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正史二十四史有哪些,二十四史指的是什么书,二十四史先后顺序

正史二十四史有哪些,二十四史指的是什么书,二十四史先后顺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143 更新时间:2023/12/12 8:43:34

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历史上各朝代撰写的,并且被历朝列入正史的是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中国有十八个朝代,为何却有二十四史呢?“二十四史”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起于汉武帝时诞生的《史记》,终于清乾隆时刊行的《明史》,前后相隔一千八百多年。总计一共有三千二百一十三卷,大约有四千万的字,都是统一的用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而成的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合称“二十四史”。二十四史共3229卷(或3249卷),共约4000万字。嘻嘻网编辑部历史组将“二十四史”每部书的书名,成书朝代及作者如下:

序号

书名

作者

今本卷数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范晔

120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

65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

50

13

隋书

唐·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王袆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二十四史”的概念亦是逐步形成的。在三国时期,社会上就有了三史之称。而这三史历来都是指《史纪》《汉书》和东汉刘珍所编撰的《东观汉记》,而在范晔的《后汉书》出现之后,就取代了《东观汉记》成为三史之一。

唐朝以前往往将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合称为“三史”。后来又加入了陈寿的《三国志》,称为“四史”或“前四史”。

唐朝官修南北朝八史和《晋书》,再加上之前的前四史合称为“十三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和《隋书》。“十三史”唐朝对西汉以来所修十三部纪传体史书的合称。

到了宋朝这一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上《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就又形成了“十七史”之说。

到明代后,又增加《宋史》、《辽史》、《金史》和《元史》合称之为“二十一史”。

再清朝的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再加上前先的各史,就是“二十二史”。后又增加《旧唐书》,变成“二十三史”。在编撰《四库全书》的过程之中,学者又从《永乐大典》之中辑录出来《旧五代史》,经过乾隆皇帝的钦定,也被列入正史,到此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到四十九年,由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古代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不久又增入《旧唐书》、《旧五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不含清代历史,近人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书成后,并入“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其后又添入近人柯劭忞撰写的《新元史》,终成“二十六史”。“二十四史”被尊为“正史”。《隋书·经籍志》曰:“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班固)、马(司马迁),以为‘正史。”遂有“正史”之说。“二十四史”皆属纪传体史书,即以人物为中心,着重记述有关人物的生平事迹,历史事件附见于人物纪传中。纪传体主要有纪、表、志、传四种体例:

“纪”(或曰“本纪”)逐年记载帝王在位的国家大事;

“表”扼要胪列纷纭复杂的的大小史实;

“志”(或曰“书”、“考”)专项记录各项典章制度;

“传”(或曰“列传”)集中描摹历史人物生平;

《史记》和《新五代史》中又多出一种“世家”,系纪和传的结合体。四种体例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共同展现出一幅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

正史和信史的区别

正史是史官(或史家)对历史的详实记录,有别于古代私家编撰史书,即所谓野史。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中国的信史靠谱吗?本是野史的第一信史《史记》

“正史”一词最早见于阮孝绪《正史削繁》,有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因纪传体《史记》、《汉书》之书,以帝王(本纪)为纲,故称正史。至清乾隆四年修《四库全书》,确定《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正统纪传体史书为正史。而其间的“三史”、“四史”、“七史”、“十一史”、“十三史”、“二十一史”、“二十二史”、“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都可称作正史,《二十五史》之中,字数最少的史书是《陈书》,大约20万字;字数最多的是《清史稿》,大约500万字。《明史·艺文志》又分为纪传、编年二体,所谓正史,为各朝政府为前朝所编修史书,二十五史皆为纪传体,无编年体。

信史是指有纪录的历史,为与史前史相对的概念。即人类开始使用文字之类可确实辨认其意涵之媒介,以记录现象以后的历史。各地人类发明文字的时间都有不同,所以信史没有一个适用于各地的特定时间。最早步入信史时期的是新月沃土(fertilecrescent),不过,作为一个泛称,信史通常指公元前4000年以后的时期。简单来说,石器时代(前250万年-前4000年)就是史前史时期,青铜器时代(前4000年-各地不同时期完结)以后就是信史时期。

