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夺位成功后,真的善待了柴荣的后代了吗?

赵匡胤夺位成功后,真的善待了柴荣的后代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383 更新时间:2024/1/16 15:07:59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后周恭帝柴宗训之命,率军北上,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南下。

翌日,正月初二,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亲信赵普,随即“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率大军调转马头,返回后周都城开封汴梁,迫使柴宗训禅位。

至此,后周正式灭亡,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随后10余年间,赵匡胤先攻占荆湖,灭后蜀,平定南汉、江南,巩固了北宋政权。

可赵匡胤自知帝位来得并非名正言顺,他曾留下一条祖训善待柴氏后代:“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自尽。”

宋陆游《避暑漫抄》: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直到靖康之变,金人将祭祀礼器席卷而去,太庙之门洞开,人们方得看到此碑。誓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上刻誓词三行:一为“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那赵匡胤,包括其他宋朝皇帝,是否真的遵循了这条律令,厚待柴氏子孙?

谈及这个话题,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下后周政权及后周先后三任皇帝的基本资料。后周始建于公元951年,开国皇帝是后周太祖郭威。后周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国河南、山东、山西、河北、陕西、甘肃、湖北、江苏、安徽大片区域。

后周太祖郭威是邢州山县(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他只当了三年皇帝,于公元954年因病去世。

郭威将帝位传给养子郭荣,郭荣本名柴荣(以下称柴荣),亦是大家熟知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七月,柴荣因病在开封万岁殿驾崩,享年39岁。

后周政权在郭威和柴荣的治理下,实力得到长足进步。倘若柴荣能多活几年,后周大概率就能灭掉契丹、北汉,真正建立一统政权。

可惜柴荣一死,后周群龙无首。柴荣第四子,年仅8岁的柴宗训由宰相范质等大臣扶持,继立为帝,即为后周恭帝。

到了公元960年,赵匡胤眼看柴宗训尚且年幼,朝堂上尽是一帮文官,他便趁乱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取代后周。

据史料记载,郭威生有两个儿子郭侗、郭信,皆被后汉隐帝所杀。不得已,过继内侄柴荣,延续香火。后周世宗柴荣共有七个儿子,前三个儿子皆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没留下血脉。

赵匡胤篡朝夺位之时,柴荣尚有4个儿子在世。除柴宗训之外,其他三人分别是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

《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周书)恭帝纪》:“广顺三年,岁在癸丑,八月四日,生于澶州之府第。显德六年六月癸未,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

先来说说后周恭帝柴宗训结局如何?显德七年,柴宗训被赵匡胤封为郑王,与其母符太后同住于西宫。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不到10岁的柴宗训被贬至湖北房县。房县位于秦岭与巴山之间,唐中宗李显就曾被武则天贬谪至此地。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柴宗训因病去世,享年21岁。赵匡胤闻知,素服发哀,辍朝十日,御赐柴宗训为“恭皇帝”。

《续通鉴长编》:开宝六年三月乙卯,房州上言,周郑王殂,上素服发哀,辍视朝十日。以其年十月,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诏有司定谥曰恭皇帝,陵曰顺陵。

《新五代史》曾有记载,柴宗训生有五子,分别是柴永崎、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柴永盛。柴宗训去世后,长子柴永崎被赵匡胤封为郑国公。

笔者又查阅多方史书,都没有查到柴宗训其他四个儿子及其后裔的蛛丝马迹。

我们能得出一种结论,除柴永崎之外,柴宗训其他几个儿子,或因为早夭,或因其他变故。说白了,他们可能早早地离开人世,所以史书上才没有留下他们的相关记载。

被封为郑国公的柴永崎,下场也颇为凄惨。郑国公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可在赵匡胤之后,有关宋朝的史书里,除柴永崎之外,并没有其他人世袭罔替,继承郑国公爵位。

那只有一个可能,柴永崎没有留下子嗣(或许生的都是闺女),导致郑国公这个爵位被荒废。不可否认的是,自柴宗训去世后,他这一脉基本上算是断了。

回过头再来看看,柴荣其他几个儿子有着怎样的结局?

