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一位特殊的宫女:地位竟高到让阿哥们侍候

清朝一位特殊的宫女:地位竟高到让阿哥们侍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79 更新时间:2024/1/8 13:39:38

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由于苏麻喇姑天生美丽聪慧,远近皆知,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本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二小姐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本布泰虽然只有13岁,但已出落得像一个大姑娘了,明眸皓齿,娇美动人。就在这一年,本布泰在其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长途跋涉到了后金都城盛京,与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成婚,当时皇太极34岁。苏麻喇姑作为本布泰的贴身侍女,也随主人陪嫁到了盛京。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随已被尊为皇太后的本布泰到达北京。这位来自蒙古草原的姑娘,自从进了贝勒府以后,眼界不断扩大,文化修养也迅速提高。她不仅蒙语讲得好,而且很快掌握了满语和汉语,特别是那一手漂亮的满文,赢得了全宫上下的称赞。于是,她奉孝庄皇太后之命,充当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满文老师。

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与人不同的特点: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她的这两个特殊的生活习惯就连康熙皇帝都很清楚。何以如此?人们曾有不同的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不过,她的身体却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当然算是难得的高寿。苏麻喇姑死后葬于孝庄太后昭西陵东,现地面建筑已无存,只剩一个宝顶尚在。苏麻喇姑是清朝一位特殊的宫女。她是庄妃结婚时的陪嫁女,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她心灵手巧,擅长女红,清初定冠服制度,曾参与其事。但是,有一说苏麻喇姑与康熙帝爱恋得死去活来,是这样吗?请看史实。

第一,从身世年龄看。苏麻喇姑是蒙古族科尔沁部人,出身贫苦牧民之家。她名叫苏墨尔,被称为“苏麻喇姑”。年仅13的孝庄嫁给皇太极,将年纪相近的苏麻喇姑作为随身侍女带到盛京沈阳。康熙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比苏麻喇姑小40岁左右,他们应是祖孙辈分的关系。苏麻喇姑聪明好学,也有悟性,通蒙古语和满语。写一手漂亮的满文。孝庄选她为玄烨“手教国书”。玄烨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苏麻喇姑是康熙帝的蒙老师。第二,从主仆关系看。先讲两件事。其一,孝庄派隐瞒真实身份的“三位满族妇女”,去向耶稣会士汤若望求医,患者很快病愈。求医病愈者就是顺治帝的未婚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派苏麻喇姑给汤若望送去厚礼表示谢意。其二,福临大婚后,内大臣席纳布库对苏麻喇姑不满,路遇苏麻喇姑,将她捶楚致伤,太后托言坠马,令御医调治。这说明苏麻喇姑有时骑马出宫,为太后办事。

苏麻喇姑不仅抚育孝庄的儿子福临、孙子玄烨,而且抚养其曾孙、康熙帝第十二子履亲王允祹将近10年。清后妃中嫔以上主位(含嫔),均可抚养皇子,苏麻喇姑抚养皇十二子允祹,当是以嫔的地位行事。苏麻喇姑先后照顾福临、玄烨、允祹三代皇子,长达62年,是清宫早期一位身份和地位都很特殊的宫女。第四,从情感称谓看。孝庄寡居44年,身历五朝,饱经风雨,苏麻喇姑陪侍左右。福临有时经月不见母亲,玄烨住在宫外避痘,常由苏麻喇姑前去照看。孝庄虽身为国母,位极至尊,但作为一位女性,不能没有可诉衷肠之人,而聪颖伶俐、善解人意的苏麻喇姑,则以一颗在情感上同样欠缺的心伴慰着她,是孝庄可以无话不谈的闺密和知己。时宫中称苏麻喇姑为“额涅妈妈”(“额涅”,是满语“额娘、母亲”的意思,也可用来泛称年长的妇人)。还称其为格格、额娘、母姑,如同家人。苏麻喇姑的这几种称谓,体现出她同孝庄、玄烨及其儿女们之间的关系。

第五,从职务名分看。玄烨是个重感情的人。苏麻喇姑同瓜尔佳氏、朴氏是受到康熙帝敬重的三位长辈。第六,从患病葬礼看。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末,苏麻喇姑患“血痢”,日泻十余次,夜间五六次。康熙帝降旨:“着十二阿哥(允祹)日夜看护。”苏麻喇姑去世后,被“葬以嫔礼,瘗于昭西陵侧,以示宠也”。苏麻喇姑的人生,值得人们思考。苏麻喇姑是清宫一位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服侍孝庄、顺治、康熙、允祹四代,忠实可信、勤恳细心、竭尽心力、始终如一的老宫女。苏麻喇姑,地位不高,挣钱不多,但她“克慎克勤,惟爱惟和”,生前受人尊重,身后被人怀念,此生,足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你所不知道的潮人雍正帝:穿西装戴假发喝洋酒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邬思道评价雍正不是龙,雍正洋人画像,雍正相貌复原图

