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秦始皇父亲秦庄襄王真的是个窝囊废吗?

揭秘:秦始皇父亲秦庄襄王真的是个窝囊废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04 更新时间:2023/12/28 3:43:44

秦始皇的父亲名字叫做异人,在秦昭王时期被派到赵国做人质。秦昭王原来立的太子去世了,就把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安国君一共有二十几个儿子(秦昭王的孙子更是多得很),异人在这些儿子当中不长也不幼,又远在赵国都城邯郸,无论是秦昭王还是安国君,都几乎要把他给忘记。本来,王室公子到他国做人质就是一种信誉的保证,意味着这个国家不对那个国家打仗,但是,秦国历来被称之为“虎狼之国”,从来就不讲信义(其实别的国家也一样),因此上,秦国照样攻打赵国。这样一来,异人在赵国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不仅提心吊胆害怕被杀,生活费用还不足,日子过得很艰难。吕不韦是个大商人,他看到了异人后,认为这是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于是,吕不韦在说服了异人之后,就帮助他到咸阳游说运作。这个时候,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没有儿子,经吕不韦晓以利害,华阳夫人就把异人收到自己的名下。因为华阳夫人是楚国人,从此以后,这个异人就改名子楚。不久,这个子楚就被确定为安国君的继承人。在赵国都城邯郸,吕不韦有一个姿色非常美丽的小妾,因为他是赵国人,人们就称她为赵姬。子楚看到以后,请求吕不韦把这个女子送给他。吕不韦本来不愿意,但是转念一想,自己为子楚已经破费了大量家产,还有什么不能够舍弃的?于是这个赵姬就成了子楚的夫人。赵姬嫁给子楚十二个月以后,生下来一个儿子,取名叫政,因为秦王室为嬴姓,称之为嬴政。这个嬴政被子楚——后来成为秦王,立为太子,他继承王位后统一了全国,称之为始皇帝,这就是有名的秦始皇。

有一种说法,赵姬嫁给子楚后已经怀孕,所以这个嬴政应该是吕不韦的儿子,并由此认定这个庄襄王很窝囊。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子楚其人明白事理

其实,子楚这个人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还是在赵国做人质期间,吕不韦感到他是一件奇货,经营好了将来可以获取不可估量的利润,于是就主动前去拜访。吕不韦说:“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听了,马上明白了吕不韦的意思,拉着吕不韦就坐在一起深谈。人都说明白人一点就通,这时的子楚正是这样一个明白人。吕不韦是个大商人,非常有钱,但那个时代商人有钱却没有社会地位,这就是子楚让吕不韦先光大自己门庭的原因。但是,当吕不韦说出来自己的门庭要等到子楚的门庭光大了后才能光大时,他马上明白了是什么意思。这难道不是一个非常明白的人才能懂得的道理吗?不仅如此,当吕不韦说出了他的计划,子楚马上表态:“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这种许诺,就是用利益把吕不韦捆绑,让他坚定不移地去做这件事情。

吕不韦拿着钱财去咸阳游说期间,给子楚留下了钱财,让他在邯郸结交宾客诸侯,这时候的所作所为,都是子楚独立进行,并没有什么人教他。假如说子楚是个愚钝的人、窝囊废,那应该是笑话满天下,他有可能在诸侯中名声“越来越大”吗?

公元前257年,也就是子楚的爷爷秦昭王五十年,秦国派大将王齮进攻邯郸,赵国想杀死人质子楚。情况紧急,子楚和吕不韦拿出很多金子来贿赂邯郸守城官吏,子楚逃到秦国军队大营,然后顺利回到国内。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死去,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王,子楚被确定为太子。这前后共有六年时间,假如子楚是个懦弱窝囊之人,安国君还会让他继续作为继承人吗?仅仅因为华阳夫人得宠,是保不住子楚继承人位置的,要知道,子楚有兄弟二十几人,他不是唯一继承人。

子楚从邯郸逃归到被确定为太子,赵姬母子又在邯郸生活了六年。这期间,子楚娶了夫人还生了儿子,但他一即位就立了嬴政为太子,这可以证明,他从来没有想过嬴政不是他的儿子。不仅是他,整个王室也应该是这样认为。后来倒是出现过王室对嬴政身世有怀疑的事情,但那是庄襄王死后的事情,原因是贵族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庄襄王无关。还有那个赵姬的种种不轨行为,也是在子楚死后的事情,假如庄襄王能够活的再长一些,这种事情还有可能出现吗?

