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恕明代中期名臣,辅佐明孝宗实现弘治中兴

王恕明代中期名臣,辅佐明孝宗实现弘治中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80 更新时间:2023/12/28 14:17:07

王恕,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三原(今属陕西)人。明代中期名臣。王恕历仕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扬历中外四十余年,刚直清严,始终一致。与马文升,刘大夏并称“弘治三君子”,辅佐孝宗朱祐樘完成“弘治中兴”,世称“始弘治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为极盛者,恕力也。”与他的儿子王承裕并为“三原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王端毅公奏议》等作品传世。

功绩突显

王恕于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考中举人,被评为庶吉士。后授任大理左评事,晋升左寺副。曾上疏条陈有关刑罚不合理的六件事,都经朝中商议而获得实行。后转任扬州知府,还不等朝中答复就发粮救助灾荒,又开办资政书院来培养读书人。

天顺四年(1460年),王恕因功绩突显,被越级提升为江西右布政使,在任内平定赣州寇乱。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后,下诏命大臣严苛地考评天下官员,免去了河南左布政使侯臣等十三人,而以王恕接任侯臣。

威行徼外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大学士商辂等觉得云南离京都远在千万里,西边控制诸夷,南接交趾,而驻守太监钱能得寸进尺,便商讨外派有声望的大臣为巡抚镇守云南,因此改王恕为左副都御史前去,到云南后即升为右都御史。

王恕在云南就职共九个月,威名远播海外,自黔国公沐琮以下都慎重地听从法令。王恕一共二十次上疏,正直的名声震撼天地。那时候,安南国接纳江西一位姓吴的叛人做为谋主,悄悄地外派特工进到临安,又在蒙自市锻造武器,打算出其不意袭击云南。王恕要求加设副使二名,用于提升边备,他们的诡计便沒有成功。

屡上谏言

王恕到南京就职几个月后,晋升南京兵部尚书,仍兼帮助守备处理机要事务管理。他选拨下属时禁止熟人讲情,与他共处的人都不开心。而钱能回家后频繁在宪宗眼前进谗言。宪宗对王恕数次直言相劝也不满意,就命王恕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按旧制,对应天,镇江,太平,宁国,广德的官田征缴租额的一半,民田田租全免费。之后,民田大多数归入豪门,而官田连累平民。王恕就酌量降低官田亏损,稍微提升民田负担。常州那时候有额外多征的粮米,他就奏报朝中以六万石大米补夏季田税缺额,又补别的府户口盐钞税六百万贯,公私两便。所管辖区产生水灾,他奏免秋粮六十余万石。四处救济借贷,救回来了二百多万人。江南每一年向内府运输白熟粳糯米十七万余石,提交各府部糙粳米四万四千余石,老百姓许多因而破产,而光禄寺一概供货给厨子,工匠。除此之外宦官横征暴敛,全国各地输送上的贡物,承担收贡物的高官一概都超量索要。纺织绸缎及其采花捕鸟的人,路面上络绎不绝。王恕依次向朝中阐述其害,建议也不被采取。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宪宗又调任王恕为南京兵部尚书。这时钱能也守备南京,对人会说:“王公,是天界之人,我毕恭毕敬服侍罢了。”王恕坦诚待他,钱能总算收敛了很多。那时候林俊被下狱,王恕上疏说:“天地只有一坛,祖宗只有一庙,而佛却有千余座寺。修建一寺,移民有数百家,耗费财政几十万两银两,这也是很不应当的。林俊说的对,不应该追刑。”宪宗看到奏章后不开心。

王恕对事情坦然陈述一点也不逃避。依次应诏陈述政务二十一次,提意见三十九次,都极力阻拦权势宠臣的胡作非为,世人倾心敬仰他,每每政务碰到不合理的状况,必然有些人说:“王公怎么不说呢?”要不就说:“王公的奏疏立刻到。”事毕后,王恕的疏文果真到。那时候歌谣说:“两京十二部(指北京,南京的六部),独有一王恕。”权势宠臣都对他十分嫌恨,宪宗也对他甚感厌倦。

被迫致仕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宪宗用传奉官,王恕劝谏更为深切,宪宗更加不开心。王恕以前已加职太子少保,适逢南京兵部侍郎马显上疏要求弃官,宪宗突然在批文上另附王恕以太子少保离休,朝野臣子获知后大幅惊骇。王恕数次任巡抚,从侍郎到尚书,都是在留都南京。因为喜爱直言以对,终于没法呆在朝中。