柴熙让、柴熙诲二人分别被封为曹王、蕲王。北宋文学家王巩在其著作《随手杂录》中记载,柴熙让被赵匡胤过继给潘美,后改名潘惟吉。(也有人说,为了躲避赵匡胤的追杀,改名换姓了)

柴熙诲被赵匡胤过继给越国公卢琰。这二人是否有血脉流传?至今无从知晓。

可柴熙让、柴熙诲已被赵匡胤过继给他人,且改名换姓。即使他们俩真有后代留存,与后周柴家也无任何关系了。

柴荣最后一个儿子柴熙谨,于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因病去世。按照柴熙谨生卒年月计算,他去世时,至多不超过6岁,6岁的孩子也不可能会留存血脉。

因此,自从后周灭亡,后周世宗柴荣这一脉便基本断绝香火。

说来也巧,宋仁宗赵祯是整个两宋有名的贤君,可宋仁宗所生的三个皇子全部夭折。不得已,宋仁宗把亲弟弟,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宗实,过继为自己的儿子,赵宗实就是后来的宋英宗赵曙。

《宋会要》记载:“今皇嗣未立,臣窃危之。奈何绝人之世、灭人之祀,而妨继嗣之福也。”

由于宋仁宗赵祯的几个儿子接连夭折,他与大臣商议,是不是后周宗庙许久无人祭祀,才导致赵家遭受报应?

古人都很信奉这些迷信学说,为了能顺利生下儿子,宋仁宗于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下诏:“宜令有司取柴氏谱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亲奉周室祀事”。

可见,当时已年过5旬的宋仁宗,为了能生出个孩子,真是煞费苦心,还把前朝宗室搬了出来,以儆效尤。

总之,从嘉佑五年始,赵家皇帝把年纪最长的柴氏后人柴咏册,封为崇义公,崇义公也是世袭罔替的爵位。有史可考,自柴咏册之后,崇义公一脉贯穿两宋。

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柴家后人柴安乃最后一任崇义公。

除宋仁宗厚待柴氏后人,宋徽宗,包括宋高宗赵构,都屡次对柴氏后人加封。甚至在宋朝,柴氏后人还有这样的特权:“周世宗后,凡经郊祀,录其子孙一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年柴世宗柴荣的后人,可以得到一个名额,不经过科举入朝当官。

宋徽宗于政和八年(1118年)下诏:“除崇义公依旧外,择柴氏最长见在者以其祖父为周恭帝后,以其孙世世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与知县请给,以示继绝之仁,为国二恪,永为定制”。

从以上这些历史记载来看,宋朝统治者们的确优待了柴家后人。但话又说回来,赵家皇帝们若是真的优待柴氏后人,那为何赵匡胤把柴宗训贬黜至房县大山里呢?

谁都清楚,柴宗训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大山里与世隔绝,生活条件更不如开封汴梁,赵匡胤此举不还是对柴宗训有所提防吗?

另外,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无论宋仁宗或宋徽宗,他们之所以会给柴氏后人如此优待,就是因为柴宗训包括他的三个兄弟,也就是柴荣直系血脉全部夭折,没有直系子孙留存于世。

宋仁宗明面上是从柴氏后人当中挑选一位年长者,对其加官进爵。实则,他是想通过这个方法,彰显出皇恩浩荡。也能向天下人证明,赵氏子孙没有违背祖训,这样就不会留下口舌之争,

其实,宋朝的皇帝们还是对柴氏后人有所提防。不然的话,赵匡胤为何会把柴熙让、柴熙诲过继给他人呢?

同学们要清楚,赵匡胤深受后周世宗柴荣的器重,他比谁都清楚柴荣家里的那点事。也就是说,赵匡胤十分了解柴荣子嗣血缘稀薄,他才会把柴熙让、柴熙诲过继给其他大臣。

如若不然,赵家也有许多旁系子孙,为何赵匡胤不把赵家人过继给他人呢?

总的来说,古往今来,凡是那些能叫得上名字的前朝皇室血脉,落得善终的例子并不多。赵匡胤也好,赵祯也罢,即便他们是做做样子,但也给前朝皇室的子孙留有几分薄面,并没有把他们赶尽杀绝。毕竟,柴氏后人确实得到了爵位。

至于若探究后周纯系血脉是否留存于世?

