾惜春:贾珍的妹妹。

由于父亲贾敬一味炼丹,母亲又早世,因此一直在贾母身边。

最后,在栊翠庵出家为尼。

画:一所古庙,画面有一美人,

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乡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画册解读】

画册古庙中的美女,指的就是惜春,她最终留着了古庙生活。

独自看经书,暗指她看破了一切,最终削发为尼。

画册也指,惜春在看破了红尘之后,最终选择在栊翠庵做了尼姑。

【判词解读】

勘破三春景不长:这一句带有一语双关的意思,表面上看,是感叹好景不长的意思。

实际上,是感慨三春好景不长。

元春虽选为贵妃,却在虎兜相逢之时去世。

迎春嫁给了玩恩负义的孙绍祖,最终被虐待死。

探春虽才能出众,但却远嫁海外进而造成骨肉分。

缁(zi一声)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是黑色的衣服,也只尼姑服。

顿改:表明惜春出家的决心。

判词翻译: 感叹三春的好景不长,因此痛下决心抛弃昔日的华妆玉带,决定出家为尼。

可怜当初乡户侯门的子女,最终独自卧在青灯古佛面前打坐。

【深度解读】

惜春,作为贾府里年龄最小的一个。

从她出生后,贾府就进入了衰败的景象,再加上她看到了三个姐姐命运的不济,最终看破红尘,选择出家为尼。

我想惜春的性格,多少都会受到她父母的影响。

从小失去母亲的她,渴望有父亲的疼爱。

可贾敬却一味想着炼丹,而她也只能跟在贾母身边。

她那种不关心他人的利己主义心态,想必是遗传了父亲贾敬。

而她性格孤僻,是因从小没有父母疼爱,没有安全感所致。

对于惜春出家,我想是因为她见证了贾府衰败,懂得了荣华富贵转瞬即逝,人世间一切事情都逃不过定数。

最终她选择了步入佛门,希望能通过此种方式得以解脱。

判词最后,用“可怜”来点评惜春。

我想意在感慨,原本多才多艺的富家小姐,本可以过上还不错的生活。

最终却甘愿放弃一切,选择步入佛门。

感悟:由贫入富易,由奢入俭难。

一个人,一旦过惯了荣华富贵的日子,就很难接受艰苦的生活了。

尤其是从前每天鸡鸭鱼肉,如今萝卜青菜。

从前浑身名牌,如今衣衫褴褛。

对于这样的落差,很少有人能够接受,并且还是自愿接受。

这个自愿,不是表示一个人有多无奈,而是他看透一切,甘愿放弃荣华富贵的生活。

惜春就是这样一个人。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诗词。

一个人

最难能可贵之处

就是看透生活后

依旧热爱生活

人生自有起落

生活自有苦乐

日子自有争让

看淡者事自释

知足者生自乐

互让者婚自幸

——完——

我有一个宏伟的读书计划

👉点击了解:我希望用30年时间,帮助10000人成长。

标签: 贾惜春

更多文章

  • 将巧姐卖到烟花巷的“奸兄”是谁?看了答案,才知作者笔中有刺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巧姐

    在《红楼梦》众多续书中,高鹗续的后四十回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许多读者对续书鄙夷不屑,有的甚至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每每斥其狗尾续貂,但不可否认,若没有高鹗的续书,《红楼梦》也不会流传如此之广,被众人所品读和喜爱。然而,此续书在很多问题处理上,可以说是违背了原作者的意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旁的不说,就

  • 巧姐为何能进入金陵十二钗?从豪门千金沦落到农村妇,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巧姐

    巧姐为何能进入金陵十二钗?从豪门千金沦落到农村妇,有何玄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皆是集美貌与才华的女子,唯独巧姐是个例外。巧姐原名大姐儿,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为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取义七夕乞巧节,希望从小多病长大多灾多难的巧姐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巧姐是个可人疼的,王熙凤虽然为人狠辣,但是对

  • 王熙凤对刘姥姥的一次暖心之举,冥冥中为女儿巧姐积下了福报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巧姐

