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被杀且被灭三族是为何?他做错了什么?

魏延被杀且被灭三族是为何?他做错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80 更新时间:2024/1/5 23:57:00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于蜀将魏延的印象应该都比较深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三国演义》中,魏延被塑造为了一个生有“反骨”之人,然而历史上的魏延却是对蜀汉忠心耿耿,虽然有些自傲和叛逆,但却从来没有反叛之心。那么,忠心耿耿的魏延,又为何被杀且被灭三族呢?实际上,不过是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与杨仪争权所致罢了。

魏延长期跟随刘备,乃是刘备的绝对嫡系

作为蜀汉名将,史书并未介绍他是何时开始跟随刘备的,《三国志·魏延传》中只说“(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即建安十六年(211年)时跟随刘备入蜀作战。

从这些有限的记载来看,魏延在入蜀作战之前还只是个默默无闻之辈,而随着刘备和刘璋决裂,刘备最终夺取蜀地,魏延这才因为屡立战功而被封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乃是刘备所创,先后授予赵云和魏延,虽然《通典》将牙门将军列入杂号将军,但在蜀汉却并非如此,而是与主公关系亲近,需要常伴左右、参赞军谋,并代为主公统领亲兵的职位,任职者不仅要具备过人的勇武,还要有出色的军事谋略。由此可见,魏延不仅能力出色,而且极受刘备信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赢得与曹魏的汉中之战后,自称汉中王,而在大家纷纷建议由张飞担任汉中太守之时,刘备却意外的将魏延任命为了汉中都督、太守,并将其擢升为镇远将军。可见,对于长期跟随自己的魏延,刘邦赋予了极大的信任和重视。

在此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魏延都忠心耿耿的履行着镇守汉中的责任,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正式称帝,建立蜀汉政权,魏延则被进封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223年),刘备去世后,太子刘婵登基,魏延被加封为都亭侯。

此后,从建兴五年(227年)至建兴九年(231年),魏延曾先后四次跟随诸葛亮北伐,不仅屡立战功,甚至还在第一次北伐时,便曾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但并未被诸葛亮采纳。北伐之余,魏延则依旧担负着守卫汉中的任务,而魏延在此期间因功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不过,魏延虽然勇猛过人、能征善战,但性格上却有些恃才傲物,先后与刘琰、杨仪等人交恶,甚至曾数次拿刀要杀掉杨仪,只是在诸葛亮、费祎等人的调解下,这才没有酿成大祸。魏延的这种性格,显然让他得罪了太多的人,而这也为他的悲剧下场埋下了伏笔。

诸葛亮北伐途中去世,魏延与杨仪争权被杀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率兵北伐,魏延担任先锋官。然而,在这次北伐途中,诸葛亮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同年秋,诸葛亮病情加重,临终之际他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商议身后之事,定下了自己去世之后便撤军,并以魏延断后的决定,而且表明,如果魏延拒不奉令,那便随他去留。

不久之后,诸葛亮去世,为了保证大军顺利返回,杨仪等人秘不发丧,依照诸葛亮遗计,令费祎向魏延传达撤军,并令其断后的命令。魏延闻言,不满的说道,“丞相虽然死了,但我还在。亲属官员就可以将其安葬,我来率领军队北伐,怎么能因为他的死荒废了天下大事?况且我魏延何许人也,怎么能听从杨仪的安排,甘作断后之将。”(《三国志·魏延传》)

得知魏延的态度后,杨仪便按照此前的安排,不再理会魏延的去留,直接率领大军徐徐撤退。魏延得知后自然大怒,认为杨仪这是有意怠慢自己,于是日夜兼程的赶到了杨仪大军之前,并将所过之处的道路全部破坏,想要赶在杨仪之前率先返回成都。

杨仪和魏延的矛盾全面爆发之后,两人均上书刘禅指责对方谋反,刘禅无法决断之下,只得向朝中大臣进行询问,结果董允蒋琬等人都表示信任杨仪、怀疑魏延。可以说,由于魏延平日里的性格原因,此时朝中的形势对于他已经极为不利。

在朝中局势不利的情况下,魏延率军先行抵达占据了南谷口,并随即对杨仪大军发动了进攻,杨仪则命王平抵御魏延。王平来到两军阵前,大骂魏延的先头部队“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的部署知道此事错在魏延,因此“军皆散”,只有魏延和其子数人逃亡,杨仪则派遣马岱追上魏延并将其斩杀。杀死魏延之后,杨仪将马岱献上的魏延头颅踩在脚下,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并随之诛灭魏延三族,可见杨仪对魏延的恨意。

