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灭亡时,王安石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北宋灭亡时,王安石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841 更新时间:2024/1/13 23:01:50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安石“享负天下盛名三十年”之下,该不该为北宋灭亡背负骂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脱离了大宋的控制,数十年间时常越境劫掠大宋,大宋派兵予以镇压。但无奈的是,大宋在长期以来军事及财政上的弊端在这场战争中被无限放大,大宋不仅没能迅速取胜,反而是败绩连连,最后只能靠着范仲淹的堡垒战术才勉强应对,虽然大宋保住了大国的颜面,但其财政却已是不堪重负、入不敷出。

第一、军队上

宋太祖建国之后并不仰止土地兼并,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大宋为了维稳,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便让大量饥民加入军队,致使军队人数暴增,是为冗军。

根据史料记载,到宋仁宗时期,大宋军队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25.9万人,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的七八十都被用于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虽然花费巨大,但是大宋军队的战力却是差强人意,宋军不仅在与辽国的对峙中处于被打挨打的地位,就连只有300多万人口的西夏,也让宋军连吃败仗,损失惨重,王安石曾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所说,宋朝军队是一支人数庞大但却“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的军队。

第二、官吏上

大宋一职多官现象严重,其实整个古代封建社会都差不多,只不过大宋尤为突出,遇事时互相推诿,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是为冗员,大宋之所以会出现一职多官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恩荫制,恩荫制是指高级文官的子孙和亲戚,可以不通过科举考试,直接入监读书,进入仕途。

恩荫制虽然早已有之,但是在宋朝却最为普遍及扩大发扬,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是靠军事政变取得的政权,所以宋朝历任皇帝都对武将抱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如果不依靠武将,皇帝就只能依靠文官来进行统治,但是皇帝一方面要依靠文官,另一方面又不能让文官做大而影响皇权。因此,广泛实施恩荫制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虽然恩荫制可以收买官员,赢得文官的支持,造成一职多官的局面,使得任何一个文官都不会掌握绝对的权力,从而让皇权得到了保障,但恩荫制又会无限扩大官员的数量,其实还是大宋国土过小,无法安排过多职位,导致冗员问题提前暴露。

第三、财政上

军费开支如此巨大加之地方豪强隐瞒土地、逃避赋税,致使国家财政困难,而且大宋对待官员额外优待,导致冗费,虽然大宋富裕有钱,但是也挡不住日益增加的费用。

财政上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失衡,由于军队和官僚队伍大量冗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地方的官吏与当地的豪强沆瀣一气,瞒报土地,逃避赋税,使得帝国的税源大幅减少。

这三个危机彼此联系,一同消磨着大宋王朝的国力与根基,1067年,宋神宗继位,一心励精图治的宋神宗了解帝国巨大的弊病,如果在不进行改革,大宋将彻底走向衰败甚至灭亡,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局面,他立即用王安石为相,并授予其行政大权。

正是有鉴于此,王安石喊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展开了他轰轰烈烈的变法。

其实大宋这三个严重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财政问题,为了增加财政,王安石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主要方案为三个:

第一、青苗法

“青苗法”是由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施行,其主要内容是:诸路以见存常平、广惠仓的一千五百万石钱各为本,如是粮谷,即与转运司兑换成现钱,以现钱贷给广大乡村民户,有剩余也可以贷给城市坊郭户。民户贷请时,须五户或十户结为一保,由上三等户作保,每年正月三十日以前贷请夏料,五月三十日以前贷请秋料,夏料和秋料分别于五月和十月随二税偿还,各收息二分。

王安石此举是好,但是王安石忘记了“青苗法”实际操作起来会不一样。

其一:可能就会变成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官府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这样一算,如果贷款一万贯的话,那一年的利息就是四千贯,年息40%。

其二: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特别是在古代交通极度不便的时候,中央政策是收两分利,州府就敢收三分利,县衙就敢收四分利,五分利,到了最后和高利贷有什么区别?

在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之下,世家豪门土地越来越多,那么“青苗法”实施起来,这些钱都会落入这些世家豪门手里,当田地都集中在他们这群人手里时候,这群人可以靠着各种政治资源,这群人就会拿这笔钱做生意,或者再次放贷出去,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明面上国家收入是增加了,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更加盘剥百姓的基础上,和“青苗法”的初衷已经背道而驰了,虽然百姓反对,但官僚集团不反对。

第二、募役法

“募役法”是王安石实行的一套新的分级纳税制度,变法内容规定,差役方法就由农民轮流进行改为官府雇人当差,除了最穷的两个等级外,所有人都要以现金纳税的方式交纳赋税供养差役,这样就可以对以前免除劳役赋税的富裕阶层合法征税,王安石还重新核实税赋,目的就是查清免赋税的人去,增加财政收入。

第三、免行法

在“免行法”之前,大宋皇宫和权贵们的一切采购,尤其是在开封城的采购都是不花钱的,各商行必须为官府和权贵们无条件地奉上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不仅如此,官府和权贵们还肆意勒索这些商行提供远超采购需要的商品,王安石主持的“免行条贯”在开封商行中实行之后,各行按照收利多少交纳免行钱,免除行户对官府的供应。也就是说,商户们缴纳免行税之后不再向官府和权贵免费供应任何商品,官府哪怕是皇宫之中买商品,都要由当时的市易司估定物价高低,按价购买。