秦庄襄王很有作为

安国君继位后为孝文王,正式即位三天后死去,子楚继位,为庄襄王。

庄襄王即位第一年干了三件事情。一是大赦,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亲族属,对民众施以恩泽。这前两项是新王登基的“例行公事”,没什么好说的。但后两项却不是每一个帝王都能做到的,尤其是对待民众,假如他的儿子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也能够对民众施以恩惠,秦朝何至于那么快就灭亡?二是东周君与诸侯图谋反秦,秦襄王派吕不韦前去讨伐,兼并了东周的土地,却没有断绝周朝的祭祀。这一点也很有政治家行事风格,兼并土地得实际利益,保留祭祀不给他人留下口实。三是派蒙骜进攻韩国,韩国献出了成皋、巩县的土地,秦国开始设置三川郡。这一点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意味着秦国统一全国剑指东海再无障碍;同时表明,从此六国灭亡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第二年(前248),秦庄襄王又派蒙骜攻打赵国,攻下了太原。次年,王齮攻下了上党,开始设置太原郡。第三年,蒙骜进攻魏国,攻下了高都、汲县,蒙骜也攻占了赵国三十七座城。

或者说,这一切都是吕不韦所为吧?应该说,吕不韦在这当中起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的作用,至少调动兵力的兵符不可能在他手里。秦国当政的是子楚,不是吕不韦,吕不韦只是一个辅政的人。比如说那个焚书事件,建议是李斯提出来的,为什么人们要算在秦始皇头上?难道说这事的主要责任是李斯而不是秦始皇吗?

为什么子楚会给人一种窝囊没有作为的印象?

这应该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秦庄襄王在位时间太短,且前后有两位君王功绩太大,以至于他就像月亮旁边的星星,光芒被完全遮挡。

秦庄襄王在位第三年死去,死之前秦国又打了败仗,这既没有时间让他完全施展自己的报复,也留下了一个不好的结尾,给他的盖棺论定留下了一个阴影。在他之前,秦国出了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这就是秦昭王。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他在位期间拓地千里,六国无论是单独还是联合都不敢主动对秦国用兵,周朝的传国宝器九鼎运进了秦国,这意味着周朝从此正式灭亡了。庄襄王的继任者是他的儿子,就是那个大大有名的秦始皇。夹在这两个人中间,又只有短短三年时间,能被人记住已经很不错了,再让人想着他有多少功绩也实在是挺难为人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吕不韦和他的儿子嬴政。

吕不韦、赵姬、嬴政这三个人的关系给了人们太多的想象,集中到一点就是说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实际上,研究历史把注重点放在这上面实在无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始皇帝嬴政身上。他焚书坑儒得罪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实行暴政失去了天下所有的人心。但是他的功绩又是整个封建社会无人能比的,所以后世文人恨他想骂他又不知该怎样才能发泄心中的愤懑,说他是吕不韦的儿子,这要比骂人是“小娘养的”还要严重百倍。只是这样一来苦了那个原来叫子楚,后来是秦庄襄王的人。

不过,子楚作为一代秦王,能够在秦国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到承前后的作用,且有所作为,也不枉为人一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明第一才子解缙:因“泄密”失去了朱棣的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永乐大帝朱棣要选立接班人。在立大儿子朱高炽还是二儿子朱高煦做太子的问题上,他游移不定,陷入长考,于是找了许多大臣商量,因为涉及到国家最核心的权力交接问题,所以君臣都是内部交流,自始至终,皇帝和大臣的言论都是保密的。但是,慢慢地,朱棣关于“立储”的一些讲话,在朝廷外部甚至民间

