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扒一扒明朝重臣洪承畴一生丰功伟绩最后怎么死的

扒一扒明朝重臣洪承畴一生丰功伟绩最后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667 更新时间:2023/12/13 6:03:37

洪承畴一生丰功伟绩无数,被人敬仰,同时也被人唾骂着。一个人永远都在不断的前进着,为自己想要努力的东西不断的奋斗着。虽有那么多的成就,但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不知道众人对洪承畴的死如何评价的,都各掺一半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洪承畴是自然死亡的,他也算得上安然死去了,终于要摆脱世人对他的唾骂和嫌恶而进入另一个世界了,他可能也能疏解心中的难过了吧。

洪承畴自然死亡之后,所有人都以为皇帝会给予他厚葬,并纪念他的功与名。可谁曾料到,他死后的家人竟陷入了无立锥之地的境地。他生命中做的转变他一生的决定,无论是谁都说不清那到底是好还是坏。袁崇焕并没有给他的命运带来好运,他最终被崇祯皇帝杀害,到死都不明白,自己忠心耿耿效忠的皇帝会反手将他杀害,他曾经征战沙场,保卫国家,勇猛杀敌,为百姓和王朝带来安宁的生活,皇帝却是这样对他的。

很多人都说他是叛国投敌的大奸臣,或许是因为他心中早已对明朝有了异常的想法,也或许他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或许他是为了家人的安危,暂时投敌而已。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他的这个决定,决定的就是他和他家人的后半生的命运了。不管怎么样,人做决定,还是要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良心,这样即使没有好结果也罢。

明末叛臣洪承畴简介

洪承畴是明朝的重要的大臣之一,一生侍奉过两个皇帝,才华横溢,功夫不凡,为两朝都作出了不菲的贡献,给人们带来的利益无穷无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洪承畴家世既不富裕也不显赫,从小也只能跟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跟着家人到处奔波讨生活,更不用说接受过什么高等的教育了,那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天方夜谭了。然而一个出身这样低微的人,他却出人意料的考取了进士等官职,被崇祯皇帝选中并重用。可见他是有真才实学的!

在他侍奉明朝的生涯中,他尽职尽责,谦虚谨慎,乐于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能,为百姓为天下做了无数的贡献,让人敬佩让人感激。他所有的功绩被历史铭记着,但是他终有一天,背叛了明朝而归服于清朝的那天,也永远被历史铭记着了。这倒底是因为什么导致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他在保卫国家的一次重要战役中失败了,不论是什么原因,事实只承认成王败寇的说法。洪承畴也变成了清朝的俘虏,像一块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像他那样不屈不挠,坚贞不移的大臣,竟会做出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他归降于清朝了,同时也将他的名誉及地位也付诸流水了,这样的遗憾令人感叹唏嘘。这个故事让人惋惜,也让人深思。

洪承畴和孝庄的关系

洪承畴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耳详能熟。关于他好的坏的相信也了解一二,洪承畴能够有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成就,当然也离不开他生命中遇到的重要的人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人所谓的命运,一半是靠自己,另一半也靠那些出现在生命中的重要贵人了。有的人遇到贵人,从而生命有了新的转机,有了新的方向和动力。有的人遇到给他挫折的人,如果挨过了挫折,那这个人也是他生命中的贵客,如果挨不过去,那只能给生命以沉重的打击了。

对于洪承畴来说,袁崇焕就是个不容小觑的强劲对手了,这个人跟他一样位居朝中的高官高职,有着令人赞叹的累累功绩,其实力并不在洪承畴之下。而两人的命运也是截然不同的。洪承畴成了通敌叛国的叛徒之后,袁崇焕仍然为国家誓死效力,上阵勇猛杀敌,并且袁崇焕领兵才能也是在洪承畴之上,更不会有败兵被俘的后果了。

洪承畴在战败的时候,想要死去的心意已决,而清朝此时此刻怎么可能让他轻易如愿呢?在清朝各位大臣的劝说无效之后,又是派了范文程与之协商,并且此时又有了另外一个毛遂自荐的人想要劝降洪承畴,那个人就是孝庄。

孝庄的美貌天下人尽知,而她又能为劝降的事情贡献多少力量呢?这有点让人怀疑,但清朝还是让她去了。或许是因为她的美貌与温柔,让洪承畴心里产生了温暖的感觉,愿意听一听她所说的,并且洪承畴离家太久,也思念家中的妻子,能够听见身旁美妙的女子跟自己聊聊自身的处境,感同身受的谈论,真是美妙。

孝庄提出的建议,的确是个绝妙的好办法。虽然想要降服洪承畴,却不言,而是说如何才能够保他所在乎的东西,保住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他也听进去了,并且历史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个失败的男人在温婉的女子面前总是要少了很多抵抗力的,柔软的心也被触碰到了,很多时候也不能再那么坚决执拗的去想一些事情了。因此也就让我们看到了洪承畴叛国投敌的行为了。

