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雎是个怎样的宰相?他与白起的死有什么关系?

范雎是个怎样的宰相?他与白起的死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516 更新时间:2023/12/11 9:17:11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范睢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我们说政治家应该有一个宽广的心胸,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一定的度量,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名的大臣都有非常宽广的胸怀,技能承认自己的不足,有能肯定他人的功绩,才能为后世所称赞,例如萧何赵奢诸葛亮等人,萧何为了刘邦能完成征服天下的霸业,他敢于向刘邦举荐有才能的人,他向刘邦推荐了一代名将韩信,他虽然知道韩信有出众的才能,也知道他日后定能成为刘邦身边的大臣,但是萧何没有怕韩信日后会成为自己的政治对手而放弃举荐韩信,在韩信功成名就好后依然和他友好相处,萧何贵为丞相,由此可见他的确有着宽广的心胸,能包容他人,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但是秦国有一个宰相他的度量却不怎么样,在生产力低下,社会交往范围狭小,将这一切权利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古代,这种狭小的心胸很容易害人害己,这就形成了无数的悲剧,范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因为自己度量狭小的缘故将一代战神白起害死,且看范睢的功过是非。

范睢的度量不大,所谓“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仇必报”正是对他最好的注解,范睢曾因为过往的琐碎小事而对昔日的好友拔尖相向,范睢因为向秦昭王进谏有功而受到秦昭王的赏识,随后就将范睢任命为丞相,范睢一瞬间成为了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范睢登上相位后,马上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旅,他先是将魏使许佳杖杀,又将魏国丞相毒杀了,将以往的仇怨一一报了,他位于相国之位,请命将王集和郑平安拜为将军太守,却又因为这两人是自己亲戚,而过度放纵两人,良成大错,如果说这些都是他下妒忌心引起的,那么范睢因为妒忌白起,设计将他害死,就是他一生的一个过错,也为后世所诟病。

范睢和白起是一对冤家,也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好友,秦国国力之所以如此强盛和这两个人有很大的关系,白起四处征战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白起在一生的征战中屠杀了百万敌军,披坚执锐,征战疆场,却不能得马革裹尸还,还是被秦王赐死,范睢一代文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一代大将军与一代丞相的配合使得秦国战无不胜,逐渐成为了战国时期最强的诸侯国,也将他真实的面目展现出来了,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将与相的配合,再加上秦昭王的英明,很快秦国成为了第一强国,就连齐国也不是秦国的对手,但是将与相配合的时间并不长,不久之后两人的关系就非常差了。

范睢为了确保自己能独擅朝政,竟然想把白起杀了,两人之间正因为有嫌隙才让人有机可乘,当时秦国正在攻打魏国,并将魏国太原地区收入囊中,赵国和韩国都非常惊慌,于是啊他们请来了苏秦的弟弟苏代,同样是出身于鬼谷的纵横家,苏代的口才十分了得,胸中有着万千诡计,此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天道黑白可谓驾轻就熟,于是苏代来到了范睢的面前,问了他几个问题,当时白起被封为武安君,位极人臣,现在又伐魏有功,在这样下去很快白起的地位将会比范睢高,只有让赵国、韩国割地求和才能让白起无法建立功勋,到时候范睢的地位定然会超过白起,范睢听了苏代的话,深感同意,他也认为如果让白起继续征战建功立业,不久之后,白起的地位一定会超过自己,于是范睢将这件事跟秦昭王说了。

范睢认为现在秦国多次战争,致使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民怨四起,这样虽然能得到大量的城池土地,但也会被天下百姓所痛骂,这样对大秦的名声不好,秦昭王同意了范睢的建议,让白起会朝,准许赵国和韩国割地求和。白起知道这是范睢从中作梗,于是白起也破坏了范睢的好事,从此以后两人的关系就到了冰点,几个月后,王陵复命征战赵国邯郸的时候,遇到赵军的顽强抵抗,最终没能将邯郸攻下来,于是秦昭王准备派白起接替王陵的职位,让他带兵攻打邯郸,但是白起因为先前的事情,闷闷不乐,于是假装生病,拒绝了秦王的命令,并对秦王说自己身体的病还没有痊愈,无法远征,请秦王另选贤人,秦昭王知道白起这是在生自己的气,于是秦王亲自去看望白起,并让他率兵出征,但是白起还是没有答应秦王的要求,这也为他日后的遭遇埋下的伏笔。