他荣归故里后,威望更高,廷臣持续向上强烈推荐他,工部主事王纯把王恕比作汉朝的汲黯,以致遭受杖责,被降至思南府推官。

重起就职

直至明孝宗朱祐樘登基后,才采纳廷臣的引荐,召王恕入朝任吏部尚书,没多久加职太子太保。此前,朝內外弹劾内阁大学士刘吉的高官,必定引荐王恕,刘吉因此大为憎恨王恕。但凡王恕所举荐的,他必然暗地里阻碍。

弘治元年(1488年)闰正月,言官罢免两广总督宋旻,漕运总督丘鼐等三十七人应当免职撤职,这当中有很多素来有资历的高官。刘吉居然立即领旨给予准许,奏折不下到吏部。王恕由于不能行使其权力,上疏要求离去,孝宗不准许。陕西缺巡抚,王恕强烈推荐河南布政使萧祯。孝宗下诏另外推举,王恕坚持不懈上奏说:“皇上不因为臣不成器,任臣就职吏部。假如臣所引荐失效,是臣的罪行。如今皇上如何判断萧祯不才而拒绝?想来是上下近臣意有所属。臣不能寄希望于以顺风倒来挽救官职。皇上既觉得萧祯不值得选任,则是觉得臣不值得选任,希望放臣返乡以保全臣这把老骨头。”孝宗总算任用萧祯。

刘吉已对王恕心存芥蒂,刘吉又诬陷知寿州刘概及其言官周纮,张籨,汤鼐,姜绾等,王恕坦言上疏竭力相助,刘吉因此更为恨他,就合谋与其说关系密切的魏璋等一起排挤王恕。王恕依次引荐罗明,熊怀,强珍,陈寿,丘鼐,白思明等,刘吉都暗示魏璋等阻碍。王恕知道其志不能推行,连续上奏折要求离开。孝宗总是安慰挽回他,而且因他年迈特批准免除午朝,碰到大风雪,早朝也免。

晚年归乡

那时候,刘吉已被罢免,在内阁的是与王恕不合的丘濬。丘濬任礼部尚书执掌詹事府,与王恕同是太子太保。王恕为六卿之首,位在丘濬上。到丘濬入阁,王恕以吏部尚书身份不礼让,丘濬因而不爽。王恕考察天下众官,被他贬退而丘濬调来圣旨又留用的有九十多人。王恕频繁争辩达不上目地,他就力请免去自己,未得孝宗准许。

太医院判刘文泰以前到丘濬家求得晋升官衔,后被王恕所阻止,刘文泰对王恕恨之入骨。王恕弃官居乡时期,曾托关系为他写传记,雕版印行。丘濬对刘文泰说王恕给自己沽名钓誉诽谤君主,皇上知道罪行很大。刘文泰听了动心,因此自己起草奏折,让被除名的都御史吴祯润色,进攻王恕扰乱选官规律,而且在传记中自比伊尹周公,将官员奏疏扣留出来,一概说宫里不回复,为此导致先帝拒谏的影响,无为人处事臣的礼数,想从这当中制造奇祸。王恕觉得此奏出自于丘濬意旨就上奏折辨别道:“臣请人写传是成化二十年,二十二年弃官在家里时,并不是对先帝有建议。更何况传中所述全是以表明先帝纳谏的美德,何名彰扬过错?刘文泰是无赖小人,此必定善写文章心存诡计的人幕后策划。”

孝宗将刘文泰下到锦衣狱,经审问获得实情,相关部门要求拘捕丘濬,王恕及吴祯公堂对质。孝宗心里不满意王恕,就将刘文泰贬为御医,责怪王恕沽名钓誉,焚毁雕板,不问丘濬的罪。王恕第二次上疏要求解决,无法得到允许,就竭力要求辞职。孝宗听凭他乘驿车归乡,不赐敕书,月粮,岁役也减小许多。诸臣因而瞧不起丘濬。直到丘濬过世,刘文泰前去吊丧,丘濬的妻子高声训斥他出去,她说:“因为你的原因,使夫君与王公关系不太好,背上不义的名声,还吊什么丧!”

