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李隆基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如何?他是如何推动歌舞艺术发展的?

唐玄宗李隆基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如何?他是如何推动歌舞艺术发展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64 更新时间:2023/12/26 11:04:16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玄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唐玄宗李隆基是多才多艺的天子,在古代喜欢歌舞的皇帝不少,能称为“家”的却不多,李隆基是少数可以被称作歌舞家的高手。

李隆基多才多艺,有极高的艺术天赋。武则天寿辰时,年仅六岁的李隆基表演了难度极高的舞蹈《长命女》,武则天对这个孙子高超的舞技也赞叹不已。

在音乐方面,李隆基同样有极高的天分,他集演奏、创作、指挥、管理才能于一身,是真正的多才多艺。

1.乐器演奏高手

在演奏方面,李隆基会演奏笛子、琵琶等多种乐器,其中最擅长的是羯鼓,羯鼓腰身很细,两面由羊皮做成,要成为演奏羯鼓的高手需要刻苦的训练。

有一次李隆基问当时的大音乐家李龟年:“你演奏羯鼓的技艺高超,你学习羯鼓时打断多少根鼓杖?”

李龟年骄傲地说已经打断五十多根鼓杖。谁知道李隆基却笑着说不算多,并表示自己打断的鼓杖可以放下三个立柜。

随后李隆基展示了他高超的羯鼓技艺,他在击鼓时头部如山峰保持不动,手的动作迅速敏捷,赢得众人的喝彩。

2.高产音乐家

李隆基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作曲技术难度较大的器乐独奏曲、合奏曲和大型歌舞曲。

李隆基的音乐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有不少反映当时政治事件和历史事件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还京乐》、《夜半乐》、《小破阵乐》、《光圣乐》、《文成乐》、《霓裳羽衣曲》、《龙池乐》、《凌波曲》、《紫云回》、《得宝子》等。

《还京乐》和《夜半乐》是李隆基登基前写的作品,反映的是他诛杀韦后以及武氏这一政变事件。

《小破阵乐》、《光圣乐》、《文成乐》则是李隆基继位后,励精图治,选用贤臣,开创了开元盛世,为了宣扬自己的功绩而创作。

《霓裳羽衣曲》可谓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璀璨明珠。这部作品用音乐形式展现了神仙在天上的生活。曲调优美,构思令人称绝,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诗赞叹“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凌波曲》是李隆基在梦境中得到灵感而创作的另一部佳作。有一次李隆基在睡梦中梦见一位姿态飘逸的绝色佳人,她自称是凌波池中的龙女,希望李隆基能为她作曲,李隆基用胡琴为龙女演奏。

李隆基梦醒后感觉余音缭绕,意犹未尽,于是根据刚才梦里的意境创作了《凌波曲》。

3.高超的指挥乐队水平

李隆基还在指挥乐队上展现出很高的专业水准。他有敏锐的听觉和极强的乐感,在几百人的大型排练中,李隆基能在乐器齐鸣时,准确听辨出任一乐器发音的错误。

4.管理和推动歌舞艺术的发展

除了在歌舞技艺上表现出很高的天赋,李隆基在管理和推动歌舞的发展也做出重大贡献。

唐代的音乐机构分为政府管辖和宫廷管辖两个系统,上有太常寺,下有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李隆基下令成立中央音乐机构——内教坊。教坊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宫廷音乐、创新曲目。同时他还在长安和洛阳成立了左右教坊,作为地方的音乐机构。

李隆基亲自安排音乐人才管理教坊,教坊的负责人直接向李隆基汇报工作。教坊成为最早的皇家音乐学院,教坊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民间音乐、整理和创新传统音乐,研究和加工整理西域音乐。

李隆基在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创立了专职的乐舞机构——梨园,其职责主要是培养优秀的乐工。在梨园里有三千名乐工和表演者,为了促进音乐人才的发展,李隆基采用比赛的形式调动梨园子弟的积极性,以技艺高低确定他们的等级。

为了选拔优秀的音乐人才,李隆基甚至搞了“海选”,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他在东都下令三百里内的刺史、县令各率辖区内的音乐人才,到五凤楼下聚集,让他们比较音乐才艺,根据胜负进行赏罚。

李隆基通过各种方式,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汇集在梨园。李龟年、马仙期、贺怀志、曹海青等优异人才,成为梨园重要的音乐人才。

后来李隆基宠爱杨贵妃,杨贵妃也是一名十分热爱歌舞的女子,于是李隆基设立“宜春院”,培养女性乐工,主要人员为宫女。

“宜春院”经常举办盛大的表演供李隆基和杨贵妃观看,在重大节假日时才有群众性演出。

有一年李隆基在勤政楼举行大型歌舞演出,有几千名百姓有幸观看了这次演出。

“宜春院”的当红歌手永新出场后,全场寂静,大家都专心欣赏,“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断”。一方面表现出永新高超的歌艺,另一方面也反应出由于李隆基的大力推广,老百姓的鉴赏水平非常高。

在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推动下,“宜春院”一大批闻名天下的女歌手和舞蹈家。其中出名的女歌手有红桃、念奴、永新、耍娘,优秀的舞蹈家则有谢阿蛮、张云容。

