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又是如何称呼朱允炆的呢?他为何不承人并不承认朱允炆的帝位

朱棣又是如何称呼朱允炆的呢?他为何不承人并不承认朱允炆的帝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708 更新时间:2024/2/17 9:22:21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建文”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年号,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以后普遍采用一世一元制,即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复辟政变者除外),因此明清时期也可以用年号来称呼皇帝。那么,是否可以说朱棣和朱瞻基称朱允炆为建文是符合史实的呢?事实上并不准确。

明清时期可以用年号来称呼帝王,但这是后世的普遍叫法

年号为汉武帝即位后首创,是我国古代普遍采用的一种纪年方式,可以用来准确表示年份,例如洪武元年、正统十四年、康熙八年之类。

明清以前,帝王一旦遇到“天降祥瑞”或重大事件,一般都要修改一次年号,这导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往往会使用多个年号,有的甚至达到十几个。例如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使用的年号竟然多达14个,有永徽、显庆、麟德、总章、弘道等。

自明太祖朱元璋之后,开始采用一世一元制,也就是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复辟政变者除外,如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前年号为正统,夺门之变重新复位后使用年号天顺)。如此便使得年号和皇帝对应了起来,年号也具有了唯一性。

称呼明清皇帝的确可以用年号

因此,在称呼明清皇帝时,通常也可使用年号。例如我们可以称朱元璋为明太祖,也可以称洪武帝;称朱棣可以用明成祖、也可以用永乐帝;称爱新觉罗·玄烨可以用清圣祖、也可以用康熙帝。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称呼方式通常用于后世,当朝一般并不使用。当朝称呼帝王,在位期间普遍使用陛下、万岁、今上等尊称,而称呼已逝帝王则通常用先皇、先帝这类敬称。而如果是帝王称呼前任皇帝,由于通常有血缘关系,因此多采用先皇考、皇叔考、先皇兄这类称呼。

此外,虽然可以使用年号称呼皇帝,但为了与年份相区分,一般也不直接用年号称呼,而是会在后面加一个“帝”或“皇帝”用来区分,例如称呼朱允炆可以使用“建文帝”、“建文皇帝”,但很少直接使用“建文”二字。

年号也是皇帝正统的标志,朱棣夺位之后并不承认朱允炆的帝位

年号除了表明年份这个作用之外,通常也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这被称为“奉正朔”。例如,古代王朝的藩属国,便通常使用宗主国的年号来纪年。

朱棣由于是通过“靖难之役”夺位称帝,因此对于皇位的正统性极为重视。朱棣进入南京后,翰林院编修杨荣便立即对其说道,“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这句话立即便点醒了朱棣,朱棣靖难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按理来说靖难结束便应该返回封地,而不应该称帝。如果选择先即位,那么便等于从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坐实了“谋朝篡位”的罪名;而如果先谒拜帝陵,便表明自己只是奉朱元璋遗诏“清君侧”,而不是为了夺取皇位。

此外,朱棣为了确保皇位的正统性,称帝之后便不再承认建文帝的皇帝身份,将建文元、二、三、四年改为了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乐。同时,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建文年间的各项改革一律取消;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规定,凡与太祖相悖的,一律废除。正因如此,一切有关建文皇帝的记载自然也就不能留存的,能改的改,改不了的就焚毁,总之就是要用一切手段抹除建文这四年存在的证据。

如此一来,朱棣便等于间接从朱元璋手中继承了皇位,而建文帝在位这四年则不再具有正统性。由于朱棣之后的皇位均由其后世子孙继承,因此此后的皇帝也均不再承认建文皇帝,毕竟你要是认了,那不是承认了建文皇帝的正统性,而打你祖宗朱棣的脸么?

综上所述,后世称呼明清时期的帝王虽然可以使用“年号”,但朱棣和朱瞻基显然不可能用“建文”去称呼朱允炆,这既不符合当朝帝王的称呼标准,也不符合朱棣这一世系帝王的立场。

关于朱棣对朱允炆的称呼,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朱棣称帝之前,臣子称呼帝王。此时朱棣称呼朱允炆其实也使用的是“陛下”二字,如《明太宗实录·卷二》明确记载,朱棣起兵时曾上书朝廷,称“……皇考宾天,今陛下嗣乘大宝,而奸臣齐泰黄子澄辈不能秉道德以辅圣治……”。原因在于,朱棣必须审明自己起兵只是为了“清君侧”,而并非夺取皇位,此时的立场使得他必须承认朱允炆的正统性。