明武宗朱厚照登基后,派高官送敕书问慰王恕,赐予他羊,酒,增加粮食役奴,而且告诉王恕无所隐瞒地直话直说。王恕陈述多份关键的政事,武宗优诏回报。

端坐而逝

正德三年(1508年)四月,王恕去世,享年九十三岁。王恕平日饭量超过一般人,等到他去世的那天时少吃了一些。王恕闭户独坐,突然有像雷一样的声音,白气弥漫,家人上前看后,发现他已经瞑目了。讣告传到宫中,武宗为王恕辍朝一日,追赠他为特进、左柱国、太师,赐谥号“端毅”。

标签:三原学派,弘治三君子,王恕

更多文章

  • 马文升历仕五朝,与王恕,刘大夏并称“弘治三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弘治三君子,马文升,明朝历史

    马文升,字负图,汉人,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人。明代中期重臣,诗人。景泰二年(1451年),马文升登进士第,授为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刑部尚书,随后吏部尚书。明武宗时上疏乞去。正德四年(1

  • 明朝关学之三原学派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原学派,王恕,明朝历史

    “三原学派”又被称为“关学别派”,是以明王恕为代表的学派。因恕以及门下多为陕西三原一带人,故名叫“三原学派”。理论无多建树,为程朱绪余。赞成孟子尽心知性知天说,觉得“盖性乃天之所命,人之所受。其理甚微,非尽心而穷究之,岂易知哉!既知其性,则知天理之流行,而付于物者,亦不外是矣”(《明儒学案·三原学案

  • 刘大夏明代中期名臣,弘治三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大夏,弘治三君子,明朝历史

    刘大夏,幼名瑞昌保,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中期名臣,诗人。刘大夏备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完成“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并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作“楚地三杰”。明武宗继位后,刘大夏屡疏辞呈,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独断专行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

  • 沐昆在镇二十二年,屡平诸蛮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沐昆,明朝历史

    沐昆,字元中,号玉冈。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代中后期勋臣、将领,黔宁王沐英五世孙、定边伯沐昂之玄孙。沐昆最开始袭任锦衣指挥佥事,后被叔祖、黔国公沐琮收养。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沐琮去世,沐昆袭封黔国公,佩征南将军印镇守云南省。他为人稳重,喜怒不形于色,在滇二十二年,攻灭龟山、竹

  • 明武宗朱厚照,作为皇帝真的很差劲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武宗,朱厚照,明朝历史

    明武宗朱厚照明代第十位皇上,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年号正德。朱厚照自小机敏聪慧,喜爱弓骑。即位没多久,便信用以刘瑾为代表的宦官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时称作“八党”。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而刘瑾则日益诱导武宗戏玩游戏娱乐。在西华门别筑宫殿,造密室于两厢,称之为“豹房”、“新宅”,每日游

  • 焦芳明朝阉党,最后竟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焦芳,明朝历史

    焦芳,字孟阳,河南泌阳县人(今属河南驻马店),明朝阁臣、阉党。明朝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心胸狭隘天顺八年(1464)进士,大学士李贤因他是同乡,把他引荐为庶吉士,后授予编修,进侍讲。焦芳为巴结李贤,出入门下,胁肩巧笑,投其所好,而又阴遣其妻入侍。任满九年后,应当

  • 王鏊明朝名臣,匡补时局,一变文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鏊,明朝历史

    王鏊,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汉族,吴县(江苏苏州)人。明朝名臣、文学家。王鏊从小随父学习,聪明伶俐异常。他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为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明孝宗时历侍讲学士、日讲官、吏部右侍郎等职。明武宗时任吏部左侍郎,

  • 明朝权臣杨廷和,历仕四朝,二朝首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廷和,明朝历史

    杨廷和,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成都府新都(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江西吉安)。明朝中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杨廷和善书,笔法工整。曾参与编修《明宪宗实录》、《明孝宗实录》、《明武宗实录》及《大明会典》,有《杨文忠公三录》传世。少年成名杨廷和四岁时知声

  • 明朝宁王朱宸濠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宁王之乱,宸濠之乱,王守仁,王阳明,明朝历史

    宸濠之乱又称宁王之乱、宁王叛乱,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仅过四十三天,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即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起初,封为上高王。弘治十年(14

  • 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叛逆”风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三大才子,杨慎,明朝历史

    杨慎,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其诗词曲各体皆备,自有一定的风格。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