其中永新以其优美的女高音深得李隆基的喜爱,李隆基常说此女歌值千金。

可以看出李隆基作为一名风流多才的皇帝,他在音乐和歌舞方面有极高的天分,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歌舞方面是个全才,既会玩各类乐器,还擅长舞蹈,同时还是作曲家,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才华,为推动发展歌舞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李隆基早期尚能注意适度娱乐,不影响他执政,到他执政后期,由于天下太平,他放松了自己,过度沉迷于娱乐,为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伏笔,可见适度的娱乐活动是可以的,玩物丧志则是千万要不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夺位成功后,真的善待了柴荣的后代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匡胤善待柴荣的后代,赵匡胤的后人夺回了皇位吗,柴荣真的强过赵匡胤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后周恭帝柴宗训之命,率军北上,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南下。翌日,正月初二,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亲信赵普,随即“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率大军调转马头,返回后周都城开

  • 孙权打败黄祖的第一功臣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最后称帝了吗,黄祖和刘表是什么关系,孙权为什么称为大帝

    东吴政权要想在立足江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按照鲁肃和甘宁给出的谋划,首先必须是拿下江夏,进而夺取荆州。江夏太守是黄祖,这个人又是打败孙坚从而导致孙坚阵亡的大将,因而无论是吴国大业还是孙氏家仇,东吴都必须要打败黄祖,夺取江夏。然而,从建安四年(199年)孙策的讨伐开始,黄祖竟然以一郡之力独自抵挡了

  • 卢怀慎被时人讥为“伴食宰相”,那他真的是尸位素餐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于人为可讥的于,柳宗元是中唐什么运动的倡导者,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阅读答案

    公元713年某日,正在东都洛阳主持官员考核选拔事务的黄门侍郎(门下省副官)卢怀慎,接到唐玄宗的《授卢怀慎同平章事制》诏令:他因长期“贞良敦朴,孝悌仁厚。度量深于江海,坚清迈于冰雪......”而被任命为宰相,即刻回西京长安任职。卢怀慎,这个后来被时人讥为“伴食宰相”的高官,到底是个尸位素餐的中年油腻

  • 如何评价吕夷简?他在担任宰相期间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丞相和宰相有何区别,北宋宰相吕夷简,宰相和首相有什么区别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吕夷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吕夷简前后三次入相,历史上对吕夷简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堵塞言路,对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的打压、对外战争处于不利局面都负有责任。也有人认为他维护和谐安定的政治局面、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让我们看看吕夷简在担任宰

  • 曹操一等大将朱灵为什么毫无存在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许褚为什么那么忠心,诸葛亮为什么不废掉刘禅,曹芳为什么没有实权

    朱灵这个人在曹操集团早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资历能力堪比“五子良将”,地位也比较高,是曹操的重要将领之一。用曹丕诏书中的话说,是辅佐先帝带兵多年,功劳比刘邦时的周勃、灌婴还要大;是“元功之将,社稷之臣”。但是这个人却始终不能得到曹操信任,更多的时候是跟着他人出战,以至于沦落为打酱油的角色。即便

  • 孙传庭作为大明最后的支柱,为何没能成功抵御入侵?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传庭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孙承宗和孙传庭,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传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孙传庭是大明的最后支柱,他曾有机会平定李自成之乱。可惜由于各种原因他最后没能成功,但是这并非孙传庭无能,昏庸的崇祯才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1.初入官场,在前途一片光明时因为不满阉党所为愤而辞官孙传庭是明代州振武卫人,他生于

  • 明宪宗在历史上充满着争议,为何说他被严重低估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生活充满诗意,明太宗改为成祖的原因,明宪宗吴皇后

    明宪宗朱见深,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总体来说,主流观点认为朱见深就是一位昏君,对大明江山最大的贡献就是生了一个好儿子朱祐樘。也有人评价说,朱见深把大明王朝从频临破产的边缘拉回来,是位能力出众,被严重低估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

  • 杀关羽的东吴大将潘璋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蒙为什么要杀死关羽,如果孙权不杀关羽,陈胜吴广迟到真的会被杀头吗

    潘璋是东吴名将,然而更让他出名的是杀了三国名将关羽。关羽最终是被谁杀的,史书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各种史料的指向却是潘璋无疑。那么,潘璋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潘璋是东郡人,孙权当阳羡县长的时候,潘璋就前往跟随孙权。潘璋性情放荡,喜欢饮酒,但

  • 袁绍麾下的六大谋士分别是哪些人?其中有两位才智不堪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麾下八谋士,诸葛亮最怕谁,略施小计鬼神惊是谁

    大家好,说起田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东汉末年,伴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各地的刺史、郡守逐渐掌握兵权。而在董卓篡夺东汉朝廷的大权之后,汉室衰落的趋势显然无法逆转了。于是,群雄逐鹿中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其中,就袁绍这位诸侯,一度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起,四

  • 揭秘:历史上曹操是如何评价荀攸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荀彧评价,界曹丕和曹丕哪个更好用,荀彧评价袁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他还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因此,他不但善于对人进行评价,而且还多有夸张。如他对一个谋士评价说此人外表上“愚不可及”,就是像颜回、宁武这样古代大智若愚的圣贤也不可能超过他。还说他没有丝毫缺点,是一个真正的贤人,是“温良恭俭让”都具备的人;他就像孔子称赞的古代贤者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