那笔者告诉大家,自郭威驾崩之后,后周就已无根红苗正的子孙留存。因为柴荣是郭威养子,他也算不得真正的“郭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孙权打败黄祖的第一功臣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最后称帝了吗,黄祖和刘表是什么关系,孙权为什么称为大帝

    东吴政权要想在立足江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按照鲁肃和甘宁给出的谋划,首先必须是拿下江夏,进而夺取荆州。江夏太守是黄祖,这个人又是打败孙坚从而导致孙坚阵亡的大将,因而无论是吴国大业还是孙氏家仇,东吴都必须要打败黄祖,夺取江夏。然而,从建安四年(199年)孙策的讨伐开始,黄祖竟然以一郡之力独自抵挡了

  • 卢怀慎被时人讥为“伴食宰相”,那他真的是尸位素餐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于人为可讥的于,柳宗元是中唐什么运动的倡导者,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阅读答案

    公元713年某日,正在东都洛阳主持官员考核选拔事务的黄门侍郎(门下省副官)卢怀慎,接到唐玄宗的《授卢怀慎同平章事制》诏令:他因长期“贞良敦朴,孝悌仁厚。度量深于江海,坚清迈于冰雪......”而被任命为宰相,即刻回西京长安任职。卢怀慎,这个后来被时人讥为“伴食宰相”的高官,到底是个尸位素餐的中年油腻

  • 如何评价吕夷简?他在担任宰相期间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丞相和宰相有何区别,北宋宰相吕夷简,宰相和首相有什么区别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吕夷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吕夷简前后三次入相,历史上对吕夷简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堵塞言路,对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的打压、对外战争处于不利局面都负有责任。也有人认为他维护和谐安定的政治局面、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让我们看看吕夷简在担任宰

  • 曹操一等大将朱灵为什么毫无存在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许褚为什么那么忠心,诸葛亮为什么不废掉刘禅,曹芳为什么没有实权

    朱灵这个人在曹操集团早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资历能力堪比“五子良将”,地位也比较高,是曹操的重要将领之一。用曹丕诏书中的话说,是辅佐先帝带兵多年,功劳比刘邦时的周勃、灌婴还要大;是“元功之将,社稷之臣”。但是这个人却始终不能得到曹操信任,更多的时候是跟着他人出战,以至于沦落为打酱油的角色。即便

  • 孙传庭作为大明最后的支柱,为何没能成功抵御入侵?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传庭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孙承宗和孙传庭,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传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孙传庭是大明的最后支柱,他曾有机会平定李自成之乱。可惜由于各种原因他最后没能成功,但是这并非孙传庭无能,昏庸的崇祯才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1.初入官场,在前途一片光明时因为不满阉党所为愤而辞官孙传庭是明代州振武卫人,他生于

  • 明宪宗在历史上充满着争议,为何说他被严重低估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生活充满诗意,明太宗改为成祖的原因,明宪宗吴皇后

    明宪宗朱见深,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总体来说,主流观点认为朱见深就是一位昏君,对大明江山最大的贡献就是生了一个好儿子朱祐樘。也有人评价说,朱见深把大明王朝从频临破产的边缘拉回来,是位能力出众,被严重低估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

  • 杀关羽的东吴大将潘璋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蒙为什么要杀死关羽,如果孙权不杀关羽,陈胜吴广迟到真的会被杀头吗

    潘璋是东吴名将,然而更让他出名的是杀了三国名将关羽。关羽最终是被谁杀的,史书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各种史料的指向却是潘璋无疑。那么,潘璋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潘璋是东郡人,孙权当阳羡县长的时候,潘璋就前往跟随孙权。潘璋性情放荡,喜欢饮酒,但

  • 袁绍麾下的六大谋士分别是哪些人?其中有两位才智不堪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麾下八谋士,诸葛亮最怕谁,略施小计鬼神惊是谁

    大家好,说起田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东汉末年,伴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各地的刺史、郡守逐渐掌握兵权。而在董卓篡夺东汉朝廷的大权之后,汉室衰落的趋势显然无法逆转了。于是,群雄逐鹿中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其中,就袁绍这位诸侯,一度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起,四

  • 揭秘:历史上曹操是如何评价荀攸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荀彧评价,界曹丕和曹丕哪个更好用,荀彧评价袁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他还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因此,他不但善于对人进行评价,而且还多有夸张。如他对一个谋士评价说此人外表上“愚不可及”,就是像颜回、宁武这样古代大智若愚的圣贤也不可能超过他。还说他没有丝毫缺点,是一个真正的贤人,是“温良恭俭让”都具备的人;他就像孔子称赞的古代贤者晏

  • 吴三桂不投降李自成而是选择投降满清,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击败李自成是什么战役,如果吴三桂和李自成联合,李自成为什么不投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吴三桂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明末真的就是一笔烂账,开始的时候,李自成攻克北京,原来有些忠心,气节的大臣都殉国了,很大一部分投降了,这些人对明朝的忠心程度可见一斑。他们对李自成难道就很忠诚吗?后来山海关的吴三桂不甘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