攻打邯郸的军队自然是失败了,秦王正在烦劳之际,白起却在一旁说这闲话,认为这是不听从他的建议才惹出的祸事,秦王听了后就更恼怒了,于是在范睢的建议下赐死了,一代名将就这样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可法: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英雄,宁可死去也不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史可法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根据历史上的说法,史可法的身材矮小,黑眼睛亮。在多尔衮进入北京后不久,他了解了南明的情况,知道只有史可法一个人是应该担心的,于是他派他的中尉唐启龙去安抚江南,并给史可法寄去一封信去让他归降,这封著名的信是由向清朝的李文起草

  • 三国前期宗亲诸侯不成气候,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鼎立形成之前的州牧当中,刘姓宗亲诸侯有好几位,这些人当中不乏有势力有名望的人,但他们最终都没有成气候。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当然,这些人当中不包括刘备。为什么要把刘备排除在外呢?不是说他的宗亲关系久远,而是因为他这个诸侯只是名义上是汉朝封的,实则是曹

  • 柳永的词为什么能受到大家喜爱?他的仕途之路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柳永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读过《雨霖铃》的朋友一定对柳永这个名字很熟悉。在他的那首《雨霖铃》中,柳永仅用短短几个字就表达出对自己仕途不顺的哀伤,真可谓做到了情景交融的超高境界。而《望海潮》更是用精炼的语句描绘出了当时“钱塘”的繁花盛景。柳永确实是个很

  • 刘禅在历史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是一个亡国之君,自古就被看成是一个无能君主的代表,成语“扶不起来的阿斗”说的就是他。还有一个成语与他有关,就是“乐不思蜀”,是说他到了魏都,因为司马昭对他好,连自己的故国也不想了。不过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刘禅还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绝对算不上昏君,还说他聪明有智慧,颇有点儿全面翻案的意味。那么,刘

  • 揭秘:刘邦是怎么任命韩信为大将军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刘邦曾经说过,统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然而,这个人早期却并没有什么高光的表现,开始只不过是项羽属下的一个持戟郎中。到了刘邦集团,韩信开始做一个接待宾客的小官,经过夏侯婴的推荐,也不过当了一个治粟校尉。但是经过萧何的推荐,刘邦却一下子任命韩

  • 曹操第一个封侯的谋士为什么是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只有军功才能封侯,三国由于处在争战时代,所以文官谋士也有了得以封侯的机会。尽管如此,这些谋士们也要比武将们得封的时间晚,等级低。就像曹操早期的顶尖谋士荀彧、荀攸等人,直到建安八年曹操平定了河北才受封。但有个人例外,这就是贾诩,他在官渡之战以前的建安四年就被封为都亭侯。那么,贾诩为什么能赶在曹操的

  • 袁绍手下哪个谋士把他坑得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在于乌巢粮仓被烧,而乌巢粮仓被烧的原因是谋士许攸的反叛,可很少有人追问,是谁把许攸赶到了曹操阵营?或者说,这个始作俑者真的是铁面无私严格执法的人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官渡之战,如果从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军进攻白马开始算起,到十月袁绍军乌巢粮仓被烧前,前后共有

  • 投降的大将文聘为什么能受曹操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在平定了北方以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18)七月大举南下,发起了征讨荆州刘表的战争。八月份刘表死了,由他的儿子刘琮继位荆州刺史,九月份曹操大军到了新野。荆州大臣蒯越、韩嵩等人劝说刘琮归附曹操,刘琮于是举州投降。还是在官渡之战时期,刘表手下很多大臣就有归顺曹操之心,等到刘琮投降,这些人自然是兴高采

  • 夏侯惇为什么一定要做魏国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于建安十九年(214年)正式被封为魏王,不仅独立建国,还可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官员了。曹操以拉队伍起家,军队自始至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这将军和军队也就整体上成为了魏国之属。有一个人情况特殊——夏侯惇,他在曹操集团当中资格老、职位高,在魏国成立时曹操想让他继续当汉官,这样毕竟官职还可以高一些,但

  • 陈宫在三国谋士中算什么水平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陈宫原来是曹操的谋士,背叛曹操后投靠了吕布,再后来和吕布一道被擒获。在曹营,陈宫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谋士,在吕布处也是如此。那么,陈宫在三国的谋士当中,能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上呢?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和黄巾军作战时阵亡。陈宫对曹操说:“兖州现如今没有主官,而朝廷的能力又管不到这儿,陈宫我请求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