举个例,中国夏朝目前为止未有同时期文字记载,故夏朝是史前史。商朝人使用甲骨文,故商朝是信史。综上所述,信史就是使用文字或者符号记述下来的历史,而正史是在记录下来的历史中官方编纂的历史,所以可以说正史肯定是信史,信史囊括正史,但是信史不一定是正史。

标签: 正史二十四史

更多文章

  • 中国皇帝的帝号:庙号尊号谥号年号怎样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庙号,尊号,谥号,年号

    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在中国古籍中现身频频。前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年号则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现就所知,将四者来龙去脉略加辨析考述,以飨读者。1、庙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

  • 中国历朝历代各个政权首都国都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朝历代各个政权首都国都一览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朝代更替方面,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根本无法和中国相比。都城,即就是就是今天所说的首都,又称为国都,首要城市或行政首府,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政府所在地的称谓。它通常是各类国家机关集中驻

  • 中国古代曾经有5个城市叫过“北京”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城市,北京

    在中国历史资料里看到过的“北京”并非都是当今的中国首都北京。从公元938年开始,北京成为辽、金、元,明、清的国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尤其是明朝在北京修建的紫禁城成为了明清的首都,成为一个承载中国文化跟历史的城市。在历史上,不仅仅有我们现在的北京

  • 中国历代都城定都的哲学,古代选择都城的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都城,定都,哲学

    看中国的地形图,可以发现,中国地势,北高南低,所以南方适合于发展经济,但不利于作为政治中心。在南方建都一般都为短命王朝或被北方国家灭亡,除明初建都在南京,但之后却迁都于北京,其他诸如东晋、南宋以及后来明末清初的南明小朝廷一般都趋于保守,在外交军事之中处于守势,基本是被动挨打。南方(长江中下游)易攻难

  • 中国四大古都是哪四个城市,中国四大古都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四大古都

    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朝代更替方面,中国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在这么多的朝代更替中,不断地有城市变成都城,成为那个时代的文明河繁华的代表,有些得到了传承至今还是繁华的都市,有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在哪里都已经无从寻找踪迹了。北京是一座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

  • 中国历史上的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中京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中京

    “京”这个词有个特指的含义,就是指国都。中国历史上做过都城的城市以地理位置相区分,所以有“北京”、“南京”、“西京”、“东京”。前两个好理解,现在还保持了这个称呼,即现在的北京市和

  •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哪些附属国,哪个朝代的附属国最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附属国,朝代

    附属国是指名义上拥有主权,实际上在外交、金融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依附于强国并受其控制的国家。在封建社会阶段,强大的封建帝国王朝用自己的武力征服周边小的国家,让其臣服且每年向帝国纳贡。中国的附属国与西方的附属国不同,只是在名义上为中国的属国,其实在政治、经济、外交上都是独立的。所谓附属主要体现在:统治者不

  • 中国历史上那些不被正史承认的朝代或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正史,朝代,政权,王莽,刘玄,侯景,王世充,武则天,黄巢,李自成,方腊,黄巢

    中国历史朝代讲求正朔,正统,因此一些朝代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被官方承认的朝代(多为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下面罗列中国历史上这些不被承认的朝代。王莽“新”8年至23年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郸大名县),新显王王曼

  • 中国古代朝代的国号都是什么含义及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国号,含义,来历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亦即政权之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宋代及宋代以前,大小国家的国号都是依照地望取的。春秋国家诸如秦、晋、齐、

  • 没人敢娶的奇丑女如何当上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钟离春,齐宣王,钟无艳

    钟离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丑女,但她却是战国时齐宣王的王后。齐宣王是战国时齐国比较有政绩的君王,他虽然没有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却仍然愿意高薪把孟子留在身边。齐宣王非常爱养士,他常常将天下的名士聚集在自己身边,如淳于髠、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皆赐列第,为上大夫。齐宣王还最爱听这些名士讨论自己的学术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