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丘濬,孝宗朝文渊阁大学士,有明一代文臣之宗

丘濬,孝宗朝文渊阁大学士,有明一代文臣之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56 更新时间:2024/1/19 2:18:18

丘濬,字仲深,琼山人,明朝中期有名的教育家、历史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被史学界称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丘濬历事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依次担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弘治七年升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丘濬在明代宰辅中以“博极群书”而出名,吴伯与《国朝内阁名臣事略》称他为“当代通儒”,举凡六经诸史、古今诗文、以至医卜老释之说,无不深究。

丘濬一生研究范围涉及到政冶、经济发展、哲学思想、文学类、医药学、戏剧表演等层面。他明确提出“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见解比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劳动价值论”要早180年。《大学衍义补》是丘濬经济治国观念大成者之作。丘濬善为南曲,戏剧作品《五伦全备记》那时候颇有影响。其诗法度认真细致,风格雅致。

少年天才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十一月初十,丘濬出生于琼山县府城镇下田村(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红城湖路金花村)。丘濬幼时失去了爸爸,妈妈李氏教他念书,他看一遍就能背诵。六岁可作《五指山诗》出口成章。家贫无书,曾经走数百里路借阅,必定将书借到才罢手。

正统九年(1444年),考取广东省乡试第一名。正统十二年(1447年),赴京参与会试,不第。

步入仕途

景泰五年(1454年),举进士及第,廷试当以一甲及第,以策中颇触时讳,遂以貌寝为由改二甲第一,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写教材《寰宇通志》,景泰七年书成后被明朝宗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丘濬在翰林院任职后,见闻更为广泛,特别是在了解国家历史典故,以经国济民自负。

献言军事

成化元年(1465年),两广有战争,丘濬向大学士李贤奏疏,指出阐述局势,井然有序数千言。李贤对他的策划很赏析,向皇上禀告,明宪宗命将丘濬的策划抄录出来,让总兵官赵辅、巡抚都御史韩雍看。韩雍等攻破贼军,尽管不完全是用丘濬的谋略,然而丘濬因此在诸臣中颇有声望,就职期满,晋升侍讲(从五品)。

国子祭酒

成化二年(1466年),参加撰写《英宗实录》,这一年秋天,升为侍讲学士(从五品)。

成化十三年(1477年),《续通鉴纲目》成册,提高为翰林院学土,十六年,封为礼部侍郎、转任国子祭酒(从四品)。那时候学习经义的书,好尚奇险怪异之文,丘濬在主持南畿的乡试时,在分考和会试中他都痛切地遏制这类笔风。丘濬就职国子监后,他督促国学生时,尤其肯求劝诫他们将文体返归正路。没多久晋为礼部右侍郎(正三品),执掌祭酒事务。

劝帝贤明

弘治五年(1492年),丘濬上言道:“臣在成化年里看到彗星三次出现,遍扫三垣,周围五六百里地面发生地震。近期陨星发生在天河,每天地震天鸣不己,怪鸟在宫里鸣叫声三声。《春秋》二百四十年,记述发生慧星三次,地震五次,飞禽2次。如今却在二十年中间频繁发生,十分让人担心。希望皇上感受老天爷的仁爱,想起祖先创业的艰辛,修身养性净心以立压根,而融入政事的需要,慎重面对自身所爱好、尊崇的东西,而不被异端所迷惑,节省钱财,不会消耗我国財富,公平地使用优秀人才,不人云亦云,严禁以私事谒见请托,明确义理,维持勤俭节约的品性,勤于政务,那么,阿谀求宠、邪门旁道的乱政之辈就害怕为非做歹,自然灾害就可以消除。”然后列举二十二种时弊,孝宗都接纳他的建议。

刚正不阿

丘濬在位时,以前用宽大为怀发孝宗,以忠厚来改变士风。只是生性偏狭,曾与刘健在商讨事情时,因想法不符合,竞把帽子摔下地。言官讲话没中他意,丘濬总是当众反驳。他与王恕关系恶化,以致不说话。

弘治六年(1493年)考核群吏,王恕上奏折要免去二千人。丘濬则要求没满三年的仍任原职,无特别贪欲暴虐劣行的官员仍留任,留有九十人。王恕争论无結果,要求辞职。太医院判刘文泰以前与丘濬家里有回来往,刘揭发王恕失职,王恕猜疑刘是受丘濬挑唆,而舆论大哗,说疏稿是丘濬写的。王恕竟由这事被罢黜,大家从而对丘濬很有看法。给事中毛珵、御史宋德、周津等纷纷上奏折弹劾丘濬不可以位居相位,孝宗不理睬。