    在电视剧《甄嬛传》里,雍正皇帝很喜欢对妃嫔们的服装进行一番点评,而历史上的雍正帝也真的是一位非常喜欢时尚的皇帝,他是历代封建皇帝中第一个穿上洋装的皇帝。他有头戴卷曲假发身穿洋服的画像流传于世。雍正皇帝年少时就酷爱读书,书读得多,眼睛也近视了。直到当了皇帝批阅文件时就不得不佩戴眼镜了。眼镜是明代万历年

  • 忠诚与背叛:揭开大明朝终极战神走上的不归路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回到明朝当王爷于永是好的吗,回到明朝当王爷于永结局,回到明朝当王爷大结局

    洪承畴,福建泉州人,为明末重要大臣,并深受崇祯皇帝宠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厅堂挂出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在松山战役失败后降清,于是有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洪承畴出仕之道,相当艰辛。虽说出身望族,待到洪承畴出生之时,已是家境贫寒了。他11岁时

  • 解密:崇祯帝为中兴大明如何躲过色情致命诱惑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登基之时,正值大明王朝内忧外患之际:内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烽火四起;外有满清八旗劲旅,虎视眈眈。历经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此时社稷零落,山河破碎。作为希望成为中兴大明王朝一代明主的崇祯皇帝,虽然决事果断,雷厉风行,但却有心细多疑,优柔寡断;他也经常征求左右的意见,但刚愎自用,不

  • 张居正57岁病死终结大明气数 原因竟是痔疮发作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张居正简介,赵志红为啥多活了14年,张居正改革灭亡了明朝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皇帝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使得吏治肃然。他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大大增加财政收入,一举扭转长期的财政赤字。他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

  • 为了自己的欲望她亲手葬送了大明最后60年国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深宫大内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在内心中都有一个做老大的励志梦,而且皇贵妃这样一个地位也很微妙,次于皇后,但高于后宫其他妃嫔。其实皇贵妃一般都是皇帝对自己宠幸的妃子不能册立为皇后的最大补偿。而大明朝的最后一位被册封为皇贵妃的就是万历皇帝最宠幸的郑氏,而郑氏也确实是一个能邀宠、有理想、敢折腾、活得长的

  • 胡雪岩:他是大清朝的财富代言人也敌不过宫廷内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雪岩被谁害,胡雪岩家产,胡雪岩贵人是谁

    作为大清国的首富与首善,胡雪岩的崛起与失败都十分迅速。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终却因为被绑到政治的战车上而成为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息。与胡雪岩个人的宿命相比,我们这个民族似乎也在承受一种宿命:舆论和媒体哄抬“大善人”们时,很少质疑他们

  • 开国大臣刘伯温:通晓生前生后千年事 通晓天地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108岁国学大师离世,刘伯温临死前给儿子留下包,历史上得善终的开国大臣

    刘伯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这个人经常出现在一些盗墓的小说中,或者是关于风水的书中,很多书中,作者都将他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他精通占卦术,常常能算出一个人的运势,而且对于地形的勘探也是十分地准确,对于风水的观测,更是达到了通天的地步。古代的很多百姓都认为刘伯温能够知晓前后一千年的事情,是一个通晓

  • 乾隆皇帝语言能力超群 精通满语汉语及蒙古语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元朝说汉语还是蒙古语,满语和蒙语的关系,满族为什么用蒙古语

    很多人游故宫,都惊诧于导游讲的所谓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却忽略了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一间小小书斋。它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书房。透过窗户,窥探这仅八平方米的小小书斋,驻足于此,也总能令人付思联翩。乾隆皇帝作为“文奋武钦”的一代帝王,其书房虽小却极为雅致。楠木雕

  • "闯关东"非自近代始 东吴大将太史慈曾渡海北上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这方面,有据可查的一位名人就是后来做了东吴大将的东汉末年的太史慈。此人乃东莱黄县人(与笔者是真正的同县老乡),早年渡海北上辽东,“求职”均不顺遂。当时辽东那边除了有少数民族占山为王,东汉政权也早已渗进。东吴大将太史慈作为当时真正的“北漂”,在那边始终未定下来;加之此人事母至孝,不久又乘船回乡。但其

  • 孝静成皇后提出一个过份要求却至死都未能如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孝庄死后37年康熙为何不安葬,孝庄为何要给容妃下一道遗旨,宣宗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妃嫔,咸丰帝的养母,恭亲王奕訢的生母。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十三岁的博尔济吉特氏参加宫廷选秀,被道光帝看中,赐封号为静贵人。次年,十四岁的静贵人生下皇次子奕钢。此时的道光帝已是不惑之年,道光帝子女甚少,对道光帝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静贵妃也因此母凭子贵,被升为静嫔。但好景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