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比项羽大了多少岁?项羽为何输给刘邦

刘邦比项羽大了多少岁?项羽为何输给刘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80 更新时间:2024/1/24 18:56:50

一个出身高贵,力大无比,英勇善战,一个出身市井,奸猾狡诈,心狠手辣,这样两个人竞争同一个位子,前者输了,后者赢了,这样的结果让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但这的确就是项羽刘邦两人的写实。也正因为这两人的性格,让后世无数人提出项羽何以输给刘邦的疑问。论身份,项羽是高贵的楚国将军后人,而刘邦却出身于普通家庭。论势力,项羽起义时,身边追随着一大批谋士将领,而刘邦起义时身边的都是潜逃的劳役和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从上述这些看来,当项羽要和刘邦竞争时,刘邦是必输无疑的。那么最后项羽何以输给刘邦呢?

事实上,刘邦虽然缺点很多,但也有很多优点,他懂得扬长避短,而项羽正好与其相反。在刘邦率先攻入汉中时,他能制约自己的士兵约法三章。但是项羽却没有。每一次项羽攻城的代价都是屠城。所以在当时人眼中,项羽是一个穷凶极恶的人。除此之外,刘邦面对挫折,能够嬉皮笑脸。当项羽要杀刘邦父亲时,刘邦却说两人曾经结拜,杀了他的父亲,也就是杀了项羽自己的父亲。从这一点看,刘邦抓住了项羽看重面子的弱点,轻而易举就化解了自己被威胁的处境。从用人方面来看,刘邦是唯才任用,愿意礼贤下士。但是项羽却是刚愎自用,用亲不用贤。但这一点,造就了是的项羽失去了多少机会。不说别的,但就鸿门宴这一次,倘若项羽能不听项伯而信范增的话,后来还能有刘邦什么事呢?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项羽的外界条件好,但自身条件跟不上,而刘邦正好与他相反,这就造成了项羽败,刘邦赢的局面。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这是项羽被刘邦兵围垓下之时,所作的《垓下歌》的一部分。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在和刘邦的战斗中由于决策的错误,被刘邦围困于垓下,爱妾姬自刎而死,项羽本人也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刘邦围困项羽的地方叫做垓下,即现在的安徽省宿州灵璧县境内,是世界七大古战场之一,又被称为霸王城。相传,垓下曾是项羽屯兵的地方,这座古城保存的还是比较完整的,虽然经过了两千多年风雨的冲刷,但现在还是能看到古城的大致外形。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灭,刘邦和项羽这两大起义集团开始进行天下争霸,双方在四年的争霸之中共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大部分战斗都是以刘邦失败而结局。到了公元前203年,由于项羽在军事战略上的轻视,导致很多的决策出现了失误。刘邦开始逐渐的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直到公元前202年,项羽开始招架不住刘邦大军的攻势,逐渐带军北撤。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刘邦率大军包围于自己的屯兵之地。项羽率军龟缩于霸王城内,刘邦大军经过长时间的攻打,都没有取得很好地效果。后来,在一天夜里,刘邦命令自己的士兵在城池的四面唱起了楚地的民歌。项羽大军之中多是楚地人民,听到了熟悉的家乡歌曲,军心涣散,就连项羽自己都辗转反侧,不能安眠。他的爱妾虞姬为了不拖累自己,拔剑自刎。知道大势已去的项羽,率领士兵突围出去,最后自刎于乌江江边。

刘邦和项羽是楚汉之争中的主要人物,后人免不了将他们进行一番对比,诸如家世背景、才能、品行等等,就连年龄也被拿来比较。历史上,刘邦比项羽大众所周知的,具体大多岁就不太肯定了。项羽的生年应该是公元前232年,但是刘邦的生年在史书上有两种。徐广在《史记集解》中指出了《史记·高祖本纪》讲到的刘邦起兵于芒砀山时是四十八岁,但是并不能说明刘邦的生年。皇甫谧在《史记集解》中说明了刘邦出生在秦昭王五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六十二岁去世。这也是普遍认可的说法。不过有人根据臣瓒注解《汉书》中的相关文字计算出刘邦是在秦庄襄王三年出生的,即公元前247年。另外,有人根据张良与刘邦在鸿门宴前夕的谈话和张良对项伯的称呼,再参照项伯、张良的年龄,得出了刘邦应该是和张良在同一年出生的,即公元前250年,那么刘邦最终活了五十六岁。