    王熙凤的一生,用贪嗔痴三字似乎就可以概括,所以,即便是荣府炙手可热的人物,那府中上下背后咒骂她的人比比皆是,然而,这样一位“夜叉”,也是偶有暖心之举的。在第六回,国公府这边钟鸣鼎食,生活极尽奢靡,城外的刘姥姥一家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家人为生计发愁时,刘姥姥想起了女婿王家早年和金陵王家的一段渊源,

  • 刘姥姥为了赎回巧姐儿,卖了自己的亲孙女?3种说法,孰真孰假?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巧姐

    随清兵入关,得到宠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与皇家有着复杂的关系,在康熙年间为江宁织造的内务府肥缺,尽在祖孙三代手中。而历经三代成为江南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正是《红楼梦》的著作者曹雪芹的家世,既是权贵也同样是诗礼之家。始于繁华,终于沦落,雍正即位,曹家失势,家道中落,曹雪芹少年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

  • 为何巧姐之后贾府再没有新生儿?秘密藏在这两个人的判词里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巧姐

    有人曾说,《红楼梦》里最令人细思极恐的一件事,便是从故事的开始便只有人在不断死去,而未见一声新生儿的啼哭,倒也是事实。第二回,在冷子兴与贾雨村的交谈中,交待了贾家为东汉贾复后裔,而且向来支庶繁盛,遍布各省。而细论起来,则以金陵宁荣两支最为荣耀富贵。作为开国勋贵,四王八公独占两公,贾家已赫赫扬扬逾百年

  • 巧姐落难藏春院,刘姥姥用啥为她赎身?不是房子和地,而是个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巧姐

    同为官家小姐,林黛玉7岁的时候,因为父亲病重,母亲早亡,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不得已进了外祖家——贾府,做为栖身之处。虽有家资万贯,物质不缺,却也常常有寄人篱下之感。同样是官家出身,林黛玉侄女的巧姐,与黛玉当初进贾府时差不多的年纪,却在经历了贾府被抄之后,被恶毒的兄长和舅舅卖去了烟花之地,如无刘姥姥辛

  • 《红楼梦》前80回,巧姐一句话没说,凭什么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巧姐

    文|四季文史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红楼梦》前80回,巧姐并没有说一句话,试问,她凭什么可以位列“十二钗”正册?警幻仙子曾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女性,至少有2个标准:一个是“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一个是“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意思就是入“正册”,不仅是十二冠首女子

  • 贾母送给刘姥姥的包袱,虽然都是寻常之物,却有一样救了巧姐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青年史观标签:巧姐

    在第六回,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打秋风时,须仰仗周瑞家的帮忙,几番周折才算见了“真佛”王熙凤,忍耻告难后,方得二十两银子欢喜而归。因首次造访奢豪大户,难免怯场,且心怀羞耻,故刘姥姥再世故老练,也难免失言,如其听王熙凤要赏自己二十两银子时,洗得抓耳挠腮,脱口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种话,莫说凤姐听着刺耳,连

  • 巧姐生于七月初七,王熙凤为何称日子不好?你看刘姥姥怎么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巧姐

    虽然是荣府唯一的草字辈小姐,但因为年幼,故相较于其他十一位正钗而言,关于巧姐的笔墨是非常有限的。在前八十回,文中巧姐出场仅仅三处,而且都未曾发声,然而由巧姐的判词和红楼梦曲《留余庆》来看,在八十回后将有大部分关于巧姐的情节,只可惜原稿遗失,未能得见。巧姐原不叫巧姐,在第四十二回之前,这位千金小姐仍唤

  • 红楼梦大结局:刘姥姥探望关狱神庙的凤姐,救下沦落风尘的巧姐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巧姐

    红楼梦的大结局,贾府被抄,凤姐被关在狱神庙,她眼神呆滞地看着外面。刘姥姥带板儿来来看望她,刘姥姥叫了一声“姑奶奶”,王熙凤才看到她。狱卒走过来,刘姥姥赶忙掏出银子打点,狱卒才把她放进去。刘姥姥问巧姐呢?凤姐难过得转过脸去。小红在旁边哭着说:“卖了?”刘姥姥惊问道:“卖到哪里去了?”小红告诉刘姥姥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