《三国志》明确指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而元代的郝经也认为魏延被杀乃是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可见魏延之死乃是因与杨仪争权,再加上两人长久以来的矛盾导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作为唐朝最有名的两位皇帝 李隆基和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隆基和李世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和李隆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李世民和李隆基相比,谁的能力更强一点呢?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最有名的两位皇帝,两人都可算是雄才大略的有为英主,不过李隆基晚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人设崩塌,成为由明转昏的典型。先说说

  • 终生未入仕的姜夔,他的情感生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是南宋时期文学家、音乐家,他多才多艺,却一生都没有入仕,一直在江湖转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姜夔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黎明刚至,伴着满城灯火,天色也只露三分清明。远处隐约传来的几声鸡鸣狗吠,将姜夔从噩梦中拉回现实。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梦魇了,细密又冰凉的汗珠湿了

  • 萧何作为韩信的引路人 萧何为何联合吕后将其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萧何与吕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韩信成功路上的引路人,萧何为什么要献计吕后将韩信杀死?萧何到底是怎么想的?公元前196年,吕后为除掉韩信,召萧何进宫商议,吕后对萧何说:“相国,你了解吗?淮阴侯要谋反。”萧何一脸惊讶,问道:“微臣不知,敢问皇后,从

  • 富察·傅恒:清朝历史上唯一达到“文平天下、武定乾坤”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因为长久以来的“狄夷之辨”而饱受后世诟病,“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等至高评价,在清朝几乎找不到对应的人,清朝历史上真的没有这样的人物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群才效用,大寇荡平”的晚清重臣曾国藩,虽然被《清史稿》评价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但后世对其也多有

  • 历史上朱元璋请刘伯温出山时,都发生了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电视剧朱元璋中刘伯温,朱元璋电视哪一集毒死刘伯温,刘伯温与朱元璋

    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刘伯温是名气最大的一。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1359年,朱元璋打下浙江金华之后,听闻刘伯温(刘基)、章溢、叶琛等名声很大,于是派遣孙炎邀请他们加盟,其他人都答应了,但刘伯温却拒绝了。随后,朱元璋再一次邀请,刘伯温还是拒绝,直到第三次邀请,刘伯

  • 刘邦建立王朝后经常御驾亲征,朱元璋却不用,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邦当皇帝是天意吗,朱元璋御驾亲征什么梗,刘邦为什么打不过匈奴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些皇帝是靠农民起义当上皇帝,并实现了大一统,是真正的屌丝逆袭,走上了人生巅峰。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从底层起家,刘邦最早是个泗水小亭长,朱元璋则只是个平民百姓。开创霸业的路上有无数艰难险阻,因为刘邦和朱元璋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所有的一切都要亲自来做。

  • 为什么说王维是个安静的美男子?他有着怎样的心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你眼中的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苏轼说王维的诗

    如果问谁是唐朝第一诗人,肯定会是众说纷纭,但要问谁是唐代诗坛第一美男子,相比大部分人会选择王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集异记》记载,“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一曲《郁轮袍》直接把玉真公主收为小迷妹。什么“翩翩佳公子,皎皎世无双”,都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可这个颜值与

  • 朱元璋一直想迁都,为何一直没迁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从南向北能成功,朱元璋想迁都到哪,朱元璋为何能得天下

    朱元璋将明朝的首都定于南京,迁都北京是朱棣所为。实际上,朱元璋一直有着迁都的打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皇明宝训·定都》中有这样的记载:“帝召元朝诸老臣问以建都之所。或对以关中险固,金城天府,可都;或对以洛阳地中四方,贡赋道里均平,可都;或对以北京,赵宋故都,可都;或对以北平宫

  • 卫长公主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汉武帝为什么要腰斩自己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公主被腰斩,汉武帝最后悔斩公主杀太子,刘陵公主

    汉武帝当初对卫长公主如此宠爱,卫长公主后来到底犯了过错?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卫长公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前言卫长公主是汉武帝刘彻与卫皇后的女儿,在她年幼的时候,汉武帝就曾把胶东半岛最富裕的地方恩赐给她,当地盛产食盐,条件优越。可见汉武帝对卫长公主

  • 身为四大辅臣之首,索尼的能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索默诺伊尔谁厉害,清朝索尼的后代,清朝索尼和鳌拜关系好不

    1661年,顺治去世,遗诏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这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依据皇太后孝庄的描述,当时顺治不仅下了一个罪己诏,还遗命以索尼为首、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等人作为辅政大臣。歪史个人认为,依着当时顺治汉化的趋势不大可能全部委任四个满洲人作为辅政大臣,所以