弘治七年(1494年)八月,加封丘濬为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卒于任上

丘濬在朝廷的最后几年,他陆续呈上十三份奏折请辞还家,但却沒有获得孝宗的准许。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初四日,丘濬在任上过世,终年七十六岁,孝宗下旨辍朝一日赙宝钞一万贯,追赠“太傅”,谥号“文庄”。

弘治八年(1495年)三月十二日,孝宗又撰写了《特赐谥策文》,命行人宋恺扶灵将遗体带回海南,遗体抬到海口滨涯村时缆绳忽然神秘地绷断,因此就地下葬。

标签:丘濬

标签: 丘濬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李东阳,入内阁十八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东阳,明朝历史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人,因家族世世代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八岁时以天才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

  • 李东阳和茶陵诗派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东阳,茶陵诗派,明朝历史

    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发生一种所谓的“台阁体”诗。台阁体就是指以那时候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永乐成化年间,是明初的“太平盛世”,因而他们的诗词只寻求所谓的“雍容典雅”,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喝酒应酬之作,脱离社会发展欠缺具体內容,內容大部分较为匮乏,多见

  • 谢迁,明朝中期知名阁臣,谢公尤侃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谢迁,明朝历史

    谢迁,字于乔,号木斋,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朝中期知名阁臣。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状元。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内阁参加机务,进詹事。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人正直秉节直谅,见事明敏,善持论。与刘健,李东

  • 王恕明代中期名臣,辅佐明孝宗实现弘治中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原学派,弘治三君子,王恕,明朝历史

    王恕,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三原(今属陕西)人。明代中期名臣。王恕历仕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扬历中外四十余年,刚直清严,始终一致。与马文升,刘大夏并称“弘治三君子”,辅佐孝宗朱祐樘完成“弘治中兴”,世称“始弘治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为极盛者,恕力也。”与他的儿子王承裕并为“

  • 马文升历仕五朝,与王恕,刘大夏并称“弘治三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弘治三君子,马文升,明朝历史

    马文升,字负图,汉人,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人。明代中期重臣,诗人。景泰二年(1451年),马文升登进士第,授为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刑部尚书,随后吏部尚书。明武宗时上疏乞去。正德四年(1

  • 明朝关学之三原学派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原学派,王恕,明朝历史

    “三原学派”又被称为“关学别派”,是以明王恕为代表的学派。因恕以及门下多为陕西三原一带人,故名叫“三原学派”。理论无多建树,为程朱绪余。赞成孟子尽心知性知天说,觉得“盖性乃天之所命,人之所受。其理甚微,非尽心而穷究之,岂易知哉!既知其性,则知天理之流行,而付于物者,亦不外是矣”(《明儒学案·三原学案

  • 刘大夏明代中期名臣,弘治三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大夏,弘治三君子,明朝历史

    刘大夏,幼名瑞昌保,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中期名臣,诗人。刘大夏备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完成“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并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作“楚地三杰”。明武宗继位后,刘大夏屡疏辞呈,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独断专行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

  • 沐昆在镇二十二年,屡平诸蛮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沐昆,明朝历史

    沐昆,字元中,号玉冈。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代中后期勋臣、将领,黔宁王沐英五世孙、定边伯沐昂之玄孙。沐昆最开始袭任锦衣指挥佥事,后被叔祖、黔国公沐琮收养。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沐琮去世,沐昆袭封黔国公,佩征南将军印镇守云南省。他为人稳重,喜怒不形于色,在滇二十二年,攻灭龟山、竹

  • 明武宗朱厚照,作为皇帝真的很差劲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武宗,朱厚照,明朝历史

    明武宗朱厚照明代第十位皇上,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年号正德。朱厚照自小机敏聪慧,喜爱弓骑。即位没多久,便信用以刘瑾为代表的宦官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时称作“八党”。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而刘瑾则日益诱导武宗戏玩游戏娱乐。在西华门别筑宫殿,造密室于两厢,称之为“豹房”、“新宅”,每日游

  • 焦芳明朝阉党,最后竟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焦芳,明朝历史

    焦芳,字孟阳,河南泌阳县人(今属河南驻马店),明朝阁臣、阉党。明朝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心胸狭隘天顺八年(1464)进士,大学士李贤因他是同乡,把他引荐为庶吉士,后授予编修,进侍讲。焦芳为巴结李贤,出入门下,胁肩巧笑,投其所好,而又阴遣其妻入侍。任满九年后,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