“免行法”确实为朝廷增加一批收入,同时对商人也较为有利,但是皇族,后族,以及其余勋贵们不这样看,因为他们这一群人是被打击的对象,从恣意勒索和从中渔利局面变成要花钱了。

虽然王安石的变法很快取得了成效,但“募役法”及“免行法”的实施,反对声音一浪借过一浪,变法只能在巨大的反对浪潮中流产了。

历史上人们对王安石的评价也十分的矛盾,一方面佩服王安石一心为国不怕权贵的勇气,但是另一方面又说王安石心怀恶意,因为王安石的变法,从而使得大宋的党争愈演愈烈,最后使得大宋的最后一点元气也在党争之中消耗殆尽,才导致了靖康之耻,可以说王安石的变法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大宋的衰亡。

王安石变法虽然被后世无数人所诟病,但是在他出山之前,却是号称“享负天下盛名三十年”,天下读书人无不对王安石报以厚望,认为他是可以改变大宋弊病之人,甚至当宋仁宗时王安石出任集贤院、知制诰时,朝中的士大夫们引以为一时之盛事,无数人为王安石的出仕而奔走相告,但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只要触动了当时的既得利益者,曾经的期望值转脸之间就变成了反对者,王安石也背负了不该背负的东西,这也令人唏嘘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宋开国功臣潘美真是一代奸臣?他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什么古代功臣都没好下场,北宋潘仁美,潘仁美历史的真相

    北宋开国功臣潘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潘良是电视剧《大宋宫词》中最大的逗比,他唯一的特长是从来不打胜仗,被连降三级后竟然厚颜无耻随其父潘美到金殿讨旨,大言炎炎欲率禁军击退辽国进犯。宋真宗看在他是爱妃兄长面上,答应让他随父率禁军抗击辽军。潘良再次展现狗熊本色,与辽军

  • 卫献公为什么会被迫逃亡他国?他被推翻的理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卫献公,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历史上被推翻的君王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在位期间暴虐无道,百姓民不聊生;有的是因为只顾贪图享乐,置国家于不顾,有的是因为治国不佳,颁布了错误的政策。但战国时期有一位君王,被推翻的原因非常搞笑,他因为在一场饭局中放了大臣的鸽子

  • 李斯一生精明,为何会让自己沦为那般田地?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朝宰相李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古装历史剧《大秦赋》改编自小说《大秦帝国》,由延艺、顾其铭、强龙、刘永涛执导,李梦、张健编剧,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邬君梅等人领衔主演,正在热播中。该剧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收官之作,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

  • 张居正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张居正一死中兴就中断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居正的死对明朝影响,张居正改革成功了吗,张居正改革的弊端

    你真的了解张居正改革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一个朝代从最初的建立,到繁荣,再到衰落。如果期间遇到不可控的因素,衰落的更快,离灭亡也越来越近。可是有的朝代,她经过繁荣,衰落,之后又经历改革,想突破现状,实现中兴。而明朝就发生过这样的一次改革,它就是张居正主导的。如果它能向商鞅变法一

  • 朱由检继位时拟定了4个年号时什么 朱由检为何会选择崇祯这个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朱由检年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后人在称呼中国古代皇帝时,有很多的称呼。有的是以庙号来称呼,比如我们熟知的“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等。有的是以年号来称呼,比如嘉靖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等。而年号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也很关键,有的皇帝一生用过十几个年号,

  • 古代历史上,那些古人是如何扬名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历史上,那些古人是如何扬名天下?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例如诸葛亮,没当官的时候也就每天窝在家里读书,为什么当时全荆州的人都知道他有才呢?刘皇叔也是听了别人夸他,才亲自去三顾茅庐的。诸葛亮这个穷书生,到底是怎么做到名扬荆州的呢?我不太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但通过

  • 赵襄子和赵惠文王,废长立贤上位,最终成为一代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赵襄子和赵惠文王是如何上位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原本只是晋国大夫的赵、魏、韩取代了晋国的位置,并列为战国七雄之一,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赵襄子生在赵国开国国君赵籍之前,但他为赵国的创立奠定了基

  • 明朝开国功臣中,有哪些人躲避了朱元璋的疑心与猜忌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以及军事统帅,从一个乞丐、放牛娃,到建立明朝政权,可谓是千古一人。从开始打天下到统一天下,他的身边都有一群跟随他,誓死守卫他的部下,并且也能一起共患难。但是等到明朝的政局逐渐稳定后,朱元璋的一

  • 张岱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他用写书的方式实现了人生价值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张岱,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大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八月二十五日,张岱出生于浙江山阴县。张家有座寿芝楼,墙上挂着一支笔,取下来写字,写啥都应验。没孩子写生孩子,病了写吃啥药。张岱母亲写了想生孩子,神笔让她去某地取颗仙丹,吃了,便生下张岱。张岱初

  • 面对文官集团,明宪宗朱见深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面对文官集团,明宪宗朱见深是如何解决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七月,京城惊现妖物夜出伤人事件,京城上下一通忙活,最终却是一筹莫展。明明是官员无能,却反而怪到皇帝头上,认为这是皇帝本人不修德政所致。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