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晋灵公被杀都是恶狗惹的祸?晋灵公是个怎样的皇帝

晋灵公被杀都是恶狗惹的祸?晋灵公是个怎样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66 更新时间:2023/12/16 5:11:52

明王朝开国名臣刘基(刘伯温)著有一部寓言小品集《郁离子》,文风犀利遒劲,于诙谐幽默中针砭时弊,颇见胆识与功力,史家誉其“明乎吉凶祸福之幾,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郁离子》中有一篇《晋灵公好狗》,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晋灵公“好狗”的故事。

晋灵公喜欢狗,在曲沃建造了狗圈,给狗穿上锦绣狗衣。颇受晋灵公宠爱的权臣屠岸贾投其所好,常常就用夸赞狗的种种好处以取悦灵公,使得灵公更加喜欢狗了。

有一天晚上,一只狐狸窜进绛宫殿里,惊吓了襄夫人,襄夫人大怒。灵公就让狗去咬狐狸,但狗没获胜。屠岸贾就让看山林的人抓了一只狐狸献给灵公,还说:“狗最后还是抓住了狐狸。”于是,灵公十分高兴,用给大夫祭祀时盛供品的礼器来喂狗,并通令全国说:“谁胆敢伤害我的狗,我就砍掉他的脚。”从此以后,全国的老百姓都害怕狗。狗窜到集市上吃羊、猪,吃饱后就将剩余的拖到屠岸贾家。屠岸贾由此大得其利。

凡是想向灵公汇报国事的大夫,要是不经过屠岸贾允许,屠岸贾就放出群狗咬他。执晋国政的赵盾打算进谏,恶狗直扑过来,将赵盾挡在门外,不能进宫。有一天,狗窜进御苑吃了灵公养的羊,屠岸贾就欺骗灵公说:“这是赵盾的狗偷吃的。”灵公大怒,派人去杀赵盾。国人救了赵盾,赵盾逃到了秦国。赵盾的堂弟赵穿借着众怒,带领近卫军攻打屠岸贾,将其杀死,接着又在桃园杀了灵公。晋灵公的狗在四处逃散,国人把它们全部捕获并煮了。

由此,“君子曰:‘甚矣,屠岸贾之为小人也,绳狗以蛊君,卒亡其身以及其君,宠安足恃哉!’”刘基评说:“人之言曰:‘蠹虫食木,木尽则虫死’,其如晋灵公之狗矣。”(君子评说:“太坏了,屠岸贾真是小人啊,他别有用心地称誉狗来蛊惑君心,最终丧命并祸及君王,凭荣宠怎么可靠呢!”刘基评说:“人们常说这样的话:‘木头里的蛀虫食木为生,木头吃完了蠹虫也就死了。’这就如同晋灵公的狗下场一样啊。”)

这段历史记载很有名,史称:“狗咬赵盾”。《左传·宣公二年》对此记载是这样的。晋灵公不行君道,荒淫无道,大臣赵盾等多次劝谏,晋灵公非但不改正,反而感到讨厌。晋灵公就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吨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赵盾逃亡后,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

晋灵公被臣子所弑的事件,在历史上也很有名,孔子曾为此有过评论。那么,晋灵公被弑是否因晋灵公“好狗”以及“狗咬赵盾”而起呢?应该讲,“好狗”是晋灵公被弑的导火索,但晋灵公“不君”引发的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和统治集团内部冲突恶化才是主要原因。

晋灵公被弑,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和统治集团内部冲突恶化的结果。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第一次激烈变革的时期,即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社会。周室衰微,诸侯兴起而大国争霸,卿大夫扩展实力而执政柄,私有制有所发展。统治阶级一方面仍然保有传统的淫逸暴敛的贪贿方式,无论旧贵族仰或新贵族均肆其贪欲;一方面“政以贿成”,各国统治集团与别国和在国内以财贿作政治交易为常事。晋灵公“厚敛以雕墙”,长期用沉重的赋税来满足自己的奢欲,使百姓积怨已久的愤怒被引爆。