二是朱棣称帝之后,叔叔称呼侄子。朱棣由于已经不承认朱允炆的帝位,因此直接称呼朱允炆为“允炆”,如《明太宗实录·卷十》,朱棣谒拜帝陵时所言,“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季之乱,平定群雄受天明命奄有天下,海内又安三十余年,允炆嗣登大位崇信奸回、委政近侍,改更祖宪、戕害诸王,祸机之发将及于臣,臣不得已举兵清君侧之恶,以为万姓请命,允炆自弃于天,阖宫自焚……”由于朱棣已经不承认建文帝的正统性,因此称呼朱允炆时,完全采用了叔叔称呼侄子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唐玄宗李隆基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如何?他是如何推动歌舞艺术发展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隆基擅长什么乐器,测试你的天赋,唐代传奇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玄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唐玄宗李隆基是多才多艺的天子,在古代喜欢歌舞的皇帝不少,能称为“家”的却不多,李隆基是少数可以被称作歌舞家的高手。李隆基多才多艺,有极高的艺术天赋。武则天寿辰时,年仅六岁的李隆基表演了难度极高的舞蹈《长命女》,武则天对这个

  • 赵匡胤夺位成功后,真的善待了柴荣的后代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匡胤善待柴荣的后代,赵匡胤的后人夺回了皇位吗,柴荣真的强过赵匡胤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后周恭帝柴宗训之命,率军北上,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南下。翌日,正月初二,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亲信赵普,随即“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率大军调转马头,返回后周都城开

  • 孙权打败黄祖的第一功臣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最后称帝了吗,黄祖和刘表是什么关系,孙权为什么称为大帝

    东吴政权要想在立足江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按照鲁肃和甘宁给出的谋划,首先必须是拿下江夏,进而夺取荆州。江夏太守是黄祖,这个人又是打败孙坚从而导致孙坚阵亡的大将,因而无论是吴国大业还是孙氏家仇,东吴都必须要打败黄祖,夺取江夏。然而,从建安四年(199年)孙策的讨伐开始,黄祖竟然以一郡之力独自抵挡了

  • 卢怀慎被时人讥为“伴食宰相”,那他真的是尸位素餐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于人为可讥的于,柳宗元是中唐什么运动的倡导者,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阅读答案

    公元713年某日,正在东都洛阳主持官员考核选拔事务的黄门侍郎(门下省副官)卢怀慎,接到唐玄宗的《授卢怀慎同平章事制》诏令:他因长期“贞良敦朴,孝悌仁厚。度量深于江海,坚清迈于冰雪......”而被任命为宰相,即刻回西京长安任职。卢怀慎,这个后来被时人讥为“伴食宰相”的高官,到底是个尸位素餐的中年油腻

  • 如何评价吕夷简?他在担任宰相期间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丞相和宰相有何区别,北宋宰相吕夷简,宰相和首相有什么区别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吕夷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吕夷简前后三次入相,历史上对吕夷简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堵塞言路,对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的打压、对外战争处于不利局面都负有责任。也有人认为他维护和谐安定的政治局面、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让我们看看吕夷简在担任宰

  • 曹操一等大将朱灵为什么毫无存在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许褚为什么那么忠心,诸葛亮为什么不废掉刘禅,曹芳为什么没有实权

    朱灵这个人在曹操集团早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资历能力堪比“五子良将”,地位也比较高,是曹操的重要将领之一。用曹丕诏书中的话说,是辅佐先帝带兵多年,功劳比刘邦时的周勃、灌婴还要大;是“元功之将,社稷之臣”。但是这个人却始终不能得到曹操信任,更多的时候是跟着他人出战,以至于沦落为打酱油的角色。即便

  • 孙传庭作为大明最后的支柱,为何没能成功抵御入侵?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传庭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孙承宗和孙传庭,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传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孙传庭是大明的最后支柱,他曾有机会平定李自成之乱。可惜由于各种原因他最后没能成功,但是这并非孙传庭无能,昏庸的崇祯才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1.初入官场,在前途一片光明时因为不满阉党所为愤而辞官孙传庭是明代州振武卫人,他生于

  • 明宪宗在历史上充满着争议,为何说他被严重低估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生活充满诗意,明太宗改为成祖的原因,明宪宗吴皇后

    明宪宗朱见深,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总体来说,主流观点认为朱见深就是一位昏君,对大明江山最大的贡献就是生了一个好儿子朱祐樘。也有人评价说,朱见深把大明王朝从频临破产的边缘拉回来,是位能力出众,被严重低估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

  • 杀关羽的东吴大将潘璋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蒙为什么要杀死关羽,如果孙权不杀关羽,陈胜吴广迟到真的会被杀头吗

    潘璋是东吴名将,然而更让他出名的是杀了三国名将关羽。关羽最终是被谁杀的,史书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各种史料的指向却是潘璋无疑。那么,潘璋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潘璋是东郡人,孙权当阳羡县长的时候,潘璋就前往跟随孙权。潘璋性情放荡,喜欢饮酒,但

  • 袁绍麾下的六大谋士分别是哪些人?其中有两位才智不堪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麾下八谋士,诸葛亮最怕谁,略施小计鬼神惊是谁

    大家好,说起田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东汉末年,伴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各地的刺史、郡守逐渐掌握兵权。而在董卓篡夺东汉朝廷的大权之后,汉室衰落的趋势显然无法逆转了。于是,群雄逐鹿中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其中,就袁绍这位诸侯,一度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