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都说贾惜春冷漠无情,谁又知道她内心的凄苦?

《红楼梦》都说贾惜春冷漠无情,谁又知道她内心的凄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谈生活趣味 访问量:4338 更新时间:2023/12/16 17:09:15

贾府四春,惜春不是贾母亲孙女而是侄孙女,贾惜春刚出生的时候母亲因为难产死了,父亲贾敬心灰意冷直接出去道观做道士修行,每天除了念经书供奉神灵什么都不理了。为此贾母怜惜把惜春接到荣国公府,养在身边跟贾府其他三春一起教育长大。

在大家的眼中贾惜春是一位冷酷无情的人,对人对事都非常冷漠,贾府中有什么热闹的事情,她都是第一个先走的;在家检大观园的时候,因为入画帮自家哥哥藏的东西被发现了,惜春要赶入画走,王熙凤当场给入画求情,但惜春执意要把她赶走。最后叫来嫂子尤氏把丫头入画带出去卖了或者嫁了,并且言语中讽刺了尤氏,两人就吵了起来。惜春直接跟嫂子尤氏说她只是到管好自己就像,不管你们,以后有什么事情你们也别连累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得出来贾惜春的内心是很冷漠很无情的人。

贾惜春的一切行动跟语言都让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指责她心太冷了,我之前也是这样想过,但是我重复读了红楼梦发现贾惜春的性情跟她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也怨不得她。还记得贾惜春小时候第一次跟林黛玉见面的时候是互相拉着手亲切的唤姐姐,她也跟其他姐妹一样拥有一颗单纯又顽皮的心,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贾惜春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变成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呢?

贾惜春本是宁国府的小姐却从小就生活在荣国府中,身边接触的小姐妹们不是有祖母疼就是父母都在身边,还有哥哥姐姐关心着。当时幼小的她也曾羡慕过有贾宝玉父母在身边的样子吧?虽然贾政对贾宝玉不满不是打就是骂,但这是父亲对孩子的负责跟爱的表现。而贾惜春虽然也有父亲,但这个父亲从她一出生就抛弃她了,不但对自己不管不顾对宁国府也是不闻不问,整天就知道炼丹修道。她也曾羡慕贾探春有一位好哥哥,贾宝玉跟贾探春不是同一母所出,但是两兄妹感情很好,贾宝玉出去玩的时候在外面看到精致好看的东西给贾探春带回来。而贾惜春也有哥哥嫂子,但都对她犹如陌生人一样,逢年过节贾珍夫妇都没有接贾惜春回家,甚至嘘寒问暖的语句都没有。所以她跟自己的亲哥哥嫂子一点感情都没有。

她从小生活在贾府中,虽是同一血脉所出的,但这毕竟不是她的家,她的家是宁国府,但宁国府的当家人也从来没有想起过她,她在贾府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地位,没有人疼,没有人在乎。就连外姓到来都比她在贾府中受宠。她也不想争宠的,很多时候也想有个知心人可以一起说说话,但是却没有人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在贾府中虽然没有人敢欺负她,大家对她尊敬礼貌,这也是一种疏远的礼貌,从小贾惜春就感受到了同龄人感受不到的东西,世间的人情冷暖跟残酷冷漠,导致了她慢慢的看清楚了身边的一切,开始变得冷漠无情,连贾探春都说她性格孤僻。

年幼的时需要呵护时没有人出现,逢年过节家人团圆的时候却亲哥哥却没有理她,生病无助的时候,也没有人出现,其实贾惜春的冷漠无情何尝不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呢?你觉得呢?

标签: 贾惜春

更多文章

  • 红楼梦:贾惜春画册判词—深度解读

    历史人物编辑:猴爸陪你读书标签:贾惜春

    《红楼梦人物传》开讲了:品红楼故事,解百味人生。故事中的人物,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文/猴爸(徐昊昕)由于《红楼梦》是残本(只到80回),所以书中的判词及图画,是作者对故事中人物以及故事发展结局的预示。通过图画和暗示,我们能够预测到故事及人物的结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聊一下《红楼梦》中的图

  • 将巧姐卖到烟花巷的“奸兄”是谁?看了答案,才知作者笔中有刺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巧姐