晋灵公被弑,与他荒淫暴虐,不听忠言并欲加害忠臣,致使赵盾出走他国以避杀身之祸有关。大臣赵盾与士季多次劝谏晋灵公,由此有过至今闪烁政治智慧的名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昏庸无道的晋灵公绝对听不得忠臣劝谏,反而恼羞成怒,加害忠臣。当然,这也与赵盾的特殊地位有关。赵盾是当时各国有较高名望的政治活动家,赵氏家族也是晋国颇有势力的官宦集团,迫害赵盾无疑激化了统治集团的冲突。

历史上的晋灵公自幼骄纵,行为邪僻,生活糜烂,毫无仁爱之心。主政以后,更加荒淫暴虐,穷奢极欲。尤其纵宠屠岸贾,言听计从,国家更是暗无天日。无怪乎,《左传·宣公二年》开篇第一句便是:“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记载了晋灵公两件令人发指的残暴之事。

一日,晋灵公和屠岸贾在御苑桃园的高台上嬉戏,晋灵公用弹弓打鸟,屠岸贾说:“打鸟不如打人有趣!”于是,晋灵公便用弹弓打人。台下的行人被打得头破血流,狼狈逃窜。晋灵公却开心地哈哈大笑,连称“痛快!”

有一次,晋灵公与屠岸贾饮酒作乐,催促御厨炮制熊掌,呈上来后,晋灵公让屠岸贾先尝。屠岸贾抱怨厨师上菜太慢,故意说:“不够熟烂!”灵公发怒,当场就杀了厨师,将尸体放入畚箕,让侍女背下去扔掉。侍女背着厨师的尸体走过朝堂,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死人的手臂掉了出来,问明原因,深感忧虑。赵盾要去进谏,士季说:“您是执政大臣,如果劝谏不被采纳,别人就不能再进谏了。请让我先去,若君主不听,您再接着劝谏。”士季去了三趟,晋灵公只看了他一眼,很不耐烦地说:“寡人知道错了,准备改正。”士季闻听,赶紧磕头,顺势说:“谁没有过错呀,知错能改,就是圣人了!《诗》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如果君王能够纠正错误,始终如一,那就更让臣民高兴了。”

当然,晋灵公“好狗”无疑是这个无道昏君被弑的导火索。“好狗”作为个人爱好,无可非议。但是,作为君王,个人爱好就并非是个人小事,如果过了头,甚至影响到了国事,就可能祸害国家百姓乃至自身性命。载于古书《尚书》中的“五子之歌”第二首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先贤视为亡国的“二荒”之一,便是“禽荒”。所谓“禽荒”,就是迷乱禽兽、田游的意思。古代君王嗜好宠物,玩物丧志的例子不在少数,晋灵公喜欢养狗而不问政事,致使朝纲混乱百姓遭殃,奸佞当权陷害忠良,即为最典型例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小太宗”解密:唐宣宗唐朝唯一出过家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唐武宗死后,继位者是唐宣宗。唐宣宗李忱是唐武宗的叔叔,在武宗为帝时期沉默寡言。传说武宗怕他对自己的皇位有企图,所以设法想害死他。在宦官的帮助下,宣宗出游江表为僧。不过有人认为宣宗为僧的记载并不可信,是无稽之谈。唐宪宗死后,第三子穆宗即位,数年后服金丹致死。穆宗长子唐敬宗李湛随即登上皇位,朝政混乱,为

  • 平静储位下的不平静:明成祖朱棣艰难立储朱高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对朱高炽的态度,历史上的朱瞻基,朱棣留下的遗旨

    朱棣和太子朱高炽之间矛盾重重,朱棣不断地找太子的岔子,还残杀东宫官员,而朱高炽是逆来顺受,被动应付。父子矛盾最终是否导致了成祖想更换太子,而高炽一系官员是否更换了成祖的遗诏,这些都成了无人知晓的历史谜案。明朝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武功赫赫的明成祖朱棣驾崩于亲征漠北的返京途中,是年六十五岁。八

  • 宋孝宗艰难的继位之路:长达二十九年的预备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孝宗禅位,题画菊宋孝宗,宋孝宗皇帝