从上面三种有关刘邦生年的说法,我们可以算出刘邦与项羽的年龄差分别为二十四岁、十五岁和十八岁。不过由于最初的《史记》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刘邦生年,后世的史书也都是根据一些资料所推测的,所以这几个年龄差值也仅供参考,而不能作为定论。刘邦的出生有不少迷惑之处,也许他本人也不知道自己生于哪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王莽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的王莽是哪个朝代的皇帝,历史上王莽是哪里人,历史上的人物刘秀是什么人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一直是个负面角色,后来,虽然有了一些争议,但仍然以负面评价为主。白居易的那首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传唱了一千多年,几乎成了王莽的盖棺定论。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对于王莽,史学家们一直有两点耿耿于怀,一是所谓的“虚伪”,二是所谓的“篡夺

  • 平民百姓的刘邦为何能够建立大一统的汉室大业?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为什么用汉这个字,大一统是谁提出的,刘秀为什么能统一天下

    刘邦能够在与项羽的争斗中取得胜利,从而建立起大一统的汉室大业,善于用人是很关键的一点。韩信就曾指出自己可以领很多的兵马,刘邦最多只能统领十万,但是刘邦却可以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将领。刘邦拥有一套现在很多管理者都值得学习的用人之道,能让有才之人发挥所长。第一,刘邦识人善用,唯才是用。他能够洞察部下的长处

  • 汉室忠臣曹孟德:曹操的生平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汉末最忠于汉室的忠臣,莫过于曹操,虽然他被儿子尊为魏武帝,但他在世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大权在握,依然臣事汉朝,把他说成大奸臣,那是罗贯中的污蔑。曹操对献帝一直忠心耿耿,顾

  • 刘备错过的四大猛将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典故何来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一.太史慈他和刘备在早期为救孔融的时候,就相识了。《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施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玄德看毕,问慈曰:“足下何人?”慈曰:“某太史慈,东海之鄙人也”只是那时刘未对其产生如赵云一样的情感。试想若当时刘能对其如

  • 历史上秦宣太后芈八子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然而就在这个小国中诞生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宣太后。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太后,是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的生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古代女子一向都不管朝政之事,而宣太后却能越于男人之上,把持朝政,成

  • 顺治皇帝是因为董小宛而剃发出家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间野史中,一直流传着顺治皇帝剃发出家的故事。而且,顺治皇帝出家的原因,是由于爱妃董小宛的病逝。事实真是这样吗?关于顺治皇帝是否出家,此事是存疑的。但关于顺治皇帝是由于董小宛的病逝而出家,此事是绝对不可能的。导致顺治出家的,应该是其爱妃董鄂妃。董鄂妃是满洲正白旗人,而董小宛是出生于苏州的汉人,二人

  • 关羽为何不肯与黄忠同列为官?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占领益州后,进位汉中王。册封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四人为前、左、右、后将军。关羽听说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大怒道:“大丈夫绝不和老兵卒同列为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关羽不肯与黄忠同列呢?黄忠,字汉升,荆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人。初平三年,刘表担任荆州牧驻军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黄忠被刘

  • 大臣写了一份近两万字的奏章结果挨朱元璋一顿板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大臣地位最低的,当属明朝。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社会底层,对于官僚有着天然的仇视。平心而论,朱元璋在位期间,对于老百姓是比较宽厚的,对于官员们却是异常严苛的。大概因为在发迹前见识了太多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所以,老朱内心对于官僚们应该是不信任的,时常怀有防备之心。而且,朱

  • 孙策——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志·孙策传》:评曰:“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孙策,名副其实的少年英雄,自16岁时随父亲征战到26岁鹿山殒命,这点恰然和唐太宗神似。少年时代便开疆阔土乃至“割据江东”,成为东吴基础;和一般的少年

  • 李三才是如何出名的?李三才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李三才是明朝后期的一位著名官吏,李三才之所以那么出名是因为李三才曾经在朝廷中引起党争,而且李三才本人为人又是非常的高调,这使得李三才虽然官职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有能力在明朝朝廷之内引起了几次轩然大波,李三才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位褒贬不一的官员,正是因为有争议,所以越争越出名。下面做一下李三才简介。李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