洪承畴故居在哪里

洪承畴的故居在北京,一个不太热闹的旧日老房子,保存的完好。矗立在那儿,像是在讲述当年的洪承畴的一生,讲述着那段令世人议论纷纷的历史,有人唏嘘,有人赞叹,也有人唾骂。既然历史已经成了历史,它是用来给我们经验教训,并为我们铭记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我们要看的并不是这所故居的面貌,而是看到建筑背后的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发。

这所故居,我们能看到,它没有繁华的装潢,没有华丽的亭台楼阁,没有豪华的家用设备。证明洪承畴生前还是不爱好荣华富贵这些表面上的东西。

然而,至于其他,他还是做了很多为国效力的事情,经常向皇帝建言献策,建立了无数的丰功伟绩等等。不仅证明了他的价值和忠心,也为百姓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天下环境。

不论洪承畴生前带来多少异议,他至少做了他认为对的事情,为百姓带来了安宁,为国家打走了外敌,他在这些方面是值得我们纪念的。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我们不能偏执的只从一个单方面去评价他是好还是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洪承畴也是这样,不能只从一个方面就说他的缺点,更不能只看到他带来的功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崇祯两位才华出众大臣洪承畴与袁崇焕谁更优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洪承畴与袁崇焕,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与如日中天的清军,洪承畴与袁崇焕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图片来源于网络袁崇焕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本一介书生却在外敌进犯之时挺身而出,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军也不畏惧,在宁远城守卫战中屡屡打退进犯的清军,并用火炮把领军的清太

  • 康熙如何度过人生最后的日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晚,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岁月里程,在北京畅春园溘然长逝。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来看看康熙最后的几天是怎么度过的?《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0月21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舒服,康熙于十一月初七回到了畅春园

  • 乾隆的阳光拆迁:将来被水淹了责任自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当年旗人刚进北京,没地方住,顺治皇帝想搞一场大拆迁,让内城市民搬出去,给旗人腾房。内城市民当然不愿意搬,于是朝廷制定了三条政策:老房子还想再住的,可以连砖瓦带木料一块儿拆掉运走,自己换个地方重建;如果觉得运砖运瓦太麻烦,愿意空手出门,可以领一些补偿款;要是既不想拆房又不愿领钱,赖着死活不走,那就等着

  • 锦衣卫的设立:朱元璋为何设特务机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朱元璋建朝初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设立了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不但对付大臣,还会按照皇帝的意思私下打探军情民意,凡是有一点对皇帝不利的言论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封建社会自秦朝立国以来,历朝历代都在用着各种手法维护着统治者的利益,他们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方法不同而已。秦朝以暴治国,信奉武力至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方腊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末年民间爆发了多场农民起义,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从这两次起义结果来看,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方腊起义为何失败呢?从性质上来说,方腊起义是一场农民起义,它代表的是下层农民对政治、经济的不满。图片来源于网络纵观历史上无数次农民起义,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导致农民起

  • 成吉思汗为何不攻打印度:被怪物吓回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个欧亚大陆,惟独不取印度。据《元史》和《耶律楚材传》记载,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有关。蒙古人西征100年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建立的四大汗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网络配图14世纪末,成吉思汗的后裔帖木儿横空出世,重建起成吉思汗时期的大蒙古帝国

  • 揭秘:道光皇帝搞“文字狱”的妙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可以使文字成狱,却不能让文人成名,不但不能让文人成名,而且可使之无比羞愧,使之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可以搞文字狱,却不能让文人在书上记录皇上搞文字狱。要达到这双赢效果,有什么办法吗?大臣们纷纷上谏疏举报,左右非君,动辄得咎,弄得道光很闹心。道光想做个好皇帝,既不想在竹帛上留下他以文字构狱滥杀文人的记

  • 揭秘关羽是怎样成为民间“武财神”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一种持续已久的文化现象,关羽崇拜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关羽崇拜离不开关羽形象的塑造。关羽形象的塑造有文学、戏剧、曲艺、图像等多种形式,其中图像最方便易得、最流行普及,因而对关羽形象的建构也最复杂多元。尤其是,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家的

  • 揭秘:项羽真的不肯过江东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而关于项羽面对敌军压阵,不肯过江东,而选择自杀,人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网络配图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认为项羽之所以自杀而不肯过江东,是“羞见江东父老”。《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王感叹:“天

  •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早晚盘腿坐床上 饮食严格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苏东坡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活了64岁,这个岁数在那个时代还挺长寿的。其实,苏东坡一生精通养生之道,著有《上张安道养生诀论》《问养生》等。尽管苏东坡的人生道路坎坷曲折,饱尝艰辛,养生之道是其在年过花甲之后,仍然精力旺盛的重要原因。网络配图对养生颇有研究的苏东坡,对茶叶养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论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