    在《红楼梦》众多续书中,高鹗续的后四十回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许多读者对续书鄙夷不屑,有的甚至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每每斥其狗尾续貂,但不可否认,若没有高鹗的续书,《红楼梦》也不会流传如此之广,被众人所品读和喜爱。然而,此续书在很多问题处理上,可以说是违背了原作者的意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旁的不说,就

  • 巧姐为何能进入金陵十二钗?从豪门千金沦落到农村妇,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巧姐

    巧姐为何能进入金陵十二钗?从豪门千金沦落到农村妇,有何玄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皆是集美貌与才华的女子,唯独巧姐是个例外。巧姐原名大姐儿,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为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取义七夕乞巧节,希望从小多病长大多灾多难的巧姐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巧姐是个可人疼的,王熙凤虽然为人狠辣,但是对

  • 王熙凤对刘姥姥的一次暖心之举,冥冥中为女儿巧姐积下了福报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巧姐

    王熙凤的一生,用贪嗔痴三字似乎就可以概括,所以,即便是荣府炙手可热的人物,那府中上下背后咒骂她的人比比皆是,然而,这样一位“夜叉”,也是偶有暖心之举的。在第六回,国公府这边钟鸣鼎食,生活极尽奢靡,城外的刘姥姥一家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家人为生计发愁时,刘姥姥想起了女婿王家早年和金陵王家的一段渊源,

  • 刘姥姥为了赎回巧姐儿,卖了自己的亲孙女?3种说法,孰真孰假?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巧姐

    随清兵入关,得到宠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与皇家有着复杂的关系,在康熙年间为江宁织造的内务府肥缺,尽在祖孙三代手中。而历经三代成为江南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正是《红楼梦》的著作者曹雪芹的家世,既是权贵也同样是诗礼之家。始于繁华,终于沦落,雍正即位,曹家失势,家道中落,曹雪芹少年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

  • 为何巧姐之后贾府再没有新生儿?秘密藏在这两个人的判词里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巧姐

    有人曾说,《红楼梦》里最令人细思极恐的一件事,便是从故事的开始便只有人在不断死去,而未见一声新生儿的啼哭,倒也是事实。第二回,在冷子兴与贾雨村的交谈中,交待了贾家为东汉贾复后裔,而且向来支庶繁盛,遍布各省。而细论起来,则以金陵宁荣两支最为荣耀富贵。作为开国勋贵,四王八公独占两公,贾家已赫赫扬扬逾百年

  • 巧姐落难藏春院,刘姥姥用啥为她赎身?不是房子和地,而是个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巧姐

    同为官家小姐,林黛玉7岁的时候,因为父亲病重,母亲早亡,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不得已进了外祖家——贾府,做为栖身之处。虽有家资万贯,物质不缺,却也常常有寄人篱下之感。同样是官家出身,林黛玉侄女的巧姐,与黛玉当初进贾府时差不多的年纪,却在经历了贾府被抄之后,被恶毒的兄长和舅舅卖去了烟花之地,如无刘姥姥辛

  • 《红楼梦》前80回,巧姐一句话没说,凭什么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巧姐

    文|四季文史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红楼梦》前80回,巧姐并没有说一句话,试问,她凭什么可以位列“十二钗”正册?警幻仙子曾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女性,至少有2个标准:一个是“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一个是“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意思就是入“正册”,不仅是十二冠首女子

  • 贾母送给刘姥姥的包袱,虽然都是寻常之物,却有一样救了巧姐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青年史观标签:巧姐

    在第六回,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打秋风时,须仰仗周瑞家的帮忙,几番周折才算见了“真佛”王熙凤,忍耻告难后,方得二十两银子欢喜而归。因首次造访奢豪大户,难免怯场,且心怀羞耻,故刘姥姥再世故老练,也难免失言,如其听王熙凤要赏自己二十两银子时,洗得抓耳挠腮,脱口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种话,莫说凤姐听着刺耳,连

  • 巧姐生于七月初七,王熙凤为何称日子不好?你看刘姥姥怎么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巧姐

    虽然是荣府唯一的草字辈小姐,但因为年幼,故相较于其他十一位正钗而言,关于巧姐的笔墨是非常有限的。在前八十回,文中巧姐出场仅仅三处,而且都未曾发声,然而由巧姐的判词和红楼梦曲《留余庆》来看,在八十回后将有大部分关于巧姐的情节,只可惜原稿遗失,未能得见。巧姐原不叫巧姐,在第四十二回之前,这位千金小姐仍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