    秀州小官赵子偁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六代后裔,公元1127年10月22日夜里,他有了第二个儿子。据说这个孩子生出来时,满屋子的红光直冲天空。小孩子六岁那年,碰上宋高宗选嗣,在数千人中被挑选上,成了皇位的候选人之一。历尽艰难,他终于登上了皇位,他就是南宋孝宗。宋高宗赵构后宫嫔妃众多,但只有潘贤妃为他生下一

  • 五代乱局:后唐末帝李从珂靠一哭登上后唐帝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唐开局杀了高句丽王笔趣阁,李世民娶了隋炀帝女儿,穿越到唐末当皇帝的小说

    李存勖灭了后梁后,宣称他是唐王朝的合法继承人,取消晋王称号,改称皇帝,被称为后唐,定都洛阳。之前他已灭掉桀燕,之后他臣服了岐国,灭亡了前蜀。一连串辉煌的军事胜利,使其他各国震恐,先后向后唐政府进贡,都以为新的大一统不可避免地即将实现。然而,李存勖只是一个骁勇的战将,不是政治领袖,他没有治理这个迅速膨

  • 明末辽东生死悲局!袁崇焕最为倚重“复辽三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袁崇焕五年复辽是欺君吗,袁崇焕收复辽东,袁崇焕到底是不是忠臣

    1627年8月年仅23岁的明熹宗朱由校病死,时年18岁的皇弟、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是为崇祯帝。即位之初,年轻的崇祯帝意气风发,励精图治,他力图中兴大明王朝,在上台伊始就对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施以雷霆手段,朝野无不拍手称快,新朝顿时气象万千。1628年4月崇祯帝下诏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

  • 为何千古贤君唐文宗企图中兴唐朝却被太监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玄宗晚年怎么那么昏庸,唐宣宗如何清除宦官,唐太宗晚年杀大臣

    唐文宗李昂,曾被封为江王,他是以唐穆宗次子、唐敬宗二弟的身份继承皇位的,并不是正统的皇位继承人选。而他为什么能够承继大统呢?简单地说,乃是错综复杂的宫廷矛盾斗争的结果。宦官刘克明与苏佐明等于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初八日杀死唐敬宗后,伪造遗旨,迎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这样就惹恼了内枢密使

  • 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岳飞所犯何罪因此必须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所犯何“罪”?千古之下,人们在嗟叹之余,发现诸如干涉立储,犯上抗命,反对议和,坐拥重兵这些理由似乎没有一条能单独证明“岳飞必须死”这一结论。在冤案存在多处疑点,历史细节已经不可能还原的情况下,多重因素合力成了人们能够接受的唯一解释。对岳飞的死,史书多有记载,且正史野史几乎一致地认为是秦桧害死岳飞

  • 唐代末年出了个小唐太宗:唐宣宗少有的文治武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李忱是唐王朝最好的帝王之一。《旧唐书》称他:“使权豪敛迹,奸臣畏法,宦官收敛,刑政不滥,贤能致用,十余年间,颂声载路。”可以说,极尽赞扬之能事。做为史书,对于前代皇帝的评价除了极少数被全黑,大部分还是会做个中肯的评价的。尤其是末世皇帝 ,得到的恶评会更多,但是唐宣宗,还是得到了当时人民和后世人称赞的

  • 和珅之谜:为何都知道他是贪官而乾隆一直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个大奸臣、大贪官,乾隆皇帝是个比较明智的君主,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又能肃清雍正时代的流弊,为何在晚年不动和珅,难道乾隆不知道和珅是个贪官吗?江湖以为,乾隆知道,和珅是个贪官,而且是个大贪官,但乾隆还是要重用他,这是官场之道:其一,一个朝廷的安定,需要正邪两派的互相斗争,只有这样,乾隆

  • 诡异:统一王朝首位皇位继承人都有的千年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秦--扶苏赵高李斯篡改始皇遗旨,胡亥矫诏继位,为塞天下悠悠之口,逼死驻边的太子扶苏。中国史上首位皇太子的悲惨生活,也许预示着此后众多统一王朝的首位正式太子的不幸吧?西汉--刘盈汉高祖死后,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惠帝。惠帝生性柔弱,吕后专权,虐杀戚夫人,惠帝因此惊恐万分,不久即驾崩。惠帝是得以善终,同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