  • 三国马隆:把磁铁用于战场 三千人大败一万骑兵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西晋灭蜀后,就积极筹划着灭吴,要想灭东吴,就要保证西方的稳定。当时的凉州刺史杨欣能力不够,没能调和好与羌戎的关系,不久就被鲜卑的秃发树机能所杀。杨欣被杀后,河西地区和西晋就隔绝了,如此一来,西晋有后顾之忧,便不能全力伐吴。晋武帝司马炎每每在朝堂感叹:“谁能为我讨平叛虏,开通凉州呢??”无人应答。这个

  • 名不副实的名将袁崇焕:行事多处错误助后金崛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袁崇焕虽然临危不乱、忠勇可嘉,但也并不是一个可以扭转乾坤的关键性人物,他的存在与否并不能决定明朝的兴衰成败。以他的才能,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挽救明朝。相反,他的很多行为却在无形中帮助了后金。1629年6月5日,袁崇焕擅自在双岛杀死了总兵毛文龙。这对于后金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毛文龙驻守的东江处

  • 抗清名将毛文龙:大连抗敌8年最终被袁崇焕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境内)称汗建国,国号称“金”,史称“后金”。此后,辽东形势日益严峻,萨尔浒战役后,努尔哈赤又于天启元年(1621年)乘胜获取辽阳和沈阳,接着迅速占据包括金、复二卫在内的辽南地区。行政区划天启元年(1621年)以前,明朝仍占有辽河以东大部分

  • 明末名将毛文龙的历史功绩:曾屡次大败后金军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袁崇焕的两次功绩皆为守城,并且获得了明朝的巨额物资和兵力支持。被称为宁远大捷的守城战,仅仅歼灭了269名清军。这些所谓的功绩相对毛文龙方面创造的战绩,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毛文龙的功绩1621年毛文龙以近200人进攻长山岛等海岛,之后与镇江中军陈良策等合作,趁清军主力去双山抄杀不肯降后金的百姓导致城

  • 江左第一豪族琅琊王氏:300年间出了92位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卧冰求鲤”是二十四孝之一,主人公王祥。王祥生母死得早,继母对他不好,总是在他父亲面前说他坏话,所以苦活累活都他干。虽然卧冰求鲤神话色彩很严重,但王祥至孝是明文记载的。他的继母朱氏去世时,王祥也十分悲痛,甚至因此而病重。汉末战乱不断,王祥就带朱氏和弟弟王览到庐江躲避战乱,并在该地隐居二十多年。继母死

  • 揭秘:慈禧呕心沥血培养小侄子光绪当皇帝的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同治死后,光绪被他的嫂子兼大姨子慈禧选中,要接替刚刚死去的同治,继承大清王朝的帝统。发生在养心殿东暖阁的那一幕让所有的大臣们记忆犹新:太后的话刚出口,中选者的父亲奕譞如同被雷击了一样,当时瘫软在地,“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翁同龢日记》)在后来的岁月中发生的那些故事,证明了这位亲王对

  • 草根平民苏安恒两次要求武则天退位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其铲除异己搜集证据。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

  • 唐朝宁国公主和亲嫁给了谁?最后为何自毁容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战场上打不过人家,军事上依赖人家,政治上需要人家,就用“和亲”的办法来解围,来拖延,来笼络,是让不少汉族帝王迫不得已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有哪位帝王会狠心把自己的亲生骨肉远嫁到语言不通、国俗迥异的蛮夷之地呢?所以,不论是远嫁的细君,还是出塞的昭君,不管是前往突厥的安义公主,还是踏进吐蕃的文成公主

  • 大周后专宠之谜:唐后主李煜为何独宠大周后?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周后专宠之谜:“大周后”本名周娥皇,她是大司徒周宗的大女儿,十九岁初次入宫,深得南唐李家喜爱。后来李煜继位,周娥皇被册封为国后,史称“昭惠皇后”。周娥皇封后之后,深得李煜的宠爱,史书曰:宠嬖专房。那么在南唐后宫,佳丽三千,为什么偏偏只有周娥皇能够得到皇帝李煜的专宠呢?其实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